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凤媛所著的《交易费用的测度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首先指出已有交易费用测度方法存在缺陷以及此方法直接用于测度中国的交易费用总量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然后依据Wallis和Noxth(1986)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思想分别直接和间接测度中国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和非市场交易费用,得出中国交易部门与非市场交易费用之间结构性关系,以及中国交易费用总量变动的动态趋势,从中国交易费用的总量变动及结构变动的趋势来刻画交易费用的变动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在联系,合理评价中国改革以来体制转型的制度绩效,并进一步挖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可能面临的问题,最后指出进一步降低中国交易费用的出路所在,为中国经济实现更好更快的持续高速增长提供政策建议。
交易费用的测度是新制度经济学走向实证研究的关键,而对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交易费用测度,更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North(1986)对交易费用的测度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但仅测算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因而对经济体总量交易费用的测度研究有待完善。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加转轨期的中国而言,由于其正式的交易部门发展不完善,存在大量不可直接衡量的非市场交易费用,中国改革的成败和增长的特征可以通过非市场交易费用的变化来说明。
笪凤媛所著的《交易费用的测度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分别借鉴North(1986)的思路和结构方程思想构建出MIMIC模型以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易费用的规模以及动态变化趋势,一方面验证了中国交易费用的变动是否与发达国家历史经验一致:另一方面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评价中国转型期间的经济绩效,并找到影响中国非市场交易费用居高不下的症结所在。
《交易费用的测度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可作为高校经济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书。从事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研究的学者和对中国改革的绩效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对若干基本概念的讨论和界定
一、关于交易费用的定义
二、关于交易费用的分类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关于交易费用测度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宏观层次的交易费用测度方法及研究成果
一、以North(1986)为代表的直接测度
二、通过构建交易效率指标来间接测度交易费用
第二节 微观层次的交易费用测度方法及研究成果
一、比较不同国家进入管制产生的交易费用
二、比较不同国家完成同一笔中间商品交易的交换费用
三、通过测度单个行业的交易费用
四、通过测度政策诱致型的交易费用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易费用测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分工和交易费用
一、分工的本质和根源
二、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第二节 政府行为和交易费用
一、新古典经济学中政府的角色
二、政府和交易费用
第三节 信息通信技术和交易费用
第四节 教育和交易费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变动及其测算
第一节 中国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的现状分析
一、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交易费用的整体现状
二、中国交易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 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测度方法的提出
一、已有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测度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中国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测度方法介绍
第三节 1978—2007年中国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实证测度
第四节 中国交易部门的交易费用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978—2007年中国非市场交易费用的变动及其估算
第一节 中国交易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纵向的演进性
二、空间上的差异性
三、横向上的落后性
第二节 中国非市场交易费用测度方法的提出
一、SEM模型的基本思想
二、MIMIC模型
第三节 MIMIC模型中可测变量的选取
一、外生原因变量的选取
二、内生指标变量的选取
第四节 模型检验及估计结果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易费用与中国经济增长
第一节 分工和交易费用差异的历史比较
第二节 从交易费用的变动来评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节 影响中国交易费用规模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影响中国交易费用规模的交易技术因素
二、影响中国交易费用规模的交易制度因素
第四节 降低中国交易费用的主要途径和对策建议
一、改进农业部门的交易技术和交易制度,降低中国交易费用
二、改进工业和服务业的交易技术和交易制度,降低中国交易费用
三、加强国际范围的分工,降低中国交易费用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