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的智慧,是学校里学不到的商业圣经。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浙商,已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一部鲜活教材。作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群体、自我创业最频繁的人群、中国最具创富能力的商帮,浙商的成功经验及白手起家的创业精神,值得每一个生意人学习和研究。
也许你会问“浙商”凭什么崛起并做到立于商海而不倒?是什么样的创业思维让他们不断壮大?《浙江商人立下的22条规矩》一书将会为你做出详细的解答,让你近距离地去“触摸”这个商业“神话”,体会他们的成功之道,也让你更为深刻地了解浙商、效仿浙商,从他们的身上感悟出适合自己的经商之路。本书由陈玉新编著。
浙江人的经商意识是渗透到骨子里面的,即使是菜市场上卖菜的年轻人,也认为自己是在经商,是在做经理,他们甚至有名片。浙江人能从地摊小贩做到集团老总,他们能当老板,能睡地板,也能坐着飞机去北大读书。浙江人会做生意,是天生的生意人,他们有胆有谋,有与别人不一样的眼光和智慧。
也许你会问“浙商”凭什么崛起并做到立于商海而不倒?是什么样的创业思维让他们不断壮大?《浙江商人立下的22条规矩》一书将会为你做出详细的解答,让你近距离地去“触摸”这个商业“神话”,体会他们的成功之道,也让你更为深刻地了解浙商、效仿浙商,从他们的身上感悟出适合自己的经商之路。
《浙江商人立下的22条规矩》由陈玉新编著。
第一条
跟着政策走
不想出问题,就必须跟着政策走
从《新闻联播》中寻找商机
先知先觉,走在政策的前面
第二条
不贪大,从谁都能做的小商品起步
一分钱也是钱,小钱不赚,大钱不来
不怕企业小,就怕不专业
规模经营,薄利多销
小买卖中蕴藏的大商机
做大产业链中的一环
第三条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
人前要显贵,背地能受罪
做生意就是面对困难
从没有人被自己的汗水淹死
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
第四条
机会无处不在,哪里没有市场就到哪里去
遇到的“麻烦”就是商机
敢为天下先,头道汤的味道最好
别让机会在不经意间溜走
机会不是等来的,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创造机会
商机青睐有准备的商家
信息越闭塞、资源越缺乏的地方,生意越好做
别人恐慌时,也许是你进入的最好时机
永远不做大多数,要做别人想不到的生意
第五条
赢得起一定做,输不起不要做
能赢就一定要坚持
量力而行,不做做不到的事
灵活经商,正确进退
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再动手
第六条
生意场上有对手但没有敌人
“梯子哲学”:你帮我,我帮你
生意场上有对手但没有敌人
成长的秘密:合作与共荣
“质量战”胜于“价格战”,质量才是王道
同行不嫉,事情好办
不挡别人的财路
第七条
关系就是金钱,抱团打天下
先把关系搞定,再做生意
扎堆做生意——一个人做事不赚钱,大家一起做事才赚钱
宁肯发错一千贺卡,也不放过一个真正的客户
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比拿到文凭更重要
与政府修好,是最大的公关
第八条
不轻易相信合同合约,谨防商业骗局
守法守纪,强化合约意识
不让“变脸”有机可乘
第九条
合作伙伴很重要,慎重选择为上策
不要轻信与你合作的人
跟同行合作,携手双赢
善待盟友,利益均沾
商会,一支重要的力量
第十条
重信义,不要过河就拆桥
经商也要重信义
有钱大家赚,分享才能更快地发展
别舍不得“感情投资”
第十一条
不要在乎金钱与利益之间的得失,舍得之间
成大业
吃点亏也无妨
抛开利益也是获得利益的关键
利益与发展之争,发展胜
第十二条
总结别人的成败得失,取长补短谋发展
善于学习谋发展
成功最快的方法就是模仿
你发展,我发财
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
第十三条
在能把握全局的前提下,不要追求事必躬亲
给每一位员工成为老板的机会
给人才自由发挥的机会
做一个会“偷懒”的领导
少领导,多管理
第十四条
以德经商,有所为有所不为
信誉至上就是金字招牌
贾而重诺,做君子型商人
赚自己的钱,不贪不义之财
浙商最看重的是商德
一诺千金,但对不守信者例外
避免恶性竞争
第十五条
天夕卜有天,就算真的是老大也不要张扬
得意之时不张扬,低调是一个生意人的本色
躲在背后闷声发财
只做不讲,或者多做少讲
即使很有钱,也不忙于出名
越有钱,越要节俭
第十六条
没有点冒险精神,什么事也做不成
做生意最大的冒险就是不去冒险
危机,就是危险和机遇
胆识靠见识
“嗅”出信息里的机会,并果断出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第十七条
险中要求稳,给自己留后路
不怕有风险,就怕不谨慎
经商要稳,先盘算后动手
最具有诱惑力的时候要沉住气
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十八条
用人不避亲疏,关键是与谁匹配
请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人下车
家人是最好的搭档
不论文凭论水平
能干活最重要
第十九条
做生意有门道,走对路才会有出路
生意靠做,也靠炒
不怕亏,就怕停
快鱼吃慢鱼,就要走快路
经验是赚钱的陷阱
第二十条
在商言商:生意就是生意
不要偷税漏税,但要学会合理避税
追求合理的利润空间
感情用事不好做生意,朋友和金钱之间要有界限
第二十一条
借钱借力借势,一切都可以借
善借别人资源,无中能生有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会借也要会用,互补互惠是上策
第二十二条
节约是硬道理,花一分钱也要听到响
节约是浙商靠低廉成本赢得市场的“利刃”
将成本控制到每一分钱,将赢利增加到极限
不精打细算,就保不住微利
勤与俭二者不可偏废
在细节处体现节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数人往往只梦想着做高利润的大生意,而对一分钱、几厘钱一类的小生意嗤之以鼻,不屑于去做。然而,浙商则不然,以小商品创造大市场是他们赚钱的秘诀,他们通过财富的积累积少成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浙江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从小商品业起步的,这些项目的科技含量、门槛都很低,但是却很有市场竞争力,如一厘钱利润的吸管、一分钱利润的铅笔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钱为浙商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据相关数据统计,浙商的大部分企业家都是依靠小本买卖发家的,极少数人是靠继承遗产发家的。
