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和赵中月主编的《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为“中医民间行动”系列图书之一,通过挖掘、展现五位民间中医师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建树,展示当下中医民间文化生态。本书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医在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存在状况,加入到发现、探索中医民间智慧的行列中来;透过民间的“第三只眼”,来对体制内的中医学术和现象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医人沙龙(第3辑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田原//赵中月 |
出版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田原和赵中月主编的《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为“中医民间行动”系列图书之一,通过挖掘、展现五位民间中医师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建树,展示当下中医民间文化生态。本书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医在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存在状况,加入到发现、探索中医民间智慧的行列中来;透过民间的“第三只眼”,来对体制内的中医学术和现象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 内容推荐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根据知名中医文化传播人田原女士寻访民间中医人的现场访谈创作而成,通过挖掘、展现五位民间中医师在中医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独特建树,展示当下中医民间文化生态及民间中医师在传统中医的辨证、诊断、方剂和经络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创新和发展。为深入认识中医理论资源、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过程,以及癌症治疗等重大问题提供了诸多新的资讯与实践方法,为解决国人的身心问题提供一个客观、多元化的视角,以及现实、鲜活、有生命力的样本,实现了对中医的再发现和再认识。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有助于提高大众对中医的认知水平,提升国人的生活品质。 目录 A专题 脸上的真相 广东兴宁“陈氏面诊学”采访纪实 镜之魂——望而知之谓之神; 尺之灵——闻而知之谓之圣 [题叙]望诊再现 [采访手记]到兴宁去 [前言]何谓望诊 [人物档案]陈胜征 [雷人观点]看脸可识毒 [进入]陈氏乡村诊所 [体验]望而知病现场 [采访现场·对话陈胜征]“望”知浊毒 1.月经病,是肠胃出了问题 2.兽医启蒙了我的中药知识 3.棺材铺旁开诊所 4.肠道有浊毒,指甲没“气”儿 5.治疗酒精肝,米酒是好药 6.当疫苗压抑了胎毒、麻毒和痘毒 7.吃得米面不阳痿 8.犬齿差,吃肉容易生痰 9.草药的力量——化腐朽为神奇 10.不是中医是什么?——人体生命方程式 [自述]“中医面诊学说”思想 1.额头、鼻子与口唇,人生的三次战略转移 2.鼻子青黄赤紫,是厄疾缠住了脾肠 3.舌头哆哆嗦嗦,体内五脏在受难 4.鼻子发凉,是脾肺打了败仗 5.伏湿导致的蕴火与浊毒,是杀死当代人的两大元凶 [案例分析]面诊与人体生命方程 1.“中医面诊”案例分析 2.“人体生命方程”案例分析 [观点辑要]陈氏面诊理论 B专题 话说“神”与身体 北京厚朴堂——田原访谈徐文兵现场 [题叙]身心之间,神魂居所 [人物档案]徐文兵 [采访现场·对话徐文兵]从神论治,回归原始 1.我们这辈人赶上了学中医的好时代 2.现在大城市的人得的全是富贵病 3.诊断抑郁症,打眼一望就知道 4.疾病也有眼睛 5.中医最宝贵的是唤醒人体自愈的本能 6.百病皆由心生,百病皆须心解 7.捋顺身体与心灵的联络线,病就好了 8.我只跟惜命的人谈养生 9.我要调整他的气血,这就是在招魂 10.鬼者归也,回归到你原始的状态 11.困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这就叫招魂 12.