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无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焰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从那一天起,林原跟胡云形影不离了,他开始跟着胡云练剑,笨拙地从最基本的一招一式做起,这个文弱的书生每天沉潜于剑术的晦暗之中。他的内心慢慢积蓄着力量,他竭力想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对于胡云来说,林原的到来了结了他多年的心愿。他太孤独了。他没有朋友,也没有对手。如果说前一种情况让他觉得寂寞的话,那么,没有对手的状况,让他彻底地陷入了孤独。也因此,胡云一直有一种独立寒秋的感觉,仿佛头顶飞雁掠过,零星落下的,是苍凉的啼鸣。胡云一直想证明什么,但是,他拿什么来证明呢?又要证明什么呢?

胡云经常带着林原四处浪迹,荒草湮投的路径向他们敞开着,他们夜宿在山林里,在溪流边,有时则像一对乞丐一样流浪于街头。只要一有空闲,胡云教林原的,不是剑术,而是聆听。他叫林原仔细地分辨自然的每一种声音,站在桥头看夏季某一天的阴影在周围退缩和消失,听晨光中自喉雀和布谷鸟的歌唱,观察一只松鼠如何在很高的树梢上摘取枫树的翅果。胡云与林原经常徜徉在乡村的道路上,有无垠的干草田,八哥在搜索蟋蟀和蝙蝠,在检查干草搭成的洞穴。风吹落叶的声音,与吹拂蒹葭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在草丛中,蜥蜴在泥路上犹豫着伸伸缩缩的声音,与螳螂在草叶上跳跃的声音,往往夹杂在一起。阳光也是声音的推手,一棵松树,在正午的阳光下,松针会齐刷刷地站立起来,它们也是有着欢喜的尖叫的。傍晚时分静止下来的空气,弥漫着一种潮湿土壤的香味。在它们周围,野百灵鸟吹哨一般的声音,知更鸟和暮雀在白天里唱的最后一首歌曲,在静寂中传得很远。

林原从自然中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也一天天地消除着我执的影子,一天天地让自己融人周围的自然。他能辨别出剑尖刺向不同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确切地说。那不是剑的声音,而是风的呼啸声,有时像金丝一样坚韧,有时像丝绸一样细滑。不仅如此,他还发现了诸多击剑姿势的本质,发现了剑花闪烁那一瞬间的美丽和芬芳,还有剑锋封喉时的果敢与畅快,以及致命处渗出的红的花瓣。总而言之,这时候林原已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剑客了。他沉醉于一种创造,执著于一种创造,同时也明白,毁灭也是一种创造。当然,直到这个时候,林原还不知道自己练剑的目的何在,他慢慢变得渴望对手了,也渴望成为英雄。也希望有一次寻找对手的旅行。他的眼神开始变得坚韧了,也充满着欲望。他有时候焚香端坐,吟诗作赋;有时候身如侠客,疾步行走。他开始注意人们的姿势和行动,观察人们的动作和神情,判断人们是否具有某种攻击性。他甚至渴望被人杀死,用自己的颅骨为令人尊敬的对手做出精美的酒器。

总而言之,林原终于成为一个完完全全的剑客了,他的剑术炉火纯青;他的内心,也完全变成了一个剑客的内心,安之若素,无欲而刚。在剑术中,林原得到了自己的乐趣,也找到了自己在风雨飘摇中的影子。虽然他从不知道自己练就剑术是为了何用,但他显然是从剑术之美中忘却了功利。自己的击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功名?功名永远离剑术很远。报仇?自己根本无仇可报。在很多时候,他像一个贪玩的孩子一样,沉湎于自己与剑之间的游戏,就像沉湎于两个人之间的私密和情爱一样。

当林原沉湎于自己的剑术之时,年老的胡云总是神态庄重地站在一边。他很少看林原的所作所为,林原所做的,无非就是当年自己所做的罢了。他也懒得再去回味和品尝了。胡云这时候所做的事,就是注视遥远的天际,让自己灰白的长须在晚风中飘摇。他内心一直有一个想法。他确信在未来的某一时间里,一定能跟自己的愿望相遇。相遇的结果,是那个人的鲜血从喉尖中,如细雨一样飘扬。

P2-4

后记

那年秋天。

我因为陷入一个误区而显得异常烦躁,并且失落。在办公室里,我无所事事,除了应付一些正常工作之外,一有闲暇,我便对着一本赵孟颊的《金刚经》字帖随意乱写,我的字日益精进,但我的思想却丝毫不见宁静。这样的情形过了很长时间,后来我就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便在很嘈杂的办公室里胡思乱想。不久我突然找到了感觉,我觉得我应该写一组关于人类的故事,来说明这个世界上的永恒追求。于是,我便开始断断续续写这个“无常”的故事。

那段时间是我心理和行动上有着巨大阴影的一段时间,人生的困惑正好如烟雨一样袭击了我,纠缠着我,让我欲罢不能。这部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正好是我心理反弹的一个通道。

