《读书》自1979年创办,一路走来,已有三十个年头了。 在《读书》创刊三十周年之际,编者从三十年来的已刊文章中选择精粹,依循杂志自身的风格特征,按如实最好、说短论长、蜻蜓点水等编辑成《一灯风雨(读书书人书话精粹)》(作者读书杂志),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是答谢那些在三十年间始终不渝支持编者工作的读书界的朋友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灯风雨(读书书人书话精粹)/读书三十年精粹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读书杂志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读书》自1979年创办,一路走来,已有三十个年头了。 在《读书》创刊三十周年之际,编者从三十年来的已刊文章中选择精粹,依循杂志自身的风格特征,按如实最好、说短论长、蜻蜓点水等编辑成《一灯风雨(读书书人书话精粹)》(作者读书杂志),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是答谢那些在三十年间始终不渝支持编者工作的读书界的朋友们。 内容推荐 “书人书话”,说明这是有关书和读书的书,也关涉《读书》这个创刊于1979年的杂志。《一灯风雨(读书书人书话精粹)》精选了《读书》杂志自1979年到2009年刊登过的关于书的文章。当年《读书》创刊号上的《读书无禁区》一文轰动一时,而本书也是从黄裳先生的《读禁书》开篇的。 《一灯风雨(读书书人书话精粹)》)》(作者读书杂志)收录《书林一枝》、《谈禁书》、《再谈禁书》、《清代的禁书》、《雪夜闭门谈禁书》、《饮冰室藏书目录》等。 目录 出版前言 书林一枝 谈禁书 再谈禁书 清代的禁书 雪夜闭门谈禁书 饮冰室藏书目录 私家藏书之兴衰 私家藏书的“不散之散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手稿 《唐诗一百首》的沧桑 《西行漫记》中译本翻译出版情况 《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稿本 《三家村札记》版本小考 《圣经》的版本 还《圣经》的本来面目 书装回眸 漫话三十年代书籍广告 书籍装帧艺术漫谈 海阔天空话装帧 陶元庆与新文艺书装帧 李桦与藏书票、插图艺术 闻一多的书籍装帧艺术 丰子恺的装帧艺术 读书杂感 访书观感 书叶小集 读书忆旧 父亲的藏书 江南读书记 江南读书续记 英伦三月话读书 买书·卖书·搬书 京华书事 卖书者言 书的文化 周一良先生与书 书海忆旧 鲁迅办出版社 李公朴与北门书屋 记四十五年前的一部小说年选 曾经有过这样一本杂志 一人双手编《文讯》 《周报》沧桑录 不是杂志的杂志 我编专刊 一九二八年的文学生产 《读书》起步那几年 十年一刊:从文化年代到媒体年代 域外漫笔 《纽约人》,美国最成功的文艺杂志 《纽约人》编辑部风波 美国的珍本书 专栏作家话盛衰 美国报业的年轻物种非传统周报 世纪出版家 企鹅六十年 英国左派读书俱乐部的兴衰 谈谈古代罗马的“书籍”、“出版”事业 再谈古罗马的“书” 法国的袖珍本 苏联闻见录:关于书 访日本文艺春秋社 堂堂正正的出版家 珍奇的文库 从莫里循文库到东洋文库 试读章节 谈禁书 黄裳 不记得是谁曾经说过,“雪夜闭门读禁书”,算是人生一乐。我想这是说得不错的。要选一个下雪天,还得是晚上,外加关门上锁。这样的典型环境实在刻画得好,没有切身体会,怕是万万想不出的。 因此读禁书也就被赋予了一重浓重的神秘色彩,寥寥七字,包含的内容实在丰富得很。 溯本穷源,发明了禁书的手段并严格付诸实施的还是不能不首推秦始皇帝。这以后就有很长一段时间继起无人。虽然提起“图籍之厄”,烧书的事确曾不断发生,但那大都是战乱之间不问青红皂白一把火通通烧光,与赢政的有目的、有纲领、有明确规定而且著之律令的焚书还是不能同日而语。禁书与文字狱发生关系,较早也较著名的是宋代苏轼的“乌台诗狱”,清代的张秋水有《眉山诗案广证》,就是专论此案的。张鉴的《冬青馆集》里收有许多有关南明史事的论文,他生于嘉、道之间,正当清代中叶文字狱盛行之后,他特别关心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命运,应该不是没有缘故的。 清代的乾隆皇帝,确是遥遥继承了秦始皇的传统,并后来居上的。论手段、论规模,也都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单是“禁毁书目”就先后修了几次,成书若干册。“禁书”成为一种通行的术语,也就从这时开始。不过有清一代,人们明明知道这一客观存在,但口中、笔下却谁也不敢提。一直到了清末民初,旧书店的商人才公然堂皇地把禁书字样标在书目上,同时售价也就相应飞快地提高,终于在有些图书馆的目录上也逐渐露面,作为审定“善本”的一种根据了。 为了习惯与方便,这里谈到禁书,也姑且以此为限断。 “禁书”虽然已经成为宝贝,但我居然也先后得到过若干种。这就使我悟出,禁书者,不论是有着无上威权的封建统治头子还是别的什么聪明人,也不论他们用尽了怎样的心机,到头来也终于是无效的。书是禁不绝的,因为有无数正直、公平的读者的保护。 唐末的词人韦庄,写过_篇著名的长诗《秦妇吟》,诗中涉及黄巢起义军攻人长安时的一些情况,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样的句子。韦庄自己后来觉得不大好,“公卿”们看了自然不舒服,新朝的头目也不会喜欢的,因此就自行“抽毁”,从《浣花集》中删去,还给家属留下了禁令。