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琵琶记
分类
作者 (元)高明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公元1355年前后,高明创作的《琵琶记》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反响,有人称道“北曲推《西厢》为巨擘,南曲让《琵琶》为魁首”。有人盛赞作家高超的艺术功力。明太祖朱元璋称道它是“珍馐百味”,“富贵家不可无”。这部作品,对明清以来的戏剧产生过较大影响,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内容推荐

高明,约生于1306年,字则诚,号菜根道人,后人称他为东嘉先生。他出身于隐士家庭,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小官,在遭遇到一些挫折后,辞官旅居宁波城东。后一度闭门谢客,专心撰写《琵琶记》。

《琵琶记》写的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即奉父命进京赴考,当他考中状元后,牛丞相奉旨召他为婿。他百般拒绝不成,万般无奈,只得遵命与牛小姐成婚。而此刻他家乡正遇大旱,赵五娘孝敬公婆,备受困苦煎熬,公婆因病饿相继去世,她只好剪发卖钱埋葬公婆。之后,赵五娘携带琵琶一路求乞去京城寻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丈夫。最后全剧以一夫二妻的大团圆而结束。剧中塑造的赵五娘的形象,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劳动妇女的善良、勤劳、俭朴、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剧本以双线结构的形式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一面是蔡伯喈高中后的荣华富贵,另一面则是赵五娘在家中遭遇天灾人祸的悲惨景况。双线交错展开,互相映照,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运用语言艺术方面,善于琢句修词也是全书的鲜明特点。

目录

一章 高堂称寿

二章 小姐规奴

三章 蔡公逼试

四章 南浦嘱别

五章 丞相教女

六章 才俊登程

七章 文场选士

八章 临妆感叹

九章 春宴杏园

十章 蔡母嗟儿

十一章 奉旨招婿

十二章 官媒议婚

十三章 激怒当朝

十四章 金闺愁配

十五章 丹陛陈情

十六章 义仓赈济

十七章 强就鸾凰

十八章 糟糠自餍

十九章 琴诉荷池

二十章 代尝汤药

二十一章 宦邸忧思

二十二章 剪发买葬

二十三章 中秋赏月

二十四章 乞讨寻夫

二十五章 女儿谏父

二十六章 寺中遗像

二十七章 两贤相遇

二十八章 书馆悲逢

二十九章 张公遇使

三十章 散发归林

三十一章 一门旌奖

试读章节

二章 小姐规奴

自从东汉光武皇帝刘秀迁都洛阳以来。已有一百余年的光景,洛阳早已成为繁华鼎盛的帝都。人物荟萃,商贾云集。王公大臣的甲第连霄,俱是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其间,尤以牛太师的府第最为煊赫。这牛太师乃是四朝元老,当今圣上所依托的重臣,权倾朝野,炙手可热。若论这牛太师的富贵,真个是“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身居丞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势压中朝,资倾上苑。白日映沙堤,清霜凝画戟,琼楼酹月十二层,锦幛藏春五十里。香散绮罗,写不尽园林景致;影摇珠翠,描不就庭院风光。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暖春鸡报。画堂内持觞劝酒,走动的是紫绶金貂;绣屏前品竹弹丝,摆列的是朱唇粉面。玳瑁筵前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琉璃影里烧银烛,果然是夜夜元宵。真可谓福地洞天,人间仙境。

只可惜这牛太师一世膝下无儿,只有一个女儿,钟爱得胜过掌上明珠。这牛小姐小字淑珍,仪容娇媚,体态幽闲,似—方无瑕的美玉。其心地尤为贤淑,珠翠丛中长大,却喜欢淡雅梳妆;绮罗阵里出来,倒厌他繁华气象。从不听笙歌声韵,整日里唯贪针指工夫。不出香闺半步,不知春去如何。冰清玉洁,兰心蕙质;知书知礼,有德有行。多少王孙公子,争要求为佳配,只是小姐不肯,老太师不许。

这几日,老太师入朝,向皇上启奏今春开科选士之事,皇帝命老太师督办此事,因此在中书省滞留几日。府中上下用人,喜得老爷未回府中,春日无事,便各找去处戏耍起来。小姐房中的老妈妈和丫头惜春二人,讨了半个时辰的假,溜人后花园中。平日里,小姐管束严紧,老妈妈和惜春丫头,常觉得郁闷压抑,满腹心事,无处去诉说。今日里,因老太师未归,她二人_头撞入后花园中,只见满园春色,柳绿桃红,百花竞秀,蝶舞蜂狂,不由得心花怒放,手舞足蹈起来。猛抬头,遇见老院公也在这里。

老院公见是老妈妈和惜春二人,嘻嘻哈哈向园中走来,便说道:“我且问你两个,往常间不曾这样快活,今日为何这般快活?”

惜春听了老院公的问话,便嘟嘟囔囔地说道:“院公,你可哪里知道,我算是吃尽了小姐的苦头,她不许我乱走半步,更不许我提出嫁的事儿。她不要男人,我还要呢!她让我和她一样,笑也不许我笑一笑。今日老天可怜我,总算说动了她,只限我半个时辰,让我到后花园闲耍一遭,你说我怎能不快活?”

