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读者跨越千年时光,详解欧洲辉煌发展历史!畅游文明之海,造踪往事前尘,品味百态人生;撷取明珠之贝,对案抚今追昔,荡涤千古风流。知识的海洋,智慧的盛宴,满足求知渴望,拓展文化视野!
王永鸿主编的《图说欧洲历史》以欧洲全景为观察点,从紧密缠襄的欧洲历史线团里,抽出文化、经济、政治等一根根彩线,追根溯源,重现欧洲各国的辉煌历史全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说欧洲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王永鸿 |
出版社 |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引领读者跨越千年时光,详解欧洲辉煌发展历史!畅游文明之海,造踪往事前尘,品味百态人生;撷取明珠之贝,对案抚今追昔,荡涤千古风流。知识的海洋,智慧的盛宴,满足求知渴望,拓展文化视野! 王永鸿主编的《图说欧洲历史》以欧洲全景为观察点,从紧密缠襄的欧洲历史线团里,抽出文化、经济、政治等一根根彩线,追根溯源,重现欧洲各国的辉煌历史全貌。 内容推荐 自15世纪之后,欧洲越来越走在全球的前列。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从欧洲列强相互争霸到跨越海洋在全球殖民,欧洲无疑成为当今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领域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类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这其中自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及曲折的发展道路,王永鸿主编的《图说欧洲历史》并不试图对某些重大问题做深入探讨,只是想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一个古老的欧洲如何发展、壮大,如何经历岁月的洗礼,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笔者相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希望孩子们在读历史的时候也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图说欧洲历史》一起开始我们的欧洲之旅吧。 目录 第一章 欧洲原始人类 远古时代的欧洲 最初的耕种者 第二章 希腊文明的兴衰 早期地中海的发展 最初货币的出现 希腊城邦的治理 最早的哲学家 伊特鲁立亚人与凯尔特人的艺术 斯巴达三百勇士 帕台农神庙 希腊的民主思想 伯罗奔尼撒战争 诡辩家和苏格拉底 希腊的危机 希腊的文化瑰宝 第三章 罗马的世纪 罗马共和的建立 罗马帝国的形成 共和制的没落 罗马的和平 罗马的城市建设 罗马帝国的经济 日耳曼人的入侵 帝国内部的分化 基督教的世界 第四章 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新王国的建立 拜占庭和欧洲的新强国 查理曼大帝 拜占庭的鼎盛时期 10到11世纪的欧洲世界 第五章 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中世纪的欧洲与基督教民族 城堡、庄园与骑士 商人之路 十字军东征 文化的统一和政治的分裂 基督教国家的建立 第六章 危机与文艺复兴的萌芽 欧洲的经济发展 农牧业的扩张 黑死病肆虐 社会动乱 欧洲的领土变化 罗马教皇和主教会 第七章 航路开辟与欧洲的对外扩展 欧洲人的贸易大发展 达·迦马开辟通往印度的航道 哥伦布与麦哲伦 欧洲其他国家的海外探险与扩张 英国、法国、荷兰的殖民扩张 殖民帝国的形成 面向世界的商业活动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第八章 文艺复兴运动 政治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 法国的文艺复兴 德国的文艺复兴 西班牙的文艺复兴 英国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科技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 第九章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马丁·路德与新教 马丁·路德与战乱 德国的分裂 瑞士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与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与宗教改革 宗教战争分裂下的欧洲 宗教改革的影响 第十章 16~17世纪的欧洲 尼德兰的革命 巨变前的英国社会及其经济 英国的宗教改革 土地所有权的大转移 法国的专制统治 胡格诺战争 北欧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瑞典的对外争霸 奥地利的发展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捷克 反土耳其斗争 俄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西班牙的霸权主义 西班牙霸权的衰落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牛顿及其万有引力 科学仪器的发明 英国圈地运动 第十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立宪君主制的建立 英国革命的前夕 第一次内战 内战后的政治斗争 第二次内战和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 共和国建立时的国内局势 征讨爱尔兰、苏格兰 克伦威尔建立护国公制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分歧 立宪君主制的确立 内阁制的形成 辉格派的政治优势 第十二章 