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玩意儿(2断璧零圭)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作者 高悦西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不遇之珍

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黎,楚有和璞。

——《战国策》

下面将要为您讲述的,便是有关和氏之璧的故事。

不遇之珍

这是春秋的事儿了。

在楚国的楚山,(一说荆山,于今湖北南漳县)卞和有幸目睹了“有凤来仪”的奇观。

只见那凤凰伴随着霞光缓缓栖于山中青石之上,向西方鸣叫三声,悦耳动听,遂驾着祥瑞之气腾空而起,消失在天外了。

全过程不过几分钟。

我说这话好像亲眼看见了,我没看见,卞和看见了,要不说他这人有福气呢。

亲眼看见了凤凰,那比我们今天出门看见喜鹊还吉利。

更重要的,这一幕场面意味着在凤鸟垂落的青石之下,必有财富或者宝藏蕴藏。

有道是:“凤凰不落无宝之地。”

这说明什么?说明凤凰一般比较财迷,没钱的地儿它不去。

卞和拿着工具,上了山,寻到凤鸟方才住脚的地方,插了个小旗子,开始挖……

半日已过,卞和大汗淋漓,满身尘土。

此时,若有旁人问他:“哥们儿,你丫到底挖什么呢?!”

他会说:“我也不知道!”

不是他小气,不告诉别人,主要是他真不知道!

只晓得凤凰落的地方一准儿藏着宝贝,但是具体说这宝贝是什么,那哪儿有准儿呀。保不齐是一张五百万的彩票,亦或者是一张天文数字的支票……

夕阳西下,眼瞅着就见不到亮光了,如果还挖不出点儿嘛儿来,今儿一天或许是白忙活了。

但是,卞和惊喜地发现了一块不寻常的石头,埋藏在土中。

他小心翼翼地放下锹镐,双手用力将这块石头拔了出来,拂去泥土,借助黄昏的剩余日光,看清了这块石头的所有细节。

卞和清楚地认得,这就是传说中的璞玉,未经雕琢的玉坯,凭借自己对玉石的认知,这确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珍宝。

实践告诉了我们:凤凰不落无宝之地的传说,看来真不是虚的。

卞和大喜过望,一天的劳累顿消。

他对着西方,那凤凰飞去的方向,轻声说了一句:“凤姐……果然牛!真他妈灵啊——”

卞和的高尚情操告诉他,有宝贝,一定要交公,不能够据为己有,这是国家的财富,是重要的国宝,应该把他上交给朝廷。

于是,卞和带着这块璞玉,来到了楚国的王宫。

当时是楚厉王在位,厉王不认识什么叫“璞玉”,他不认识没有关系,宫里头有能人,叫来一个鉴赏专家,“来,给寡人看看这人献上的宝贝是不是真的!”

专家看了半天,说:“这无非就是一块石头,我看不出哪儿好来。”

厉王一听,勃然大怒:“孙Z!你丫敢骗我?!欺君之罪!来人呐!肉刑伺候——”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韩非子?和氏》)

就这样,厉王把卞和的左脚砍下来了,权当作他戏弄君王的惩罚。

卞和拿着这块璞玉,蹦着回去了。  璞玉和真正的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深藏不露”的,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玮”,有人给自己的小孩起名字,喜欢用这个“玮”字,可能是希望他将来做一个有内涵、有道德的人吧。

当然了,那个鉴赏家也分不出好坏来,白白牺牲了卞和的一只左脚。

等到厉王去世了,新一任的武王继位,卞和又来献玉了。

武王一看有宝贝呈上,大喜,叫内侍把宝物拿到眼前,武王看了半天,俩眼睛都快对上了,也没看出有什么不一样来:“不就一块石头吗?你们家管这叫宝贝?你不亏心呐!”

“禀大王,此乃凤凰落于楚山一块山岩之上,故我料定此地一定藏有宝物,经过一天的发掘,终于采得此宝,愿我王明鉴!”

“这玩意儿我看不懂,咱们宫里有行家没有,叫个专家上来,看看这是真的假的。”

于是,几年前的那个专家又来了。

他看着这块璞玉,嘴里嘟哝:“眼熟,眼熟……”

最终认定:“这就是上回那块破石头,大王,估计这小子看先王去世了,又来忽悠您来了,您可别信他!上回就是这丫!拿这块石头想要蒙蔽先王,结果让在下一眼看出破绽来了!”

