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者工作繁忙,读万卷书已属不易,恐怕也很难亲自行万里路,去验证管理理论的正确性。因此,用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来帮助自己梳理管理方面的问题,使学习、体会、理解和记忆管理理论与模式的过程变得简单易行,是很有必要的。《三国演义》正是这样一部适合管理者阅读和分析的名著。
《品三国论管理》除了解读经典、精彩的三国故事外,还能以古论今,
大量列举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三国故事中的管理精髓。让您在品读名著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管理智慧,并将其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去,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三国演义》的故事精彩绝伦,家喻户晓,至今仍为读者津津乐道。它的影响极其广泛,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都在研究与借鉴暗藏其中的处世智慧。《三国演义》涵盖了几乎所有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学家们也试图从中获得指点迷津的锦囊。
由韩大勇编著的《品三国论管理》目的在于分析《三国演义》中管理失败与得法的案例,指导管理者避免犯错,让企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清醒地面对问题。
看《品三国论管理》,看作者如何让运用现代知识、时间经验分析经典名著,以解答人们在企业管理汇总可能遇到的种种问提。
管理箴言: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不过是因为设定了一个目标,然后像猎狗一样盯上猎物。只有在远方设一个目标,才有可能向那个方向坚定地走过去。
据说有一队在雪山探险的登山队员,在长途跋涉中统统失明了,而在那期间他们的眼睛没有遭受到任何伤害,食物和营养也完全没有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科学家经过仔细的实地考察之后得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因为行走途中没有任何可以看的东西。在茫茫无垠的雪山上,眼看过去,到处是是皑皑白雪,再往远处看还是茫茫雪原。无论你怎么努力,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能看见的只有白色。眼睛在茫茫的雪原经过长时间的茫然寻找之后,就会疲劳,人的心理上也会觉得失落,慢慢地,眼睛就停止了工作,人就失明了。
多么奇怪连眼睛也需要不断的新目标来提示和指引,这样才有力量持续工作。其实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有一个很长远的目标在远方,你需要就近找一个短期的计划,说服自己相信它的存在,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三国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1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突然,他脑筋一转,办法来了,只见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儿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那些梅子已经吃到嘴里,于是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谈古论今: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看它的标题“假谲”,就是骗人、说谎的意思,可是曹操可不是一个靠欺骗发家的人,他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他是出色的心理学家。因为他深深地了解人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太长远的目标会让人在长途跋涉中渐渐变得沮丧。这个时候,就非常有必要树立他们的信心,给他们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短期目标。当士兵听说附近不远处有梅子的时候,就都重新获得了力量。
成语词典里将“望梅止渴”解释成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其实这不是欺骗,这是短期目标的设定,以及信念的坚持。P113-P114
《三国演义》虽然不算是部史书,但是它的故事家喻户晓,让人津津乐道。除了历史学家,很少有人去探究其故事的真实性。正如众多红学家研究《红楼梦》一样,很多人也在研究《三国演义》,企图弄清其与企业管理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从中寻找一些亘古不变的规律。《三国演义》几乎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包括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企业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管理等等。
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中看到企业管理的影子,如三国不同的立国思想代表不同的企业文化,各国领导人则代表企业管理者,而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决策过程、人才战略、执行力等等。此外,《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失败的例子,这些例子中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可以被企业所借鉴,我们分析这些例子,可以避免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减少一些致命错误的发生。
企业管理的方式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宗旨上却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托。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思想在企业中的体现,管理方式是企业文化在保障业务流程上的反映。企业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大背景,企业领导人将既定的文化灌输给企业全体员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管理方式。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现代企业管理既然要以人为中心,就要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分析。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企业领导人的文化思想不仅会给企业文化打上深深的烙印,还会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
笔者认识很多企业家,他们的文化思想形形色色,因此管理风格也大相径庭。崇尚儒家的企业家强调礼治,以两手并用、先德后刑为管理准则,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的提高,在制度的执行上表现出适当的弹性。崇尚法家的企业家则力推法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切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强化管理制度,在执行上显示出管理的刚性。崇尚道家的企业家主张无为而治,让下属面对所有的问题,给他们充分的行动自由去实现某些构想,并对其所产生的结果负全责。还有一些海归企业家受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完全采用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较大,是中国出不了世界级企业家的根源。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虽发源于西方,然而,其中的很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谋而合。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第四次变革,由社会人管理阶段上升到文化人管理阶段。文化人管理的核心是创新。它要求企业每一位员工必须是知识型的,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这里,每一位员工都是多面手,具有创新能力。他们既是程序的执行者,又是程序化过程中的创新者。文化人管理时代的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给员工一定的自我决定权,使每一位员工在一定的岗位上都有适应市场条件变化的选择权、调整权和创新权。文化人管理模式正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而产生的新型管理模式,其管理思想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高度吻合的。
目前,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汗牛充栋,中外管理理论与模式五花八门,各种相关案例分析浩如烟海。向来推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我国古代先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现代企业管理者工作繁忙,“读万卷书”已属不易,更谈不上“行万里路”去验证这些管理理论。通过一本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来解析大部分的管理问题,使得学习、体会、理解和记忆管理理论与模式变得简单易行,笔者认为是很有必要的。而《三国演义》正是首选的这样本名著。
韩大勇 201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