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欧洲各国 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分崩离析的德国 北欧诸国的政治变革 17~18世纪的俄国 开明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18世纪后期俄国的对外政策 第十三章 18世纪末的法国革命 革命前夕的法国 法国大革命 雅各宾派的胜利 雅各宾派内部分裂 雾月政变 拿破仑帝国 英国工业革命 第十四章 工业革命 德国的工业革命 法国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影响 19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矛盾 第十五章 19世纪初期的民主和工人 十二月党人起义 法国的工人运动 德国工人运动 英国工人运动 空想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第一国际的建立 德国的统一 第十六章 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 意大利的内战 意大利的统一 波兰的灭亡 波兰人民起义 希腊的独立战争 东欧各民族复兴运动 罗马尼亚的民族革命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十七章 19世纪中叶的欧洲 1867年的英国选举改革 英国的对外侵略和殖民活动 法兰西第二帝国 普法战争和第二帝国的灭亡 巴黎公社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第十八章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技术革命的新浪潮 经济危机 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 英国的殖民扩张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共和派执政 19世纪末德国的经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工人运动 农奴制度废除后俄国的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俄国1905年革命 19世纪末期的意大利 19世纪末期的奥匈帝国 瑞士联邦制国家的建立及民主运动 特殊的梵蒂冈 北欧诸国和低地国家的发展 比利牛斯半岛的国家 巴尔干半岛的国家 第二国际成立 第十九章 19世纪欧洲的科技和文化 19世纪欧洲的主要科学成就 物理学三大发现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托尔斯泰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初的社会政治思想 艺术的发展 扩张争霸的理论建设 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国同盟的形成 法俄同盟 三国协约的形成 军备竞赛的展开 摩洛哥危机 巴尔干之战 七月外交危机 速决战与阵地战 德国的两线作战 间谍战和空战 交战国之间的和平外交 经济封锁和潜艇战 最后的角逐 俄国的十月革命 第二十一章 风起云涌的欧洲 苏维埃政府 苏维埃政权的危机 德国的十一月革命 第二十二章 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凡尔赛条约及国际联盟 帝国主义国家反对苏俄政策破产 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 欧洲安全体系的建立 战后英国经济发展 战后法国的社会与经济情况 战后德国的复苏与繁荣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十三章 欧洲的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英国的经济危机 法国的经济危机 德国的经济危机 德国法西斯上台 二战前的东欧国家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第二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班牙内战 三国轴心的形成 英法的绥靖政策 德国吞并奥地利 慕尼黑阴谋 欧洲的战前外交 德军入侵波兰 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德国对欧洲的大举进攻 苏德战争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 北非战场 苏军的战略反攻 第二战场的开辟 欧洲人民的起义 雅尔塔会议 攻克柏林 波茨坦会议 战后两个阵营的对抗 第二十五章 战后欧洲的新格局 联合国的成立 分区占领德国 盟国管制下的德国 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第二十六章 冷战中的欧洲 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分区占领柏林 柏林墙的修筑 战后苏联的经济发展 赫鲁晓夫时期的内政外交 苏联的新经济体制 南斯拉夫的改革运动 东欧各国的政治事件 联邦德国的发展 第二十七章 西欧各国恢复与发展 戴高乐重建法国 战后英国的内政与外交 北欧五国的社会发展 伊比利亚半岛诸国 低地国家的社会发展 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 试读章节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西罗马帝国是指罗马帝国于286年被戴克里先分为两部份后,位处西部的帝国,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于476年9月4日,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奥多亚塞威迫退位,并于公元480年皇帝尼波斯死后非正式灭亡。