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强编著的《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一书,以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为大背景,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地位,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完成价值链跃迁和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了中国加工贸易现象及其政策问题,最终提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可能途径。可以说,全书对于全球制造网络和加工贸易现象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制造网络理论,为完善加工贸易及相关外经贸政策提出了不少富有参考价值的政策观点、发展思路和应对举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
作者 | 杨立强 |
出版社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杨立强编著的《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一书,以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为大背景,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地位,研究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完成价值链跃迁和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了中国加工贸易现象及其政策问题,最终提出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可能途径。可以说,全书对于全球制造网络和加工贸易现象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制造网络理论,为完善加工贸易及相关外经贸政策提出了不少富有参考价值的政策观点、发展思路和应对举措。 内容推荐 近二十年来,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制造外包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全球制造网络(GPN),其深度和广度还在不断发展。全球制造网络主要是由若干核心企业主导并通过控股关系(FDI)和非控股关系(外包)形成的基于产业价值链的遍布全球的制造企业网状结构形态。全球制造网络并不是静止存在的,而是动态演进的,无论是FDI企业还是外包承接企业甚至网络中的核心企业都始终处于持续调整、角色转换、网络重组的状态,并表现出短期相对稳定、长期动态重组的特征。全球制造网络动态重组的内在推动力在于网络主导权的争夺。通常来说,网络各环节价值分配存在差异,即外围生产环节相对核心环节在价值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这种价值分配的差异促使网络外围企业通过自身价值链跃迁,向着制造网络的关键节点乃至网络的核心节点不断升级并不断完成企业角色的转换,以至最终实现对全球制造网络的重组和主导。 全球制造网络尤以东亚制造网络最为典型。整体来看,中国通过引进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加工组装基地,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为料件供应地,以美欧为主要出口市场的跨境生产格局。而中国融入东亚制造网络的形式主要表现为迅速发展的加工贸易活动。 在以工序国际转移和生产制造外包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制造网络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分工,如何利用国际分工发展自己,推动企业沿着国际产业价值链跃迁,促进整个产业升级,成为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杨立强编著的《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认为,全球制造网络的形成、发展和动态演进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融人全球生产分工体系、推动自身价值链的跃迁并最终主导全球制造网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可能路径。只要中国制造业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辅以适当的策略,完全有可能借助全球制造网络的推动实现中国制造业产业的成长和升级。 《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围绕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以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为大背景,立足于内资企业的发展,集中探讨中国制造业产业成长的外包促进机制及其促进作用的传导方式和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制造业外包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以及制造业的外包成长策略,并就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提出政策建议。 《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梳理了中国制造企业参与全球制造网络的主要途径。《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重点分析近二十年来推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外包和外资因素,探讨外包因素与外资、外贸以及加工贸易的紧密联系,给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制造网络的主要途径。 2.构建了中国制造业产业成长外包促进机制与价值链跃迁的理论解释框架。《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以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理论为指导,从生产可分性与价值链的分割出发,提出制造业企业外包活动的理论解释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外包承接企业价值链跃迁的可能性和发生条件,以及中国外包承接企业的再分包(转包)行为对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基于外包的波浪式产业转移方式。 3.分析了制造业外包承接促进作用的传导机制和实现条件。