冷了就要穿衣服,有寒气肯定长脂肪 13.汉字里藏着的养生秘密 14.徐文兵:真实、真诚就是力量 [妙语览要]字里藏医 C专题 用“太极”品味生活 北京平心堂——田原对话连佑宗 [人物档案]连佑宗 【身心之课]听连佑宗品太极 1.太极生两仪 2.“霖”,底下四个点 3.在空气里游泳 4.炼丹就是练意气 5.生活就是一太极 6.“人”字一撇一捺,代表一男一女 7.身体也是一太极 8.最简单的养生方法:中正 9.意念集中,骨肉之臣就安定了 10.人体就是一个气囊 11.真正的大家都是悟了道的人 12.走路的姿态,能成为看病的依据 13.穴位就是我们身体地图上的坐标 14.生病是由于我们的意气君主控制不了身体 15.疼痛是有记忆的 16.肿瘤就是交通堵塞了 17.要及时清理“临时文件夹” 18.跟老师学武也是缘分 19.练功是为遥远的老年做准备 20.人的本质就是“动”物 21.动在阴阳之间,那就恰到好处 22.保持对生活的向往 D专题 灸一把天火保健康 寻访灸法名家——“中医督灸第一人”崇桂琴 [题叙]古老的灸法,朴初的生气 [人物档案]崇桂琴 [采访现场·对话崇桂琴]督灸第一人 1.初识千古灸法 2.将铺灸升级,发明督灸 3.有一种体质更容易得AS 4.警惕肠炎病史 5.西医没有特效药 6.督灸治疗AS有效率 7.自己灸好的阳虚 [讲座辑要]太阳的力量 1.督脉——人体1号线 2.学会晒太阳 3.秘密藏在太阳里 4.疾病随太阳“走”四季 5.向天“借”阳气 6.从孩子开始 7.引来“天火”的圣物 8.反复感冒意味什么 9.皇帝烤火治荨麻疹 10.“年少轻装”的代价 11.向猫儿学习 12.小症状引来大疾病 13.强脊炎与肾气不足有关 14.压力大引发强脊炎 15.脾虚的孩子易患强脊炎 16.骨骼如竹,根系肾阳 17.感冒和肠炎引发强脊炎 18.养好脏腑,保护关节 E专题 阳气就是正气,温阳才能健康 一位农民中医对大自然的理解 [题叙]一个农民对自然的独特体验 [采访现场·对话姚建民]从地温到体温,阳气一线通 之一/自然体验与农民中医的探索 1.一个种地的人,聪明吗 2.学点儿东西不容易,您得锲而不舍 3.《易经》的最高境界是顺从自然 4.营养超标不可怕,阳气虚弱才是现代人的病根 5.百病都由感冒起 之二/发现体温的秘密 1.发现正常人体温的规律 2.体温低,阳气就弱 3.体温过高,阳气就被耗散掉了 4.局部体温,有高有低,各有意思 之三/谁伤了我们的阳气 1.生活无处不伤阳 2.不要让饮食中的寒气伤了脾胃 3.酒也伤阳气,喝酒就要喝好酒 4.生病就要吃药,但千万别吃错了药 5.现代人的火,都是虚阳外越的虚假繁荣 6.百病皆因阳气伤 7.从白菜疙瘩中悟出阴阳交会的道理 8.扶阳用附子,临床有诀窍 9.附子中毒,蜂蜜就是解药 读书·我们的朋友 试读章节 4.疾病随太阳“走”四季 我们了解了太阳之道,所谓的“四季发病”,就都能找到它的起始点。 比方就说春天干咳的人特别多。好多人觉得我这没什么毛病,它自己慢慢就好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事实上,所谓的“旧病复发”不是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应该说他这个病就没有彻底的好过。而每一年的复发,是因为太阳又走到这个位置上来了,大地发生相应的变化,身体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前一年没有解决的问题重复出现。但它是累加的,如果不去管它,本来的毛病很有可能累积成重症,这甚至是一些癌症的发病原因。 季节变化与身体变化,都有着因果关系和推演关系。 太阳年年岁岁地重复着圆运动。春天来了,夏天也不远了。但是,因为这个规律不断地重复,人们没有注意到,春天,自然万物所有的变化,都是夏天的“因”。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冬天得的疾病,也一定与之前的春、夏、秋三个季节脱不开干系。 所以如果在春天得病了,没有及时把它治好,或者很好地缓解,经过一年的轮回,它就会变重。同样,没有得病的人,注意每一个季节的变化,并且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他肯定也不会得到一个疾病的果。 比方说:春天时,太阳在元位,给大地带来温暖和易于传播的春风,万物从这一刻起开始全新的生命,人体的阳气也处于刚刚萌生的阶段。毛孔尝试着开启,希望代谢出去一些滞留在体内的沉年废物。因为地面上的阳气初生,而且除了太阳正在向“我方”移动,带来更多的温暖,地下储存的阳气,也挟带着一些潮湿、寒冷的气息缓缓“升”上地面,于是就有了“春捂秋冻”的说法,多穿点儿衣服,保护刚刚开启的毛孔。 夏天时,太阳运行到了亨位,太阳把自己的热情倾泄而出,树木枝叶繁茂,人体的阳气也“大部队”出动。此时,身体血脉和经络畅通,大量在秋冬积攒下的废物和毒素,随着汗液和加快的代谢功能排出身体,做全面的“大扫除”。