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作者一百篇充满爱和哲理的智慧箴言。本书所选文章的特点是弘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能给予读者以启迪,能让读者从中吸取营养——要么是成功的智慧,要么是轻松的欢笑,要么是深切的感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丁立梅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作者一百篇充满爱和哲理的智慧箴言。本书所选文章的特点是弘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真、善、美,能给予读者以启迪,能让读者从中吸取营养——要么是成功的智慧,要么是轻松的欢笑,要么是深切的感动。 内容推荐 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 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都是这些小欢喜啊。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唱着歌,跳着舞。活着,出就成了一件特别让人不舍的事情。 本书汇集了作者100篇充满爱和哲理的智慧箴言。 目录 第一辑 会飞的太阳 会飞的太阳 /3 掌心化雪 /6 女人如花 /8 骆卡 /10 花盆里的风信子 /12 月亮像月亮 /14 落日下的画画人 /16 美女 /18 仙人掌不哭泣 /20 第二辑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从前 /27 阿德老人的鞋摊 /31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33 修车人 /36 老人与花 /39 一把紫砂壶 /41 贺卡里的宛转流年 /43 一个电话,十个春天 /45 遇见你的纯真岁月 /47 闲花落地听无声 /50 那个借我肩膀哭泣的女子 /53 第三辑 与自己和解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61 不舍得 /63 与自己和解 /65 老去不浪漫 /67 我为什么快乐 /69 生命自在 /71 爱与哀愁 /73 不辜负 /75 让梦想拐个弯 /78 给人一朵花,胜过给人一把刀 /80 第四辑 蔷薇几度花 虞美人 /85 蔷薇几度花 /87 槐花深一寸 /90 簪菜花 /92 一团粉红,一团鹅黄 /94 栀子同心好赠人 /96 花向美人头上开 /98 薄荷,薄荷 /100 有木名凌霄 /102 天香云外飘 /104 满架秋风扁豆花 /106 菊有黄花 /108 第五辑 一去二三里 春风暖 /113 一去二三里 /115 醉太阳 /117 盛夏的果实 /119 晒月亮 /121 秋露 /123 秋天的黄昏 /125 秋夜 /127 看雪 /130 一路向北 /132 第六辑 小扇轻摇的时光 奔跑的小狮子 /137 手指上的温度 /139 那个被你伤得最深的人 /141 小扇轻摇的时光 /143 六只柿子 /145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147 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 /149 远方的远 /152 没有哪个孩子,不是做娘的疼大的 /154 爱到无力 /158 第七辑 等你80年 咫尺天涯,木偶不说话/163 五点的黄昏,一只叫八公的狗 /168 我是你男人 /172 手腕上的疤 /175 一辈子,一句话 /177 我要为你吹一世的笛子 /180 等你80年 /183 布达拉宫里的爱情绝唱 /185 第八辑 小欢喜 桃红 /191 女人的宝贝 /193 猫叹气 /195 吃蟹 /197 步摇 /199 银饰 /201 幸福的盘子 /203 旧衣 /205 首饰 /207 扇子·女人·流年 /209 第九辑 琵琶语 绿袖子 /213 布列瑟农的忧伤 /215 睡莲 /217 追风的女儿 /219 昨日重现/221 寂寞的,孤独的 /223 斯卡布罗集市 /225 且吟春踪 /227 琵琶语 /229 冬阳 /231 故乡的原风景 /233 天边 /235 乱红 /237 追梦 /239 长相思 /241 竹舞 /243 在老歌里温暖 /245 试读章节 暮春的一天,童梦弟送我的几盆仙人掌,在不知不觉中,开了花。花粉粉的,重瓣,像微笑着的人的脸。 仙人掌不哭泣 童梦弟搬来我家隔壁住的时候,手里托着一盆仙人掌。 我家隔壁,是两间老式平房。门前铺着细细的条砖,砖缝里长草,也冒出一株两株的小黄花。原主人买了新房,搬走了,两间平房,便作了出租用。 初秋的天,薄凉。雨飘得细细密密。砖缝里的小黄花,在雨里瑟瑟。童梦弟却穿着一条超短裙,裸露着修长的双腿。她跟着房主,一路走,一路笑,浑身洋溢着与初秋的雨,颇不协调的欢喜。那份欢喜,如同云罅中的光亮,晶莹剔透。让人的心,忍不住雀跃。 她住下后不久,就来拜访我,送我一盆仙人掌。“我妈说过,邻居好,赛金宝。”她笑,笑得灿若春花。唇红齿白,青春逼人。“姐姐,这个很好长的,你不用怎么理它,它也能长得很好。”她指着仙人掌对我说。她告诉我,她的老家,家家都长这个。哪里碰伤了,用它的汁搽搽就好了。 这便相识了。院门外遇见,她总是脆声声地跟我打招呼,一口一个姐地叫我。脸上,始终如一的,是花开般的笑容。 她做的工作,似乎很杂。我在街上遇见过几次,一次她在路口发传单,怀里搂着一捧彩印的广告。一次她在商场门口,临时搭建的舞台上,她又唱又跳的,为商场促销搞宣传。还有一次,我在路边的地摊上碰到她,她在吆喝着卖一些廉价的棉袜子。青春的脸上,挂一抹花开般的笑容。即使在满大街的芜杂之中,那笑容,也没有丢失掉一点点。 童梦弟说:“我想攒多多的钱呢,我要攒钱寄给家里。我还要攒钱买房子,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过一辈子。”这是童梦弟的理想生活,很寻常,亦很动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很熟了。我约她来我家里喝茶,新沏的茉莉花茶。她手里捧一团毛线过来,手指在棒针上,上上下下,上上下下,不停地编织。那是外贸加工的线衣,织一件,可换十五元的手工费。 听她说起她的老家:贵州。深山老沟里。开门看到的全是石疙瘩。能见到土的地方,都被他们开垦出来,种上土豆,种上苞谷。她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妹妹。父母盼男孩,给她取名梦弟。她的妹妹分别叫盼弟、招弟、来弟。“名字很俗气,是吧?”她低了头问我,吃吃笑。“不过,我很喜欢,因为,这是我妈给取的。”她复又说。 她的姐姐在12岁上,得病没了。她成了家里最大的孩子,书只念到小学三年级,就回了家。她要带妹妹,要帮父母干活,尽管,她那么喜欢念书。 在她13岁那年,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全身浮肿。家里没钱送母亲去大医院,两个月后,母亲走了。“要是我那时能挣钱,我妈就不会死了。”她说到这里,有些自责,脸上的笑容黯淡下来,好长时间没再言语。唯有十指,在棒针上,上上下下,上上下下,舞得人眼花缭乱。 15岁,她跟了村里人出来打工。