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禅悟人生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陈佳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听起来不过一些“空空色色”在颠来倒去地说,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四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四句话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的经文,讲的是事物的自性,也就是空性。空是大乘佛法中最根本的道理,也是众生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佛陀对世人讲法说空,就是要让众生看破尘世的所有迷障,转凡入圣。佛家所说的空大体上有以下两层含义:

首先,“一切诸法性本自空。诸法空性才是一切法之性。有佛来人间,诸法是空性,无佛来人间,诸法也是空性”。意思是说,世间一切的法本来就是空性,不管有没有佛在人间传法救世,都不能改变“诸法空性”这个事实。由此可见,诸法空陛并不是佛或什么神的创造,而是万事万物本来的属性。正如《大般若经》中所说:“一切法一性非二,当知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则能远离一切执著。”这段经文看上去玄之又玄,无非是在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世间一切法都是空的,虚无的,连法本身都是无的、空的;二是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这种空灵、不造作的境界,就只有远离一切执著。

其次,佛家常说的空,是要破除众生所有虚妄的执著。正是因为众生对世间的一切诸法样样执著,所以才会有生死轮回。佛家向众生宣扬空性之道,就是为了让众生去除对一切诸法的执著,一旦能够做到对世间诸法不执著,我们内心所具有的菩提自性就会无束无缚,无惑无动,得到光明自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得解脱。下面的小故事能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表现。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一户姓吴的人家毗邻而居。两家的祖宅相距不远,多年来一直为宅基的问题争执不下。这天,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一些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一封,要张英出面干预,解决此事。张英看完家书,立即做了首诗来劝解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主动把墙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有名的“六尺巷”。

张英的这首诗简单直白,却深得“空”的真味。世人无法破除迷障,都是因为解不得一个“空”字。这世上有什么能长久?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吞土占地不可谓不多,最后依然化身为尘,一寸土地都带不走。

我们常听到的“色不异空”,意思就是当我们没有声色、利益的贪恋,也没有五欲、尘劳的贪恋,就出离了凡夫的境界。“色”是一切有形有相有质碍的实体,一切物质形态,空与之相对,是无形无相的虚空。放眼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大地、河流、屋合、人畜等所有一切的实体都是“色”。而“空”则是一种不落任何思想观念、任何思维架构或理论的窠臼的状态。色与空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色存在于空里,空也存在于色里,所以佛家才会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为色与空原本就是一体的。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放下尘世间的种种色呢?我们想要的太多,又总在抱怨得到的太少,内心藏着的名利欲望如此宏大,如果不将这些凡夫境界里的种种声色全部放下,进入那无形无相的虚空之中,那么只有大海才容得下我们的宏大欲望。

P2-3

目录

空悟还你一个清凉尘世

 色不异空:欲望如此宏大,只有海能容得下

 无常难得久:万事万物如梦幻泡影

 浮躁:灵魂深处的隐疾

 虚空是尽头:看清浮生的本质

 倒空自己:有太多行李,就不要开始一段旅程

 回归灵魂的清澈:以空的心境观照世界

 迈向空空大道:什么带你回到真正的家

 本然的寂静:心完全醒觉,不再散乱

行禅踏出世上最安稳的步伐

 身心一体:先空身,再空心

 悟空之旅的开始:禅修,心的导引

 寻回散逸的心: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塔

 行亦禅、坐亦禅:平静地坐行都是修习

 断食:洁净身心的妙方

 反省自身:我们为什么只洗身体,而不洗心呢

 一身,多身:专注于自己的脚步

 精进度日: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重新接合

 禅定:一呼一吸间,打扫了心房

 在修习中发现真正的皈依处:找到内在的和平

把持安守清净,从容处世

 心歇处:种竹浇花,泰然无事

 凡所有相皆虚妄:钱财会空,名声会散

 知足常乐:让觉知之光照耀心头

 少欲少为:一箪食,一瓢饮

 不增不减:只要呼吸,只要走路

 适度的智慧:坚定与喜悦的印记

 沉五欲之沙:适可而止,步步触净土

 清净心:从痛苦的此岸到幸福的彼岸

 还生命本色:请唤我以真实之名

 扎根下去: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从容一生:一瞥一回眸的宁静与喜悦

以心观心幸福永远是内生的

 你的内心洁净吗:多从自身找原因

 灌溉美好的种子,清除心中的毒素

 截断散乱之流:安逸是人生的无底陷阱

 观照内心之空:看无相之界,听无声之音

 心甘情愿地过活,一定会快乐

 只要你简单,世界就会简单l

 心无挂碍:不是不关心,而是不动心

 一灯除暗:抓住生命的空灵自性

 守住一颗初心,保藏生命的灵性

 愿心住定:只有自己才能收留自己

戒嗔兜里不能老是揣着弓和箭

 痛苦的源头不在别处:愤怒,我们的老朋友

 和平条约:与痛苦、愤怒和解

 在痛苦面前:随他去,不管他

 沉住气,耐烦做人

 心平气顺:不迁怒,不贰过

 生忍:生气前多想两分钟

 除去唯一的敌人:湮灭愤怒的种子

 每个人都会跌倒受伤:阻断愤怒的伤害

 与他人交:一言一行都建立在慈悲之上

破执念从你的心牢中解放出来

 昨日之非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执

 是你的执著困住了你

 钱舍出去了才是自己的

 你最在乎的地方,正有你的“死结” 

