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国重器(附光盘)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大国重器节目组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为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为进一步总结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立体化记录和传播为实现中国梦、振兴装备制造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大国重器节目组编著的《大国重器(附光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和普通的产业工人进行了生动地展现,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并将对18位企业家的深度访谈收录书中,记录下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典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甚至领先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内容推荐

由工信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成功播出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全社会的热烈反响!

为进一步总结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以及立体化记录和传播为实现中国梦、为振兴装备制造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我们在纪录片的基础上编著出版了同名图书《大国重器》。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大国重器节目组编著的《大国重器(附光盘)》共分为7章,前6章以《大国重器》6集纪录片为主线,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把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和普通的产业工人生动地展现在书中,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为与纪录片互补,书中对18位企业家典型做了深度访谈,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第七章全面展示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策划制作过程,把我们带入《大国重器》创作时,那一幕幕、一桩桩鲜为人知的往事。

《大国重器(附光盘)》可供制造业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参考,也适合企业家、科研人员、产业技术人员阅读,并可供关注行业题材纪录片拍摄与制作手法的媒体人学习借鉴。

目录

第一章 国家博弈 1

 携高端制造 壮博弈底气2

 磷肥革命的装备基础

 专访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浩明 10

 核心竞争力 助力国际竞争15

 厚积薄发 以新为荣

 专访湘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雄 21

 雄踞港机 敢为人先25

 我们扭转了世界对中国企业的看法

 专访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 33

第二章 国之砝码 39

 自主创新 再铸辉煌40

 以自主创新铸就“国家砝码”

 专访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永强 48

 装备中国“脑” 力拼高精尖53

 让机床安装上中国企业研制的“大脑”

 专访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海 59

 树中国形象 立世界之巅63

 攀登工程机械行业的世界高峰

 专访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 71

第三章 赶超之路 77

 接轨世界 引领未来78

 大国时速 百年唐车

 专访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卫平 88

 凭跨国并购 创共赢新风93

 创新发展 持续领先

 专访北京北一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 100

 研高端制造 摘皇冠“明珠”104

 中国第一艘LNG 船在这里诞生

 专访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 111

第四章 智慧转型 117

 远征海外 国际竞争118

 顺势而为

 专访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秀文 128

 以转型升级 书奇迹篇章132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专访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印建安 139

 战略转型 全球竞争144

 从机床制造商向工业服务商转变

 专访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关锡友 153

第五章 创新驱动 159

 创新驱动发展 进军美国市场160

 做国际一流企业 塑造世界知名品牌

 专访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刚 168

 造国之利器 育世界品牌172

 打造国之利器

 专访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国 179

 绿色制造 节能环保183

 双良造福人类

 专访江苏双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双大 194

第六章 制造强国 201

 低压电器王 领军新能源202

 低压电器王者的新思维

 专访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 128

 专注专业 铸就高端216

 用专业化铸就高端装备的核心零部件

 专访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奇 222

 创新驱动 引领发展227

 以双轮驱动的创新战略赢得竞争优势

 专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 234

第七章 《大国重器》背后的故事 241

 在《大国重器》开播仪式上的致辞 张相木 242

 《大国重器》托起中国梦 李 巍 243

 感动的背后 王瑞华 246

 0.26!你所不知道的 杨拴昌 249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姜诗明 252

 “不一样”的召唤 刘宝恒 255

 我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段经历 刘东生 258

 在《大国重器》剧组难忘的日子里 贾 祯 260

 艰辛话重器,激情描大国 陈 卫 261

 致敬与感恩 杨 青 264

 一个行业行进中的影像 王玲玲 270

 《大国重器》背后的那些事 武 鹏 274

 光荣与使命刘 刚 等 276

试读章节

这是力拓公司在澳大利亚的一座正在开采的矿山。这个以黄色河流命名的公司,1 00多年前成立于西班牙,现在它已经成为勘探、开采和加工矿产资源方面的世界级公司。自卸车是开发矿山必不可少的设备,其超强的装载能力可以大大提高采矿的效率。世界上最大的自卸车装载量可以达到400吨。美国制造的自卸车一直是力拓矿山运输的主角。但是现在这种状况正在发生着改变,因为力拓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湘电集团是中国机电装备制造的摇篮,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让他们拥有了强大的制造能力,这也为进军自卸车领域提供了优势。在这个巨大的车间里,载重量达230吨的四台大吨位自卸车正加紧组装,这是力拓公司专门定制的。工人们正在安装轮胎,这种巨型轮胎的直径是4米,重达5吨,至少要承受几百吨的重量。自卸车的庞大车身高达8米,仅自重就达210吨。自卸车在这里组装调试之后,还要全部拆解并分装运输,因为中国乃至世界还没有一条公路可以承受它的重量和体积。这种大吨位自卸车的制造技术,此前一直被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中国则长期依赖进口。