由于罗马帝国的重大影响,所以公元480年西罗马帝国衰落后,一般也被认为是古代欧洲的终结,与此同时欧洲进入了中古时代。 东部的帝国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的东部,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当巨大的转变动摇西罗马帝国的时候,东罗马帝国却仍安然无恙。但是自4世纪起,东罗马帝国便把重心放在君士坦丁堡,当然它也在变化着,这从拜占庭帝国的名称就已经看得出来,此后这样的称呼便延续下来,东罗马帝国变成了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和他的后继者都渴望实现地理上的统一,以便更好地治理帝国。他们试图通过宗教建立起社会和种族的统一,因此,教会开始为政权服务,在一个国家里规定推行一种教义。皇帝施行种种极端政策,激起政治和社会冲突,如对被征服的基督教居民实行强制政策,对坚持耶稣单性说的人也施加类似的压力,这种论点是在7世纪存在时间不长的一种异端,主张只承认耶稣基督的神性,529年,雅典的柏拉图学院也被取消。 查士丁尼将推行行政改革、采取经济措施和缩减土地所有权纳入其对内政策。他颁布的法令打击大地主,因为他们不断增长的力量,往往使他们拥有政治优势,这种局面与皇帝所设想的国家权力是对立的。 拜占庭帝国各城市由于经济萧条,无法进行贸易交流,拜占庭便转向东方,购买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奢侈品。但是商路不论是海路或陆路,都被波斯人所控制,因此就必须与波斯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过这也并非都行得通,因为即使在和平时期,拜占庭也不得不向波斯人纳贡。于是有人试图开辟新的与中国来往的通路,经过克里米亚的赫尔松然后从拉吉克到高加索,此外人们还成功地经过红海进入印度洋,后来拜占庭人终于能在大的城市中心生产丝绸(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庇比斯),这是靠两个僧侣把蚕茧放在挖空的手杖里带了回来才得以实现。在这些中心地方,直到12世纪,商业和手工业仍然很发达。 君士坦丁堡和塞萨洛尼基是拜占庭帝国两大商业中心。君士坦丁堡是当时已知的世界性商业大都城,各种商品交易极为兴旺。当然,拜占庭的经济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但是海上运输业也促进商业的飞速发展,便利于当地产品(珠宝、器皿、毛织品、麻、毛皮等)的出口。 这个专制国家同时以基督教和古希腊文化为基础。权力来自皇帝,并且归于皇帝。体育运动表演的场所跑马场,是民众可以进去与中央权力接触的唯一的地方。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群众组织——通常称作“德莫”(绿党和蓝党是不同组织的颜色标志)——非常坚决地要求得到自己的权利。532年那次闻名的尼卡暴动就属于这种情况,尼卡是希腊语“胜利”的意思,是反抗者的口号。查士丁尼为排除内战的威胁,进行了回击,但是“德莫”都联合起来,对他的权力造成威胁。在皇后狄奥多拉的煽动下,查士丁尼下令屠杀群众,保住了他的宝座。“德莫”这唯一发表意见的方式从此便消失了,专制制度占了上风。 帝国在欧洲和亚洲的边境,有一部分是凭借许多堡垒来保护的,尤其是沿多瑙河的边境。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工程建筑虽然不能与罗马皇帝时期相媲美,但是土木工程也是非常可观的。皇帝下令修建城墙、公共建筑、慈善机关,以及像圣索菲亚那样有圆拱顶的长方形大教堂。建筑、绘画和雕刻都服从于一种新的宗教观念,力求把基督教强加于各种艺术形式。古典主义消失了,与偶像崇拜相联系的雕塑艺术衰退了,因为它与拜占庭宗教艺术中的主导思想相对立。 查士丁尼在试图重建原先的帝国时,大概同后世的“普世教会运动”如出一辙。贝利萨留和纳尔塞斯将军便负责实现这为时不久的幻想。一方面,虽然汪达尔王国和东哥特王国(554年)覆灭,西哥特王国势力削弱,证明这些国家力量脆弱;另一方面,也给拜占庭带来许多问题。地中海和黑海又成为帝国的“内湖”,但是重新征服给帝国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如国库的损耗、赋税增加、人民群众的不满等。这时帝国的多瑙河边境已经抵挡不住斯拉夫人的入侵,而且不得不屈从于波斯人的要求,巴尔干半岛就这样由于有新的民族定居而改变了面貌。 查士丁尼的后继人竭尽全力试图保住已经征服的领土。与此同时,在北方又出现新的敌手阿瓦尔人,他们也觊觎着拜占庭。最后,他们分散在巴尔干半岛,并在那里定居下来。为保住已经征服的领土,建立起行政合并制度,即军事总督管辖区,尤其是在拉文纳和迦太基。这样便产生一种新的行政制度,后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施行。为应付军事需要而征收重税,导致人民的贫困、军队的削弱以及试图击退波斯人、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使居民产生了一种不安全感。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在人民与中央政权之间,屡屡发生冲突。拜占庭帝国已经无力应付这种扩展到东方各行省的冲突。 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到迦太基总督希拉克略继位时为止。这时祖国和宗教成为神权国家的基础。希腊语被正式定为官方语言。为了迎击敌人,希拉克略恢复了国内秩序,并建立了“军区”,这是一种新的行政区划。改革加强了小土地经营,摆脱了外国雇佣军,与此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实际上,新的督军需要自行筹措“军区”的生计和装备所需。除去各行省的行政改革,中央行政也进行了改革,设立了权力更广泛的新的职位。经过这些改革后,拜占庭人于622年向波斯人发起进攻。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宗教战争,严格说来,可以认为拜占庭人就是十字军的先遣部队。6年之后,波斯人被迫将亚美尼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归还给拜占庭帝国。 