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霍晓丹编著的《绚彩燕园青春北大》收集了2011年北京大学部分优秀毕业生典型事例,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涯的总结和反思,描绘了一群优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心路历程,激励新生拼搏奋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这些事迹有的感人至深,有的给人以启迪。不论对于在校学生,还是准备进入高校学习的中学生,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绚彩燕园青春北大(60位北大优秀毕业生的校园记忆)/青春北大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霍晓丹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霍晓丹编著的《绚彩燕园青春北大》收集了2011年北京大学部分优秀毕业生典型事例,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涯的总结和反思,描绘了一群优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心路历程,激励新生拼搏奋斗,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这些事迹有的感人至深,有的给人以启迪。不论对于在校学生,还是准备进入高校学习的中学生,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读物。 内容推荐 北大学生是一群人,他们是知识殿堂里的求索者,执著而坚定;北大学生亦是一种身份,他们是时代前行中的弄潮儿,激情而无畏;北大学生更是一种符号,象征着永无止尽的探索和敢为天下先的气度。《绚彩燕园青春北大》选取了他们中的部分优秀代表,在临别母校之际,他们用自己的款款真情抒发了燕园为学的深刻感悟,他们用实际行动奏响了时代的强音。中华民族的未来复兴需要这些人,也需要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人。 由霍晓丹编著的《绚彩燕园青春北大》是青春北大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红色·信念 在时代变革中持守红色梦想 臧勇 且行,且珍惜 卢丹 与梦想和光荣同行的日子 王杨 亦学亦工执着兼程 户国栋 学生工作——我的选择和收获 张子晔 行文燕园 邵滨 在仰望星空中踏实奋进 杜浩然 因真诚,得资源,以服务 俞挺 黄色·土地 西部,奋斗的新起点 毛晓强 在实践中成长,在平凡中成熟 高煜芳 2011,我到西部基层去 张旭东 软微三年改变一生 刘国亮 在伤感中欢喜 阿尔帕提·沙迪克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黄琅 选择没有放弃,西部更显青春 林良亮 绿色·奉献 未名湖与青海湖的缘 ——一个北大志愿者的心路 史诗 无处安放的青春 李乐 我的绿色之路 汪韬 做一个有梦想的实践家 田昊 携手志愿收获温暖 叶琬 泰国孔子学院工作拾趣 陈文婧 履行社会责任知识回报社会——用青春和智慧践行当代大学生的公益理想 林峰 橙色·卓越 前路 杨胜韬 全面发展未雨绸缪力求突破 谢旭轩 回忆文本的距离——整体细读和记忆复刻 杨任任 开启我的考古生涯——略记燕园四年时光 童歆 未名湖是个海洋 孙鑫 在燕园留下的第一次 陈振夏 梦想·痛并快乐·危机感——博士生涯教会我的那些事 杜忆 沟通,拉近慈善与法的距离 余峰 我的圆梦之路 周建锋 十年味道淡淡的甜 马乐 毕业感言——写给那些实验室里奋斗的人们 朱好 五年时光一曲离歌 杨亮 蓝色·飞翔 永远走在路上 田妍 聚为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陈茜雯 过往少年的转身 张宇昊 路上的风景 李净植 传统的北大国际的视野 王邵飞 追逐梦想·快乐生活——记录我在北大的国际化交流 金芙杰 乘着音乐飞翔 郭晨 紫色·斑斓 栖息于燕园九载 贺鹏 用理性的思维做事以感性的态度生活 李超 细碎的日子 尹崟 无悔青春在北大 邱汛 给你的不仅是北大 张啸啸 大学时光 陈雪嵩 我的燕园情结·写在本科的末梢 李亚薇 邂逅北大,再无别离 黄琪 流年碎语 杨婷云 念念三季 余丹茜 毕业,不哭 陶文琪 放下包袱,努力向前——纪念在燕园四年的学习生活 刘静东 青色·心语 燕园未了缘 席会东 青葱岁月,永远珍藏——写给即将告别的母校 李云飞 致友信 董纳 我在北大初长成 高媛媛 永远的北大 温余荣 选择北医,收获一生 甄雪克 北医十年 尹慧 后记 试读章节 个人简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13冲级本科生。大学期间曾任班长、党支部书记、院学生会副主席和院团委副书记等职务;先后获得残奥会五好志愿者、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等荣誉,以及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住友商事奖学金、国家奖学金。2011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被推荐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法学院读研。 座右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且行,且珍惜…… 我来自河南省东北部的一个农村家庭。2007年夏天,在复读一年之后我再次报考了北京大学,并最终成为我们县当年仅有的两个考上北大的学生之一,也是我们乡多年来第一位考上北大的学生,父母和其他亲人为此很自豪,而我则带着一种既高兴又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北大。高兴的是,我看到父母脸上因为儿子“争气”而绽放的笑容。我明白,父母多年来为了自己上学而挥洒在土地上的汗水终于有了一点收获。忐忑的是,对于我这个之前很少出过县城、在来北大之前甚至不曾听过QQ、’Einail、人人网,不曾接触过电脑的农家子弟,如何在这所汇聚了全国的优秀学子的校园内获得一席之地,学有所成,回馈父母?所以,自来到北大的第一天起,我就把高中时看到的一句警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带着这种信念,我在开学的第二天便强迫自己去竞选班长,并在一种其他人看似“傻”的工作方法中连续做了两年班长,把这个仅有19人的班级带了起来,并带领班级获得“北京大学先进学风班”、“北京大学优秀班集体”和“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2010年5月,在继任班长的带领下,这个班获得北京大学集体荣誉最高奖——北京大学五四奖杯。 