这部书稿就这样陆陆续续地写着,然后,一直存放于我的电脑里。在我看来,这样的题材高不成低不就,它算不上一个完整的故事,也不如世俗本身那样引人人胜。这部小说真正说的是什么,我一时也说不清楚,算是这个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人在找寻自己的路吧。一些人的菩闷,一些人的寻找,一些人的超越。小说的时间跨度有数千年,两个古代故事,两个现代故事。两个现代故事当中,一个发生在三四十年代,一个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小说中的那些人物,比如说胡云、骆一奇、王明、吴言以及春子、秋子等等,都可以说是有困惑,同时对精神有着追求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算是对人生有一定的领悟力。但在很多时候,欲望和尘世攫住了他们,享乐、贪婪、好胜、恋色、无所事事,以及对美的追求,等等。他们不由自主地被最愚蠢的人间之恶——占有欲左右,欲罢不能,不能自已。在他们的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带有恶心和死意,虽然看起来如此生机勃勃……小说在时空上之所以跨越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我有着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数千年以来,虽然物质变化一日千里,但在精神层次上,其实人类的变化并不太大,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在近万年的时光里,人类从没有真正解脱,有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

写这部书稿的同时,我算是系统地研究了传统文化,因此小说中那些人物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佛与道的影子。宗教,算是人的终极路径吧,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最能说明一个人的本质。它意在说明一点人生的感悟,或者,在指引一条自以为是的路。按照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人的精神境界有四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很明显,小说当中的很多人,都是有着很高的境界的。他们再往上进一步,就接近于“大智慧”了。但这一步很难,所以他们经历了很多的身心裂变,有的开始“顿悟”,有的开始“毁灭”。人类无奈的是,有许多智者高人,经过深入学习和思考,看起来似乎已接近于道了,快要触摸到真谛了——但电光一闪,岁月无敌,时间的戛然而止决定了他们只享有“临终之眼”的美丽,也享有人生的遗憾。一切的努力看起来都是白搭,一切又得从头开始,新一轮的智者不得不踏着他们的尸骨继续向上攀援。人类的悲剧就是这样具有西绪弗斯的意义,也难怪数千年来无数高人智士引颈长啸了——天下高人,同声一叹!

写这一部小说给我的另一个启发就是,所有的艺术、哲学和人生,从最高准则来说,都是半成品,而不是完美的成品,因为人们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存在都只是雾里看花。佛学、道学、文学、武术、音乐、围棋、绘画……如果溯本求源往上看的话,它们都是由同一种东西维系着,是所谓“道”了。什么是道,我说不清楚,即使是老子、黑格尔这样的人精,也都说不清楚。但人学问深厚了,浩然之气养成了,心静了,理通了,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它的无微不至,它在人的头顶上放射着温暖而炫目的光芒。《老子》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从上至下而言的;如果从下至上地攀援追寻,只要你的“脚力”大(丰子恺语),你即可以从每一件事情而深入,追寻至道。当然,寻道从人世角度而言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有的只是智慧和一种大心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写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由阴郁开始变得明朗,我从小说的写作中,也悟出了很多。到了后来,我的心境也变得异常清明,仿佛甚至羽化起来。这一段时间。也是我人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一条渡船,思想也是,我们好像乘上了它,但实际上我们是在不由自主地涉水过河。我们能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彼岸的萋萋青草和灿烂阳光。思想和艺术,会让我们生出翅膀,虽然它让我们飞得不够高,也不够远。

也许,这一部小说的意义就在于此——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文字在探寻世界和人性的幽微之处时,的确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我觉得我的读者应该在这样的小说中,觉察到一点什么东西。一个不过分沉湎于这个世界,保持一种觉醒的洞察力。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像一片片落叶,在空中飘浮、翻滚、挣扎、颤抖,最终无奈地委顿于地,只有少数人恰如沿着既定轨道运行的星辰,可以躲避无常的风的吹指,内心有着执着的目标。只有他们才值得我们尊重,值得后来人缅怀。

是为后记。

目录

第一季 春之侠

第二季 夏之缘

第三季 秋之禅

第四季 冬之真

尾声

后记

内容推荐

《无常》内容提要:

这是四个发生的黄山的故事。

故事之一,一个似是而非的武侠复仇故事,阐述剑道与人,玄妙而哲理;

故事之二,讲述商品经济冲击下的人性扭曲,纷纭世界背后的色与空,好看而有意味;

故事之三,一则佛学公案,叙述一个女子禅定与悟道的过程,空灵而静谧;

故事之四,描述美与生命、现实与幻想、生命与死亡,飘忽而不确定。

四个故事,各自成章,似乎又有某种不确定的轮回相联系,组合在一起,模糊时空的概念,提示人生的意义和疑问。

《无常》作者赵焰。

编辑推荐

这个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人在找寻自己的路。一些人的苦闷,一些人的寻找,一些人的超越。赵焰的《无常》这本小说的时间跨度有数千年,两个古代故事,两个现代故事。四则故事,四个境界,四种态度。理一分殊,杂花生树,五色纷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