老妈妈接着说道:“院公,就是我,也千不该万不该,前世不曾积下功德,爹娘把我送到府堂中做个丫头,到如今年纪老了,不曾得一日眉头舒展。今日天可怜见,老相公人朝未归,我才得偷身来此闲耍一遭,你说我怎能不快活?”

老院公笑着点头说道:“原来是这样,难怪你二人这么陕活!”

老妈妈见老院公满脸堆笑,便故意说些挑逗的话:“院公,你服侍老相公,是公的撞着公的;我与惜春服侍小姐,是雌的撞着雌的。你说,这多没意思!”

老院公摇头说道:“老妈妈,你怎么说这话!惜春年纪小,也怪不得她会伤春。你这般年纪,也说起这些伤春的话,成什么样子?”

老妈妈低声骂了句:“这个老畜生,倒被他识破了!”又笑着说道,“你没听说有这样的话吗?‘秋茄晚结,秋菊晚发’,我虽然老,便老似京中枣,外面皱,里面好。你没听说过东村有个李太婆,年纪七八十岁,头光光的,也只是要嫁人。有人问她,你这般大年纪了,怎么还要去嫁人?那婆婆做了四句诗回答得好。”

老院公听她说得有些意思,便问道:“这四句诗是如何说的?”

老妈妈听院公追问,更来了兴致,接着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不去嫁人待何时?没了发髻做新妇,枕头上架两个大擂槌。”边说边拍手大笑起来。

老院公不好意思地说道:“你姥姥有些欠尊重。”

惜春一心出来玩耍,拽着老妈妈说道:“休说这些闲话,今日能够来此花园游戏,也不容易,又遇着院公在此,咱们三个何不玩耍一会儿?”

老院公正不耐烦老妈妈没咸没淡地说这些话,便说道:“惜春说得也是,只是做什么耍子好呢?”

老妈妈说道:“院公,我们和你踢气球吧!”

老院公连说:“不好!”

老妈妈问:“怎的不好?”

老院公说道:“踢气球我自幼就是有名的高手,如今年老了,腿脚已不灵便。这是少年子弟们的游戏,不是你我这把年纪的人能玩得了的。”

惜春焦急地说道:“那咱们就斗百草吧!”

老院公说道:“斗百草也不好!”

惜春不高兴地问:“怎么又不好?”

老院公回答道:“在香径里摧残芳草,在栏杆畔折损花容,惊飞娇莺和语燕,打散浪蝶和狂蜂,若是寻到个并头莲花,还会将惜春的芳心引动。”

老妈妈和惜春同时嗔陉地说道:“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打秋千如何?”

老院公说道:“这个却好!”

老妈妈问道:“怎么个好法?”

老院公说道:“有一首《西江月》词说得好。”

惜春催问道:“院公快说给我们听听。”

老院公说道:“玉体轻流香汗,绣裙荡漾明霞。纤纤玉手把彩绳拿,真个堪描堪画。本是北方戎戏,移来上苑豪家。女娘撩乱隔墙花,好似半仙戏耍。”

老妈妈和惜春说道:“如此说来,咱们便打秋千。只是这园中没有秋千架子。”

老院公说:“这园中怎么能有秋千架子?一来老相公不喜欢,二来小姐不爱好,就是有,怕是早就坏了。”

惜春说道:“院公,我倒有个办法,咱们三个人轮流做个秋千架,—人打,两人抬,你看如何?”

老院公说道:“如此也好。谁先来打?”

老妈妈和惜春说道:“我两人抬,院公先打。”

老院公说道:“你两人可不要跌了我。”

老妈妈和惜春同声说道:“院公放心,只管上去打。”

P4-6

序言

公元1355年前后,高明创作的《琵琶记》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反响,有人称道“北曲推《西厢》为巨擘,南曲让《琵琶》为魁首”。有人盛赞作家高超的艺术功力。明太祖朱元璋称道它是“珍馐百味”,“富贵家不可无”。这部作品,对明清以来的戏剧产生过较大影响,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高明,约生于1306年,字则诚,号菜根道人,后人称他为东嘉先生。他出身于隐士家庭,曾做过一个时期的小官,在遭遇到一些挫折后,辞官旅居宁波城东。后一度闭门谢客,专心撰写《琵琶记》。

《琵琶记》写的是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即奉父命进京赴考,当他考中状元后,牛丞相奉旨召他为婿。他百般拒绝不成,万般无奈,只得遵命与牛小姐成婚。而此刻他家乡正遇大旱,赵五娘孝敬公婆,备受困苦煎熬,公婆因病饿相继去世,她只好剪发卖钱埋葬公婆。之后,赵五娘携带琵琶一路求乞去京城寻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丈夫。最后全剧以一夫二妻的大团圆而结束。剧中塑造的赵五娘的形象,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劳动妇女的善良、勤劳、俭朴、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剧本以双线结构的形式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一面是蔡伯喈高中后的荣华富贵,另一面则是赵五娘在家中遭遇天灾人祸的悲惨景况。双线交错展开,互相映照,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在运用语言艺术方面,善于琢句修词也是全书的鲜明特点。

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一样,戏剧本《琵琶记》也不便广大读者阅读。为此,我社特邀请在戏曲研究和创作方面颇有造诣的吕树坤先生,在原戏剧本的基础上,将其改编成小说本,以飨读者。与此同时,又将解放前开明书店版的《琵琶记》加以点校,合集推出。

书中不当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8: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