2008年3月,我被选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开始参与奥运志愿服务。从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我全程参与了北京奥运会测试赛、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在鸟巢的志愿服务工作,并在残奥会期间担任志愿服务口助理,协助主管老师组织和协调服务口的志愿工作。五个月的志愿工作结束后,我获得了“残奥会五好志愿者”荣誉称号,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服务”二字的含义。2008年9月,我接任院团委素质拓展部部长一职,开始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践行自己“服务他人、锻炼自己”的诺言。 也许是自己那种有时候执著得有点傻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我在学生工作的岗位上一直做到了今天。2009年3月,我竞选成为院学生会副主席,并先后组织或者协助组织了院里的各项大型学生活动,亲自参与了地空学院第七届学生会的组建工作和地空学院第七届、第八届学生会的换届工作。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我担任北京大学地质本科党支部书记。先后组织支部成员开展了2009年秋和2010年春北京大学“党建带团建”的活动,带领党支部成员和2009级地质本科班的同学参观了中国科技馆新馆、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学习大国部长访谈录之教育部、科技部部长访谈实录”座谈会、“学习温总理在北大‘五四’讲话精神”座谈会等,策划了“我来看两会”有奖征文系列活动,寓教于学、寓学于乐,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收获了良好效果。同时,在院党委的指导下,我们支部开展了捋清支部发展思路、完善党员发展程序的支部建设工作,并申请到了学校党委“创新立项”的资助,为支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我也荣幸地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十佳学生党支部书记”等称号。 2010年4月,我被选为院团委副书记,在一个自己既熟悉又陌生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践行自己的承诺。其间,在院里老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同学一道策划组建了院里首个青年领袖夏令营,为2010级本科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完善了院团内信息报送队伍,每周定期向学校汇报院团委组织活动情况。 除参与学生工作外,我还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求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拓宽自己的视野。2009年冬,我被选为由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实施的“街道社区、农村党支部基层党建调研”活动的90名高校学子调研员之一,利用寒假时间返乡调研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感受民情,了解社会,为党组织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农村基层党建调研》一文也被评为“中组部、教育部基层党建调研优秀论文”。 这些活动经历提高了我的组织、策划、与人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教会了我一种重要的为人态度——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但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始终是我们的天职。虽然参与了很多学生工作,但是在我的时间表中,学习始终占据着首要位置。2009年5月,我申请到了北京大学地质基金,开始在学院张进江教授的指导下开展本科生科研工作。一年的科研,使我进一步体会了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也为江老师对科研的执著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染。在他的指导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自己的科研报告,并对科学研究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专业学习中,我向优秀同学看齐,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逐年提高,先后获得北京大学2007—2008年度光华奖学金和2008—2009年度住友商事奖学金。在2009—2010学年里,我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同时,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充分利用北大的优势资源,我在完成专业课学习任务的同时也选修了经济学双学位,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看问题的视角。 毕业是对本科生活的总结,也是下一阶段新生活的起点。在刚过去的四年大学生活中,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但我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要走的路还很长。我很庆幸自己在两次高考后来到北大,因为在这所全国最好的综合性大学里深造、聆听大师教诲,是无数人追求多年的目标;而我更庆幸能来到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在这里我逐步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结识了许多优秀师长,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北大帮助我实现了我高中时的梦想,也在一种包容和无私的态度中默默哺育了我四年,教会了我胸怀远大、勇于担当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北大学子,我们身上承担的责任远非成绩或荣誉所能包含。