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浓缩了民国初期中国社会的现形状!一部生动真实的民国史!、
高敬所著的《读点民国史》立足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非专业”的民国历史读本,帮助读者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本书采用了选编的形式。本书所编入的民国历史,是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1927年北洋军阀的覆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点民国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高敬 |
出版社 | 红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本浓缩了民国初期中国社会的现形状!一部生动真实的民国史!、 高敬所著的《读点民国史》立足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非专业”的民国历史读本,帮助读者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本书采用了选编的形式。本书所编入的民国历史,是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1927年北洋军阀的覆灭。 内容推荐 《读点民国史》讲述的是1911年武昌起义到1927年北洋派下台期间的历史。本书的叙述,大部分是北洋时代的亲历者现身说法,用原汁原味的回忆,再现出那个时代的历史真相。《读点民国史》的作者高敬有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的革命志士,有民国风云人物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黎元洪等人的幕僚、亲信、后辈,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卫士长,有黄金荣的管家、民国资深议员、革命者、外交家、财经专家……另有一部分当代学者的综述和考据,与回忆相得益彰,共同打造真实的民国史。 目录 民国初创 01 龚书铎:从武昌起义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02 熊秉坤:武昌首义亲历记 03 王葆真:滦州起义记略 04 马士良:清廷退位前后 05 张国淦: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节选) 06 郭汉章:南京临时大总统府三月见闻录 北洋政情 07 周震鳞:北洋军阀时期国会概述 08 蔡寄鸥:震动全国之刺宋案 09 郑廷玺:袁世凯挟制熊希龄解散国民党的经过 10 张国淦:徐世昌谈洪宪小史 11 曾毓隽:黎段矛盾与府院冲突 12 张绍程:黎元洪二次任大总统下台的经过 13 李仲三:国民军倒曹之真相 14 无明:北京临时执政府的成立 15 朱铭轼: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见闻 人物漫忆 16 何信基:我所知道的袁世凯 17 邓汉祥:我所了解的段祺瑞 18 公孙訇:我所知道的冯国璋(节选) 19 李宝忱:我所知道的徐世昌 20 黎绍芬:我的父亲黎元洪 21 常城:张作霖其人 22 张公制:直系军阀首脑吴佩孚 23 万嘉熙:关于张勋的事情 派系掠影 24 文公直:北洋军阀的形成与发展 25 郑廷玺:直系的分化及失败 26 单宝:皖系军阀的兴衰和特点(节选) 27 丁文江:奉军之崛起 28 刘振生:安福系的形成及其内幕 29 杜文君:新旧交通系的兴衰 30 于立言:张作霖通过段祺瑞瓦解直系内幕 军阀混战 31 吴虬:徐州会议与十年内乱之关系 32 苏锡麟:复辟之役中的亲身经历(节选) 33 侯均初:直皖战争 34 傅兴沛:第二次直奉战争纪实 35 孙筹成:1924年齐卢交讧之始末 36 魏益三:郭松龄反奉亲历记 37 孟星魁:五省联军之内幕 弱国外交 38 刘彦:清末民初的边疆危机 39 苏炳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记 40 张润普:西原借款 41 胡政之: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的中国与世界 革命抗争 42 李烈钧:二次革命讨袁之役 43 邓汉祥:护国讨袁前后的蔡锷 44 黄毓成:云南护国起义之经过 45 许德珩:五四运动在北京 46 鹿钟麟:回忆孙中山北上及逝世前后(节选) 社会百态 47 来新夏:北洋军阀对内搜刮的几种方式 48 费行简:民国十年官僚腐败史(节选) 49 平襟亚:旧上海的烟毒(节选) 50 张知寒 王学典:民国第一大案——临城劫车案 51 程锡文:黄金荣发迹上海滩 后记 试读章节 02 熊秉坤:武昌首义亲历记 一、工程第八营发难经过 当三烈士就义之先一日,即十月九日(八月十八日)下午五时,邓玉麟偕杨洪胜匆卒到工程营前队第三棚徐少斌处,密召熊秉坤曰:“昨日汉口炸弹失慎,孙武受伤人院医治。清吏恐慌,大事搜捕。我等决定今日起事,炮队先行发动。军械所系汝营驻守,今夜无论如何困难,一听炮声,必须即行占领。发难后各营需要子弹,此点甚为重要。旗帜、符号,今日已被搜去。少数子弹、炸药,由杨洪胜随后送来,作为响应之用。”熊与邓、杨、徐等,当拟定简单办法如下:(一)肩章反扣,白绷带缠右臂以代符号,俾易识别;(二)军队出动时,全副武装,去其背囊减轻累赘;(三)工程营进据楚望台后,立派兵一部出城迎接南湖炮队进城,占领阵地;(四)今夜口号:“同心协力”。邓、杨旋即辞去,即将此办法分别通知各标、营同志。 一面又由熊秉坤令支队长郑挺军速通知驻楚望台军械所同志,妥为准备,届时内应勿误。嗣杨洪胜复到工程营,密交枪弹两盒于熊秉坤日:“少顷再送炸药来。”同志见了子弹,极为兴奋,几有抢夺之势。熊秉坤棚与排长哨棚毗连,恐生事端,急示意于杨,杨会意而去,复曰:“汝营门卫兵须换一同志,免生阻碍。”时营门卫舍长系右队代表杨金龙,当由熊介绍见面,如言照办。杨洪胜去后,熊将子弹自留六粒,各队代表各三粒,平时胆大与长官有恶感者各发两粒。发动时向操场发三响,以为信号,其余留作必要之用。又嘱诸同志,如官长不加反对,决不故意残杀。