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哦中学时代--冯骥才寄小读者/名家寄小读者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好书的孩子一定能从书中找到生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样的书才算得上是好书呢?我国文坛“才子”冯骥才将在本书中说说他的读书经验。

他说,“弄清自己为什么读书,坚定先读好书的原则,再去选书。”这就是他阅读的经验。

内容推荐

冯骥才可以说是文坛上一位少见的多才多艺的“才子”,他既是作家,又是画家、收藏家,现在又有了一个新身份——“文化守望者”。如今的他把更多精力投放在保护祖国传统文化、拯救民间文化遗产上。

那么,这样一位涉猎广泛的作家,是怎样在成长中丰富自己和蜕变自己呢?在本书中,他将与青少年读者们分享自己的读书经验,畅谈自己对民族文化的思考心得及独到见解,读后定会让你的思想境界有不小的提升。

目录

出版缘起

情怀·人物

 珍珠鸟

 花脸

 捅马蜂窝

 逛娘娘宫

 哦,中学时代……

 快手刘

 歪儿

 白发

 我最初的人生思索

 长衫老者

 往事如“烟”

 书桌

 猫婆

 马年的滋味

 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

 记韦君宜

 致大海——为冰心送行而作

 大话美林

 怀念老陆

 哀谢晋

 在雅典的戴先生——纪念戴爱莲

寻幽·访古

 挑山工

 黄山绝壁松

 绵山奇观记

 游佛光寺记

 中国的雪绒花在哪里

 细雨探花瑶

 为周庄卖画

 废墟里钻出的绿枝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高山上的海蒂和她的父亲

 三干道瀑布

 今日布拉格

 古希腊的石头

 意大利断想

国界·文化

 西方人与人

 公德

 小动物

 公路与法

 买鞋

 钱和文化

 选择权是谁的

 送礼

 我们是纳税人

 最好读的历史书

 说美国人

 散漫的天性

 穿两服的日本人

 细雨品京都

 爱犬的天堂

试读章节

花脸

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拜年来的亲友塞到手心里的一小红包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

每逢年至,小闺女们闹着戴绒花、穿红袄,嘴巴要涂上浓浓的胭脂团儿,男孩子们的兴趣都在鞭炮上。我则不然,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这花脸是依脸型轧的,眼睛处挖两个孔,可以从里边往外看。但鼻子和嘴的地方不通气儿,一戴上,好闷,还有股臭胶和纸浆的味儿,说出话来,声音变得低粗,却有大将威武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一年年根儿,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从挂满一条横竿上的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凸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要是把它戴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我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龇着黄牙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就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使我快活至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舅舅边讲边说:“你好英雄呀!”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当他告诉我这把青龙偃月刀重八十斤,我简直觉得自己力大无穷。舅舅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

“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睡着后我妈妈轻轻摘下放在我枕边的,转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恢复我这“关老爷”的本来面貌。

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

我愈发神气,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三十夜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连爸爸对我也另眼看待了。

我下楼一向不走楼梯。我家楼梯扶手是整根的光亮的圆木。下楼时便一条腿跨上去,“哧溜”一下滑到底。这时我就故意躲在楼上,等客人来时突然由天而降,叫他们惊奇,效果会更响亮!

初一下午,来客进入客厅,妈妈一喊我。我跨上楼梯扶手飞骑而下,呜呀呀大叫一声闯进客厅,大刀上下一抡,谁知用力过猛,脚底没根,身子栽出去,“叭”地巨响,大刀正砍在花架上一尊插桃枝的大瓷瓶上,哗啦啦粉粉碎,只见瓷片、桃枝和瓶里的水飞向全屋。一个瓷片从二姑脸旁飞过,险些擦上了。屋内如淋急雨,所有人穿的新衣裳都是水渍。再看爸爸,他像老虎一样直望着我,哎哟,一根开花的小桃枝迎面飞去,正插在他梳得油光光的头发里。后来才知道被我打碎的是一尊祖传的乾隆官窑百蝶瓶,这简直是死罪!我坐在地上吓傻了,等候爸爸上来一顿狠狠的揪打。妈妈的神情好像比我更紧张,她一下抓不着办法救我,瞪大眼睛等待爸爸的爆发。

就在这生死关头,二姑忽然破颜而笑,拍着一双雪白的手说道:

“好啊,好啊,今年大吉大利,岁(碎)岁(碎)平安呀!哎,关老爷,干吗傻坐在地上,快起来,二姑还要看你耍大刀哪!”

谁知二姑这是使什么法术,绷紧的气势霎时就松开了。另一位姨婆马上应和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除旧,不迎新。您等着瞧吧,今年非抱个大金娃娃不成,是吧?”她满脸欢笑朝我爸爸说,叫他应声。其他客人也一拥而上,说吉祥话,哄爸爸乐。

这些话平时根本压不住爸爸的火气,此刻竟有神奇的效力,迫使他不乐也得乐。过年乐,没灾祸。爸爸只得嘿嘿两声,点头说:

“啊,好、好、好……”

尽管他脸上的笑纹明显含着被克制的怒意,我却奇迹般地因此逃脱开一次严惩。妈妈对我丢了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着大刀,狼狈而逃。身后还响着客人们着意的拍手声、叫好声和笑声。

往后几天里,再有拜年的客人来,妈妈不再喊我,节目被取消了。我躲在自己屋里很少露面,那把大刀也掖在床底下,只是花脸依旧戴着,大概躲在这硬纸后边再碰到爸爸时有种安全感。每每从眼孔里望见爸爸那张阴沉含怒的脸,不再觉得自己是关老爷,而是个可怜虫了!