正是因为凭借“以小搏大”经营理念,使得乐清白石成为鞋底生产基地,永嘉黄田成为鞋饰生产基地,浙商就是在这些小商品中造就了大市场。
南京人尤凤英在浙江温州学习经商之道时,给温州一位老板打工的半天时间里,她就发现,那位老板不仅做几千元的批发生意,连几块钱的业务也收入囊中,而且给顾客的仍然是批发价。
老板表示,小生意虽然赚钱少,但总比没钱赚好。尤凤英感慨地表示,自己以前也做过小商品的批发生意,往往都是在乎一些订单量大的客户,而对那些只想淘货的顾客总是置之不理。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大老远进来的货,如果以很低的价格卖出一两件就太不值了。大生意其实也是由每一笔的小生意做成的,与其坐着等大生意上门,不如做每一笔小生意。
浙江的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浙商善于发现别人所不齿的财富,就能够获得别人无法想象的商机。”
小生意的好处在于投资少,风险低。虽然得到的是薄利,但薄利多销,积少成多,照样能赚到很多的钱。比如收破烂,有些人怕脏,瞧不起这个“叫唤买卖”,宁可闲着,也不愿意干。精明的浙江商人看中了收破烂投资少、见效快、赚钱稳等特点,从一分一厘赚起,积累了一些资金后,他们会把主动收购改为设点收购,扩大经营规模,一步一步积累起自己的财富。
一位来中国做生意的国外客商曾经说起过浙商的生意经:“只要有利可图,浙商无论生意大小都愿意接。比如,一双高档的鞋子,货色很正,哪怕只赚几分钱利润也肯卖;而其他商人呢,同样的袜子,他们不仅要计算自己能赚多少,还要计算别人能赚多少,看到利润大头都被别人赚去了,就觉得自己吃亏了,跟人家讨价还价,无论如何也要让对方再吐出点利润来,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生意都跑到浙商手里去了。”
很多商人根本看不上这种利润微薄的生意,而浙商却在乎每一笔这样的生意,这些利润微薄的生意培育出无数忠诚的客户,浙商在让对方在有钱赚的情况下,自己的财富也积少成多。
有人曾经为浙商算过一笔账:在浙江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市场里有1600间销售摊位,平均一年销出的袜子数量超过70亿双,平均每个普通摊位每月销出70万至80万双袜子,虽然每双袜子的利润只有一分多钱,但是综合下来他们每月的利润也有7000元到8000元,一年下来就能赚将近十几万元。
其实,浙商中的多数富翁原本都是一无所有的人,但几十年后,他们的财富却多得数不过来,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能看得起小事,从小做起。
一位义乌的企业家曾说过:“小公司、小商业、小产品,经营灵活,应变力强,只要经营者能够从复杂的消费行为中善于抓住消费苗头,发明、生产、销售出新颖别致、一物多用、便利的小商品,,去适应和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便可进入广阔的市场,拥有无限的天地。”
因此,有人称,浙商的经商之道犹如做人之道:“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他们遵循“积土成山、风雨能兴;积水成渊,微利是图”的生财之道,从而将生意做大、做强。因为“大”有可为,“小”同样也有可为。
如果你还在梦想成为大老板,一心想做大生意,还不如像浙商那样从小生意做起。P8-10
浙商,指的是浙江籍的商人。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的中坚力量。如今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浙江模式”、“浙江经验”和“浙江现象”,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浙江的经济。
知名学者余秋雨曾经这样评价浙商:“中国最健康的经济群落就是浙江经济群落。浙江经济已经进入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教科书里,就算是再远的地方都有浙江人的足迹。”
他们勤于思、善于言,更敏于行。有人比喻,浙商就是中国的“犹太人”。毫不夸张地说,浙商是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创富商帮。在中国,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浙江商人,似乎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的商业活动就活跃起来,他们聚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繁荣起来。
这个当今中国人气最旺的创富群体,不仅创造了许多个人财富,同时还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经商理论。
经济学家李兴山认为,浙江人有着强烈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的欲望,有着深厚的务工经商传统和商品经济意识,有着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浙江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一些原本是掌鞋的、打铁的、缝衣服的普通劳动者成长为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他们人数之多、比例之高、分布之广、行业之宽、影响之大,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也许你会问“浙商”凭什么崛起并做到立于商海而不倒?是什么样的创业思维让他们不断壮大?《浙江商人立下的22条规矩》一书将会为你做出详细的解答,让你近距离地去“触摸”这个商业“神话”,体会他们的成功之道,也让你更为深刻地了解浙商、效仿浙商,从他们的身上感悟出适合自己的经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