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指南》由“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厂房设施与设备、无菌药品、口服固体制剂、原料药”六个分册组成。基本涵盖了新修订药品GMP的主要内容,每部分指南从背景介绍、法规要求、技术要求、实施指导、实例分析及要点备忘等方面展开。如在公共系统指南中,对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的通用部分内容进行了重点说明,以帮助理解新修订药品GMP中质量风险管理、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变更、偏差等新概念。在具体剂型指南中,根据不同剂型的生产工艺、关键质量控制点的不同进行了具体分析。公共系统指南与具体剂型指南各自独立又相互补充,使药品GMP系统性要求与产品风险控制有机结合,为药品GMP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本书为《原料药》,由张爱萍等编著。
张爱萍等编著的《原料药》是《药品GMP指南》分册之一,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紧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原料药附录”的要求,参考欧美药监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相关指南、标准和技术文件及其最新进展,结合我国原料药企业的现实情况,为原料药企业实施GMP给出多种具体的方法和实例,力图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GMP认证提供指导。
《原料药》可供原料药生产企业、药品监督等单位的管理、技术、生产和检查人员参考使用。
1 前言
1.1 目的
1.2 适用性
1.3 范围与结构
2 质量管理
2.1 原则
2.2 机构与职责
2.3 质量保证
2.4 质量控制
2.5 自检(内审)
2.6 产品质量回顾
2.7 质量风险管理
3 人员
3.1 人员资质
3.2 人员培训
3.3 人员卫生
4 厂房与设施
4.1 设计与建造
4.2 公用设施
4.3 水
4.4 特殊隔离要求
4.5 照明
4.6 排污与垃圾
4.7 清洁与保养
5 设备
5.1 设计和建造
5.2 设备维护保养与清洁
5.3 校准
5.4 计算机化系统
6 文件与记录
6.1 质量标准
6.2 设备使用日志
6.3 原料、中间体、原料药的标签和包装材料的记录
6.4 生产工艺规程
6.5 批生产记录及批包装记录
6.6 实验室控制记录
6.7 批生产记录审核
7 物料管理
7.1 一般原则
7.2 接收与待验
7.3 进厂物料的取样与检验
7.4 贮存
7.5 复验
8 生产和过程控制
8.1 生产操作
8.2 时限
8.3 工序取样与控制
8.4 中间体或原料药的混合批次
8.5 污染控制
9 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包装与贴签
9.1 一般原则
9.2 包装材料及其回收使用
9.3 标签发放与控制
9.4 包装与贴签操作
10 贮存和发运
10.1 贮存程序
10.2 发运程序
11 实验室控制
11.1 取样和留样
11.2 质量标准
11.3 中间体和原料药的测试
11.4 原料药的稳定性监测
12 验证
12.1 设施、设备的确认
12.2 氮气和压缩空气系统的验证问题
12.3 工艺验证
12.4 清洁验证
13 变更控制
14 不合格品与物料再利用
14.1 不合格品
14.2 返工
14.3 重新加工
14.4 物料与溶剂的回收
14.5 退货
15 投诉与召回
15.1 投诉
15.2 召回
16 采用传统发酵工艺生产原料药的特殊要求
16.1 菌种的维护和记录的保存
16.2 菌种培养和发酵
16.3 收获、分离和纯化
16.4 病毒去除/灭活步骤
17 无菌原料药
17.1 无菌原料药生产工艺特点
17.1.1 溶媒结晶的无菌原料药生产过程
17.1.2 冻干无菌原料药
17.1.3 喷雾干燥无菌原料药
17.2 无菌原料药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
17.3 生产过程管理
17.3.1 无菌生产工艺的质量风险管理
17.3.2 清洗灭菌周期/时间间隔及无菌生产周期管理
17.4 产品灭菌
17.4.1 采用最终灭菌工艺生产的无菌原料药
17.4.2 采用除菌过滤工艺生产的无菌原料药
17.5 生产环境控制
17.5.1 洁净级别
17.5.2 穿越不同级别前的处理
17.5.3 环境/人员监测
17.6 生产验证
17.6.1 无菌生产工艺验证(培养基模拟灌装)
17.6.2 灭菌/消毒验证
17.6.3 工艺验证
17.7 实验室测试/质量控制
17.7.1 物料的检验
17.7.2 中间控制检测
17.7.3 产品检验
17.8 包装
参考资料
词汇表
术语表
关键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