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融之巅(美国投行兴衰史)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同生辉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同生辉所著的《金融之巅(美国投行兴衰史)》讲解了美国五大投资银行的兴衰历史,从众多的案例和史实中分析了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是一部宏大的行业发展史诗作品。尽管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几大顶级投行在理论上已经不复存在,但很显然,投行业不但仍然存在,并且正在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如果能够回头把美国的几大顶级投行从建立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这一段历史系统地梳理一遍,无疑是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因为只有认真的审视美国顶级投行历史上兴衰起伏的点点滴滴,投行业在未来的发展才能做得更好,甚至对于我国的投行业发展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实际上,美国的金融行业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一直都是在不断地总结、修正和完善中前行的,今天的投行业也概莫能外。

内容推荐

同生辉所著的《金融之巅(美国投行兴衰史)》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美国次贷危机前著名的五大投行,即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每个投行的发展史单独成章,便于读者了解美国五大投行的系统历史,脉络清楚。《金融之巅(美国投行兴衰史)》是根据投行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这就使得《金融之巅(美国投行兴衰史)》不是简单的“讲故事”,而是有分析、有总结,给读者以启迪。书中分析了美国投行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并且总结了美国投行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事实,这有助于读者了解投行业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金融之巅(美国投行兴衰史)》根据美国五大投行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这些投行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图片,使得《金融之巅(美国投行兴衰史)》对于投行的历史人物的描述更加完整。介绍五大投行历史的各章末尾,加入了兼并的案例,使得书中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可读性更强。

目录

引言 美国投行简史综述

第1章 高盛

 高盛概况

 王者诞生

 坎坷的上市之路

 高盛重装上阵走进新世纪

 高盛在中国

 危机中的弄潮儿

 告别投行神话

 高盛公司的故事

 高盛收购双汇案例

 高盛相关图片

第2章 美林

 美林银行的发展史

 次贷危机中的美耕

 美林的并购案例

 美林相关图片

第3章 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的成长

 雷曼兄弟破产的经过及原因分析

 对于雷曼兄弟倒闭的反思

 雷曼兄弟相关图片

第4章 摩根士丹利

 J.P.摩根创业初期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摩根士丹利的成立

 金融点金术——金融衍生品

 次贷危机中的摩根士丹利

 摩根士丹利案例

 摩根士丹利相关图片

第5章 贝尔斯登

 从诞生到成长

 利润丰厚、引领潮流的30年

 高风险业务和惩罚

 成也凯恩,败也凯恩

 最后的挣扎

 贝尔斯登被收购的案例分析

 贝尔斯登相关图片

第6章 危机中投行的争斗

 金融刺客——高盛

 美联储救市

第7章 次贷危机后的美国投行业

 次贷危机后的美国投行

 次贷危机后的高盛

后记

试读章节

高盛概况

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很多金融类企业来说都是不堪回首的经历,甚至是灭顶之灾。直到今天,美国经济也没有完全从这次危机带来的重创中恢复。基于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一个理念,即如果一个企业属于“大到不能倒”的范畴,那么美国联邦政府总会出手相救,因为让这类企业倒掉会对美国的经济造成不可承受的冲击。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和美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相关性太强,因此政府也不敢冒让这种企业倒闭的风险。例如,美国通用汽车、美国国际集团,就属于这个范畴。金融行业的巨擘企业虽然不需要直接像通用汽车公司那样让美国政府注资450亿美元并通过重组来得以生存,但也是间接地得益于一些特殊的商业措施才避免事态像贝尔斯登或雷曼兄弟那样一发不可收拾。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在2008年9月21日获得美联储的批准。高盛和大摩的转型,意味着华尔街典型的显贵——投资银行的终结。2008年9月24日沃伦·巴菲特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宣布投资50亿美元来收购高盛的股份,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注资。这就意味着高盛公司在危机中成功实现了不算太华丽的转身,但至少生存了下来。根据高盛2012年的财务报表显示,2011年度高盛的净利润大约为25亿美元,摊到每股净收益为4.5美元,这是一张不错的成绩单。

高盛成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 869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更重要的是,由于其高管层和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很多时候高盛在重大的决策上总是能恰当地和美国联邦政府的步调一致,不但不会受损,往往还能通过反向的投资操作大赚一笔。例如,美国政府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前曾担任高盛的董事长。有媒体说这种政府背景和高盛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不无关系。高盛的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作为一家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拥有大量的多行业客户,包括私营公司、金融企业、政府机构以及个人。高盛集团的所有运作都建立于紧密一体的全球化基础上,由优秀的专家为客户提供服务,向全球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高盛集团同时拥有丰富的地区市场知识和国际运作能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高盛公司亦持续不断地发展变化以帮助客户无论在世界何地都能敏锐地捕捉投资的机会。

王者诞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高盛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开始形成,但与商业银行那时候在业务的经营上没有严格的区分。很显然,家族企业在高盛公司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上,起过决定性的作用。高盛公司的历史中有三大家族,即互相通婚的戈德门家族(Goldman)和沙克斯家族(Sachs),以及后起之秀文伯格家族(Weinberg),戈德门家族和沙克斯家族的成员经营了大约100多年,随后两位文伯格家族成员相继成为公司高级合伙人。