《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在研究企业学习能力的获取与企业价值链跃迁的关系基础上,重点研究外包促进作用的传导机制,提出外包(再分包)行为的双向促进机制、产业集群(技术集群)的放大效应以及行业知识溢出和扩散作用,并在讨论外包行为发生的外部影响因素基础上,给出外包促进作用的实现条件。 4.建立了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代工企业角色转换博弈模型。本书以代工厂商为视角,构建了代工厂商创牌博弈模型,分析了代工厂商在自创品牌、冲破制造网络中原有核心企业的控制,进而完成角色转换的过程中,代工厂商与品牌厂商的博弈过程及其纳什均衡解,并进一步提出了由代工生产向品牌运营的角色转换的3种模式。 5.提出了全球制造网络下的中国制造企业成长策略及配套政策调整。在比较分析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外包推动成长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中大国的国情,以外包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为核心,提出中国制造业的外包成长策略,就与外包成长策略密切相关的配套政策与措施,如加工贸易政策、利用外资政策、推动自主创新政策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中国制造业:角色转换与价值链跃迁》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制造业外包理论;对于中国制造业借助外包承接方式融人全球生产分工体系,实现本土企业价值链跃迁和产业成长有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对于政府如何推动和支持制造业产业成长与升级,如何帮助制造业产业选择成长策略和发展道路,也具有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一、生产分工体系与全球制造网络的发展 二、外包行为与代工生产 三、中国制造业的外包和外资因素 四、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对国内外研究的整体评价 第二章 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制造网络概述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制造业的界定 二、世界制造业中心的雏形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外包承接活动的发展背景与机遇 一、国际代工与产业转移的契机 二、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三、中国制造业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企业外包承接活动的发展现状 一、中国制造业企业国际代工的发展状况 二、外资国内产业配套的发展状况 三、外包承接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全球制造网络与中国加工贸易现象 一、加工贸易现象是全球制造网络在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演变轨迹 三、加工贸易企业运行的四大模式 理 论 篇 第三章 外包促进机制与价值链跃迁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生产的可分性与价值链的分割 一、生产可分性与生产垂直分离 一、价值链的分割 三、生产环节的成本与实际价值 第二节 外包发生机制的理论解释 一、工序最低成本曲线 一、外包活动的一个理论解释 第三节 外包承接企业的价值链跃迁 一、对稳定状态的扰动 一、中国分包企业价值链的跃迁 三、外国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标准化 第四节 产业集群效应与波浪式产业转移 一、再分包与产业集群效应 一、产业的波浪式转移 三、价值链跃迁和产业成长的方向 第五节 全球制造网络的动态演进 第四章 外包促进作用的传导机制与价值链跃迁的实现条件 第一节 价值链跃迁与企业学习能力 一、企业学习能力的定义与特点 一、价值链跃迁与企业学习能力 三、学习能力的来源与学习能力因子 第二节 外包促进作用的传导机制 一、外包促进作用的一般传导机制 一、外包(再分包)行为的双向促进机制 三、产业集群(技术集群)的放大效应 四、行业知识外溢和扩散作用 第三节 外包促进作用的实现条件 一、外包行为发生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外包促进作用的实现条件 第五章 全球制造网络动态演进中的企业角色转换 第一节 代工厂商创牌博弈模型分析框架 一、基本模型框架 二、博弈均衡解及成立条件 三、对博弈均衡解和成立条件的进一步解释 四、代工与创牌运营并存的可能性 第二节 由代工生产向品牌运营的角色转换模式 一、分拆模式 二、并购模式 三、自我发展模式 策 略 篇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的外包成长策略 第一节 外包推动下的自主成长模式 一、产业成长的外包推动方式 二、自主成长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的外包成长策略 一、外包推动成长策略的国际比较 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 三、外包成长策略的提出 四、中国企业分包优势的培养 五、外包成长策略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家电产业案例分析 一、家电产业的外包承接活动 二、家电产业外包推动下的自主成长策略 三、问题与展望 政 策 篇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外包成长策略的配套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 政策支持的必要性与政府职能定位 一、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二、政府的职能定位 第二节 政策调整的方向与途径 一、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 二、政策调整与支持的主要途径 第三节 主要政策调整与建议 一、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与建议 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政策的调整与建议 第八章 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与政策调整 第一节 加工贸易的政策本质与实现方式 一、对加工贸易的不同认识 二、加工贸易的政策本质 三、加工贸易的政策实现方式 第二节 基于加工贸易政策的工业化模式 一、基于加工贸易政策的工业化模式 二、当前基于加工贸易政策的工业化模式的基本特征 三、基于加工贸易政策的工业化模式存在的问题 四、对基于加工贸易政策的工业化模式的评价 第三节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与政策建议 一、加工贸易政策调整思路 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三、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