分布已毕,静候炮队动静。 以后杨洪胜又送炸弹到营,适与本营右队队官黄坤荣(系卫兵司令官)遇,虽有杨金龙在场,仍无法掩护,炸弹因以落空。杨金龙事后谈及,杨洪胜携酒瓶式之炸弹一束到营,当时黄坤荣监视甚严,守卫兵不敢启门。杨扣之急,卫兵佯问:“是谁?”杨答以“我”。卫兵不得已再问:“汝姓什么?此时戒严,不能会客。”黄知有异,即呼:“捉歹徒。”杨闻不妙,即返身遁。迨门启,杨已远逸,黄与卫兵亦未追。 杨返寓喘息未定,而捕杨之军警至(杨洪胜住第十五协西营门左侧第一家,房主系李襄麟之差弁,平时见杨形迹可疑,料杨是革命重要分子,遂白李捕杨)。杨见捕者多人,即投以炸弹,未发,返身而逃。军警尾追,杨再以第二弹投之,爆力极弱,未能伤人。追者不舍,杨又投第三弹,亦未伤人。杨力促气败,匿于工程营前伏龙寺后之菜园内,军警搜捕得之,送与督署,此十月九日夜十一时也。是日晚九时半熄灯就寝,竟夕以待,不闻炮声,实深诧异。炮队本为军中骨干,行动须得步兵掩护,始能发生作用,各方戒备森严,其不果行,亦意中事也。 是日夜间工程营戒严,官长均领弹携枪守各排出口,并武装巡查各棚,嘱各安心睡觉,且曰:“革命不能成事。某时某处杀多少革命党徒。何必拖累家庭。”云云。士兵大小便者,即令以痰盂盛之,防范之严,可想而知。左队支队长任振纲平时勤慎奉公,颇得排长信任,此次戒严令下,即唤任携枪领子弹。但任早受总代表熊指示,右臂已缠有白布,排长一见,即夺任手中枪,枪内且装有子弹两粒,因是被其看管。熊秉坤闻讯,愈加不安,辗转床褥,一夜未曾合眼。翌日,熊派李泽乾出营探听消息,李回告各机关均闭门,彭、刘、杨已遇害,城门未开,右路巡防营放哨已自第十五协至我营左右各街。早操毕,熊令李泽乾通知各队代表,饭后不要分散,有话相商。会餐时,官长到者极少,熊谎于众曰:“今日奉总机关令,责工程营首先发难。因军械所为我营所守,如各营响应,亦必先到军械所领取子弹,如我营不先动,别营必不敢有所举动。”当约定下午三时晚操发动,众以无子弹对。熊问昨日所发子弹,则以昨夜未用,置之身边恐生危险,已弃置矣。熊亦无可如何,其余均照昨议,并派人送信至军械所。此时安排虽定,其实毫无把握,正忐忑间,工程营后队传达兵送信来云,今日由熊秉坤棚接守卫班,嘱预备一切。熊闻之喜极,盖工程营守卫向由前、后、左、右四队轮值,一天一换;今日轮班,应归后队第三排,因昨夜附属右队去军械所挖掘战沟(专供守卫兵抗御革命力量),辛苦一夜,不能接班,故轮到第一排。守卫班长名日卫舍长,虽在卫兵司令指挥之下,而换班接哨,均由班长指挥,无形之中增加许多便利。所虑者厥惟子弹。忽本排第二棚同志吕功超向熊言其家有子弹,问其故,则答:“余兄昔充吴元恺营马弁,恺字营由北通州回鄂解散,余兄携回子弹交余嫂存放楼上箱内,并嘱好好保存,将来有大用。余兄现去川……”话犹未已,该排排长亲信于郁文、章盛恺两同志接言曰:“排长有子弹,如熊总代表要用,我俩负责盗取。”熊即令吕、于、章三人分途去取,各得两盒。当令金兆龙分发给各同志,时已十二点矣。熊嘱副班长陶启元在营督率造饭,监视官长,严防匪徒乘机抢劫;又令于郁文盗取腰牌两面,一交李泽乾,一自佩,相偕外出,人第十五协南营门,先至第三十标第三营前队;同志方维、谢涌泉正言今日在操场捕去张廷辅事,见熊至,急问日:“怎么样?”熊答曰:“干!特来请你标响应。”方等要熊上楼与王文锦商议。王为该队司书,居队官室,熊告以发难事,王曰:“你如何办就如何好,这边不成问题。”旋至第二十九标第二营第二排,蔡济民掀被而起,泪痕未干,盖因彭、刘、杨惨死故也。熊谓不应作儿女态,并询以炮队发难计划。蔡曰:“哪里有计划?他们都跑了,摇清(即孙武)面部炸伤,只有教炳三(即邓玉麟)再去炮队试他一试。”熊曰:“我营决定今日下午三时晚操发难,汝标可能响应?”蔡曰:“现只有望老哥干一干,我决带队响应。”并约定,发难后带队过第十五协西营门以放枪三响为信号,直趋军械所会合。蔡允诺,熊辞返营。 下午三时许,谢涌泉来工程营问晚操动静,并谓该标已布置响应。熊以晚操未下,必是汉奸走漏消息,乃另约晚间点头道名后、二道名前,即七点钟时发难,其余仍如前约;并请转知第二十九标。谢去,熊复通知各队及守卫同志,小操场发枪三响,一齐动手,先杀与我等对抗之官长,即鸣警笛集合,并再次通知军械所。至此,营中排长方定国、队官罗子清均向熊表示不加干涉;熊亦说明革命旨在反清,只要不妨害革命行动,绝不杀害汉人。方、罗均先行离去。 P9-11 序言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唐太宗李世民总结自己的治国经验时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历史为镜,可以明了兴替之理,把握执政之本。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先要懂得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才能够抓住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道”)。领导者尤其需要加强历史学习,一个没有历史感、缺乏历史意识特别是历史评判意识的人,是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的。 中国共产党有许多优良传统,重视对历史的研究和学习,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是党内公认的“历史大家”,一贯提倡党员干部重视历史学习,他的一些论述,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比如:“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读历史的人,不等于是守旧的人”、“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马克思主义者是善于学习历史的”等等。在延安时期,他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要求全党学习,告诫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谨记历史的教训。