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知道这个小镇的名字如果翻译成汉语,应该叫“渥好思”还是“威德豪斯”?我对这小镇有太多的怀想,总想让她有一个富于诗意的汉名。我猜想,最初把佛罗伦萨译做翡冷翠,把悉尼译做雪梨的入肯定是对这两个城市寄托了更多的浪漫。我选择在这里落脚很偶然。起初是听一位朋友说这里新开了一个免税区,里面的东西大多是从中国来,既便宜又实用,商店里还有很多中国女孩,说着汉语应酬顾客,偶尔浅笑着跟你说国内流行的段子,于是就来找一找感觉。扫兴的是,一到免税区外就看见了两个类似移民局官员似的人在那儿转悠,我于是赶快溜之大吉。那时候我的身份还没解决,看见任何一个警察之类的人都会心惊胆战。在美国,你会更加体会到恩格斯关于自由的论述是多么精辟,“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很抱歉,现在我没法告诉你出处了。它是我从父亲的一本小册子里看到的。父亲用红铅笔把它圈起来,下面加了注重号,把它当作送给青年朋友的座右铭。这是他离休后到各个学校去作报告时经常引用的经典名旬。父亲年轻时崇拜裴多菲,他说那时他对自由的认识其实很肤浅,是恩格斯这旬名言给了他启发,让他对自由的认识有了一次飞跃。“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想怎么就怎么。自由是对现实的认识和适应。”——这就是父亲对恩氏名言的诠释,是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悟。)这个国家的自由,靠的是浩如烟海的法律管出来的。像我们这样从农耕时代走来、没受过太多法律约束的入,没有律师,在这儿简直就是没头苍蝇,不知道哪儿是玻璃哪儿是墙(他们的法律真叫庸人自扰,还不如我们的人治省事。谁是领导,说句话得了,何必这么麻烦)。这样就来到了Wildhorse。这小镇的名字一下子触动了我。按字意理解,它是“野马”的意思。当年父亲在“留学欧美预备班”(那是“河南大学”的前身,后来是“河南大学”的一个班)读书的时候,我二舅林春生就经常叫他豪斯(horse),虽然从八岁起,我就不再姓马(现在我在移民局登记的名字是曾安),然而我是马家的后代,这是毋庸置疑的。马家人遇到了野马镇,而且还碰到了一个河南老乡——他一开口说话,我就说,你是南阳人吧!想想看,难道这小镇不是和我有缘?
张公(他本名叫张祚荣),是从台湾过来的,他也是先来黑着,过了将近十年见不得天日的日子,才弄到“指标”,得以“转绿”,又过了将近十年,考试了几次,才“转正”成美国人。比我当年做知青从磨坊井招工到东风厂,受的煎熬多多了。在海外漂泊过的入,对人生都看得更透彻,待人也更敦厚。看我带着提琴,他说,你喜欢音乐?带你去个地儿,听听这儿的音乐。他带我去的酒吧,正是我进入美国后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没想到在这儿能听到最地道的蓝调民谣。于是我给自己起了一个英文名字布鲁斯·曾,这像是摹仿李小龙。我不知道李小龙缘何叫布鲁斯,我的“布鲁斯”是蓝调的意思,我最崇拜的音乐!最适合我的音乐!它是这个小镇送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我在东风厂宣传队的时候,很多宣传节目都是用我们家乡的大调曲子、三弦书来表演,我对我们乡土的民歌、曲艺、小调非常熟悉,后来我从东风厂调入群众艺术馆(这要托小吴的福。是母亲让我和吴方结了婚,我才从山里调回到母亲身边。现在小吴当然有理由怨恨我,我则真的没脸向她表示一点歉意。——我利用了她,还让她为我生了一个孩子,后来却把她甩了),主要任务就是收集整理地方民歌。像那首有名的河南民歌《编花篮》,就是由南阳民谣《九莲灯》改编的。我把我带来的大调曲子、三弦书、旱船调这些南阳民谣放给张公听。“新春佳——节喜盈盈嗯哼——”那样奇突跳宕的音程把我们乡音的华美、婉转、起伏、悠扬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八角鼓扑棱棱地响,夹杂着铜钱的哗啦啦的声音,张公感动得如痴如醉,不断拉出手绢来擦眼窝。P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