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令你哭着奋斗、笑着放手、深深感恩、滋润心灵的力量。送给所有人生很失败、绝望不自由,但仍然努力让自己幸福起来的人。被誉为“潜能开发魔术师”,让日本无数上班族、运动员、学生产生神奇改变的西田文郎,在《发现幸福的八堂课》中教你如何掌握幸福的最高法则。
西田文郎编著的《发现幸福的八堂课》讲述了:在人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成功”。它与现在社会上普遍认同的成功相反。为什么?因为这种成功不是要战胜他人,而是接受、包容他人。所以对这种成功来说,优先排在第一位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发现幸福的八堂课》教你如何掌握幸福的最高法则。
那是2007年5月的事。
在千岁市,一个名叫杉浦贵之的歌词作者以“大将”的故事为中心,制作了一场脱口秀节目。
杉浦贵之先生是一位年轻人,1999年,在他28岁的时候,因为罹患肾癌被医生宣告只能活半年时间,然而他并没有就此屈服,历经了几多苦难之后,他竟然能跑完檀香山马拉松赛,这种康复结果不禁令人瞠目结舌。他觉得自己应该将康复经验与人分享,让其他癌症患者鼓起勇气,所以自那以后他就一直坚持用歌声来鼓励大家。
大将的太太以前因为患乳癌而完全切除了右乳房,所以他一直沉浸于对癌症及人生无常的思索,由此大将也有缘结识了杉浦先生。
话说那个活动举办约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杉浦贵之先生给大将捎来了一个口信。
“在干岁市,有一个患癌症的女士想见一见大将您。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请您到医院去看看她?”
据说那位女士是通过互联网认识杉浦先生的,但她为什么想要见大将呢?大将自己也觉得有点奇怪。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杉浦先生的一个愿望,所以,大将就抽了一天的空特意去那位女士所住的医院探望她。
躺在病床上的女士名叫伊藤辰代,年龄约40岁。
P2-3
通过心理训练这个工作,我和许许多多其他人的人生发生了关系,这些人分布在从体育界到商界的广泛领域。
这些人中,既有大企业的企业家,也有奥运会的金牌得主,也有拉面馆的老板。
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了我的朋友,现在我们仍保持着亲密的交往,这真是非常难得的。
那么,我想在这里说说其中一位的故事,他是第一代自己白手起家的企业经营者,不管你从哪一方面去衡量,他都是属于那种在社会上令人钦羡的成功人士。
他得了重病住院治疗了。
我去医院看望他。他躺在病床上看着我,说出了下面的这句话,那一刻他心底的孤寂全都写在了脸上。
“我为了什么这么拼命呢?西田先生,我真的不明白啊!”
他有太太也有孩子,但是听说他们一次都没有来看过他。
实际上,他是一个根本不顾家的丈夫和父亲。
正因为这样,他的太太和孩子也对他没有爱意,眼看着他就要在悔恨和孤独中结束他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算“成功”吗?
怎么样?
明白“他喜力”到底是什么了吧?
而且,我认为你肯定也能理解我说的“只有‘他喜力’才是‘最幸福的法则一’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我有缘担任20H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日本女子垒球队的心理训练师,这支队伍最后获得了金牌。
我确信在她们精彩的比赛中,无疑就蕴藏着这种我称作“他喜力”的力量。
在团队合作中,“他喜力”能发挥出非常神奇的力量,因为“他喜力”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爱。我一直想让“他喜力”这种价值观,换种说法也就是一种爱的方式,在日本国家女子垒球队内扎下根来。
为自己之外的人而奋斗。
排在首位的不是自我,而是他人。
只要共享这个独一无二的价值观,不管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团队,都能发挥出爆发式的力量。日本国家女子垒球队已经在北京奥运会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铁的证据。“他喜力”这种价值观就能招徕好运,在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上赢得金牌。
从前,一个家族也会有共有的价值观,现在这种传统也逐渐消失了。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成绩好,只要把能做的事情做好了,即使价值观崩溃,也毫不在乎,自由不是人的天性吗?然而,我认为,现代日本家庭的纽带之所以变得如此脆弱,令人觉得可悲,其原因不正是因为丧失了价值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