武王大怒:“真蒙我啊,知道蒙我什么下场吗,来人!砍丫左……左脚都没啦?合着你不是第一次啊,那就更得重罚了,快把右脚也砍了。”

原文记载是:“又以为和诳,而刖其右足。”(同上)

这回卞和右脚也没了。

一个字:惨……

P2-4

书评(媒体评论)

《玩意儿》并非月亮,但更像是指月的手指,嬉笑怒骂间,已将读者引向一扇虚掩着的大门前,让你模模糊糊、似隐似现地窥视到历史大院中的一些诱人的风物景象。

——朱岩(佛教文化学者、作家)

文玩是一面,历史是另一面,作者用他新派京味的语言将之粘合一处,《玩意儿》的尝试是成功的,因为它已经在书面文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口语表现力和感染力上的优势。

——王纪仪(文玩收藏鉴赏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理事)

后记

我刚刚开始写《玩意儿》的初稿的时候正值收藏热热得快开锅了的时候,电视里关于收藏鉴宝一类的节目给我的感觉就跟德军轰炸伦敦似的,一波接着一波,完全把观众给炸晕了。在这个时期,全民呈现一种“我为文玩狂”的状态,但是每一种人表达自己的“狂”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可能觉得资金上不太成问题,就跃跃欲试,准备跻身于收藏大军了,并且有理由认为自己在这一批人当中与众不同,绝不会当那些收藏战场上的炮灰——除了打眼就剩现眼的那种人;有的人可能家里有些传家宝,想让专家估估价,注意我的说法,不是鉴定,是直接估价,摆明了我这东西准是个真的;可能还有的人从此对文物收藏与鉴赏产生了兴趣,原来不知道,宋代五大名窑?不知道。苏尼勃青啥玩意儿?没听说过。后来通过了解和学习,成为了一名“文玩理论家”,“开片是怎么回事”、“什么叫蚯蚓走泥纹”、“什么叫蟹爪纹”……跟人家一通神侃,对不对的另说,反正都是外行。而我表现这种“狂”的方式就是拿起笔,或者说打开电脑,新建Word文档,开始白话……天上地下里里外外,但凡我知道的,感觉能有的说的,就一股脑地全都纳入其中,围绕着文玩这些被人们略带戏称地叫做“玩意儿”的古物们,结合我对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理解,写出了一篇又一篇或长或短的独立文章,按时间顺序串起来,就成了一部集子。

《玩意儿》这个名字还真不是我起的,我的最初默认书名就叫“流传有绪”,这仅仅是个暂定名,“玩意儿”这个词一来是泛指文玩古董,而来也可以指代我的这一系列丛书,我给它的定位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普及化的,带有通俗和娱乐性质的轻松读物,捧在手里当个玩意儿读读,茶余饭后消遣一二,完事儿把书一合,您该忙您的忙您的,该约客户约客户,该应饭局应饭局,也不耽误事儿。您自要觉得通过我的文字跟您谈谈古,论论今,能有几分乐子,也能听着点文化知识,哪怕有一句话您觉得有意义,对您有所帮助,那得嘞,我的心里就已经很满足了。

依照我原本的计划,这一系列关于“玩意儿”的丛书分类是非常细致的,后来我发现我确实犯了一个错误,其实我没必要搞得这样冗长,书法与绘画可以完全合一,茶具和玉器应当放在陶瓷篇之后来讲,这样就能预先腾出篇幅来写那些我比较“瓷实”的,兴趣最浓厚的内容,比如我原计划想要推出《玩意儿》之陶瓷篇,文玩杂项篇,古籍篇和青铜器篇,这四本要是加在一起字数估计会超过50万,是我在选题顺序上出了点小错误。

用一种北京人特有的“白话”形式写社科类的文章可能是有点乌龙,但是没办法,我觉得这样写最接近我本人的说话方式,有利于我理清思路,可以一气呵成很长的段落。但是凡事各有利弊,弊端就在于我必须用明确的资料来佐证我语言中传达出来的一些知识性的东西,比如我可能随口说了一个什么事件,那么该事件的具体发生时间,地点,人物,性质,我是否说对了,毕竟大量的信息我不能全记得那么清楚,印象有深有浅、有对有错都是很正常的,就担心记忆不太清楚的时候就大约那么一说,造成了谬种流传。还有一点要了亲命了,我这人有点强迫症,有些东西非得反复确证,其实已经没必要了,但是一想到我这每一句话都是对大众的,优点没被放大呢,缺点给你来一个显微镜式的放大,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情况,我可能为了推敲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花费半天时间查资料,确认无误之后再往下写,就这个过程比较痛苦,别的都还好。

大致的创作过程就是这样,基本上还是比较顺的,我现在就希望能够有机会继续把这套作品继续下去,因为就我个人而言,对后面的几个题目怀有更大的期待,这里面尤其以“陶瓷篇”为甚,其中有好多章节在我脑子里已经有相当清楚的脉络了,应该能写的比前四本都精彩,所以,一方面愿广大读者能够接受这样一种比较具有我个人风格的作品形式,一方面我自己还得努力,力争让后面的作品无论在品质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可以更上一步。  高悦西