毛泽东伟大实践的成功,与他对善于学习历史,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就多次强调,“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江泽民也做过这样的论述:“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一个政党不善于从总结历史中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自觉的政党;一个民族不善于从历史中继承和发展本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入21世纪,国内形势、国际环境不断出现新的发展变化,胡锦涛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民国时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历史时期,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第一次实行现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尝试。但是,这是一次很不成功的尝试,战乱、灾荒、外患,充斥了民国的短暂历史。在十几年的北洋时期,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一次次地反抗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希望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最终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言,抱憾而逝。 了解一点民国的历史,可以给我们的领导干部提供一面历史的镜子,通过“看历史”,来看到“前途”;通过“总结历史”,来“开辟未来”;通过“从历史中吸取营养”,来“成为高明的领导者”;通过理解“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来“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从而“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因此,我们选编了这本《读点民国史》,为领导干部了解民国史提供了一个窗口。 本书所编入的民国历史,是从1911年武昌起义到1927年北洋军阀的覆灭。在这一时期,除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这个短暂的时段外,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此期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他们凭借北洋军的武力建立起统治,挂着“民国”的招牌,对外出卖国家权益,对内实行独裁统治、镇压民主革命运动,上演了一幕幕开历史之倒车、推人民入水火的丑剧。 北洋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互相混战。在中国大地上,各路军阀“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民不聊生,国将不国,“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1925年,辛亥革命参加者之一鲁迅先生这样描述那个时代:“我觉得就没有所谓中华民国,革命前我是做奴隶,我觉得有许多国民其实是国民的敌人,许多烈士的血都被人践踏了,我觉得什么都要重新做过。”南开大学的创办者、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立志“教育救国”,却在北洋时期举步维艰,他愤慨地对朋友说:“这个年头,是坏人在台上唱戏,好人在屋里叹气。” 反动腐朽的统治,催生了革命的力量。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迭遭挫折的时候,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理论登上历史舞台,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得到启示,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了解北洋军阀时期的民国历史,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就会有更加深刻、具体的理解。 历史追求的是真实。本书选入的文章,一部分是历史专家对民国史的专题研究成果,大部分是那一时期亲历者、亲闻者的回忆。专家的成果中,帮我们从“今人”的角度了解民国;亲历亲闻者们的回忆文章,让我们从“时人”的眼中,看到民国一些事件的真相。本书虽然不是专家学者的系统研究,但力争做到撷取百家之长,让读者能够看到一部生动真实的民国史。 1920年10月,辛亥革命的参加者章太炎应长沙学术讲演会之邀,赴长沙进行演讲。在演讲中,章太炎劝大家读点历史,称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失败,都是因为不读历史的缘故。时年27岁的毛泽东听了章太炎的演讲,发出了“我谓读历史是智慧的事”的评论。我们提高智慧,增加才干,需要历史的熏陶。在民国创建100周年之际,本书描写了那个动荡的时代,但是终究能够给读者一点启示。 后记 《读点民国史》立足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非专业”的民国历史读本,帮助读者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实,本书采用了选编的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在选编过程中,编者未能与书中一些作者取得联系。出于对本书质量的追求,又不忍把一些精彩的文章割爱,因此冒昧地选入本书,在这里要向这些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歉意,还请作者诸君谅解为盼。 为此,希望作者在看到本书后,与出版社联系,以便我们向您寄送样书和稿酬。 联系电话:010-6403317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