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义参加工作30多年来,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田怀玉编著的这本《“当代雷锋”郭明义》选编了近年来有关郭明义先进事迹的精品力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真实客观、感人至深,全方位再现了郭明义的“当代雷锋”形象。
郭明义参加工作30多年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满腔热情地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模范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当代雷锋”郭明义》选编了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郭明义先进事迹的精品力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真实客观、感人至深,全方位再现了郭明义的“当代雷锋”形象,体现了郭明义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当代雷锋精神。
《“当代雷锋”郭明义》由田怀玉编著。
扎根岗位的奋斗之路
他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父亲当过辽宁省劳模,曾被周总理接见过。他从小就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最崇拜的人是雷锋。
1977年,他从鞍钢参军到部队,鞍钢也是雷锋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推荐他人伍的老红军余新元,当年也曾送雷锋参军。
进入部队的大熔炉后,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他在日记中写道:“人活着,就要努力奋斗,就要为他人多谋福利,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
刚入伍他被分配到炊事班。当时,很多新兵都想学开汽车,到炊事班的新兵思想很不稳定,但他没有怨言,做饭、做菜学得很快,大伙对他准备的伙食都很满意。他做饲养员,把猪养得又肥又大;当汽车兵,只听声音就能判断出汽车故障在哪儿。
1982年他复员到齐矿,之后他当过司机、车间团支部书记、宣传干事、英语翻译等,换过6种职业。一次,齐矿精简结构,原本可以坐办公室的他被调到基层车间的艰苦岗位去工作。
“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记者问。“挺想当作家。”他答。做宣传干事时,他曾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和稿件。
“矿工,我是你的儿子。你哺育着我,爱恋着我……”为记者朗诵他写的诗,他兴致高涨,声情并茂。
“工作调动后落差还是很大,你当团支部书记那会儿起点比现在还要高,当时你愿意吗?”记者问。
“没有,当时我就想,怎么想干活不让干呢。工作调整时候我挺乐意的,唯一担心就是不知道新的岗位能否干好。”他说。
他今年52岁了,矿里领导考虑他年龄大了,想给他调换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他主动谢绝了。“这里挺好的,工作总要有人做。一个党员还是应该为企业多留下点东西。”他说。
他还能想起,28年前,似水年华,他退伍,连长蔺传芳说,我们这支连队是参加过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丁字山战役的英雄连队,我们都是雷锋的传人,不管到哪里都要好好干,发扬优良传统!28年后,和连长再次见面时,他已华发初生,连长一把抱住他:“好小子,干得好!你没有丢咱部队的脸!”闻之,两行热泪从他眼中涌出。
流走的只是岁月,留下的是他那颗一如当初的赤子之心。
无私奉献的爱心之路
曾经有人嘲笑他,称呼他为“傻子”,因为他对自己一分钱都舍不得花,把钱拿去捐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也曾受委屈。但反过来一想:雷锋当年不也被人称为“傻子”吗?为什么我就做不成“傻子”?
家里本来有电视机,看到一个农村孩子没有电视看,他把电视机送给孩子。女儿放学回来、看不上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就急得哭了,好几天都不理爸爸。他先做妻子工作,让妻子慢慢做女儿工作。直到女儿消气,他开玩笑说道:“我把电视捐了,你学习不就更专心吗?”
1994年,他在电视上看到希望工程的电视短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第二天,他就去市希望办向一名岫岩山区的失学儿童捐助了200元。十几天后,他又给这个孩子邮寄了200元。那时,他每月的工资收入不到600元。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上学的女儿,一家人生活得并不富裕。
15年来,他累计为身边工友、特困学生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多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儿童,仅汇款单就有140多张,收到孩子和家长的感谢信就有200多封。
1990年,齐矿号召职工参加义务献血,开启了他又一个漫长的奉献之路。20年来,他坚持每年献血,累计无偿献血达5万多毫升,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量的10倍。
工友张国斌13岁的女儿患上白血病,他在矿上发起爱心捐款的同时,更思考要救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国内捐献者不多,配型成功的概率低。能不能在矿里组织捐献活动,每增加一个捐献者,不就增加一分希望吗?
于是他自己动手写无偿献血倡议书,向工友宣传“无偿献血、救助生命”。下班后工友洗澡,他不顾劳累,跑到澡堂里,一边帮助工友搓澡、一边宣传捐献常识,最多时一天搓了20多个。
越来越多的人被他感动。他动员大伙大规模献血7次,累计献血量达到15万毫升以上。一位工友说:“以前给补助费我都担心影响健康不愿意献,现在没有补助,我却献好几次了,就是被他这种精神所感动。”
如今,以他名字命名的爱心团队已近6000人,内容涉及爱心工程、献血、捐献遗体等七大项。2800人参加“希望工程爱心联队”,资助1000多名学生,捐款40多万元;1700人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俱乐部”……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