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田园之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冠学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工业社会里的散文奇迹,历经千锤百炼的经典,台湾散文大师陈冠学不朽名作《田园之秋》,带读者重新回味田园之美,发现另一种生活哲学!

在台湾出版后轰动一时,获奖无数。曾获《中国时报》“时报文学奖”散文推荐奖、吴三连文艺奖散文奖、盐分地带“台湾新文学贡献奖”、中国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提名,入选台湾文建会评选“台湾文学经典名著30”散文类!

经典之作长盛不衰。台湾百年千书经典必读,入选台湾各级学校语文课本,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推荐书目!

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灿烂的自然随笔,台湾版《瓦尔登湖》!

内容推荐

台湾散文大师陈冠学隐居田园三十年,耕读之余,俯仰宇宙人间,以《瓦尔登湖》式的质朴文字,谱写出一曲光辉灿烂的田园牧歌《田园之秋》,将南台湾田野间的如诗秋色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是农夫,是诗人,是哲学家,更是坐拥山野宝库的生活家。无论是夜雨下的闲读, 还是农事家事杂务事,都在文字中透露出与万物同在、和谐共处的清明智慧,体现出一种独到的生活美学和哲学。

《田园之秋》文笔优美,字字珠玑,用心灵细腻感应宇宙的跃动,笔锋常带挚爱土地的热情。让我们在“现代陶渊明”的引领下,在青山白云中感受自然充满能量的美感与诗意,于“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恣意地享受纯净的生命。

目录

自序

初秋篇

仲秋篇

晚秋篇

后记

附记

试读章节

九月四日

天刚破晓,乌鹫便在田边小溪畔一棵槟榔树梢上直叫着:“吃酒,吃烧酒!”一早便要吃酒,直是酒鳖!其实乌鹫是种庄重有威严的鸟,穿着一身黑色的燕尾服,长长的尾羽,末端分叉,往外反曲,活似一支船锚;在初秋的此时,由于换羽,尾羽往往形成三层对钩,竟像年轻姑娘穿着三层裥裙,样子不免有几分滑稽。乌鹫的嗓门很好,音质宛似片钢琴,尤其吹口哨,可以说天下无双。而它那强烈的地盘观念,不允许有体积比它大的外客侵入,倒成了小鸟们的天然护卫,为一方重镇,真教人起敬!因了这样的性格,喜鹊、乌鸦、厉鹞(北方人叫老鹰),往往成了它猛烈攻击的对象,农人因此视它为益鸟,百般优宠,从不加害。水间有鹭鸶,旱田有乌鹫,一白一黑,同为农庄的象征鸟。

待晨课已毕,一家六口——包括牛、狗、猫和两只鸡——都吃过了早饭,日头早探出了山头,升起一丈高了。提了犁,牵了牛,这就开始了今年头一次的秋收。昨天割好的番薯垅就在牛涤边,刚一出户,便踏进收获场,并且清爽得很,不像水田,平时拖泥带水,收割时里外一片粟芒,教人厌恶,这是我爱旱田旱作的无上因由。农夫似我,快何如之!当然,今天心情格外的好,收成是老天给农人最大的奖赏,怎能不喜形于色呢!

刚套好了犁,乌鹜就停止了叫唱,凭老习惯,我就知道它们准会飞下来,跟在犁后跳。果然,刚翻开了泥土,它们早跟在我的脚后跟边,在啄食蛴螬、蝼蛄、蚯蚓之类的土虫了。

约莫半个钟头之后,新翻泥土味吸引来了族亲一群小孩,大约有十个。这是惯例,犁番薯,别家妇孺有却番薯的权利;薅土豆、割稻也同例,要让人家捡落米的、落穗的。孩子们见我才犁了一半,未曾采收,都站在田头看,算是很规矩。乌鹫们大概都吃饱了,只剩一只还跟在犁后跳,其余的早飞上树梢去了。几十只麻雀落在新翻泥土上,一边吱吱喳喳吵着,一边在啄食其中的小虫;几只赤腰燕在土面上穿梭回翔,画着优美的线条。日头已到三竿高,照得泥土味越发扩散,对农人来说,这是世上唯一最提神醒脑的香味,吸在肺里,渗在血中,元气百倍。

