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以为期》是继《此生只为一人去》之后杨紫陌的新作!
呈现中国最美丽古典的风物闲情书!
中国古代一些女子的物品,传递着些许的神秘、魅惑,牵扯出一丝的惆怅,落红成阵,遍地胭脂冷。一片汗巾儿,一双耳环,一枚约指,勾勒女子们的情思及对爱情和世情的炎凉。
春以为期,行云东来,无负然诺。
如今只剩下这石几石凳。
本套书还收录了杨紫陌的旧作《此生只为一人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春以为期+此生只为一人去(附精美日记本浣花语限量纪念套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紫陌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春以为期》是继《此生只为一人去》之后杨紫陌的新作! 呈现中国最美丽古典的风物闲情书! 中国古代一些女子的物品,传递着些许的神秘、魅惑,牵扯出一丝的惆怅,落红成阵,遍地胭脂冷。一片汗巾儿,一双耳环,一枚约指,勾勒女子们的情思及对爱情和世情的炎凉。 春以为期,行云东来,无负然诺。 如今只剩下这石几石凳。 本套书还收录了杨紫陌的旧作《此生只为一人去》。 内容推荐 《此生只为一人去》 那些红尘人事,就这样打开在你的眼前。 就像我们走近唐诗宋词一样,惊艳内心。 莞尔间又如同一幅水墨长卷,氤氲烟生。 樱花七日,这样的一种直见性灵与不可挽回。 黄金事物,终难久留。 如今,我写他们,梅尚程荀。 隔着近百年的光阴岁月望回去,他们的人早已是杳杳于飞。 唯剩下只言片语,依稀隐约,在风里辗转。 梧桐树下拾翠羽。 有片刻的恍惚。 却又好比是梦中说梦,觉里寻觉。 《春以为期》 信物,私情,密约沉沉。古典的风物闲情书。 中国古代一些女子的物品,传递着些许的神秘、魅惑,牵扯出一丝的惆怅,落红成阵,遍地胭脂冷。一片汗巾儿,一双耳环,一枚约指,勾勒女子们的情思及对爱情和世情的炎凉。 春以为期,行云东来,无负然诺。 如今只剩下这石几石凳。 而头上依然花开花落,明月相照。 可有谁知道这曾是盛宴凋零处,狐狸们的棋局。 全书分为四部分:春梦。笙歌。叩问。定情。 目录 《此生只为一人去》 卷一 花来衫里 此生只为一人去 将花欲染衣 怕流水年华春去渺 桃花马,石榴裙 谓之彼岸,那么遥远 耀族旗灿烂,也那云霞碧 无奈佳兮,不在东墙 对别酒,怯流年 约春愁、杨柳岸边相候 红花姐,绿花郎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春风无私 新人复何如 卷二 恨西风 还剩一襟留晚照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寂寞空城 平沙落雁 谁共我,醉明月 柳外斜阳 十字坡 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卷三 幽砌闲阶 君骑白马傍垂杨 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何处系骅骝 看这些花阴月影,凄凄冷冷 后记 《春以为期》 卷一 春梦 胭脂砚 春以为期 眉子砚 幽兰调 凤求凰 卷二 笙歌 莺莺烧夜香的汗巾儿 碧纱橱,低映月儿明 斜倚熏笼坐到明 陌上拾得旧花钿 胭脂尘 红藕香残 卷三 叩问 小辋川 小鼎茶初熟 画堂三月初三日 折枝花 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十二美人图 七夕乞巧 秋深帖 流云百蝠 卷四 定情 我出东门游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何以结相与,金薄画搔头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试读章节 明代万历年间,兰溪才女陆静,“以脂笔书字,落红满纸。”坊间传说这白纸红字即从她始。真是有创意。抑或是写字的时候,笔蘸错了地方,一不小心,笔便落到了水粉胭脂盒里,结果是一场惊艳啊。 蘸着饱满的胭脂,落笔于纸上,所写的文字,称为脂笔。那一种风华,与那薛涛的红笺小字相比,亦更有一段温柔。大约这种写法风行于明代,用细润的胭脂色写字是一种太风雅的事,无论是良家深院的才子妇还是青楼的艳姝,都喜这样写诗寄怀。总觉得提起笔蘸上这样的色,心里肯定会有一种暧昧,有一种情愫淡淡缭绕,那个人儿打开来捧在手里,心里也不禁一漾一漾的。 于是我的热情也被点燃,摊开纸开始写脂砚。 脂砚两个字又觉太单,于是标题写上胭脂砚。 脂砚,一是胭脂作墨,所谓满纸落红,是那砚里调的并非墨,而是胭脂,亦谓脂砚。 二是说砚本身,即是明代江南名媛薛素素曾经用过的砚,名字叫做“脂砚”。 而真正有故事的正是薛素素的砚。 