 破我执:烦恼不生,心莲绽放

 活得自在:为所当为,不执一切

 深刻地活在当下:愉快的旅途

 回到内心的家:在当下陪伴自己

 山积海深的名利:人人死后都是两手空空

 为心灵除荒:你得自己挥动那只告别痛苦的手

宽心窗帘拉开,阳光进来

 不过一碗饭:想得开,终常乐

 我们被困住的心:拒绝开门就永远不得解脱

 松开手,放宽心,你可以拥有更多

 送轮明月与人,月光也会照亮你心

 放宽脚怀:走也方便,睡也安然

 一切唯心造:倾听你的内心,方可拔除痛苦

 开门见佛:狭隘和无知阻挡你的视线

 接纳实相:认识无边无涯的自己,才能拥有智慧

放下有时候,停下来拈花微笑吧

 放下是德:轻装上岸,一路高歌

 脱下华服,一无所有地过日子

 放下别人,其实是饶过自己

 放下即重生:悬崖撒手,自有承担

 虚怀若谷:集群星之光,仍不如月光皎洁

 放下身段,给自己留些余地

 成功者的愿景:达到最高处须从最低处开始

 独坐独安息:放下过去,放下未来

 我在佛中且佛在我中:除去心灵上的藩篱

 过去、未来与当下:每一分钟都是新的开始

因与缘蛋已煮熟,你无法改变它

 如如不动:以寻死之心活着

 不计无常:对已失去的不纠结,对未得到的不憧憬

 化繁就简:追随生命最根本的因缘

 随顺因缘:用平常心尊重我们所拥有的

 随缘带来内心的富足:愈努力,愈失落

 缘起性空:造化常弄人,不必太认真

 顺其自然:让我们与生活握手言和

生死无常人生不过是路过

 如梦似幻:生与死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

 寿夭得失,都是尘埃的瞬间

 生如来,死如去:我们只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

 向死而生:花一开,自然会落

 抛却生死:我们只经过喜悦的旅途

 常乐我净:接受它,看透它,忘却它

 生死随性:自自然然地活着

 生如寄,死如归:我们只是回到了天上的家乡

 超越生死:云没有死,只是变成了雨

淡然自若修出莲花般的空灵洒脱

 云水随缘:让波浪意识到自己也是水

 空性:于万事万物,不起心,不动念

 与桎梏一起生活:月亮再美,终究冰凉

 寂静常然:事来时不惑,事去时不留

 低头见天:倒不如向后退一步

 不过一念间:随时保有大自在的微笑

 不争,才是人生至境

 一杯茶中的莲塘:慢慢过自己的生活

 宁静地安住:让心不太紧,也不太松

回归本源,让心中虚妄的尘埃落定

 解脱之门:空,并不意味着不存在

 冥想死亡:吸进一切让自己安稳的力量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卸下虚妄的念头,重拾心灵的真实

 幸福,不如想象般遥远

 做自己的岛屿:依止自己,幸福自在

 无为而作:从“有为”的海洋里拔出

 八风不动心:自己止息一切苦,幸福恒久流传

序言

佛语中,“空”是一种空灵、豁达、开阔、清明的境界,也是一种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修行者安顿身心,得道开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名言出自禅宗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家所说的“空”如温暖的日光,普照众人去往幸福的大路,又如清凉如水的月光,抚慰世人疲惫的身心,涤荡内在的尘埃。对空的修行并不是要摧毁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而是让我们更安然更幸福地生活在现实世界。空悟,正是乱世中人的清凉剂,将生命中的迷惘、颓唐、空虚、狭隘、愤怒、仇恨化为梦幻泡影,让人们得以拥有生命中的大乐、大圆满和大自在。

现世中人奔忙劳苦,身心俱疲,而空悟对他们来说正如沙漠中陡然出现的清流,去了燥热,添了清凉。如果你感到这个物质极盛、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能再给你的心灵带来安稳和宁静,那么你可以尝试通过各种修身修心的方式进行自救,不要让自己的心灵在残酷现世中惶惶不知所终。

“空”并非“有”的对立面,不是什么都没有,也不是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相反,“空”是万事万物最真实的面貌,它存在于每个现象之中,并能够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宇宙万象。修行者所修持的“空性”并非世人所以为的“无情”,而是一种至清至明、温暖遍照的至情。

《金刚经》中有四句偈: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本书遵循“先空身,再空心”的原则,层层深入,从日常行禅到修习正念都有较详尽的叙述和解读,从一开始的行禅打坐到破执念、习气,戒嗔、痴、怒,放下,宽心,随缘淡定,带领读者回归到生命本源的圆满;用清晰晓畅的语言为读者解读“空”之中深奥难通的哲理,以便让读者在阅读本书时,通过这一系列空身、空心的方法,能够有所勘破、有所了悟,最终得到内心的安宁和悦。

当我们能够真正体悟到空的实相,进入空的境地,就超越了一切六根乃至生命的界线,得到了完全的自由,那时,欲望机巧远了,愤怒暴冲远了,彷徨迷惑远了,我们了了如如地站在一个真实而清净的地方,用我们的初心和直心生活着。这正是“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

内容推荐

“空”是佛家宣扬的一种空灵、豁达、开阔、清明的境界,同时也是一种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修行者安顿身心,得道出悟。陈佳编著的《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正是通过悟空之法助世人求得幸福之道。

《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秉持“先空身,再空心”的修禅之法,从日常的行禅打坐到修习正念、破除执念,戒贪嗔痴,层层深入地引领读者悟得空的至性,回归生命的本源,拥有内心的安宁和悦,走向人生的幸福大道。

编辑推荐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读经品典,品味人生从容之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陈佳编著的《空空大道(人生幸福的悟空修行课)》正是通过悟空之法助世人求得幸福之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