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魏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杜士铎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杜士铎主编的《北魏史》完整详实的叙述了北魏从建立到衰亡的全过程。对北魏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展示出北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书中还收录了许多今年出土的珍贵的考古文物图片,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内容推荐

杜士铎主编的《北魏史》是第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有很高的学术水准。《北魏史》中还收录了许多今年出土的珍贵的考古文物图片,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在第十届中日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年会上,受到学者们的一致推崇。封面设计大气而不失庄重,内文设计古朴简洁。

目录

导论

一、北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二、北魏史分期与本书编写体制

上编 拓跋魏国家的创建和疆土的扩展

第一章 早期的拓跋氏社会

 第一节 鲜卑拓跋部的起源与迁徙

一、两汉时代北方民族格局的演变

二、鲜卑拓跋部的起源

三、拓跋鲜卑的两次大迁徙

 第二节 魏晋时期拓跋氏的壮大及其通南夏

一、神元帝力微的王业初基

二、三部的开拓与桓帝援晋

 第三节 晋末十六国时期的代国

一、穆帝猗卢的代国

二、昭成帝什翼犍代国的盛衰

三、拓跋部的早期国家及其性质

第二章 道武帝拓跋珪创建北魏

 第一节 登国年间拓跋珪复国建魏的努力

一、北魏政权的建立

二、北魏政权的壮大

 第二节 皇始、天兴年间的进兵中原

一、对后燕的战争

二、北魏国家第一次大规模的建设

三、讨高车与争河东

 第三节 天赐年间道武帝的昏乱

一、公孙表第一次出使江南

二、四等爵的制定与试行“辨宗党”