最大的一个孩子,大约十一二岁,没有上学,是一位族兄的长孙,要帮我收拢番薯;其余的孩子也一齐要下来。我答应了,叮咛他们不能做手。他们举手发誓,有的说若做手屁股给蜜蜂叮,有的说若做手下次灌不出土蜢,有一个说睡觉时愿给七脚林蜈(北方人叫壁钱)压梦——俗传梦魇是睡梦中被七脚林蜈正面照着引起的。于是孩子们七手八脚忙成一团,但是不到半分钟便吵起来了,个子高气力大的,划了一截地段不准别人插手,个子矮气力小的偏就不听。最后那个年纪最大的孩子给他们分配地盘,把年纪小的分配到田垅的另一头去;小的虽不服,又不敢不听话,嘟噜嘟噜地各自去了。不一会儿,只听见小的在那一头喊着:“这一县好大呀!八条,总共八条!十斤,十斤重!”分明是在向大的吹嘘。那小的也是一位族兄的孙子,才不到七岁,哪里提得起十斤重的东西?这些孩子们有种天然的群欲将他们箍在一起,但是各怀鬼胎,只有完全公平的分赃,才能教他们相安无事。但是完全的公平是不可能的,故他们随时随地都要起内讧,卜一分钟零点几的不公平,下一分钟非得取偿则绝无均势与安定之可言,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雏形。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犁完了那另一半,定睛一看,孩子们早将番薯堆成五堆,像五座小山一般。只见他们满头大汗,一脸泥土,个个成了京戏里的角色,大花脸、小花脸,脸谱之奇特,真匪夷所思,可谓创未曾有之奇。看到这般模样,我叫他们歇手,他们却不肯,说要攻完为止;他们早已忘记了原先要来却番薯的事了。

又过了二十来分钟,孩子们果然攻完了,番薯堆多出了三堆。我叫他们歇一歇,喝喝水。他们一窝蜂跑向小溪,跳了进去,争着饮上游的水,又吵起来。只见他们往上游挤,挤了二十来丈,大概全都争到清水喝了,才相继跳了出来。这些孩子们分离了不能过活,在一起又不能相安,争吵是他们的特性,要到长大了争吵才会向里沉,变成彼此礼让、互相涵容。这又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真实历程。

拿了把伞,绑了竹枝,插在番薯堆边,搬了一张矮凳子,我坐下来摘番薯蒂。本来这种小工,是妇女的工作,大男人是不屑做的,可是我是例外,没有女人帮忙,只有自己动手做了。

孩子们歇了不到几分钟,便又争着在却番薯了。只听见最大的那孩子在发号施令,号令一响,孩子们各自冲进田里,手排脚翻,忙着找寻脱了蒂的零薯。不一会儿工夫,个个都有所获,都拿到一定的地点放齐。一个钟头不到,两分地的新犁地被翻搅得稀烂,孩子们个个都捡到一大堆,红皮的、黄皮的,间或有白皮的。大都是小拳头般大小,竟有大似人头的;说是他们做了手脚,不免有失公正,偶尔那样大的大薯被看漏了是有的。于是又听见那个大的孩子在发号施令了,他提议大家同时回家拿畚箕或笼子,在大路旁会齐,列队进来,以免有人偷了别人的番薯。这倒是好办法。制度自然是定出来的,小孩们早已有创制的先天能力,否则社会制度怎有可能呢?

果然他们列队进来,将捡到的番薯搬了回去。

日头向晡时,已摘蒂的一半番薯,装在麻布袋里,共十六袋,叠在牛车上,套了牛,载往镇上去卖给番薯商。若不是那些孩子们帮忙收拢成堆,单靠我一个人,怕要忙上一整天,直到日落之前,还未必能收拢好,不说摘蒂、装袋、载运了。

坐在车前,脚底下的车辕不停地起伏簸动着,心里有说不出的轻松愉快。向晚的西北风迎面拂来,一天的日光热次第消退,清凉透骨。偶一抬头,只见满天披着一层灰云,匀匀的、薄薄的、静定的,像一匹久蒙尘埃的绢缯,给人无限宁谧的柔和感。

