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书中,作者董四代在对中国近代思想资料大量运用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观点,尤其是认为没有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就是不完整的,研究这些有助于消除西方中心主义,并从中国的资料中认识它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董四代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本书中,作者董四代在对中国近代思想资料大量运用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观点,尤其是认为没有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就是不完整的,研究这些有助于消除西方中心主义,并从中国的资料中认识它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董四代编写的《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提要如下: 民生思想是中国传统大同思想的重要内容,但它在封建社会里被边缘化了。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使之产生了颠覆传统、追求现代的功能。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人批判传统、判断西方、追求现代化,以民生为题批判资本主义,与西方社会主义形成了共鸣,先后出现了康有为的大同小康论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表达了对中国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反映了民生思想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民生为宗旨,正确评价并全面继承和发展新三民主义,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功利主义的畅行,民生问题又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被提了出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表达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而且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系。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传统民生思想及其近代嬗变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民生思想 一、先秦各学派民生思想的特点 二、民生与民本的关系探视 第二节 民生思想的边缘化和早期启蒙的民生指向 一、儒家思想制度化与民生思想的边缘化 二、早期启蒙与民生思想的转向 第二章 近代以来社会变革与民生问题新探索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民生纲领评价 一、《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民生问题解决方案 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民生纲领评价 第二节 康有为大同小康论中的民生诉求 一、康有为对传统文化的判断和对传统理想的创新 二、康有为大同小康论中提出的民生思想 第三章 早期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探讨 第一节 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 一、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 一、汉语词汇“”和中国人的观念变化 第二节 早期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探讨 一、孙中山的现代化追求和对民生主义的解说 二、早期国民党人对社会主义术语的阐释 第三节 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一、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分歧 二、早期国民党人与梁启超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争论 三、对早期国民党人和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 第四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一节 民生史观和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 一、关于孙中山民生史观的问题 二、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 三、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容 第二节 民生主义是把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一、国内外学者对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性质的一些看法 二、新尹纪以奉国內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三、民生社会主义是把现代化与社会主义融为一体的理论 四、民生主义及其民本内涵 第三节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 一、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与民生主义的发展 三、五四运动与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转变 第五章 孙中山身后国民党人对民生主义的解释 第一节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各派别对民生主义的解释 一、国民党正统派对民生主义的解释 二、国民党其他派别对民生主义的发挥 三、对民生主义的漠视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 第二节 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对民生主义的发展 一、邓演达对农村革命与民生主义关系的阐释 二、对邓演达民生思想的评价 第六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对新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认识过程和新民主主义对它的发展 一、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认识的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新三民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一、现代化讨论中的社会主义取向 二、“西化”、“本位文化”的争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题中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四、新三民主义的现代化内涵和中国社会主义选择 第七章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涵分析 第一节 民生主义的内容和发展 一、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早期表述 二、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晚期表达 第二节 对民生主义的多视角分析 一、民生主义是对传统理想的创造性转化 二、民生主义的现代化诉求 三、民生主义体现的现代性批判和乌托邦追求 第三节 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探视 一、列宁对民生主义评价的再认识 二、民生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本土形态 第四节 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和批评 一、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 二、民生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中的两岸经济文化互动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民生问题确立了新的思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二、以人为本把握了现代化中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要求 第二节 现代化中的民生主义再认识与两岸经济文化互动 一、现代化的展开和国共两党对民生思想的再认识 二、对民生的关注是两岸经济互动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从新民生主义到构建和谐社会 一、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及其现代化内涵 二、民生视野中的社会主义实践及理论反思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民生在其中的意义 第四节 民生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命题的破解 一、“民生”是科学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体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对传统民生命题的破解 第九章 逻辑起点与历史展开中的民生思想演变分析 第一节 沟口雄三中国社会主义内生性分析和马克思资本逻辑起点论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对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内生性的分析及启示 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起点论的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第二节 民生论题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演变 一、民生命题的逻辑起点和历史展开 二、中国历史逻辑中的民生问题再认识 第三节 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决定了民生问题的长期性 二、第二次现代化与民生问题的前景分析 附录Ⅰ 民生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早期形态 附录Ⅱ 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核心命题 附录Ⅲ 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