做过保姆,在饭店端过盘子,做过化妆品推销员。最穷困潦倒时,她捡过人家丢弃的食物吃,睡过桥洞。她辗转过不少城市,这让她骄傲。“简直就是免费旅游呀。”她笑了,有些得意地晃了晃头。更让她骄傲的是,她挣的钱,不但养活了她的家人,而且还让她的妹妹们都有书读。现在,她最大的妹妹盼弟,已读大二了。“她成绩很好的,也能自己挣钱给自己花了。”日子苦尽甘来,童梦弟显得很知足。 童梦弟唯一的遗憾,是书读得少了。她梦想有一天,能读大学。她买了不少的书,自学。还买了钢笔字帖,练字。有次,她拿了她练的字来给我看,我看到上面写着一首拙朴的小诗,题为《仙人掌不哭泣》:“仙人掌不哭泣/因为泪水对它来说/十分十分珍贵/它要用它浇灌心灵/还要用它滋养身体/好使它卑微的生命/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我好奇地问她:“谁的诗?”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告诉我,是她写的。我惊叹,我说童梦弟,你都可以成为诗人了。她听了很开心,一再向我道谢,仿佛我给了她什么恩赐似的。 这之后,每隔一两天,童梦弟会拿了她的新作来,给我看。那些诗,虽稚嫩,却充满灵气,清新得如同乡村野地里的小野菊。她羞涩地说,她正在学着投稿,等她挣到第一笔稿费,一定请我吃饭。 有一段日子,我很少见到童梦弟。隔壁的门,整日整夜地关着。要不是晾衣绳上,晾着一件她的黑裙子,要不是窗台上,摆放着她长的两盆仙人掌,我会疑心,我的隔壁,根本不曾有人来住过。 再见到童梦弟,秋已深了。平房前,砖缝里的小草和小黄花们,都萎了。她来敲我的门,穿一件绛红色线衣,素妆,笑容恬淡,有点像邻家女孩。她问我有没有葱。她说:“我想学做扬州炒饭呢。”她站在黄昏下,黄昏的金粉,铺她一身。 我问她这些日子去了哪里。她只管抿了嘴笑,后来才告诉我,她和一个人,回了她的老家一趟。 原来,她爱了。之前,她在另一个城,已有一份稳妥的工作。某天,她遇到他,她放弃了好好的工作,从别的城,一路追奔到我们这里来。只因为,他家住在这里。 我给了她一把葱。不一会儿,她端一碗扬州炒饭来,请我尝。我尝一口,赞:“味道真不错,像正宗的扬州炒饭了。”她眼睛亮亮地看着我,欢喜地问:“真的?” 她喜欢的那个人,是最爱吃扬州炒饭的。“他祖上是扬州的呢,他曾祖父,还在扬州做过官呢。”她说起他来,眉眼里,全是笑。 几天后,我看到一个男人,开始出入她的小屋。男人模样一般,举止倒也温厚。他帮童梦弟晒被子,在晾衣绳上,一遍一遍扑打上面的尘。童梦弟则去菜场,买回一堆菜,一头钻进厨房里,忙得油烟四溅。他们隔着一些尘和油烟说话,让人望得见最凡俗的幸福。 转眼,冬了。第一场冬雪降临,总是叫人惊喜的。不过是在眨眼之间,树白了,屋子白了,路白了,整个世界,都白了。人仿佛,也是一个雪白的人了。我找出相机,去叫童梦弟出来一起拍雪景。门敲了许久,童梦弟才来开门,身上裹一件毛毯,凌乱着一头长发。 我一眼瞥见,她的眼窝底,有深深的泪痕。正诧异着准备寻问,她的脸上,早已换上笑容,花开一般的。她说:“姐,你等我一下啊。”转身冲进房内,再出来,她已换了装,上身套一件红色外套,脚上蹬一双红色雪地靴,脸上施了薄粉,长长的头发,挽在脑后。人像一朵红梅了。 我是在一些天后才得知,那时,童梦弟已怀上男人的孩子,而男人,却不能接受她了。男人的父母一直不同意男人与她交往,尽管她做出种种努力。她给他父母织线衣,一件一件,从上衣,织到毛裤。她去他家,小保姆似的,里里外外忙着打扫。隔三岔五的,她会买了他父母爱吃的糕点,送过去。她甚至托父亲,做了贵州特产——熏肉,打包寄过来,让他父母品尝。他们还是不能接纳她,嫌她是外地的,嫌她家穷,嫌她没文凭。男人在父母的安排下,去相亲,很快与一本地女孩开始交往。她选择了放手,关在屋子里,独自疗伤。自始自终,她都没有告诉男人,怀上孩子的事。 