2011年12月9日写于北京市昌平回龙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不遇之珍

第二章 秦始皇的天命

第三章 最意外的发现

第四章 华丽血时代

第五章 魂断玄武楼

第六章 无法书写的结局

第七章 渎山大玉海

第八章 翡翠扳指

第九章 清宫翠玉白菜

后记

序言

悦西贤甥(我叫他“甥”,真不是想占便宜。我跟高悦西的母亲王燕女士长期在一个出版单位工作,且一处就是二十多年。和他的爷爷奶奶住在楼上楼下,两家都是典型的“五好家庭”。用佛家的话说,我们大概都做到了“六和敬”),是我眼看着长起来的。原在我的眼中不过嘎小子尔耳。

这两天听悦西娘说:一不留神,这孩子“成事儿”了。

我问:成了何事儿?难道要“奉子成婚”了不成??

他娘说:他写的书不日将付梓出版。

我说:好哇,他比韩寒小不了几岁,干嘛不能出书?但不知写的是什么……

该书叫《玩意儿》,好一个“玩意儿”,细细读来,颇多玩味。不禁从中叹来,如今是“怎一个后生可畏”了得?!悦西说,他写这本书是受我写《打眼》的启发和影响。我说,不能够!《打眼》是我瞎写的,自曝糗事罢了。文不达意,全无考证。而悦西的文章,虽不敢说“字字珠玑”,但流畅中不乏老成,您大概真想象不出来“我外甥”其实是个80后不认,90后没到的“准”80后……并且,悦西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还在语言中带着他这个年代的“北京口音”,用他本人的话讲叫“疑似京味儿”。

父一辈,子一辈。要我为该书“作序”。

我寻思,这是部写古玩的书,也只能拿我“说事儿”,正可谓:此处无朱砂,红土也为贵。我就权且当一回“红土”。好在悦西写的是“文化”,要是弄出一本《杜拉拉后传》来,我还真不敢“下家伙”(“杜拉拉”好像全称叫《杜拉拉升职记》。当是本好书,否则没有火爆的道理。只是恕我愚钝,读不来也读不懂。特此声明)。

现在我们所能看见的跟古玩沾边的书,教人辨伪的居多,这是刺激大家伙往收藏大军里挤,而且是削尖了脑袋挤,生怕赶不上“第五次收藏热”这班车,也渴望着体会一把从那些大藏家口中经常听到的买了好东西的快感,体会了文化带给他的乐趣云云,而这种乐趣,我以前在不同场合也都说过:离咱们老百姓远了去了!

离咱们近的也有,只是另一种感觉,就是那种被人告知千辛万苦买了瞎活之后的悔恨和心疼,心疼什么呀,心疼自己那一笔笔交不完的“学费”。

您各位与其还纠缠在古董收藏的是非与真假优劣的漩涡之中,弄得自己见天苦得跟什么似的,还不如踏实下心来,读一读这些关于文玩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这种乐趣是无压力的,至少,您还能在“白话”的字里行间感受“古董”不单单只有打眼、捡漏、升值……还有它带给人们最重要的,也是被忽略或者歪曲最严重的,就是历史的遗韵,还有文化的内涵。

今天,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认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和我们子孙们的神圣使命。因为我们是华夏子孙,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因”。

高悦西的《玩意儿》,在戏谑的口吻中对传统文化和“它们的物证”不乏见地,亦庄亦谐,堪值一读。

仅从这一点来说,《玩意儿》跟“杜拉拉……”无可比性,而较《打眼》则好之远甚。

是为——“序”也。

片儿白

2011年3月4日于北京回龙观

内容推荐

《玩意儿(2断璧零圭)》由高悦西编著。

《玩意儿(2断璧零圭)》以和氏璧、渎山大玉海、翡翠扳指、清宫翠玉白菜等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名玉的产生、流传及最终归宿为线索,用大众化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围绕这些名玉而发生的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辛辣幽默,极富老北京方言特色。

编辑推荐

收藏+文化+娱乐于一身的京味儿佳作!“现实主义史观”倡导者高悦西蓄势三年力作!畅销书作家、著名文玩学者 “片儿白”大力推荐!将文玩与历史完美融合,开辟“以物写史”新视角,用蕴含哲理的常识为您解剖尘封的历史,揭示潜藏在文玩深处的秘密!新派京味儿作家高悦西与您畅聊那些叫国宝的“玩意儿”!

高悦西编著的《玩意儿(2断璧零圭)》在戏谑的口吻中对传统文化和“它们的物证”不乏见地,亦庄亦谐,将文玩与历史完美融合,打开以物写史新视角,与您畅聊那些叫国宝的玩意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8: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