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念力的秘密(Ⅱ发挥念力的蝴蝶效应)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美)琳内·麦克塔格特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琳内·麦克塔格特编著的《念力的秘密(Ⅱ发挥念力的蝴蝶效应)》是一本大众心理图书,揭示出,整个宇宙是由一个浩瀚的量子能量场组成。心思意念可以产生具体能量,如果善加利用,这种能量不但可以改善个人生活,而且透过众志成城足以改变世界。它也是第一部邀请读者一起来参与群体念力实验的著作。本书指出:一个简单的意念,就可以改变世界!别怀疑这个心灵力量!

内容推荐

与人类一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除了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还有层出不穷的各种危机:金融风暴、恐怖主义、极端天气、能源枯竭、粮食危机和环境污染等,不一而足。或许,人类已经到了该彻底反省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思考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和生活方式将人类带到了今天的境地。

《念力的秘密(Ⅱ发挥念力的蝴蝶效应)》作者琳内·麦克塔格特跨越学科边界,借助量子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灵性科学等领域的开创性发现,通过详实的科学实验资料和案例,向我们证明:数百年来,西方的一些科学和文化错误地教育了我们,我们并不是在世间为了生存而与全世界竞争和对抗的孤独个体。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像宇宙中的一个个原子,隐形的键结将我们与他人、我们与环境紧密连接在一起。这种关系虽然无形,却强而有力。在这个巨大的关系网络中,地球不是冷漠宇宙中的一颗孤独星球,人类也不只是由遗传密码主宰的孤独生物。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将拥有更具全局意识的思维方式、更有责任感的生活方式、协作更紧密的人际关系和更具凝聚力的社群组织。《念力的秘密(Ⅱ发挥念力的蝴蝶效应)》将为我们应对新世纪的各种危机和挑战,提供力量与智慧。

目录

自序/001

前言/005

第一部分 超个体/001

 第1章 寻找宇宙间最小的粒子/003

 第2章 基因决定论错了,环境才是关键/021

 第3章 别错估了我们与宇宙的亲密关系/045

 第4章 我们共享着一组宇宙神经电路/064

第二部分 趋向整体/081

 第5章 拉起天线,我们都是发射体/083

 第6章 沟通,人类最殷切的需求/103

 第7章 施比受有福,付出让你更快乐/120

 第8章 互惠,人类生存的最佳策略/139

第三部分 找回键结/163

 第9章 敞开心智,全面观照/165

 第10章 倾听“键结”的声音/188

 第11章 里仁为美,别把自己关在围墙内/213

 第12章 让爱传出去/236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寻找宇宙间最小的粒子

要找出宇宙间最小的粒子困难重重,原因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没有东西是独立存在的。在深入物质底层后发现,所谓的亚原子粒子其实更像是一团微小、不停振动的能量。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两辆休旅车大小的工作台上,格雷厄姆·弗莱明和化学系的同事设计了一架类似弹珠台的科学实验设备。若干个能在几十亿分之一秒内发出数百万次脉冲光线的高精度激光器被放置在各个要点上,前面是由面镜和玻璃透镜组成的障碍。一旦打开机器,这些超高速装置所产生的激光会掠过每个面镜和透镜,射入盒子并照亮盒子里面的东西:微小的绿硫菌样本。激光用来模拟太阳,而这种拥有同样非凡的光合作用能力并能在细胞内部将阳光转换成能量的细菌则相当于植物。

弗莱明的光合作用实验

在英国出生的弗莱明这年60岁,希望借由追踪原始生物利用太阳动力转换能量并释放副产物氧气的方法,解开植物拥有这种非凡效率的重大谜题。奇迹在于,植物不仅能完全掌握这个本领,而且还能利用经过的每一个光子。

目前地球上最精密的机器,还无法模拟植物的能量转换。与之相似的人造机制,在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的过程中,会减损最初贮存的能量的20%。如果人类能利用近似植物的方式来捕捉和转换太阳能,人类未来的能源需求将会永远供应无虞。

谜题的另一面更加基本:植物这样简单的生命系统,是如何将阳光的光能转换成反应所需的电能,为这个世界制造氧气和碳水化合物呢?

研究这个非凡功能的关键,是追踪电子在细胞支架蛋白内的路径,这条路径连接了细胞表面捕捉阳光的太阳能板(绿色体)与细胞核心的反应中心——发生转换奇迹的微小熔炉。

弗莱明的实验在一眨眼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一旦激光器的脉冲光撞击到蛋白质而激活电子,产生的能量必须迅速找出沿着微细的支架蛋白路径到达反应中心的最短路线。根据传统物理学,这项工作复杂且费时:有许多可能的途径和终点,电子的能量必须一一尝试并逐个排除。

