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精编二十四史》从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校的知名专家之力,十年磨一剑,倾力打造,是年轻一代走向智慧成熟的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全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
本书是第6卷《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第6卷旧唐书·旧五代史彩图版)》。本书由龚书铎主编。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二十四史”,中国历史长河中数千年凝结威的丰碑,其卷帙之浩繁、史料之鸿富、记载之翔实、内容之渊博,早已饮誉中外,堪称世界文化史中的巅峰之作。“二十四史”,在那浩繁的卷帙中,尔虞我诈中彰显权谋,折冲樽俎中彰显风流,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修身齐家以建功立业。有江山的更迭,有王朝的兴替,有圣人的千秋教诲,有贤人的百代流芳,有英雄的风云际会,有美人的迟暮哀婉,有文人的妙笔生花,有墨客的丹青溢彩,有千年不泯的仁道,有万古常新的义气,有百折不挠的信念,有矢志不渝的忠贞……这就是“二十四史”,这就是鲜活而真实的曾经在历史舞台上上演的活话剧!
当《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用平白晓畅的形式将这历史的面卷再度展开,我们不能不为之感慨,为之动容,为之心潮起伏……
本书是第6卷《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第6卷旧唐书·旧五代史彩图版)》。
《白话精编二十四史(第6卷旧唐书·旧五代史彩图版)》中插配了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本书由龚书铎主编。
唐高祖李渊,祖先数代都是高官显宦。他在北周天和元年(566)出生于长安,七岁时,袭封唐国公的爵位。长大成人后,他为人豪爽豁达,真诚率性,对人宽厚仁慈,和他交往的人,不论贵贱,都很爱戴他。隋文帝建国后,独孤皇后是高祖的姨母,因此高祖深受宠信,历任谯、陇、岐三州的刺史。当时有个叫史世良的术士,善于为人相面,就对高祖说:“你的容貌不凡,日后必定为帝王,希望你能珍惜自己,不要忘记我的话。”
大业初年,高祖被任命为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的太守,后来被征入朝,担任殿内少监。杨玄感叛乱,炀帝诏令高祖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并掌管关右的兵权。高祖在朝廷内外为官多年,广施恩德,结交豪杰之士,很多人就归附了他。而炀帝生性喜欢猜忌,许多人都疑惧不安。适逢朝廷降旨,让高祖前来朝见,高祖因病没有朝见。当时,高祖的外甥女王氏是炀帝的宫妃,炀帝问她:“你舅舅为什么迟迟不来呢?”王氏回答说高祖生病了,炀帝说:“会死掉吗?”高祖听说后,更加害怕,因此纵酒无度,并贿赂炀帝身边的侍臣。大业十一年(615),炀帝来到汾阳宫,诏命高祖到山西和河东督促官员平定叛贼。军队驻扎在龙门(今山西河津),叛军将领母端儿率领几千士兵逼近城下。高祖率领十多个士兵出击,射了七十支箭,敌人应声而倒,大败而逃。大业十二年,高祖被擢升为右骁卫将军。
大业十三年,高祖被任命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担任副手。当时叛军四起,江都和各地都断绝了消息,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劝高祖举兵反叛。不久,马邑(今山西朔县)校尉刘武周割据汾阳宫,举兵造反,太宗和王威、高君雅集结军队,要讨伐他。高祖于是命令太宗和刘文静以及门客长孙顺德、刘弘基招募士兵,十天内就召集了上万士兵。高祖又暗中派使者,将世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从河东召回。王威和高君雅眼见大军集结,担心高祖谋反,就请求高祖到晋祠祈雨,图谋兵变。有人告诉了高祖,高祖暗中做好了防备。
【起兵反叛】
五月,高祖和王威、高君雅在处理政事,太宗在外面暗中布置了兵力,并派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控告王威等人谋反,将他们斩首,然后举兵反叛。不久,他就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突厥予以响应和支援。次月,高祖设置了大将军府,并任命百官。七月,高祖想要率兵向西,夺取关中之地。军队来到灵石县后,驻扎在贾胡堡(今山西霍县西北)。隋朝的武牙郎将宋老生在霍邑(今山西霍县)屯兵,企图抵抗高祖。适逢连降十多天大雨,军粮匮乏,高祖命令撤军,后来经过太宗的极力谏阻,才取消命令。有个白衣老者来到军营,说:“霍山的山神命令我来谒见唐朝皇帝,并转告说:‘八月雨停后,贵军取道霍邑的东南面,我一定会鼎力相助。’”高祖说:“这个山神不欺骗赵无恤,又怎么会辜负我呢?”八月,高祖率军逼近霍邑,将宋老生杀死,平定了该地。九月,文武百官都劝请高祖担任太尉之职,并增设官员,高祖听从了百官的建议。不久,各地有不少郡县,都纷纷向唐军投降。高祖的堂弟李神通等人,也率兵与太宗会合,高祖的势力越来越强盛。同年十月,高祖抵达长乐宫,兵力多达二十万。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右翊卫将军阴世师等人挟制代王杨侑,抗拒唐军。高祖派遣使者来到城下,再三表明救国之心,始终没有人答复。于是众将围攻京城,在次月攻克了它,并将阴世师等人杀死。高祖率领百官,拥立代王为天子,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大赦天下。高祖被任命为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等,并晋封为唐王,总理朝政。
【登践帝位】