从一个更大的图景可以看到自卸车这样的矿山设备对中国的重要性。“十二五”规划提出,中国要建设60个以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过去外国的装备几乎占有全部的市场份额,但现在中国制造正在逐步取而代之。

在湘电集团一个车间里,正生产着自卸车的各种零部件,包括自卸车的电机。而事实上,电机生产是湘电集团最具优势的基础产业。正是凭借强大的电机制造能力,湘电集团得以进入自卸车制造行业。电机驱动的电动轮技术,是中国乃至世界自卸车制造的发展趋势。大吨位自卸车需要更先进、更有力量的电机作为动力未源。为力拓制造的自卸车电机正在加紧生产,这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机,将被安装在自卸车的两个后轮之间,驱动后轮转动。这项技术使自卸车的操作行驶更加可靠、有力,寿命也随之提高。然而世界上还没有一台机器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包括最基础细致的线圈缠绕、极具力量和耐心的线圈组装、简单重复却精度要求极高的硅钢片叠压。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工人们用手工来完成。他们的双手实现了机器无法实现的精细,一种被称为“缄默知识”的竞争秘诀,就静静地潜伏在这些忙碌的工人手上。这就是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机器制造领域最宝贵的竞争能力。发达国家已经基本退出了这种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的市场。这种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劳动力资源,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临近2012年底,出口澳大利亚的四台自卸车还有三个月就要交付使用了。段朝军是这笔订单的负责人,每隔几天,他都会陪同力拓公司的中国监理检查自卸车的制造情况。这是关键的调试阶段,要达到力拓的标准并非易事。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高的自卸车标准,这是力拓集团第一次采购中国的大吨位自卸车,每台车的造价高达1 800万元人民币,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出口如此大吨位的自卸车。最终中国制造的四台230吨自卸车行驶在了澳大利亚力拓的矿山上。从矿山开采到新能源开发,谁拥有最先进的设备,谁就掌握了能源开采和利用的先机。

P15-18

序言

 装备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因为它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一个国家有没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造业的水平上,而在制造业中,最重要或者最核心的就是装备制造业,它是整个制造业的基础。纵观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历史,他们都有一个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所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就是国与国之间装备制造业的竞争。目前,大国之间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竞争,可以说,就是大国博弈的核心。
  建国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装备制造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产门类和工业体系,不仅门类很齐全,而且许多领域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水平或者说领先地位。虽然在一些高端装备领域,我们目前还处在赶超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只用了几十年,就走过了工业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取得的成就是非凡的,是值得骄傲的,比如:
  在发电设备方面,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我们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生产能力;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我们也是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生产能力;通过三峡机组的合作制造,我们实现了由30万千瓦机组到70万千瓦机组的跨越;还有我们的1000千伏的交流输变电设备、正负800千伏的直流输变电设备都是世界一流的装备。
  在石油化工设备方面,百万吨乙烯关键设备、四百万吨级的煤制油的装备,我们也已经投入生产。
  在国防军工方面,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大大促进了我国航空、航天和国防装备的发展,嫦娥三号、天宫一号、辽宁舰、核潜艇、蛟龙号、歼20、大型运输机不断研制成功。
  在民用航空方面,我们的ARJ21支线飞机实现首飞,直升机、通用飞机包括其他支线飞机,以及正在研制的C919干线飞机等,都在不断地推进。
  在高铁装备方面,我们通过自主创新,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装备。高铁技术的先进性,引起了全球关注。现在,我国建设的高速铁路全球第一。
  在海洋工程方面,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大型LNG船,我们现在都能够制造,而且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在数控机床方面,我国现在不仅是机床制造业的第一大国,也是数控机床制造业的第一大国。济南二机床制造的全自动冲压生产线,美国福特公司已经采购了五条。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有能力供给全球最先进的汽车制造业的用户。在其他一些方面,我们的高档数控机床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现在,我们的企业承揽国外的工程,已经不单是劳务输出,很多都是总承包工程,就是“交钥匙”工程。这些工程所需要的装备、技术,包括设计都是我们自己完成的,装备制造业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30年前我们没有这样的能力。
  在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过程中,我国装备制造业不断突破、不断创新,取得了累累硕果,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制造体系。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超过美国,160年后重返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2012年,我们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91.6万亿元,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元,已经超过了世界制造业规模的1/5。但是,从核心竞争力角度来看,我们跟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一些装备强国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总体大而不强。比如一些核心的部件和关键技术、一些控制系统、一些重要的高端装备,我们还需要进口国外的。尽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可能所有的装备都自己制造,但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最核心的装备我们必须自己掌握。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中国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怎样尽快由大变强。这是制造业领域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尽可能地缩短与国外的差距,当然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我们正确的政策引导,还需要装备制造业全体干部、职工的奉献和奋斗。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的6集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及由此改编的图书,充分体现了在大国经济发展中,装备制造业是不可或缺的。中国要想强大,要想实现中国梦,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撑。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早日实现我国从装备制造业大国向装备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苏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总监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3: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