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他所创立的京瓷株式会社与第二电电都已跻身世界500强,并继续以惊人的力道成长。稻盛和夫非常重视正确的哲学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无论是制定公司战略还是进行员工管理,他都强调以“敬天爱人”为核心的哲学理念,始终把“人”与“人性”作为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稻盛和夫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还致力于传播自己的思想。稻盛和夫撰写了多部著作,他的经营哲学与人生哲学散见其中,为后来者指引了方向,引领了道路,是年轻一代踏上成功之路的明灯。
问道编著的《向稻盛和夫学经营》即是在充分研究稻盛和夫著作及思想的基础上,将其有关经营哲学的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在本书中,创业者能够看到希望,管理者能够习得知识,普通员工也能获取追求卓越的力量。
稻盛和夫的经营之道备受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推崇。问道编著的《向稻盛和夫学经营》是在充分研究稻盛和夫思想及其著作的基础上,将有关他的经营哲学的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全书从人心、体制、团队、员工、领导力、危机等诸多方面系统阐述了企业经营之中应当具备的正确思想,并结合了稻盛和夫的亲身经历与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故事、案例。通过阅读《向稻盛和夫学经营》,创业者能够看到希望,管理者能够习得知识,普通员工也能获取追求卓越的力量。
第一章/经营企业即是经营人心
第1节 企业经营以“利他”为起点2
第2节 不要刻意地追逐利润4
第3节 自己赢利也不要堵死别人的赢利之路7
第4节 不要让贪婪蒙蔽了你的眼睛9
第5节 懂得适可而止才能可持续发展11
第6节 把企业经营得简单一些13
第7节 怀有敬爱之心才能让并购实现双赢16
第8节 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一个“大家庭”18
第9节 员工不会信任只知追求私利的企业20
第10节 员工间的联谊聚会能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22
第11节 每一名员工都是企业不可缺少的基石24
第12节 激励员工不断挑战极限以提升自我26
第13节 负面的结果源于消极的态度28
第14节 长久的成功不能靠小聪明31
第二章/明确企业体制是合理经营的基础
第15节 真诚的服务是企业前进的根本保障36
第16节 没有明确的业绩考核目标,管理无从谈起39
第17节 核心业务要贯穿经营的始终42
第18节 良好的组织体系应该优先建立事业部45
第19节 当市场变化时要及时调整组织结构47
第20节 职能明确的小团队建设是效益的保证49
第21节 企业管理精确比精细更重要51
第三章/建设具有强大内生力量的团队
第22节 让每一名员工都能在企业中获得成就感56
第23节 用经营哲学培养员工58
第24节 提高员工的经营者意识60
第25节 用正确的哲学武装员工的思想62
第26节 恰当的目标使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65
第27节 用荣誉激励员工努力前行66
第28节 用新的观念对待劳资关系69
第29节 强大的企业必然是物质精神双文明71
第30节 团队发展须不断尝试新事物73
第31节 使每个团队成员保持对成功的欲望75
第四章/把员工当做企业经营的合伙人
第32节 向下属明示事业的意义与目的80
第33节 让员工明白工作存在的理由81
第34节 尊重、善用每一位员工83
第35节 让员工担负更多的权力与责任85
第36节 相信每一位员工都有无限的成长可能性87
第37节 选拔人才时只需关注合适与否89
第38节 优秀的企业加倍尊重老员工90
第五章/高尚的道德是领导力的根本
第39节 领导者必须把德行放在第一位94
第40节 领导者要重视人格魅力的修炼95
第41节 能够躬身一线的领导才能获得下属的信任97
第42节 不要牺牲下属来为自己的过错买单99
第43节 杰出的领导者懂得恩威并济101
第44节 全局意识与整合思维是领导者的基本素质102
第45节 成功的经营要靠脚踏实地的点滴积累104
第46节 才能与学识用诚心统领105
第47节 领导切忌对自己放纵106
第48节 把无私作为思维与行动的出友点108
第六章/把智慧融入领导行为中
第49节 不要被既定的规则束缚住手脚112
第50节 制度仅仅是领导力发挥的起点113
第51节 合理地使用威权手段来管理下属115
第52节 领导者要用公正与勇气让下属信赖117
第53节 领导者必须作出自我牺牲119
第54节 谦卑之心让领导力不断提升120
第55节 关爱下属才能赢得尊重121
第56节 永远记住成功是失败的源头124
第57节 不可忽视对员工人生观的建设126
第58节 切莫务虚名而招实祸128
第七章/“决不放弃”是领导者的座右铭
第59节 成事首先要有强烈的意愿132
第60节 向员工描述你的梦想134
第6l节 保持并发展永不枯竭的创造力135
第62节 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热情137
第63节 逆境只是前进的加油站139
第64节 在纷扰中也不放弃对人生目标的思考141
第65节 用希望和梦想让人心变得纯粹143
第66节 告诉员工真正的力量来自勇气145
第八章/危机是调整和提升经营的出发点
第67节 危机中的计划必须有把握148
第68节 利用危机降低成本149
第69节 危机往往是产品创新的有利时机151
第70节 让员工切身体会企业的困境153
第71节 并购时更要坚持关爱之心155
第72节 客户的尊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157
第73节 面对挑战更要坚持正面思维159
第74节 不要把裁员当做应对危机的唯一方法160
第75节 不要等到下雨才去修屋顶163
第76节 从失败中汲取营养164
第九章/匡正人心比完善制度更重要
第77节 经营目标必须崇高168
第78节 经营企业不能动丝毫邪念170
第79节 无尽的欲望会焚烧心灵172
第80节 时运不济只是一种暂时的休息174
第81节 不要责罚为保全整体利益而产生的失败175
第82节 用清晰可见的目标激发信心178
第83节 尊重每个人的梦想179
第84节 脚踏实地去做每一件事181
第1节 企业经营以“利他”为起点
稻盛和夫,大家熟悉他不单是因为他亲手创建的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更多人关注他则是因为他的经营哲学:利他。稻盛先生说,自利是人的本性,没有自利,人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
所谓“利他”之心,在佛教来说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来说就是爱。“竭尽所能为世间、为人类付出”,利他不管在个人人生中,或在企业经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字眼。
利己和利他在某种程度上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说一个人是否自私,个人品质如何,关键是看他身上利己和利他的比重各占有多少。高尚的人处世为人,总要考虑他人感受和社会利益,善于克制自己。
在稻盛和夫看来,人们在自利利他的原则指导下发展起了工商业,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们也掌握了商业这一新工具。但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利他的回报不可靠,利己的收益则近在眼前。比如湖北的一家化工企业花1 000万元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以避免对长江水质的污染,可是它很难从这一善举中快速得到好处。反过来,如果它省下了这1 000万元的污水处理费用,即便污水殃及了鱼群,其后果也是在多年之后、几千公里以外的长江下游显现出来的。随着商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有的“自利利他”价值观逐渐被削弱了。
