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爱阅读·学作文”丛书依据教育部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中小学课外阅读要求,为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量身定做而成。
丛书拥有强大的作者阵容,包括《读者》《青年文摘》签约作家、中小学优秀教师、青少年励志导师等,并邀请权威教学专家就每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思想价值进行详细、精准的点评,是一套兼顾课外阅读与作文学习的优秀青少读物。
丛书由自信卷、处世卷、奋斗卷、成长卷、理想卷和智慧卷六个分册组成,内容涵盖六大励志主题,有益于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感悟生活、了解世界,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丛书适合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阅读;可作为中小学语文课阅读和写作训练的辅助教材、语文试卷阅读题选文;推荐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社区图书室馆藏。
本书为其中一册《半瓶阳光与一扇心窗(语文新课标智慧卷)》,由王清铭编著。
鲁迅先生说:“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智慧是一种力量,一种改变世界和塑造自我的伟大力量。
收集半瓶阳光,让那一抹温暖馨香伴你左右;推开一扇心窗,让那一缕清风吹开心头愁绪。来吧,在爱与美的花园中,我们一起寻找智慧的甘泉!一起阅读《半瓶阳光与一扇心窗(语文新课标智慧卷)》吧!
《半瓶阳光与一扇心窗(语文新课标智慧卷)》由王清铭编著。
半瓶阳光
这是一个明媚春日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小女儿站在那里,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的脸上。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
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
“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
“能!”她指着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
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去,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阳光。
“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了阳光?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过了一会儿,我正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我挺直腰,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看见我从书堆中仰起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剑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反射过来的阳光就开始满屋子游动。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有一条河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越来越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太阳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
“太阳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
“不!太阳是灭了。”女儿很倔强,“太阳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同阳光似的。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的诗《彩虹》里的一句:“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毕加索也强调成人要终生向儿童学习。成年人注重的是实用价值,孩子青睐的是精神价值,他们的世界诗歌一般美好,如阳光,如流水,如花开的声音。
生活磨钝了成年人的诗意感受,他们看不见阳光,只看见阳光下的阴影和阳光里飘舞的尘埃。横流的物欲使诗意的清澈河流沉渣泛起,我们的心灵也不再“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生活用功利和实用的黑布蒙住了我们的双眼。一位诗人写道:“在上帝眼里,我们都是盲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主张人们应该有双重视角,一为成年人成熟的眼光,一为儿童天真的、非理性的、超功利的目光。 人诗意地栖居大地上,需要一颗童心和一双儿童的眼睛。黑夜给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用来寻找流失的诗意。P3-5
作为一个热爱读书和写作的文艺女青年,我经常会由衷地感谢年少时的阅读时光,正是那些温暖精湛的作品给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迪,也使我拥有了更丰富、更开阔的生活。我因此显得比同龄人早熟,而文字则慢慢成了我表达自己和记录生活的最佳途径。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当我有机会与青少年朋友聊天,我总是特别关注他们在读什么书,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这关切的心情,是因为我为自己年少时爱上阅读和写作深感幸福和幸运,希望他们也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多读书,多练笔,青春不留白。我还会与他们分享我的感受,阅读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奇迹般地将“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呈几何级放大、拓宽、变深,让我们的视线抵达古今中外,纵横世界各地;让我们的心灵触摸悲伤,也感受快乐;让我们的大脑领略智慧,也了解差异;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大、更美、更精彩、更多元的大千世界。
当我与青少年朋友关于阅读的交谈继续深入时,他们对“读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读父母推荐的中外名著,他们经常似懂非懂,因此难免囫囵吞枣,品不出味道;读自己喜欢的“小清新”读物,总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支持,说娱乐大于学习。他们的困惑激起了我为此奉献一份心、一份力的心愿。那么,作为图书编辑的我,该拿什么样的读物来奉献给他们呢?
我希望,我们奉献的是一道安全、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阅读美食,提供文从字顺、内涵丰富、有启发性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能满足新世纪的口味,符合新一代的审美;
我希望,我们奉献的是一篇篇能够体现文字之美、文学之美的好文章,让青少年读者真正领略到文字的风采,为文字的神奇组合而惊叹,为文字的丰盈隽永而陶醉,在文字构成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我希望,我们奉献的是一个读者、作者与编者互动的图书产品,以图书为载体,使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作文指导老师来到青少年读者身边,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希望,我们奉献的是一本青少版的“365夜”,内容多样、耐读、有趣、有益,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考验,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读物。
如果,有青少年读者读完一个精彩的故事后,兴奋地要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分享心得体会;或者因为读到了一篇令自己心动的文章而灵感进发,亟不可待地写下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那么,我想告诉他,这就是我和我的作者们最希望奉献给你们的——体会阅读的意义,领悟写作的真谛。
崔姜薇
这是青年作家纪朝阳先生的文章《用自己的文字取暖——作家王清铭印象记》中的片段: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是宋代王观的词,也是王清铭比较喜欢的诗句之一。我借用来描绘他非常恰当。他的文章中很多次出现山这种意象,他每天的生活也与山有关。你很难想象,他当初只是为了减去体重,黄昏时开始在客山慢跑,每次几公里。他一坚持就是四年,其间跑过多少山路,流过多少汗水,大概只有客山知道。坚持的结果就是,一座山被他搬进了自己的胸中。他在不断地征服脚下的山,也不断地征服自己,山给他坚韧,他给沉稳的山带来激情和生机。
如果让我用两个词来概括他现在的生命状态,我选择“柔情”和“坚韧”。水的柔情和山的坚韧,山刚水柔,这样和谐地统一在他的性格和文章之中。他的文字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汇聚着向上的纯净光芒。作家王清铭可以朴实得像一穗秋天的金黄稻谷,可以坦荡得像高空的流云,可以柔情脉脉得像一条江河,可以坚韧得像抓紧大地的一棵树。
夜深了,天凉了,我想此刻的王清铭,一定在台灯下坚守些什么,他在用自己的文字取暖吧。
过去的日子里,我教书、跑步、读书、写作,偶尔喝点小酒,发点牢骚,虽然韶华流逝,但我的生活仍然充满梦想和希望的阳光,我的血管里依旧澎湃着与年龄不协调的激情。在学生整理记录的《王老师语录》中有这么一句话:“你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让你们的青春除了青春痘,什么都没留下。”我历来认为青春是一种心境,就像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一文中所写的那样:“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我的锦瑟华年消逝了,脸上的青春痘不见了,但我青春的激情和斗志依旧常驻心间。青春痘,青春“斗”,青春一般的斗志。
感谢我年逾古稀的父母,父亲王玉仁教会我坚韧,母亲傅珍玉教会我耐劳,贫瘠的乡村没有给我带来很多的物质财富,却为我培植了受益一生的品格。“一介书生,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风雨。”这是我出版的第一部散文集自序中的一句话,也将是我一生恪守的信念。
感谢编辑和文友,我能够坚持到现在,并取得一些成绩,与你们的青睐、支持和鼓励不可分割。特别感谢青年作家纪朝阳先生,他用如椽大笔完成了本书部分“点晴”单元。
感谢与我一起度过一生最美好时光的学生们,本书中的很多文章灵感都来自教学,来自我的学生。现在我随口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张益帆、吴海娜、王梅、李静、林芳芳、潘清滔、黄晓盈、杨雅群、杨媛媛、黄志灵、张贞贞、纪晓伟、张青青、林梦静、岳一洲……还有很多的名字,已经积淀在岁月深处,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崔姜薇女士,她为丛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女儿王若轻和跟她一样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