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正说中国》的初衷。
《三国两晋南北朝(急剧变幻中的乾坤)》为其中一册,这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善于创造的时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两晋南北朝(急剧变幻中的乾坤)/正说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硕 |
出版社 | 时代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正说中国》的初衷。 《三国两晋南北朝(急剧变幻中的乾坤)》为其中一册,这是一个大分裂的时代,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善于创造的时代。 内容推荐 《三国两晋南北朝(急剧变幻中的乾坤)》简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约在6000年前,中原地区就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同时,原始社会的平等体系被打破。据记载,夏朝已经开始君王世袭,周朝建立了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但延续到东周时代便逐渐解体。秦朝统一各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自汉朝起则以文官政治主治国家,直至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结束了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地方割据,到隋朝重又统一全国,中国经历了一个大分裂的时代,虽然备万势力粉墨登场,造成了社会动荡,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之间进行了充分的文化交流,因此,形成了文化上的繁荣,各种学术思想、生活观念、艺术理念,都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急剧变幻中的乾坤)》由李硕主编。 目录 乱世争雄 董卓之乱 北方群雄 曹操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魏的建立 蜀国的政治 吴的统治 曹魏灭蜀 晋灭吴 两晋 十六国 南朝 北朝 文化科技 曹操的文学成就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 曹植的文学成就 建安七子 女诗人蔡文姬的文学成就 三国时的绘画艺术 三国时期玄学的兴盛 马钧的发明创造 裴秀的科技成就 刘徽的数学成就 杜预改良水磨 文学上的”太康中兴” 西晋词赋的发展 骈文的发展 志怪小说的兴起 “竹林七贤” 汲冢竹书出土 司马彪与《续汉书》 陈寿与《三国志》 宗教在西晋的发展 王叔和的《脉经》 地理学 博物学 干宝《搜神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勰《文心雕龙》 萧统《文选》 《玉台新咏》 范哗《后汉书》 书圣王羲之父子 书法家智永和智果 祖冲之的《大明历》 陶弘景的医学成就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郦道元《水经注》 贾思勰《齐民要术》 试读章节 董卓之乱 刘秀统一中国,建立了东汉政权以后,吸取了王莽(mang)篡(cuan)位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王权。可是,东汉的皇帝只有早期的几位能够政从己出。其余的皇帝大多因宫廷生活的奢靡(mi)等原因而成了短命之人。继位的皇帝年纪都很幼小,因此政权便落在母后及其父兄(即外戚)手里。等到皇帝长大以后,想要收回政权,只有和自己身边的宦官商量,于是皇帝在宦官的协助下,推倒了外戚。宦官因为推倒外戚有功,并且又能包围和愚弄皇帝,所以实权便落在宦官手里,不久,这个皇帝又短命死了。于是再来一次外戚专权以至宦官擅势的过程。东汉中后期一百余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外戚和宦官争夺统治权的历史。在外戚和宦官的斗争中,宦官越来越占上风。 宦官势力的膨胀,逐渐形成了“群辈相党”的政治集团。在政治上,他们把持朝政“权势专归宦官”,“兄弟姻戚,皆宰州临郡,辜较百姓,与盗贼无异。”“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子弟支附,过半于州郡……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构害明贤,专树党类……同敝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du)政之事,不可单书。所以海内嗟(jie)毒,志士穷栖。”(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 当时地方官吏贪污成风,“官非其人,政以贿成”。各种类型的地主包括贵族、世家大族、地方豪强、富商等,无不广占田地,役使农民,敲诈勒索,奢侈逾制。……因而,广大人民生活极度贫苦,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以张角弟兄为首的黄巾大起义。 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便动员所有的地主武装对农民起义进行镇压,并于公元188年,接受太常刘焉的建议,改刺史为州牧,并给予州牧领兵治民的权力。这些州牧有了领兵权之后,便乘乱纷纷扩张自己的武装力量,形成一个个割据一方的土皇帝,中央政府对其难以控制,东汉政府想借改制而加强统治的梦想破灭了,地方割据势力得以发展,为以后的军阀混战埋下了祸根。 当农民起义来临时,这种矛盾相对缓和,一旦外来压力解除,这种矛盾便再度激化。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长子刘辩继立为帝,其生母何太后临朝听政。于是外戚同宦官的斗争又重新激烈起来,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为了一举杀尽宦官,彻底消灭自己的对手,将世代官僚地主出身,并有一定声望、一定势力的袁绍、袁术兄弟拉到自己一边,并且接受袁绍的建议,召并州牧董卓带兵人京。董卓还没有赶到,何进已为宦官所诱杀,官僚世族袁绍等又大杀宦官。 宦官们被彻底清除以后,长期以来交替执政的外戚和宦官集团的斗争结束了。宦官、外戚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官僚地主武装集团却纷纷粉墨登场,从此,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开始了。此时,东汉政权已是名存实亡了。 当袁绍大杀宦官的时候,董卓接到何进的密召后率军来到了京都洛阳。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性情豪放而又残忍,喜与人结交,由于他居住的地方接近西北少数民族,他便同这些少数民族的贵族势力交往,培植自己的力量,在陇西颇有名望。东汉末年因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屡立战功,连晋官职,做到并州刺史、河东太守。后来,镇压黄巾起义,并击退韩遂、马腾对京都地区的进攻,这使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和地位,并借此而使他的军事力量日益壮大。董卓的军队由汉族和少数民族组成,能征善战,凶暴残忍,董卓以此作资本,时刻准备争夺天下。正值他野心勃勃之时,恰逢何进召他进京。这对于董卓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他接到何进的密召后,立刻便率领3000人马,直奔洛阳,这为他独霸天下创造了良机。 董卓进入洛阳时,步骑不过三千。当时京师官兵很盛。司隶校尉袁绍拥有禁军的指挥权,当时曹操任典军校尉,后将军袁术控制了大将军何进的部队,济北相鲍信又募来一支山东兵,执金吾丁原有骁(xiao)将吕布,这些力量合起来超过董卓军十倍还多。但是,由于董卓有三十多年的军队生涯,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当时东汉朝廷里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董卓知道自己的势力弱小,于是,他成功地运用了虚张声势的计谋。他过四五天就带部众在夜里悄悄出营,天明“乃大陈旌(jing)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董卓这一手居然镇住了当时众杰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他们纷纷逃离洛阳,禁军尽都落入董卓手中。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