即是深情评述《石头记》的脂砚斋的那枚脂砚之前身。而薛素素的这方脂砚来历曲折且风雅,是明朝才子王稚登送给薛素素的旧物。 这枚砚,因砚身有一抹胭脂色,故而得名,是两人传情之物,所以仅此一枚,神秘而有身价。 吴万有本是苏州砚匠,秀儒文士常来他这里寻一些文房雅器。 一日稚登信步来访吴万有,江南的春天,繁花欲败,叶暗红稀,屋内却阴润润的,这时吴万有拿出一方小端砚来,在锦字格的窗下,王稚登看到了这方端砚,砚身小可盈握,砚质也细,隐约可见胭脂晕及鱼脑纹。 王稚登一看便喜欢上了,他仔细地打量那砚,小砚宽一寸五分许,高一寸九分许,砚身微呈椭圆形,刻成果状,上端两个果叶左右纷披,尤其是那一点胭脂晕,使他立刻想到了薛素素,这样的雅器只配得上卿卿润娘(薛素素字润娘)。 那一点胭脂晕色撩拨了他,他即刻买下,并赋诗一首,使人刻于砚背上:调砚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余润拂兰芝。 后背有王稚登题的铭文。 稚登将此砚以精致的珊瑚红漆盒贮之,并在盒盖子上刻薛素素像,细细暗暗的花纹。 盒子上的素素像凭栏立于帏前,刻功很是纤雅。 右上篆刻有“红颜素心”四字。 左下落款“杜陵内史”小方印。 杜陵内史即为仇十洲之女仇珠。 仇珠在明代的画坛中,是少数很有地位的几位女画家之一,她承其家学,作画常使用原色,大青大绿,色调艳丽厚重,体现了殷实的华丽之美,大有乃父之风。这与素卿画艺大相径庭。 薛素素当年即是用这枚脂砚挥洒才情,风花遍野,那一种幽柔,是她精心布的网。 王稚登便是薛素素的网中人。 王稚登是吴中才子。只是这人官运不顺畅,因为才名誉满,曾被人推荐于当朝皇上,却始终未果。后与吴中大画家文徵明交往甚厚,后人说他“主词翰之席”。好友王世贞去世后,稚登为救其因祸而入狱的儿子,倾其所有,因而被吴中名士称为风义之举。 吴中这个地方真是好,依着太湖流域的鱼米之肥,而锦绣繁华、温柔富贵。 薛素素亦生于吴地。为明万历年间的江南名妓,又名薛五,字润娘。据载她姿色艳,言动可爱,人多以“素卿”称之。 她能书,作黄庭小楷,工兰竹。人称其有十能,诗、书、画、琴、弈、箫、绣、驰马、走索、射弹。素素笔率意,画兰画竹用笔豪放爽快,于不事雕琢中尽显活灵秀,行笔草草却有法度。看似漫不经心,实藏机巧。她的作品很少设色,多以白描勾勒,或以墨分五彩加以渲染,满是野逸、典雅之味。她依其画风高逸,与吴中诸名士诗画酬答,交往笃厚。 闲居于吴中的王稚登便是其一。 奈何无论怎样用心,王稚登与素素亦不过蜻蜒飞上玉搔头,两下里只有新妆宜面下妆楼的一个欣喜的照面,原以为是有夙缘的,可是什么也不深刻,什么也没发生。 有一种轻,一样不堪承受。 明代士族门阀观念积厚,名流公子最怕的是将艳名高帜的青楼女子娶回来,为妻为妾。王稚登仕途无果,后来也便息了从仕的念想,江南的温水软山涵蕴着,便也没了少年的激扬,整日在朱门碧树里雕刻光阴。他人亦谨慎,恐是娶此尤物置于屋内,树大招风,压不住阵脚。 柳如是嫁于钱谦益之时,钱谦益已年过半百,他妻又早丧,一切羁绊全无,所以如是嫁得顺遂。柳如是在遇钱谦益之前亦情路多舛,当时她决定要嫁于他时,已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了许久。世人都觉他们俩是如此恰当,难得一个合适。 而合适即会有爱。 可是素卿却没有如此幸运,据传她是数嫁皆不终。P3-7 序言 写这个小文的时候,我正在北京一座老宅院里,是二进深的。这院子经过收拾,已重显它昔日的味道,我一位台湾朋友以不菲的价格买下来。朋友台湾出生,现在北京做事,买下这个院子是她的孝心,只是为了满足她祖母一个愿望而已。祖母小时候在这里出生,长大,然后去台湾,但思归之心六十年如一日,她想念北京的这个家。 我去看老人时,老人一头白发,竟是粉光脂滑,一派民国范儿,她细述家世给我们听,还拿出来一只盒子,里面有一方端砚,一双手镯,一副耳环,一枚约指……因为年深日久之故,那一点一点霉绿的锈迹,让人无端生出许多思慕来。 而这种思慕,是闺阁的也是人世的。 院子里新种的海棠与石榴还不成气候,唯有那棵有两抱粗的老槐依旧枝叶如盖,风过处,似有人声……也不过了了数语,却风花飞落,岁序无言。 屋里白发的祖母,曾是它的一代佳人。 执子之手,两不相弃。 霎时光阴值千金。 全书分为四部分:春梦。笙歌。叩问。定情。 书评(媒体评论) 对于紫陌的文字,我一直是十分佩服的。细腻而新奇,没有过多的堆砌,但是却又如同脱去水分的花叶,脉络突出,清晰可触。缓缓读来,时常有一些美丽的句子跳入你的心底,沉下去,叫你喜欢得暗暗跳起来。面对这样的文字我有天生的敬畏,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她的文字,就如同是一件珍玩,凝结着庄严而厚重的历史,是如此美丽古雅,耐人寻味。 ——江湖夜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