中医有句话叫“冬病夏治”,就是“借夏势而为”。像吹空调、吃喝冷的食物和饮料等,都是强行关闭了身体的大门,有害健康的东西出不去,就为将来的疾病埋下很多隐患。 到了秋天,太阳运行到利位,秋气属金,肺就是秋天的力量,它要用自己的力量,给地面上的大气以强大的压力,使之降到地下。表面上看起来,树木枯败,其实是准备把“工作”了很久的阳气,收回储藏,“维修保养”。失去了强盛阳气的支撑,繁茂的树叶,也同下降的阳气一样,降落下来,回归泥土。 有肺部疾病的人,夏天和秋天,是对他最重要的两个季节。很多人在秋末冬初的时候,有干咳的现象,他自己也没有在意,过几天自己就好了。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长年下去,肺部的疾病就“突然”出现了。 很显然,如果在夏天不能很好地把一些湿邪排出身体,到秋天,这些湿邪之气就埋伏在脾胃之中,湿气过重,就把肺气下降的通道给堵塞了,本来功能正常的肺脏,没有足够的力量突破,因为天气转凉,毛孔开始关闭,这就是“闭门留客”。本来应该下降的阳气,混杂着湿邪,下也下不去,出也出不去,只好在身体里四处冲撞,就造成了很多人在秋末冬初的时候出现干咳。所以说很多时候,肺炎或其他肺病的发生,根源并不在肺,也不单是一场小感冒引起的事故,而是“蓄谋已久”。 太阳运行到贞位的时候,冬天到来了。冬天的太阳,是那种外表冰冷,但内心似火的“冰美人”,它懒懒地洒着不那么热烈的阳光。大地也很聪明,它把夏天在地面上“燃烧”的阳热之气,通过秋气收藏起来,却把最温暖的能量留给了埋覆在泥土之下的生命的根种,因为它们需要强大而温暖的力量,来包容和孕育。身体的阳气,也沉到肾水之中,安静地休养,为来年的生发做好准备。 阳气的运行轨迹周而复始,不曾停止和改变,它像是在大地外围形成的,一个强大的能量场,限定并主导着地球的人、事、物。 P154-155 序言 抢救中医遗产 参与民间行动 当您翻开这本《中医人沙龙》“宫廷御医绝学专号”时,仍然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实气息,就像我们在现场所感受的那样真切、感人、历久弥新。 这一时期,我们陆续发现和走访了十几位中医人,他们或居都市,或处乡野,但对中医现状与未来都有着如一的忧怀;当“气血、阴阳、五行”等词语从他们的经验里汩汩而出、泽润苍生之时,一种“返本开新”的期望,驱使我们走近他们,——这生养出中医的必然田野。 民间是土壤。不管风吹雨打,中医在这里兀自草长莺飞,蓬勃之势叫人惊喜,却一直少有关注与记述。这里的中医人没有离开土地和生活,在一方水土中把握着民生疾苦,并承传乡俗智识,在治病活人的同时也诊切着时代的脉搏,对于时下的大众健康与生命现象,他们的见解往往一针见血,直捣本质;不谦虚地说,更是各有“一招制胜”的绝活儿……所有这些,一再促发我们的思考和探寻。 然而,他们又都感受着一种身份模糊的窘迫,一种被公众话语忽视的窘迫,因为他们的思想鲜活而又生猛,尚未被某种规范和框架所承认和约束,也因之得不到更广泛的认可,往往自生自灭。所谓“绝学”,固然是指“独家绝活儿”,但更蕴涵着一个严肃的现实:风华绝代,亟需关怀,急需抢救。 源于此,我们持续推出“抢救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民间行动”系列丛书。目的就是抢救中医——这个人类迄今为止最博大的文化遗产,挖掘其烁古耀今、泽被后人的思想宝藏。该丛书有两大特色:一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民间中医的濒危现实,关注中医在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存在状况,加入到发现民间中医遗产、探索中医民间智慧的行列中来;二是透过民间的“第三只眼”,来对体制内的中医学术和现象进行再发现和再认识。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为我们的身心和生活建立新的、更具生态价值的坐标参照系。 到实地去,到民间去,到各中医人的行为方式中去。因之,我们心怀感动,将我们的行动成果编写成此书。——本期推出的三位御医传人怀揣绝学、各有其独家原创体系,对生命文化各有其源于生活实践当中得出的独到感悟,作为御医绝学,更有其历史价值。期待您的阅读。 如果您及亲友知道身怀绝技的民间隐医的线索,或拥有中医孤本、珍本、相关书稿,请与我们联系。 我们的联系方式如下。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药文化编辑中心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甲22号602室 邮编:100082 电话传真:010 62261976 祝开卷有益! 《中医人沙龙》编辑部 2011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