马可斯·戈德门(Marcus Goldman)原先是一位学校教师。1848年,在第一次犹太人大迁移的浪潮中,马可斯从德国迁居到美国。1869年,他在纽约挂出了招牌:马可斯·戈德门公司,这是一家经营借据经纪业务的公司。公司位于一间紧靠煤矿的狭窄的底层建筑里,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兼职的会计,而这个兼职的会计下午在殡仪馆上班。每天早上,戈德门与附近的珠宝商和皮革商联系,以现金买下他们所持的本票,相应的,出售本票的商人会签字许诺在一个规定的日期里支付给持票人高于其购买价格的现金,这就是戈德门当时的主要利润来源。戈德门可以将这些借据转卖给当地的一些银行。那时的本票是今天商业票据的前身,从事这种交易的人被称为“以高于法定利率贴放票据的人”。1882年,马可斯邀请他的女婿萨姆·沙克斯(Sam Sachs)加入自己的公司,这就是后来Goldman Sachs公司的最初由来。在公司成立后大约50年的时间里,高盛公司的合伙人全部是戈德门和沙克斯两个家族的成员。1896年,公司加入了纽约股票交易所。

马可斯退休后,他把高盛交给了儿子亨利和女婿萨姆掌管。萨姆设想建立一个国际性公司。当时,英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比美国显然要强,所以有充裕的过剩资本。在英国以较低的利率借钱兑换成美元后就可以降低利息成本。1897年萨姆来到伦敦,与当地著名的商业银行建立了联系,开始了高盛的海外业务。到1906年其海外部门的利润已达50万美元。在那一年,高盛完成了其作为股票承销商的第一次IPO——联合烟草公司包销公开发行股票。在以后的30年间,高盛公司一共为65家不同的公司进行了114次证券发行承销。

P11-13

序言

当我拿到同生辉博士写的这本书的草稿时,是带着浓厚的兴趣来读的。我本人在金融行业工作多年,所任职的光大集团有很多投行业务,加之我本人又具体负责了光大银行A股和H股的IPO工作,所以对投行业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对于美国投行的历史也有些了解。但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我多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累积而获得的。可以想见,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未必会对美国的投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而本书最大的作用,就是给读者提供了系统了解美国五大投行发展历程的信息来源。据我了解,国内大多数介绍美国投行的书往往存在信息零散、不系统、不深入的问题,但同博士这本书则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但是危机的发展却使得全球的金融市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损害最大的仍然是美国的金融行业,尤其是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受到重创。那么,美国金融行业中人人羡慕的投资银行为什么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就值得分析。但是任何金融事件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这本书能将美国投行业由盛及衰的历史事件揭示清楚,我认为是非常有益的。在读完这部书稿以后,我认为书中的内容是有用的,值得一读。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本书内容比较全面,涵盖了美国次贷危机前著名的五大投行,即人们耳熟能详的高盛、美林、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每个投行的发展史单独成章,便于读者了解美国五大投行的系统历史,脉络清楚。

第二,这本书不是简单陈述投行的相关历史事实,而是根据投行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这就使得本书不是简单的“讲故事”,而是有分析、有总结,给读者以启迪。

第三,书中分析了美国投行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并且总结了美国投行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事实,这有助于读者了解投行业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四,这本书根据美国五大投行的发展历程,提供了这些投行历史上重要人物的图片,使得本书对于投行的历史人物的描述更加完整。介绍五大投行历史的各章末尾,加入了兼并的案例,使得书中的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可读性更强。

总之,本书是国内不可多得的一本系统介绍美国五大投行兴衰史的专著。相信读者朋友和我一样,读后一定会觉得这本书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后记

大约四年前,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我辞掉在美国的大学教职,回到了北京。当时我的心情比2000年赴美留学时更加激动和愉悦。尽管美国的物质生活优越,但是在美国八年的读书和工作经历,使我在对美国表面的奢华深入了解的同时,也对美国文化当中不尽人意之处感受颇深。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回国发展。尽管美国的生活环境优越,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毕竟有寄居他乡的感觉,而我自己也不是一个贪恋平静生活的人,所以毅然辞职回国了。

2008年除了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这件振奋人心的大事以外,还有一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蔓延的经济大事件,这就是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这次自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造成的后果毋庸多说,美国的经济受到了重创,尤其是在金融行业。直至今日,美国的经济仍然没有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上。我当时临回国前在给美国的大学生讲授投资学的课时,不可避免地要联系当时美国金融业的状况。受到灾难性打击的美国投资银行业频频成为媒体的焦点。当时危机的演变超过了大多数人的预料。2007年还令人艳羡、收入超高的美国投行,到2008年9月在理论上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时在我脑海里就产生了想深入探究美国金融行业万人仰慕的投行是如何一步步从创立走到衰落的想法。这就是我当时想写这本书的初衷。

有了这些想法后,我没有马上动笔,因为危机的变化尚需观察。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过后,我开始构思本书。开始动笔的时间是在2010年年末,我主要利用假期和周末,断断续续地写,终于在2012年春节的假期结束前基本完稿。其间本书的责任编辑范鹏宇给我提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很大。另外,在本书完稿的最后阶段,我多年的好朋友,光大集团办公厅郑颖宇副主任用他敏锐的视角发现了书稿的不足,给我提了很多非常有帮助的建议。例如,本书加入的图片和案例就是得益于他的宝贵建议。他的建议使得本书看起来更加完整,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另外我要感谢在搜集素材阶段给我提供帮助的几位硕士生,包括赖付军、郑荷露、刘坤、王宇晨、王硕,他们都是优秀的年轻人。

当然,书中一定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斧正,不胜感激。

同生辉

2012年5月2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