626年,阿瓦尔人企图包围君士坦丁堡,但是他们的计划突然停止。这次失败最终动摇其霸权,并且鼓舞了斯拉夫人各部落摆脱桎梏,要求在巴尔干半岛的主权。但是,真正的危险来自阿拉伯人,他们从622年便开始组织起来。先知穆罕默德奠定了伊斯兰教社会的基础,结束了初始的部落组织和缺乏政治统一的状况。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同其领土自然状态一样,都是无规律的。 穆罕默德死后,他们如闪电般迅速地对拜占庭和波斯进行扩张和征伐。他们占领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拜占庭帝国被战争拖得衰败不堪,而阿拉伯人则借助宗教聚集起来。被拜占庭占领的疆土上的居民,把阿拉伯人看作是把自己从拜占庭人压迫下解放出来的救星。从649年开始建立的阿拉伯舰队,更威胁到拜占庭的海上控制。 阿拉伯人成为国际贸易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他们买卖香料、贵重木材、纺织品、象牙,甚至买卖奴隶,并从此控制了出入印度洋的海上运输。但是,与此同时拥有宗教和政治权力的哈里发却是激烈争夺的赌注。继在大马士革建立的倭马亚王朝之后,750年,阿拔斯王朝通过武力取而代之,成为巴格达的哈里发。不过虽然经历次危机,阿拉伯人始终对拜占庭人构成一种威胁。 626年,来自中亚的保加利亚人出现了。他们在库布拉特率领下,冲破阿瓦尔人的桎梏,在库班河与亚速海之间建立起自己的王国。679年,哈扎拉人突厥部落降服一部分保加利亚人。其余的居民在阿斯巴鲁赫率领下,于681年移居到多瑙河与巴尔干山脉之间的下麦西亚,并定居下来。这个新的保加利亚王国是拜占庭帝国领土的一部分,属帝国管辖。 P30-33 序言 市面上有各种解读欧洲史的书,然而能细致地照顾青少年阅读的却不多,笔者做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写一本给孩子看的欧洲史,让我们的孩子走出教科书,了解到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欧洲世界。 欧洲的历史可以说是在曲折中前进,一直以来分分合合、战火不断,想来这应该与割地分封的领主管理制度有关。中国的封建制度开始于周朝,就像欧洲的土地分封领主管理制度一样,结果导致诸侯国之间的战乱不断,而欧洲在实现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之前,一直是这种裂地分封领主管理制度,这才是西方概念里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制度,而中国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结束了这种引发战乱的、西方意义上的封建制度。 欧洲自古希腊帝国、罗马帝国和昙花一现的拜占庭帝国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中心王朝,也没有一个中心民族,情况比中国历史复杂得多。古代便是希腊人、罗马人和北部凯尔特人的三个世界并立。以后,凯尔特人向西进入高卢,再向西登上英伦三岛。再有日耳曼人进入欧洲北部,又分为三支:一支其中还包括不同的小民族,分布在莱茵河地区、高卢、勃艮第、意大利半岛北部的隆巴第,定居下来;另一支消灭了西罗马帝国;还有一支进人伊比利亚半岛(今西班牙、葡萄牙)。由中亚台地经巴尔干半岛北部进人欧洲的各民族的来龙去脉,欧洲古代史学者意见也不一致,不少问题还在研究中。 欧洲如果从语言来分,可以大体分出拉丁、条顿(日耳曼各族)、斯拉夫语系的文化圈;在斯拉夫各族地区和西欧各族之间,还有一种混合东西欧文化的所谓“多瑙河文化”,以波罗的海和巴尔干之间的捷克、匈牙利、奥地利、罗马尼亚一线为代表。 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地域环境必然导致文化的多样性,然而在这种多样性中,我们又似乎能捉摸到其中的某些同一性,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从古代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地区经商发展起的字母,转化为以希腊字母为基础的欧洲各国拼音文字书写体系;二是从罗马帝国公元1、2世纪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会。宗教和民族、国家的关系又十分复杂,承认并且尊重、容纳这种复杂性正是欧洲历史、文化的特性。从欧洲的情况和经验看,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必然促进各民族的融合,而是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宗教在其中又起了巩固和加强民族意识的作用。 自15世纪之后,欧洲越来越走在全球的前列。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从欧洲列强相互争霸到跨越海洋在全球殖民,欧洲无疑成为当今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领域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人类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这其中自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及曲折的发展道路,本书并不试图对某些重大问题做深入探讨,只是想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我们的孩子了解一个古老的欧洲如何发展、壮大,如何经历岁月的洗礼,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绚丽的一笔,笔者相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希望孩子们在读历史的时候也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我们的欧洲之旅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