再没有比傍晚的天色变得更快的了,天空中似乎下着一种灰黑色的云末,直把空气的分子间空隙塞满,远处渐渐地看不清了,近处越来越恍惚了,地面更是积落得厚;尤其夹在两边高过人头的蔗田间的牛车路,暗得更快。一铺多路(十里为一铺,合五公里)才走了一半,看着暮色渐深,不免有点儿困意,靠着栅板,略微休憩片刻,让赤牛哥信步前进。说实在的,自从我决心做个农人,除了老天之外,我最感激的,就是正走在我前面,拖着载重两千多斤硬木车的这一头赤牛哥。说是人类感激畜生,或有点儿不合常情,但是这是事实。赤牛哥本来完全不必依靠我便可以自由自在无虑匮乏地过活。地面上有的是草,小溪里有的是水。除非当作老天的用意来解释,否则牛马鸡犬一点儿也不欠人类的情。俗语说:“一切天注定。”也许这是事实。否则我一分一秒都不敢叫赤牛哥给我服役。虽是天注定,心存感激是应该的。若一切事情都认为当然,未免太没心肝了。

P15-18

序言

《田园之秋》出书已经二十多年了,这期间,获得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感到十二万分的安慰。读者们喜爱作者借着台湾南部的一角田园为样本,让他们观照到台湾土地之美,进而衷心热爱台湾这块浮在太平洋西陲的土地;其中还有不少有心之士,更进而提早回归田园,实现他们爱这块土地的决心。作者的感铭是无可言喻的。作者写作《田园之秋》的动机,就是采取南台湾的一角田园,尽个人可能有的笔力,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描绘出它的美,以期唤起全台湾居民对土地的关切与爱护,如斯而已。而绝大部分的读者,果然不曾令作者失望,领会了作者这份心情。作者除了感激,还能说些什么呢!但也有极小部分的读者,乖离了作者的写作动机,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居然当起南北海之帝,凿起中央之帝混沌的七窍来,把混沌凿死了,实在太不相值了。

这本插图本,或将进一步将读者群的年龄向下回降,如此,则台湾土地之爱,将成为一个老幼居民普遍的欲求,这就更有希望了。但愿我们的田园,我们的土地,不至于死去,在居民普遍欲求下,日益复活,作者正馨香祝祷。

陈冠学

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九日

后记

本书自初版以来,足足已十年,十年内陆续校正,仍不免有误植之字。如今出第二版,彻底做了一番校正,直做到第五校,应可说得是一个无误字本了。但是电打字不足,仍有两个字“鹆”打成“衙”,“驮”打成“驮”,得向读者告罪。又书中有我的特殊用字,如“安祥”“匪伊所思”,如“翅”字“珀”字。“安祥”一般写作“安详”,“详”字是“审慎”的意思,不合我的文意。“匪伊所思”,《易经》溪卦原写作“匪夷所思”。我不喜欢“夷”字,我采取了《诗经·小雅·都人士》篇“匪伊垂之”“匪伊卷之”的句式,“伊”字多美啊,不像“夷”字杀气腾腾。再如“零乱”是“零落不成整体”的“乱”,而“凌乱”是“次序因相互侵凌”而“乱”,含意不同,本书用到的是“零乱”一词。又柳宗元诗“歙乃一声山水绿”本书写作“款乃”,才符合戛轧声。“机括”“机栝”是一样的。

著者识

一九九四年六月十日

书评(媒体评论)

《田园之秋》文笔自然,没有造作,最可贵的是躬耕自持的精神。不只写田园之美,也有很多人文思考和高层次的人文关照。

——林文月,台大中文系教授

《田园之秋》所提供的是一个能把欲望降到最低的人的生活境界,我常常透过《田园之秋》学习生活态度的改变。

——吴念真,著名媒体人、导演

陈冠学是台湾最有实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我去天国时,《田园之秋》是我最想带入棺材的五本书之一。

——汪笨湖,著名媒体人、作家

这是台湾三十多年来注重风花雪月未见灵魂悸动的散文史中,独树一帜的极本土化的散文佳作。

——叶石涛,著名评论家

当我情绪低落,读一篇《田园之秋》,是我沉甸心情的万灵丹;当我生活倦挫,想故乡,读一篇《田园之秋》,是我慰安疗伤的贴心药草。

——林文钦,台湾前卫出版社社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