弗莱明的发现,无异于使整个现有生物学宏伟建筑出现了一道巨大裂隙。电子到达目标并非是单一途径,而是同时尝试数个路径。只有在做出最终连结并让能量反向追踪到最有效的路径,能量才会顺着这条单一路径传送。就好像最佳路线是在排除了其他所有可能之后逆向选择的那样。就好像我们走在迷宫里,同时尝试了所有可能的路线,而在发现正确的逃出路线后,所有演练过程的足迹都会被抹除一样。

弗莱明的发现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植物的高超效率,是因为信使电子产生的能量能够同时占据一个以上的位置。

弗莱明所做的是为所谓的“量子生物学”做最早的试探,找出最早的证明地球生命遵循量子物理学定律的证据,但他的实验并不成熟:用激光代替真正的阳光,且在摄氏零下203度下进行试验,多数植物在这种酷寒的环境中无法存活。

然而,借助物理学和化学的背景知识,弗莱明完全明白他亲眼所见的意味着什么。如同创立量子论的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及其杰出门生、德国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在20世纪初发现电子或光子等亚原子粒子并不是真正的事物。原子并不由无数撞球般的物质组成的小型太阳系,而是一团混沌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云。它们以纯潜能的状态或是物理学家描述的“叠加”状态,同时存在于许多地方。弗莱明细菌实验中的亚原子粒子同时存在于数个地方,在找到前往反应地点的最佳路径之前,在同一时间内试验这条和那条路径。

他们的理论称为哥本哈根诠释(译者注:哥本哈根诠释是对量子力学的一种理解方式,主要由玻尔和海森堡等科学家于1927年在哥本哈根一致达成的有关量子力学的解释。其中一个重要观念是:对所有自然界现象的描述都是几率性的,宇宙是由无数可能性彼此重叠而成),玻尔和海森堡正是在这个城市,第一次为他们的数学发现推敲出结论,其中之一是“不确定性”的概念,即我们无法完全掌握一个亚原子粒子的所有情况。比如说,假设你查明了它的位置,就无法在同一时间确定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玻尔和海森堡也认识到量子粒子同时以粒子和“波函数”的形式存在:前者是类似子弹的固体,而后者则是一大片模糊不清的时空区域,粒子可能占据每个角落。

在量子状态中,粒子以集合体形式存在,由所有可能的、未来的自我在同一时间组成一个集合体,就像剪纸娃娃无穷尽的折叠链。当科学家固定电子并进行测量时,仅允许一个电子“可能”存在,在这个点上其他的多重自我纷纷瓦解,而电子就固定在单一的存在状态了。

如果弗莱明的实验结果无误——现在已有人成功地在室温下以真正的植物进行实验——则意味着:宇宙最基本的运作(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其驱动机制完全不是我们一般定义上的实际的事物。驱动整个光合作用的电子有如镜花水月,无法精准地定位。弗莱明的实验,道破了所有生命可能是由瞬息即逝的事物所创造并维系,因此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确认它确切是什么,更不用说精准地定出它的位置。

尽管意义惊人,但弗莱明的发现并没有给量子物理学家带来特别的启示。在这个领域中,许多人寻寻觅觅但都未找到那个东西——构成世界上所有事物的最小物质。当代所有关于物质宇宙的假说,都基于相信生命是由物质构成,物质由更小的物质组成,而且我们可以借由找出并命名这些小物质来了解大物质。

P3-6

序言

以更宽广的全新角度来看世界

星期六,我站在冷风吹拂的礼堂里,看着女儿为了戏剧班年度公演进行彩排。她是个才华横溢的女演员,试镜时被选为主要角色,但却在排演开始前的几个星期被调换成配角。我一直没能发现调换的理由——而女儿也拒绝谈论——直到她的朋友漏了口风。在新的导演接手后,另一名13岁的女孩谎称表演经验丰富,骗过导演,将应该分配给她最好的朋友(也就是我女儿)的角色给了她。

我和当天的一名观众(那个女孩的母亲)提到这件事,她打断我并耸耸肩。“嗯,这就是人生啊!”她无所谓地回答,“不是吗?”

我大吃一惊,但也不得不承认她的话不无道理。当然,这就是我们大人为自己设计的人生。在大多数现代发达国家中,竞争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经纬。竞争是经济的发动机,是多数关系——商务往来、邻里交往,甚至包括与最亲密朋友的关系——的基础。就连我们的辞典也开宗明义地讲:情场如战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赢家全拿,成王败寇。不难想象高度竞争的手段,会悄悄渗入孩子的社会关系里,导致大大小小的逾矩和越轨行为。

我开始思考自己周遭的社会互动,思考心理学家所谓的“相对性意识”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你有几个孩子?开什么样的车?今年出去度几次假?孩子上哪一所大学?成绩如何?换言之,你处在社会金字塔的哪个位置?