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我会时刻谨记自己北大人的身份,继续努力,不断进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P7-9 序言 北大燕园,素来就是一副多姿多彩的模样,它是如此的朝气蓬勃、富有活力,同时又兼容并蓄、异中求同,还时常播撒理想主义与浪漫情怀。它常被世人提起,惹得爱怨交加却满心期待,更留下太多的美好追忆和,无限憧憬。总之,这是一片神奇之地。它的神奇在于其时刻幻化出的绚彩魅力,还在于它汇聚了这个民族和国家最富才情和创意的一群人。对于他们,我们熟悉而又带有几分期许地称其为“北大人”。 这个时代的“北大人”无疑与过往几代北大人相比有着很大不同:他们有幸见证祖国的繁荣强大而倍感骄傲,他们亦有幸参与国际多元交流而具有全球视野,他们更因有幸能将个人理想在最适合的地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施展而充实快乐。 今天又有一批“北大人”从园内走出踏入社会,他们有的将崇高理想牢记心头,甘愿把青春贡献西部,有的则胸怀报国志向,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哺育,还有的选择远赴重洋继续深造,以待学有所成助力祖国建设……他们每个人都是北大精神的映照,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选择又为燕园增添了更多瑰丽的“色彩”。这些“色彩”是北大常为新的真实写照,更是北大青春不曾消逝的源泉所在。 本书汇集了北京大学2011届优秀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求学感悟、未来展望和对母校的深情思念,以七种颜色为线索,分设“红色·信念”(优秀党员)、“黄色。土地”(西部就业)、“绿色.奉献”(志愿服务)、“蓝色·飞翔”(海外留学)、“橙色‘卓越”(学术达人)、“紫色·斑斓”(社会实践)、“青色·心语”(毕业感怀)等七个版面,分别对应他们在燕园学习、生活的不同侧面和即将离开燕园时的千愁万绪,由此定名为“绚彩燕园青春北大”。本书集中展示了201l届毕业生的“光荣”与“梦想”,生动刻画了北大学子的精神风貌,真切诠释了当代北大人不断追求的价值理念、担当意识和责任情怀。我们亦希望通过他们从平凡到卓越的奋斗事迹激励新一代大学骄子在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之间度过更加精彩绚烂的校园生活,在未来人生的征途中为国家、为民族谱写新的辉煌。 北大是常为新的,“北大人”的青春绚彩常新! 是为序。 2011年7月 后记 每当夏日的微风染绿未名湖畔,燕园又要送别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他们满载燕园耕耘的学术硕果,秉承北大的光荣传统,带着求实创新的意气和勤奋严谨的精神,抬起仍显稚嫩但已成熟许多的脸庞,迈着略带彷徨但已崭露稳重的步伐,离开这片湖光塔影,开启人生的一段新旅程。 临别时分,曾经在这个园子里度过的每一个瞬间,都化作每一位毕业生行囊中最珍贵的纪念品。成长路上的欢声笑语、痛苦迷茫、得失收获都值得珍藏和回味。为此,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特别收集了优秀毕业生在燕园的成长历程,将他们的事迹集结成册,作为每一位毕业生的青春纪念。在全校各院系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收集到百余篇毕业纪念文章,并择其菁华汇编为这本文集。 通读本书,我们不禁为北大学生对家国天下的拳拳赤诚而感染,为北大学生对母校师长的款款深情而感动,为北大学生对同窗挚友的默默关心而温暖。他们的文字,或如潺潺流水,安静地讲述成长故事;或如阵阵雷霆,直接触动心底记忆;或如习习微风,温柔地唤起过往美好。在前行的道路上,每当经历困苦或是迎来成功,每当踽踽独行或是重聚母校,相信透过这些文字,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回忆起燕园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中汲取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更上层楼的追求,在挫折迷茫中坚守理想信念,在纷繁芜杂中捍卫良知性情。 毕业生的真情文字,让我们看到了北大人心中的信念、眼中的视野、肩头的责任和胸中的才华。我们坚信,正是有了一代代北大人的传承与坚守,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才得以薪火相传、恒久不灭;正是有了一代代北大人的秉持与追求,“五四”以来激荡在北大的“民主”与“科学”精神才得以生生不息、引领潮流。由此,对于燕园中的学子而言,文集中毕业生的杰出成绩和高尚抉择足以使他们高山仰止;毕业生的事迹,也必然会成为燕园后辈成长成才的灯塔、旗帜,使他们见贤思齐。 我们正在经历的2011年又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毕业时节,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华诞。九十多年前,蔡元培先生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阵地,无数热血青年和仁人志士在这里学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为民族的命运奔走呼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也是从这里,李大钊等革命斗士第一次在中国扛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发展进程由此改变。今天,当我们共同回溯九十年前的历史瞬间,纵使很多细节走进了无声的过往和泛黄的照片,但九十年的历史却沉淀出北京大学对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的使命,凝聚着北大学子对国家复兴和人民安康的担当,这是每一个北大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是从佩戴上北大校徽的那一刻开始就被赋予的不可逃避的使命。 当2011届毕业生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他们理所当然地被赋子了特别的期待与责任——继承传统、开拓未来。我们惟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开启人生新征程的2011届毕业生,牢记母校和师长的教导,高擎“五四”精神与北大精神的火炬,用踏实的行动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以不懈的奋进书写最精彩的人生华章! 编者 2011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