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俄罗斯森林--旅俄笔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建新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建新编著的《俄罗斯森林:旅俄笔记》是作者旅居俄罗斯十多年期间写下的随笔、见闻、游记和感悟,简称之“旅俄笔记”。时间跨度应该是在上世纪末直至现在。最早的一篇《莫斯科郊外的夜晚》1999年写于莫斯科,最后一篇《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马托娃的诗歌人生》酝酿多年,完成于今年九月。文章大约一半写于当时当地,生动而清晰;其余一些文章写于后来。具体写作时间不在文章中一一标出。

内容推荐

郑建新在写作《俄罗斯森林:旅俄笔记》的每一篇文章时,力求避免单纯的风情观光和一般记述,而是想通过那些美丽的景色、别具一格的风情、触动心底的感慨(既有事也有人)、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努力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丰厚文化、风土人情,并由此而折射出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它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作者把它看作是《俄罗斯证人——目击历史漩涡20年》的续集。《俄罗斯森林:旅俄笔记》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那个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一切。

目录

卷一 行走与聆听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走在托尔斯泰走过的小路上——托尔斯泰故居游

第五次漫步涅瓦河畔

苍凉的美丽,寂静的喧嚣——窗外的西伯利亚雪原

墓地·艺术殿堂——记莫斯科新圣女墓

阿尔巴特街是一首老歌

“白夜”游白海

圣岛瓦拉姆游记

俄罗斯的森林

波罗金诺:拿破仑战败地印象

胜利广场踱步

足迹追寻:中国的,红色的

复活节农村小教堂

俄罗斯人眼中的镜子

莫斯科人的饮茶史和伊万茶

卷二 心中的涟漪

沉思的普希金

雪花,落地无声

天鹅与小丑

俄罗斯男人

俄罗斯女人

窗外:流动的世界

飘,在他乡

地上的莫斯科

地下的莫斯科

莫斯科猫,歌剧《猫》

四月的阳光,悲伤小城

城市雕塑,城市记忆

莫斯科和北京

卷三 那些人

依琳娜和她收养的五个“孤儿”

母女情深

雪飘——达莎讲述的故事

心灵悲歌——解读茨维塔耶娃

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人生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是一栋很普通的二层木屋,台阶下和宅前屋后种满了花草,鲜花绽放,绿草茵茵。走进室内,我们先上到二楼。各个房间的陈设并不奢华,相反,以这么大的一个庄园主、世袭贵族的家庭居所而言,简朴得有点让人惊讶。木桌、木床、木凳、托氏曾穿过的粗布长袍、他的创作室中窄小的写字桌……一切都朴实无华。其实,这并不奇怪,托尔斯泰年轻时就受卢梭的影响,开始认真思考俄罗斯的社会问题。他反对封建农奴制,认为这种社会制度愚昧而不公平,希望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希望所有的人都过上好生活。他不但这样认为,还亲身实践。1947年他辍学回乡后,立即在自己家乡实行他的主张和理想,尝试改革。他经常出入庄园中农奴的农合,向农民宣扬先进的思想,减少地租,还和农民一起干庄稼活,并送给农民茅草等物品,让他们修建住房。农奴们并不很理解这位年轻的伯爵、庄园主的苦心,但确实觉得他是一个“好主人”。那一年托尔斯泰不足19岁。虽然他的尝试没有结果,但他反叛封建制度的勇气、向往平等的理想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却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这也正是他后来的作品能够深刻揭示和反映俄罗斯社会的思想基础。也正因如此,他的生活一定会如此简朴。托尔斯泰对自己追求的目标始终不渝,鄙视自己拥有的财富,年老时要求放弃遗产和著作私有权。

作家的写作室在一楼,面积不大,书桌狭小,桌上有墨水瓶和吸水纸,托尔斯泰当年写作时用的蘸水笔,还摆在桌上。我们在那里停留良久,浮想联翩。导游说,当年托尔斯泰每天上午都在这里写作,有时夜晚还在挥笔。《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看着那张不大的书桌,我似乎看见了托尔斯泰伏案写作的身影,他时而疾笔,时而沉思,《战争与和平》中那些宏大的场面,《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刻画,就从他的笔下汩汩流出,落在纸上……伟大的著作大概都是诞生在这样简朴的小屋中。

托尔斯泰有不少藏书,那些沉甸甸的页面变黄的印刷品,上面的古俄文字母说明了它们的年代,如今,这些藏书静静地躺在那些同样陈旧的书架上,成为文物和展品,没有人再翻阅。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藏书中居然还有中文书,那是老子的《道德经》。其实了解了托尔斯泰对中国古代思想著述的迷恋和欣赏,这就不足为怪了。托尔斯泰对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孟很有研究,对老子的学说更是情有独钟,认为对他本人有“巨大”的影响。他编辑出版过孔孟的著述和《中国圣人老子语录》,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学说水准很高,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俄罗斯文学巨匠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评价,令我们感到自豪。

托尔斯泰82岁时离家出走,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似乎对这一时刻已经向往了很久,他说他“终于”出发了。几天后,在一个小小的火车站,人们发现了他,他已经停止了呼吸……人们把他葬在庄园中,葬在养育过他的故土。P9-10

后记

本书是作者旅居俄罗斯十多年期间写下的随笔、见闻、游记和感悟,简称之“旅俄笔记”。时间跨度应该是在上世纪末直至现在。最早的一篇《莫斯科郊外的夜晚》1999年写于莫斯科,最后一篇《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马托娃的诗歌人生》酝酿多年,完成于今年九月。文章大约一半写于当时当地,生动而清晰;其余一些文章写于后来。具体写作时间不在文章中一一标出。

作者在写作本书的每一篇文章时,力求避免单纯的风情观光和一般记述,而是想通过那些美丽的景色、别具一格的风情、触动心底的感慨(既有事也有人)、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努力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变迁、丰厚文化、风土人情,并由此折射出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它的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作者把它看作是《俄罗斯证人——目击历史漩涡20年》的续集。本书是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那个国家和民族所经历的一切。

文中部分图片选自俄罗斯相关网站,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郑建新 2011年11月2日北京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1: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