即使我们之中最优秀的人,内心有时也会像电影《美国精神病人》里的华尔街交易员帕特里克·巴特曼一样,在看到同事精美的新名片时忍不住惊呼:“天啊!竟然还有水印。”

然而,认为竞争是人类天生的基本冲动的观念,对我来说并不具有科学上的意义。我一直撰文著书介绍尖端科学,许多学科的最新发现——从神经科学、生物学到量子物理学——都表明自然界最基本的驱动力并非如古典进化论所坚持的那样是竞争,也不是个人主体意识,而是互惠利他的整体意识。我见过的大量新研究都证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天生都有不可抑止的、寻求与他者建立连结的冲动,甚至不惜付出个体的代价。

然而,传统科学告诉我们,宇宙是个资源有限的地方,居住其中的独立个体为了生存必须彼此反目、争夺资源。而以前的我们,全都信以为真,以为生命就是这样。

这或许是我们对生命固有的看法,但问问窝在我身旁的狗狗奥利,它肯定不这么想。奥利可不曾有过狗咬狗的丑事,它没有花太多时间在人类身上,对散步时遇到的每只狗都一派和善。它经常会在篱笆底下塞根骨头给隔壁的艾芬笃宾犬丁骨,事实上,它还留下最大的那根骨头给丁骨。奥利和丁骨的关系违反了目前所有生物学对自私行为之必然性的描述:因为丁骨已经绝育,讨好丁骨并不会带来任何遗传优势,也没有传宗接代的可能性。然而当丁骨来访时,奥利会突袭我们的大垃圾桶,翻出鸡骨头让它享用,然后任它畅行无阻地靠近自己的饲料盆、猪耳朵和玩具。丁骨体型较小,奥利和它玩时总会让着它,只为了让它有兴致继续玩下去。

我开始问自己一个很基本的问题:生命非得弄得你死我活吗?我们注定要和别人竞争吗?这真是动物和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吗?它是如何变成这样的?如果我们不这样,又将如何?

从那次彩排后,我就一直在想:在某些方面,我们撕毁了社会契约,同时又忘了如何合成一体。在某个环节上,我们忘了该怎么做。

生命不必然如此。当我开始撰写本书,并努力研究生物学、物理学、动物学、心理学、植物学、人类学、天文学、时间生物学以及文化史等学科的新发现时,我心里越来越清楚,我们选择的生活并不是我们真正的冀望。我发现其他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我们大不相同,他们拥有的世界观更贴近新科学的发现。这些文化想象的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这个核心理念孕育出了截然不同的看待世界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他们相信自己与所有的生命息息相关,甚至包括地球本身。我们看见的是事物,看见的是事物之间的胶结——将他们结合在一起的那个东西。这些文化的根本不是个体,而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在他们眼中这就是自在之物。

他们了解人性的本质是交融,并因此活得更幸福,有着较低的离婚率、较少的问题儿童、较低的犯罪和暴力发生率,以及更强大的社群。

他们选择了更好的生活方式,一种更真实的方式——我相信这是你我都想要的生活方式。他们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因为采用了另一种叙事方式——另一种关于“我们是谁”及“我们为何在此”的世界观,而不是我们的文化,特别是当代科学所信奉的那种世界观。

我写这本书是要证明,我们是在依据一套过时的规则运作。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关于“我们是谁”,答案已经彻底改写,为了生存和延续,我们也要随之改变。今天,竞争的冲动是我们自我定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我们生命的暗流,也正是它导致了一个个巨大的全球危机,威胁着我们的未来。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能修复整体性的关系,就能开始疗愈我们的世界。

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让你更敦亲睦邻,能让你修复一些人际关系,因为不断的较量和巧取豪夺,本来就不是我们人生游戏规则的全部。

我还要强调的是,本书不是在阐释某种新的经济或政治模式。此外,书中的观点也无意轻慢科学专业或牛顿、达尔文等伟大科学天才的发现。我绝对不是个创世论者。然而所谓科学,就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发现过程,没有一位科学家能够写出真正的最后结局。永远都有新发现,永远都有旧篇章需要修改。而目前,我们正处于认识自我及认识世界的一次大修正之中,随着有关世界本质的信息越来越多地出现,许多一直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包括早期进化论),也在逐渐被改善。

除此之外,我更希望你能以全新方式、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世界,用新方式与其他人建立连结,接受新的社群意识。我希望本书能给你一个全新而可靠的目标——比羡慕邻居带水印的名片更好的东西。我将向你证明,生活在整体之中有多么容易,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彻底变革你以及你周围每个人的生活。生命不必然如此,就从今天起。

琳内·麦克塔格特

2010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琳内·麦克塔格特通过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以更宽广的全新视角来看待自己和世界。

——《创造丰盛》作者、身心灵成长导师 张馨月

本书生动地介绍了一些最前沿的、令人震惊的科学发现,你和我,都是我们和宇宙交互作用的作品。

——合一觉醒中心创办人、身心灵导师 李思坤

书中所传达的信息将启迪我们如何改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改善人与环境或与世界的关系,激励我们进入全新的未来。意念的力量是强大无比的,也是我们之前难以想象的,本书正是在教我们如何发挥念力的蝴蝶效应。

——身心灵导师 孙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