过了正月十五,大年就算过去了。我因为和妹妹争吃撤下来的祭灶用的糖瓜,被爸爸抓着腰提起来,按在床上死揍了一顿。我心里清楚,他是把打碎花瓶的罪过加在这件事上一起清算,因为他盛怒时,向我要来那把惹祸的大刀,用力折成段,大花脸也撕成碎片片。

从这事。我悟到一个祖传的概念:一年之中唯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这便是所有孩子都盼望过年的深在的缘故。当然那被撕碎的花脸也提醒我,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地算账。

P12-15

序言

和小读者们说说我的读书经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经验,我说说我的。

我喜欢读书大约是上初中时候。我被语文课本上的古代诗歌和现代散文迷住了,我就去找这些作家其他的诗文。这一找才知道,每一首好诗后边还有更多的好诗,每一篇美文后边还有更多的美文。因此中学时代我读了大量好的特别是经典的文学作品。我生十白忘掉这些绝妙的诗文就去背诵它们。有时一个人关上门,把这些诗文背诵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那时,我以自己能一字不错背诵这些名诗名篇为荣。没想到这种充满快乐的努力,在日后从事文学写作时发生了效力。那些古今名家文字的精准与考究,在我笔下起到作用。一次,听一位魔术师说:“你们别以为我什么都能变出来。凡是我在舞台上变出来的,都是事先从舞台下带上来的。”这句话给我很大启示。如果我拿起笔写作之前读书太少,我的语言与写作的能力就会有限。因此,我常常怨怪自己少年时读书过于由着自己的性情,以至有许多好书没有读过。

再有,每个人读书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有的为学习知识,甚至学习某个领域与专业的知识;有的为欣赏文学和文字的美;有的为消闲、好奇乃至寻找刺激;有的为开阔视野。目的不同,选择的书自然不同。如果为了欣赏文学和学习写作,当然首先要选择经典,因为经典都是经受时间考验和一代代公认的文学精华;如果为了开阔视野,那么古今中外各类书都要广泛涉猎,当然也还是要挑选其中的好书读。

我个人读书基本上是为了欣赏学习和开阔视野。有时候也会被某一本奇奇怪怪的书所吸引,但大半看不下去。因为这种书就像白水,也许当时解渴,但过后任何有滋味、有启迪的东西也没留下。我不喜欢对我没有帮助的书。读一本新书就像结识一位新朋友,只有能与你交流并给你带来新的启示的书才是“好朋友”。

我们走进书店,如入汪洋大海,五彩缤纷的书让你眼花缭乱。你从中选择哪种书?这要看你为什么读书了?不弄清这个问题,你就会陷入盲目和茫然。

一个人所选的书,最能表现他的心灵需要。

所以,当我们走进一个人的房间里,翻一下他的书,就能知道他的爱好、眼界、素养、性格与气质。你可以按照我这话观察你身边的人,琢磨一下对不对。

最后要说,每个人读书的历程都是分阶段的。一个人不可能总读一种书。有时因为环境改变,有时因为自己改变。我最初喜欢古典诗文小说和现当代散文。后来酷爱外国文学。这大概与我从学校走向社会并开始恋爱、结婚、独立生活有关。此后陷入社会愈深,中外那些深刻揭示生活与人性的书籍就被我如饥似渴地捧到眼前了;思想、哲学、历史、文化等各类的书便纷纷走上我的书架。

记得一九八O年我在南开大学做文学方面的演讲,那次演讲很费劲。凡我用一部中外名著来举例时,听众却很少有读过这些书。那时的学生都刚刚经历“文革”,读的书极少。这就迫使我必须先把那些名著讲一遍,再以此为例讲文学的问题。演讲结束后,我说我给你们开个必读的中外名著的名单吧。于是便当即写下了百部中长篇小说和百部短篇小说的书单。同学们很惊讶,说你怎么看这么多书。我说,其实不多,只是我当初读书时首选的都是最重要的书,都是经典。

由此说,读书先要选经典。尤其现代社会的人们时间都有限。如果不加选择,或只凭图书的广告宣传来阅读,往往会把很多宝贵时间扔到乏味的水池子里。就像你好容易有点时间去旅游,当然首选名山大川和世界遗产,而不是到处乱跑。好书——特别是经典,一本顶一百本,甚至一千本。

弄清自己为什么读书,坚定先读好书的原则,再去选书,这是我阅读的经验。

读书经验都是个人的,别人的经验不必效法,只盼对你有所启发。

冯骥才

2010.8.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0:2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