三、道武帝晚年的昏乱

四、对拓跋珪的评价

第三章 太武帝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

 第一节 明元帝拓跋嗣巩固北魏政权

一、起复旧官,加强统治集团的团结

二、劝课农桑、整顿吏治,缓和阶级矛盾

三、安抚内属官民,增强北魏实力

四、对刘宋用兵,攻占青兖豫三州

五、确立储君,保证皇权顺利交接

 第二节 太武帝统一黄河流域

一、北讨柔然,解除后顾之忧

二、西征夏国,克定关中

三、出兵和龙,攻灭北燕

四、消灭北凉,完成统一大业

五、抗击刘宋进犯,巩固南部边疆

六、对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建设的重视

第四章 北魏的兵制与疆域

 第一节 北魏兵制

一、武官名号与品级

二、军队组织与系统

三、兵役

四、兵种与兵器

 第二节 疆域与行政区划

一、疆域

二、武定行政区划

中编 北魏中期的社会改革与进步

第五章 文成、献文二帝安定社会与开边

 第一节 文成帝与时休息,怀辑中外

一、兴安、太安、和平年间政治秩序的整顿

二、经济政策的调整

三、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第二节 献文帝更清漠野,大启南服

一、献文帝的政治措施

二、攻取淮岱,廓清朔漠

第六章 冯太后临朝与改革

 第一节 延兴年间的北魏政治

一、献文帝禅位

二、延兴政绩

三、社会矛盾与守令升迁法

 第二节 冯太后临朝与改革

一、冯氏身世与宫闱之变

二、孝文参政与冯后听政

三、冯太后改革

 第三节 承明和太和前期其他政绩

一、建设平城,倡明礼乐

二、督课农桑,修治大道

三、整顿政风,广开言路

四、与南朝萧齐的战争

第七章 孝文帝迁洛与维新

 第一节 迁都洛阳

一、迁都背景

二、迁洛经过

三、迁都后的善后措施

 第二节 孝文帝的维新

一、孝文帝的汉化思想

二、孝文帝的改革

三、孝文帝与守旧鲜卑贵族的斗争

四、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第三节 迁都前后的其他政绩

一、迁都前的治绩

二、迁都后的治绩

三、灭齐的意图与战争

四、对孝文帝的评价

第八章 北魏政治制度与社会阶级结构

 第一节 官制的建立与演变

一、分部大人制度的长期延续

二、内朝机构

三、尚书、门下、中书三省的建立

四、地方州郡制度

五、太和官制改革及从品制的建立

六、封爵食邑制度

七、监察机构

八、官吏铨选制度

九、官吏考绩方式与制度

 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内容

一、律令的修订及完善

二、刑罚内容

 第三节 社会阶级结构

一、地主阶级

二、自耕农和依附农民

三、国家依附户

四、官私奴婢

下编 北魏王朝的崩溃与灭亡

第九章 宣武、孝明帝时期北魏统治的衰败与各族人民大起义

 第一节 宣武帝大兴戎旅与北魏统治的衰败

一、对萧梁的战争

二、宣武帝宽以摄下与腐朽势力的增长

三、上层贵族的叛乱与阶级斗争形势

 第二节 孝明帝时期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导

一、熙平、神龟年间胡太后临朝称制

二、正光末年的六镇、关陇起义

三、孝昌、武泰年间中原人民的起义斗争

第十章 北魏王朝的分裂与灭亡

 第一节 各族人民大起义的失败与北魏政权的动荡

一、孝庄、前废帝时期尔朱氏的专权

二、后废帝、出帝时期高欢的专权

 第二节 东西魏分裂与元魏的灭亡

一、东西魏分裂与北魏灭亡

二、东西魏战争

三、东魏政治与孝静帝禅位

四、西魏政治与魏恭帝禅位

第十一章 北魏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一节 农牧业生产的逐渐回升

一、政府劝课农桑的诸种措施

二、屯田类型及效益

三、水利灌溉工程

四、农具改进与耕作技术

五、粮食作物和蔬菜果木

六、畜牧业经济与狩猎经济

七、户口与移民

 第二节 手工业制造的进步

一、纺织品生产

二、盐业生产

三、金银铜铁的生产

四、陶器制造业与青瓷器生产

五、酿酒业与榨油业的发展

六、造纸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商业与交通

一、商业的发展

二、贵族官僚的经商热

三、南陲互市与西域商人

四、货币

五、水陆交通

第十二章 北魏的文化

 第一节 宗教与经学

一、宗教

二、儒学与汉化

三、儒释道的互相渗透与斗争

 第二节 史学与地理学

一、官修《起居住》、《国记》与《十六国春秋》

二、《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

 第三节 文学艺术

一、北魏文苑

二、乐府民歌

三、绘画雕刻

四、书法碑刻

五、石窟艺术

六、宫廷乐舞与杂技

 第四节 科学技术

一、天文历算

二、建筑制造

三、农学

四、医学

第十三章 北魏各民族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一节 北魏边境各族

一、东北各族

二、西境各族

三、西北各族

四、北边各族

 第二节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海东各国

二、大秦、中西亚、南亚各国

附录

一、拓跋早期首领世系表

二、北魏世系表

三、北魏历史年表

四、北魏大事记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早期的拓跋氏社会

第一节 鲜卑拓跋部的起源与迁徙

一、两汉时代北方民族格局的演变

中国自秦朝开始,就成为一个实行中央集权制的伟大统一国家,同时又成为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过两汉的再建设,各方面的运行机制都逐渐地成熟和完善起来,所以统一的政治局面得以延续了400多年。同时由于封建社会内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与中央集权精神相对立的封建分裂因素也在各种条件下逐渐滋长,到东汉末年,这种因素终于形成为一股强大的激流,冲垮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的构架,导致董卓之乱以后长达400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与这一历史进程相联系,两汉建成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东汉末年以后,由于汉族政权的内乱和分裂,几百年未能突破长城防线的北方各少数民族,终于冲破人工的和自然的障碍,潮水般涌人中原汉族生活区,积极地展开活动并建立政权,逐渐压迫汉族政权南移,使中国社会进入南北分裂,北方地区汉族主体性相对削弱、少数民族活动十分活跃的历史时代。在长期的民族斗争中,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斗争与融合,少数民族相互间也存在着斗争与融合,而北方草原地区民族格局的变化,在两汉时代就已开始发生了。