这以后一千多年中人们都无法看到这篇著名的作品。不料终于从敦煌的石洞里发现了那抄本,而且有三卷之多。韦庄用心良苦的安排终于还是无效。那原因就是很有一些读者喜欢它,作品还是被传抄、保存下来了。 韦庄后来虽然贵为蜀相,他到底只是一个个人,与能动用国家机器,在全国范围内搜查禁毁的皇帝是不能相比的。不过皇帝又怎样呢?事实证明,成绩也并不理想。不过两百年,清代禁毁的一些作品,也还是陆续出现了,并没有禁得一干二净。那原因也并不两样,也是得到了人民保护的结果。 近三十年前,我看到过从浙江绍兴梅市流出的一些山阴祁氏澹生堂的藏书。这是一批由祁氏子孙深藏密锁了三百多年的先世著述。大半是抄本与稿本。其中绝大部分是符合禁毁的条件的。经过清初的残酷镇压,祁氏遭到了家破人亡的惨祸,但还是冒着杀头、灭族的风险保存下了这些著作。事实本身就是极为悲壮的。 这批书中有一部祁承业的《澹生堂集》,是崇祯刻本,在禁书目中是有著录的。仔细一看,集中凡是“奴”、“虏”、“酋”等字,都已用浓墨仔细地涂去了。同时我还看到一部清初抄本的《澹生堂诗文钞》,是祁氏子孙选抄待刻的稿本。原书中那些涂掉的地方,都经过细密的修改。这些工作,想来都是在“雪夜闭门”的情况下进行的吧? 后来在苏州又得到过一部刻于崇祯甲申(也就是典型的弘光刻本)的钱梅撰《城守筹略》,则是南明政府官员为了抵御“北虏”南下而提出的作战方略。奇怪的是这样的书,禁书目中也并未收入。可见清初统治者花了如许气力搜索、审查,工作也还是粗疏得很。原书卷一第一页的书名和作者名字都被什么人撕去了,撕得很马虎,卷一以下都还好好地保留着书名和撰人。这就不能不使人揣测,藏书者要应付即将到来的大搜查,他所藏的这种违碍书又很多,在惶急中只能这样马虎地处理一下吧?那时代可能就在钱梅被捕杀头的前后。P3-5 序言 由我国老一辈出版界文化界人士创办的《读书》杂志,迄今已走过整整三十个年头了。 自创刊伊始,《读书》即以继承中国知识人的淑世情怀和传统自任,以思想开放作为自己的旗帜,致力于拨乱反正,恢复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 作为“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刊物”,她尽力体现当代中国知识人的所思所感,展现他们丰富多样的知性与感性生活,满足他们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应当说《读书》杂志的这一定位,使其在长达三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在当代刊物之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 《读书》杂志长期致力于从当代学术文化领域中抽绎出较具普遍意义的思想文化内容,将它们呈现给读者。而杂志的终极目标,则是致力于形成一个以相互批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为特色的知识分子文化。 她倡导承继中西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文章传统,用形象、生动、活泼的文字风格写作,注意提升思想文化的品位与鉴赏力。由于创办《读书》杂志的前辈们,努力倡导恢复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高度重视杂志的文体风格,那种文理并茂、形式与内容俱佳的写作风格,曾给知识界留下了经久不灭的深刻印象,在这一文体风格的背后,不仅仅只是文风活泼、讲究趣味而已,而是东西方文化早从古典时代就已发萌的关于博雅通识教育的人文理想。从古罗马人的“自由七艺”到古代儒家的“六艺”,用马克思平生最珍爱的西塞罗的格言来说,就是“人所具有的我都不陌生”。时代在演进,社会在变迁,但无论人类在知识上取得多么巨大的进步,学术文化方面的分工如何日益专门细密,这一人文理想却永远也不会过时。 为了追求这一人文理想,《读书》杂志努力展现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世界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思想文化不仅仅是用作抽象思辨的学术概念,也具体体现在包括文学、艺术、影视、戏剧、美术、建筑等等在内的各种文化门类之中,因此创刊三十年来,她也不断刊发这方面的文章,以不断扩张读书界的文化视野。 《读书》杂志重视广义的以谈书品书为主题的文章。长期以来努力发挥书评刊物的积极引导作用,品评月旦,择优汰劣,在为读者筛选和过滤信息、提供可靠的购书和阅读指南方面,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公信力。 《读书》创刊的这三十年,中国社会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见证者,《读书》记录了这个时代各种思潮的起伏跌宕,兴衰际遇,也映现出思想文化界忧戚喜乐的感情律动。 在《读书》创刊三十周年之际,我们从三十年来的已刊文章中选择精粹,依循杂志自身的风格特征,按思想评论、文化评论、书人书话、笔谈、美文五个门类共六册编辑成书,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是答谢那些在三十年间始终不渝支持我们工作的读书界的朋友们。 2010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