从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路,誓言不达圣山朝拜,绝不返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十分感动。他告诉他们:“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脚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位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想好了一个愿望,但我不能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位教徒也自忖:“我怎么可以先讲,让我的朋友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嘛!”“你比较年长,你先许愿吧!”“不,应该你先许愿!”两位教徒就这样推来推去。
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两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啊!”“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两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义,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个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说完,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马上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立刻瞎掉了两只眼睛!
原本,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使两位好朋友共享,但是他们被自私所左右,结果“祝福”变成“诅咒”,“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两人瞎眼的“双输”! 自私是一种极端利己的心理,不顾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只计较个人得失,不讲公德,甚至会为私欲铤而走险,最后受到法律制裁。自私也是诱发贪婪、嫉妒、报复等病态心理的根源。
然而,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地段,自私仍在上演……人的本性总是肆无忌惮地控制着人的品行。尽管历史也一再证明,自私的人是没有好结局的,但人们还是在不断吞噬着自己埋下的自私恶果。
如果多数企业家能够认识到自利利他的价值,并借此构筑利他竞争力,商界会多一些和谐,世界将会因此而改变。一个企业必须以关爱之心、利他之心来经营。
稻盛和夫指出,追求利润,在竞争市场上打败对手,这当然很对,但如果把这个东西推演到企业内部的文化上,企业员工就会认为,你的企业是追求最大的利润,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入,那我作为员工也就可以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收益。试想,这样的企业能有竞争力吗?能有凝聚力吗?所以,完全的利己文化需要改变,我们要从完全的利己改为策略性利他。
无数的中国企业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迅速做大,此乃自利则生。与其事后慈善捐款抚慰心灵的不安,不如在发展之初就以利他之心,奠定百年基石,此即利他则久。同仁堂创立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300多年来,历代同仁堂人一直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长盛不衰。
世界上不可能没有利己,利己不是罪恶,但是世界上也不能够没有利他,利他也不是乌托邦,而是文明进步的一种精髓。具有利他精神的文化变革是企业竞争力升华为更高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商业文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重要的标志。
P2-4
在日本有四大“经营之圣”: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以及京瓷公司的创始人稻盛和夫。
1932年,稻盛和夫出生于鹿儿岛。1959年,年仅27岁的他便创立了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后来更名为京瓷株式会社)。1984年,52岁的他在已过知天命的年纪时,创立了关西蜂窝电话株式会社(DDI)。稻盛和夫在工作上有着旺盛的精力,不断追求经营上的新突破,1994年又创立了DDI袖珍电话株式会社,1995年创立了京瓷多媒体公司。与此同时,稻盛和夫还担任京都部工会议所会头,日本商工会议所副会头等公职。稻盛和夫以其优秀的经营理念和对日本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并拥有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丹佛大学、圣迭戈大学以及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稻盛和夫深受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敬天爱人”哲学思想的影响,将之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并把这一思想融入其经营理念与经营实践中。稻盛和夫式经营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正确的哲学思想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不论是制定经营战略还是进行员工管理,稻盛和夫都强调要遵守以“敬天爱人”为核心的哲学理念。正因为稻盛和夫把哲学思想具体地应用到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才使得自己的公司拥有了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并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
稻盛和夫秉承“敬天爱人”的思想,始终把“人”与“人性”作为其经营理念与经营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专业人才、资金、技术在稻盛和夫看来是企业经营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基本结构。稻盛和夫认为,在这三个要素之中人才又是核心。他相信人具有无限的潜力,只要选人用人得当,只要能把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人才齐聚一堂、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成就大的事业。在企业对外经营实践中,稻盛和夫同样把是否具有对人的关怀与对人性的坚持作为衡量行为正确与否的准绳。在客户关系中、在竞争关系中、在社会责任的践行中,他都始终坚持关注人的价值与感受,把道德与良心作为自己判断是非的标准。
稻盛和夫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还致力于传播自己的思想,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与后来者走上成功之路。稻盛和夫撰写了多部著作,他的经营哲学与人生哲学散见其中。这些著作一经出版便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为人们奉献了一道道精神盛宴。本书即是在充分研究稻盛和夫著作及思想的基础上,将其有关经营哲学的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在本书中,创业者能够看到希望,管理者能够习得知识,普通员工也能获取追求卓越的力量。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朋友的人生之路添一盏明灯,为您照亮前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