(一)匈奴的兴衰与西迁

秦汉时代,民族问题突出的地方在北方,北方广大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中,匈奴族最为强大。匈奴是分布在蒙古高原上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商代称鬼方,西周称□狁,春秋为诸狄,战国始以匈奴的名称出现于史书,勃然兴起。其兴起的历史摇篮在黄河河套地区和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一带,驻牧中心在头曼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地质时代蒙古大内海溷竭以后,蒙古高原变成一片苦寒奇穷之地,自然条件已不适宜于早期人类的生存,因而徘徊在这个荒凉原野的人类,有史以来即屡次试图闯人黄河中游的大平原,以改换其生活环境。西周时的□狁曾侵入今山陕北部,时歌“靡室靡家,□狁之故”。春秋时的诸狄也做过南进的尝试,曾在今河北滹沱河上游建立中山国(白狄的一支),先后灭卫亡温,侵伐齐鲁郑晋。但是战国以前,匈奴属于许多互不统属的氏族和部落,组织十分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在中原诸侯“尊王攘夷”的反击面前,始终不能突破中原大国的基本军事防线。  战国时期,匈奴人逐步使用铁器,社会组织随之向奴隶制过渡。过渡阶段的匈奴族具有很强的掠夺性,“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秦赵燕三国与匈奴接壤,主要兵力陷于中原战场,便都在北部边境筑长城以拒胡。秦灭六国,利用统一的力量,使蒙恬统30万大军北逐匈奴,收复一度被匈奴头曼单于占据的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内伊克昭盟地区),将秦赵燕旧长城连贯为一,建造成横亘中国北部的万里长城。这一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表现出汉民族的伟大力量和体魄,在北方少数民族心理上引起巨大的震动。头曼胜不过强大的秦军,北却七百余里。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冒顿杀头曼自立,接着东向破灭东胡,西进击走月氏,北征服丁零等五部族,南吞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军事政权。匈奴的统治中心先前在漠南,这时移到漠北,其控地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为匈奴历史上最强盛时期。匈奴政权的建立,使我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民族格局,有史以来上百个游牧部落互不统属的分散局面结束了,草原牧民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这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但是匈奴政权是奴隶主阶级的政权,它对内实行残酷统治,成为民族压迫的牢狱;对外不断发动掠夺战争,成为西汉和东汉王朝的严重威胁。

西汉前期,由于社会经济破败和地方上半割据势力状态的存在,朝廷无力抗拒匈奴,自汉高祖平城战败以后,到景帝为止,对匈奴一直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西汉中朝,汉武帝凭借强大的国力,发起大规模的反击战,经过河南、陇西、漠北三次大战役,基本解除了战国以来匈奴铁骑对中原的威胁,匈奴受重创全部退撤漠北,漠南一度无王庭。宣帝时匈奴内部分裂,呼韩邪单于率众至漠南向汉称臣,到西汉后期元帝时,统治漠北的郅支单于畏汉西迁今伊犁河流域,呼韩邪重返漠北单于庭,郅支后来被汉西域都护副校尉陈汤攻灭。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再至长安,娶汉宫美女王嫱为妻,“昭君出塞”以后,汉匈友好关系保持了40多年。

王莽改制,破坏民族关系,汉匈战事又起。东汉初年光武帝正进行统一战争,对匈奴采取羁縻对策。建武二十二年(46年)匈奴内讧,同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不能继续维持统一局面,建武二十四年(48年)分裂为南北二部,各自走上不同的历史轨道。南匈奴归附光武帝,部众人居塞内,分居于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西河沿边八郡境内,成为东汉的臣民。他们与汉族人杂居共处,逐步转向定居和农耕生活,经过一段的沉寂以后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又重新活跃于历史舞台。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东汉对北匈奴发起第一次反击战,窦固一路出酒泉塞,攻至天山。章帝时北匈奴内部反抗四起,“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就在北匈奴分崩离析之际,汉和帝乘势北讨,永元元年耿秉大败北匈奴于稽落山(今漠北西北部额布根山),永元三年(91年)耿夔再败其于金薇山(今阿尔泰山)。经过这两次沉重的军事打击,北匈奴在大漠南北再也无法立足,离开蒙古草原,西走乌孙,辗转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最后又越过中亚迁往遥远的欧洲。自公元前209年冒顿立国,到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匈奴族在蒙古草原活跃了整整300年。

北匈奴西迁后,它东面的鲜卑族逐步西进,占据了匈奴的故地,引起了北方草原民族格局的第二次大变动。

(二)鲜卑族的崛起

鲜卑与乌桓都源于东胡。东胡是居住在我国东北部的一个古老民族,战国时期组成军事联盟,秦汉之际一度强盛,与匈奴、月支并峙于北方草原,位置在匈奴以东。冒顿破灭东胡,其中一支退保鲜卑山,另一支保聚乌桓山,都受匈奴奴役,东胡民族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P3-5

后记

《北魏史》出版了,我们谨以此书向山西大学90周年校庆献礼。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山西省教委、山西大学科研处及历史系、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诸单位的支持和协助,本书责任编辑张铁纲同志为本书付出大量劳动,许多史学工作者给予热情期望或提出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国内北魏史研究以往有不少的优秀成果,我们注意吸收,但做得很不够。北魏史资料中有丰富的墓志碑刻,尤其地理风土方面有不少地方志材料可供参考,我们意识到应该征寻,但利用得十分有限。本书在学术和技术方面一定存在不少缺点错误,恳切希望史学界同志和广大读者批评指出,帮助我们改正提高。

1992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