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正说中国》的初衷。
《战国(列国争雄的时代)》为其中一册,邦无定交,土无定生,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改革图强的最终结果是创造了强大的统一国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战国(列国争雄的时代)/正说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硕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正说中国》的初衷。 《战国(列国争雄的时代)》为其中一册,邦无定交,土无定生,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改革图强的最终结果是创造了强大的统一国家。 内容推荐 《战国(列国争雄的时代)》简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约在6000年前,中原地区就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的平等体系被打破。据记载,夏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了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但延续到东周时代便逐渐解体。秦朝统一各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自汉朝起则以文官政治主治国家,直至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革,各国为了自强图存进行了各种改革,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社会制度、农耕方式,小到水利建设、移风易俗,这无形中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术文化学派纷纷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的繁荣给后世留下了极大的精神财富。 《战国(列国争雄的时代)》由李硕主编。 目录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七国的兼并战争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合纵与连横 司马错灭巴蜀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济西、即墨之战 赵秦阏与之战 长平之战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国合纵对秦战争 战国时期的联姻 文化科技 一纵一横动天下 地理学之祖——《禹贡》 《山海经》 曾侯乙墓 郑国渠 战车和车战 玉器和漆器 稷下学宫盛况 名人典故 鲁仲连义不帝秦 西门豹治邺 白圭的经商策略 齐威王纳谏 立木为信 田忌赛马 孟母三迁 缘木求鱼 庄子的蝴蝶梦 黄金台招贤 完璧归赵 毛遂自荐 一字千金 荆轲刺秦王 试读章节 七国的兼并战争 从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时期。广大奴隶和平民起义风起云涌,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接连不断,社会呈现天下大乱的形势。因此,人们把这时期称为“战国”时期。这期间,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他们侵伐小国,互相兼并,战争愈演愈烈,历史家称这七个大国是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254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魏国独霸中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kui)实行变法,较早地实行了社会改革,使魏国成为最先强盛的国家。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率兵进攻赵国。魏军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很快逼近赵都邯郸。在这形势危急的情况下,赵成侯忙派使者前往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孙膑说:要想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劝解两个打架的人,不能直接参加进去打。派兵解围,应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造成敌人的后顾之忧。田忌接受孙膑的意见,领兵杀向魏国都城大梁。 庞涓听说大梁吃紧,领兵回救,星夜赶路。孙膑、田忌将齐军埋伏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静等魏军前来决战。魏军长途行军,疲于奔命,人困马乏。双方一经交战,魏军全线崩溃,齐军获得全胜。这就是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 事隔不久,魏国联合韩国打败齐军,挽回了败局。魏国在中原又成为第一强国。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仍派田忌、孙膑率军解救韩国。孙膑采取退兵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佯败后退,第一天留下10万人做饭的锅灶,第二天减少到5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少到3万人的锅灶。庞涓以为齐军逃亡严重,穷追不合。这时,孙膑在马陵设下埋伏,等庞涓带兵追到马陵,孙膑一声令下,齐军金鼓齐鸣,万箭齐发,大败魏军,庞涓自杀,魏太子申被俘。这就是马陵之战。此后,魏惠王和齐威王会盟徐州,双方妥协,均分东方的霸权地位。 后来,魏国逐步衰弱,齐国和秦国成为东西对峙的两个霸主,进入了齐、秦争强时期。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一跃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这时,东方的齐国与秦国旗鼓相当,双方在不断兼并周围弱国、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又进行着所谓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合纵就是指弱国联合起来,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就是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实际上,合纵和连横都是争取暂时同盟者的外交手腕,其目的是进一步兼并土地,扩张领土。 齐秦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取楚国。楚国的国力开始很弱。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国势富强,一举打败了魏国并出兵伐秦。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吴起的新法被废除,楚国一天天走下坡路。楚怀王在位时,秦国派张仪人楚鼓吹连横,劝楚绝齐从秦,并口头许愿,以归还楚国商于(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为代价。楚怀王信以为真,就和齐国断交。当楚国派人向秦国讨取土地,秦相张仪狡猾地说:一我和楚王商定是六里,没听说六百里。楚怀王十分恼火,发兵攻秦。结果吃了败仗,楚兵被杀800人,楚将屈匄(gai)被俘,汉中地方被秦国占去。楚怀王又调动所有兵力与秦军战于蓝田。魏国乘楚国空虚,袭击楚国。齐国却不支援楚国。楚国吃了大亏,从此一蹶不振。 这时,秦齐斗争趋于白热化。公元前298年,齐、韩、魏、赵、中山等五国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国被迫退还夺去韩、魏的一些地方,五国才退了兵。齐国成为关东各国的盟主。 P20-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