大业十四年(618)正月,世子李建成被任命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太宗为副手,率领七万兵力,攻打东都洛阳。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宫(今属江苏扬州)杀死了隋炀帝,并拥立秦王杨浩为帝,自称为大丞相。五月,天子诏令高祖建立天子的旌旗,出入时清扫道路,并警戒行人。不久,天子就颁发禅位的诏书,并派遣太保萧造和太尉裴之隐,向高祖进献皇帝的玉玺和绶带。高祖辞让,百官反复上表劝进,高祖这才从命,即皇帝位,并改年号为武德。然后,高祖大肆分封皇子皇亲为王,又派秦王李世民征讨薛举等人。此后,秦王不断率兵征讨各地,并最终平定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割据势力。
武德九年(626)六月,秦王因为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勾结,图谋危害自己,于是就率兵发难,将他们杀死。高祖无法,册立秦王为太子,总理朝政,并大赦天下。八月,高祖下诏,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太宗尊奉高祖为太上皇,将他移居到弘义宫,并将弘义宫改名为太安宫。
【父子和睦】
贞观八年(634)三月,高祖在两仪殿设宴,款待西突厥的使者,宴会间,他对长孙无忌说:“如今蛮夷之人都归顺我朝,这乃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啊。”长孙无忌于是上前,祝愿高祖寿比南山。高祖十分高兴,就赐酒给太宗。太宗也举杯祝寿,流着泪说:“如今百姓安宁,异邦归附,都是因为遵守父皇的圣旨,哪是儿臣的功劳呢!”于是太宗和文德皇后向高祖进献御膳,并进献衣物,完全遵照家人的礼节。
同年,太宗在城西阅兵,高祖亲自前来观看,并慰劳将士们。高祖又在未央宫设置酒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在场陪侍。高祖诏命突厥的颉利可汗起舞助兴,又让南越的酋长冯智戴咏诗,然后笑着说:“胡、越成为一家,这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太宗举杯说:“儿臣早年蒙受您的教导,后来又跟随您起兵,平定了京师。薛举、刘武周等人的叛乱,也是因为您的英明谋划才得以被平定。父皇仁慈好德,因此上天委以重任。如今蒙受上天的护祜,国泰民安,蛮夷之人都前来称臣。这哪是儿臣的智力所能成就的呢,都是因为父皇的英明睿智啊!”高祖十分高兴,群臣也都高呼万岁,因此宴会直到深夜才最终散席。
贞观九年五月,高祖病重,下诏说:“将我殡葬之后,皇帝应在别殿处理军国大事。服丧的长短,应该依照汉代的先例,只服丧三十六天。陵墓等也要力求节俭。”当天,高祖就在太安宫驾崩了,享年七十岁。群臣上谥号为大武皇帝,庙号为高祖,并安葬在献陵(今陕西三原徐木乡永合村)。P2-5
鲁迅先生曾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中国的历史,无疑是我们国家和整个华夏民族的灵魂所在。从有文字以来,中国人就对历史的记述有着浓厚的兴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滥觞于前,孕育了中国几千年来持续不断的历史记述制度,不仅“世有史官”,而且设立专门的著史机构;除了国家专门组织的著史工作之外,大量的私人著史活动也是风起云涌,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观念并在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上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从而形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文化思潮,影响深远。
在这样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几千年来,中国产生的历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为了有所区别,于是产生了“正史”和“野史”之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著作中,就正史而言,“二十四史”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作为正史总集的“二十四史”是中国史学主干,由清乾隆帝钦定后,正史遂成为“二十四史”的专有名称。它从《史记》(司马迁著)至《明史》(张廷玉等著)共计24部、3243卷,约4000万字。“二十四史”的著作年代前后相差计1800年,是世界图书史上独有的巨著。
“二十四史”全部按照纪传体的形式,采取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的方式记事,完整、系统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朝末年四千多年间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融合、兴旺的历史轨迹,全面展示了历代王朝的兴亡盏衰规律,翔实而细致地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疆域、民族、外交等多方面内容以及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为了让读者能够轻松阅读这一皇皇巨著,我们编撰出版了这部《白话精编二十四史》,从24部史书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精华篇章编译为白话,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保持原书风貌,浓缩原著精华。为了适应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本书打破了传统正史读物的条条框框,版式设计新颖别致,书中插配了近千幅与史书内容相关的绘画、书法、建筑、陶瓷、金银器等精美图片,通过这些元素的完美结合,将读者带进一个真实而多彩的历史空间,让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感受中华文明和华夏民族智慧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