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骆宾王所作的《讨武望檄》中,有这样几句话:
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
龙□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这两联对偶的文句分别代表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指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致子嗣零落,后一个典故指周幽王因宠爱褒姒而致失国。周幽王的故事与本文无涉,可以不论。至于汉成帝宠爱赵飞燕,何致就是“燕啄皇孙”?则可以看《汉书·外戚传》中的记载:
先是,有童谣日:“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成帝每微行出,常与张放俱,而称富平侯家,故日张公子。仓琅根,宫门铜锾也。
童谣出现于汉成帝出宫微行之时。此时汉成帝尚未与赵飞燕相遇,童谣中就预言她要啄尽汉家之皇孙,足证赵飞燕果真是“上应图谶”之人。赵飞燕是否真的上应图谶,注定要由她来断送汉家的江山?这种说法显然太迷信附会。事实上,如果不是汉成帝性好渔色而屡屡微行私出,汉朝的江山又何致断送于赵飞燕之手?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汉成帝身上,赵飞燕只是故事中的次要人物而已。
赵飞燕的事迹,见于《汉书·外戚传》。但汉书文字殊为简单,寥寥数百字之中,略述赵飞燕和她的妹妹合德如何得成帝专房之宠,以及如何残害后宫妃嫔所产皇子的情形,只略见梗概而已。《飞燕外传》所述虽详,但却多涉夸诞不可信。在文献缺略的情况之下,只能就史料所及的范围内作尽可能的研究探讨,借以明其大概。
首先所需要了解的,是汉成帝究竟是怎样一个皇帝?
西汉的皇帝,比较为人所熟悉的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与汉宣帝。汉高祖是流氓气息极重的草莽英雄人物,因为他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所以大家对他都有深刻的认识。汉文帝节俭爱民,汉景帝谨守祖父基业,文景之治,卓然可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开疆拓土,振大汉天威于绝域之外,只这一份不平凡的英主气概,就足以在历史上名垂不朽。汉宣帝英明干练,政柄独操,是振衰起敝的有为之君。除此之外,则汉惠帝只是庸黯无识之愚人,汉哀帝性好龙阳,而汉元帝汉成帝父子则是最沉溺于女色的登徒子,虽然都没有贤声可称,其生平行事,却也别具一格。西汉的国运从汉宣帝以后开始走下坡,就是因为元、成、哀、平这一连串中下之才成为国家领袖之故。至此,我们对于汉成帝究竟是怎样一个皇帝的问题,多少可以有了大致的观念。
西汉在宣帝之后,何以会接连出现元帝和成帝这两个沉溺女色的荒唐皇帝?这显然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
汉武帝在位凡五十四年,死时年七十一岁,继位的昭帝弗陵,乃武帝之幼子,年只八岁。由于嗣皇帝的年纪太小,武帝在生前预作安排,以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立幼主。昭帝在位十三年而崩,无子,昌邑王贺继立,淫乱无道,霍光奏请皇太后废之,另立武帝曾孙病己为帝,是为宣帝。宣帝初立,霍光仍以大将军身份辅政,直到五年后霍光病死,宣帝方才亲政。其后元帝继立,仿照霍光辅政的故事,以生母许皇后之堂弟许嘉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辅政,委以朝政大权,而皇帝自己晏然享乐。这种政治惯例一经建立之后,大司马大将军或大司马车骑将军变成了代行皇帝职权的总管家,相沿而到成帝之世,仍依然不改。由于国家大事有大司马代为操劳,皇帝可以省去无数的时间与精力来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于是乃有元、成二帝之荒唐逸乐,其放纵舒适,远胜于宣帝以前的任何一个皇帝。《西京杂记》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王昭君与毛延寿的故事由来,其发生原因就是因为元帝的后宫美女太多,无法一一召幸,只好画为图形,凭画像听见的妍媸决定取舍,结果乃因毛延寿之作弊而失掉了最美丽的王昭君。汉元帝如此风流好色,根据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汉成帝必然会因为长时间耳濡目染之故,而变得较其父更为加甚。由其后的事实看来,可以证明此说不错。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