腊月底,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甜蜜,家家户户都着手准备过新年了。童梦弟来跟我告别,她把窗台上的两盆仙人掌,捧过来给了我。她说她要去别的地方,不会再到这里来了。她说有机会,她很想去读书,走在漂亮的校园里。她说她会活得好好的,找到一个真正喜欢她的人,一起过一辈子。她说这些时,脸上始终挂着花开般的笑容。 我问她:“恨他吗?”她笑着摇摇头,说:“不。就当是我不小心,碰伤了皮,用仙人掌的汁,搽搽就好了。” 新年过后,我隔壁那两间老式平房里,很快搬来新的租客,是一对做生姜生意的年轻夫妇。清晨,他们一起推了拖车,去卖生姜。晚上,他们一起拉着拖车回家,一起做饭,隔着一些尘和油烟,大着嗓门说笑。他们总使我想起童梦弟,她的理想生活,就是这样的。 暮春的一天,童梦弟送我的几盆仙人掌,在不知不觉中,开了花。花粉粉的,重瓣,像微笑着的人的脸。 P20-24 序言 小欢喜 喜欢这样一种状态:太阳很好地照着,我在走,行人在走。微笑,我们对面相见不相识。心里却萌生出浅浅的欢喜,就像相遇一棵树,相逢一朵花。 路边的热闹,一日一日不间断。上午八九点的时候,主妇们买菜回家了,她们蹲在家门口择菜,厢着一条巷道,与对面人家拉家常。阳光在巷道的水泥地上跳跃,小鱼一样的。我仿佛闻到饭菜的香,这样凡尘的幸福,不遥远。 也总要路过一个翠竹园。是街边劈开的一块地,里面栽了数杆竹,盖了两间小亭子,放了几张石凳石椅,便成了园。我很爱那些竹,它们的叶子,总是饱满地绿着,生机勃勃,冬也不败。某日晚上路过,我透过竹叶的缝隙,看到一个亮透了的月亮,像一枚晶莹的果子,挂在竹枝上。天空澄清。那样的画面,经久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我想起时,总要笑上一笑。 还是这个小园子,不知从哪天起,它成了周围老人们的天下。老人们早也聚在那里,晚也聚在那里,吹拉弹唱,声音洪亮。他们在唱京剧。风吹,丝竹飘摇,衬了老人们的身影,鹤发童颜,我常常看得痴过去。京剧我不喜欢听,我吃不消它的拖拉和铿锵。但老人们的唱我却是喜欢的,我喜欢看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那是最好的生活态度。等我老了,我也要学他们,天天放声歌唱,我不唱京剧,我唱越剧。 路走久了,路边的一些陌生便成熟悉。譬如,拐角处那个卖报的女人,我下班的时候,会问她买一份报,看看当天的新闻。五月,她身旁的石榴树,全开了花,一盏盏小红灯笼似的,点缀在绿叶间,分外妖娆。我说,你瞧,这些花都是你的呀。她扭头看一眼,笑了。再遇见我,她会主动跟我打招呼,送上暖人的笑。有时我们也会聊几句,我甚至知道了,她有一个女儿,在读高中,成绩不错。 还有一家花店,开在离我单位不远的地方。花店的主人,居然是个男人,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男人原是一家机械厂的职工,机械厂倒闭后,男人失了业。因从小喜欢花草,他先是在碗里长花,阳台上长一排,有太阳花,有非洲菊,有三叶草。花开时节,他家的阳台上,成花海。左邻右合看见,喜欢得不得了,都来问他讨要。男人后来干脆开了一家花店,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花盆,专门长花草。那些小花盆里长出的花草,都一副喜眉喜眼的样子,可爱得很。看他弯腰侍弄花草,总让人心里生出柔软来。我路过,有时会拐进去,问他买上一盆两盆花,偶尔也会买上几枝百合回家插。他每次都额外送我几枝满天星,说,花草可以让人安宁。真想不到这样的话,是他说出来的。一时惊异,继而低头笑,我是犯了以貌取人的错的。我捧花在手,小小的欢喜,盈满怀。 也在路边捡过富贵竹。是新开张的一家店,门口祝福的花篮儿,摆了一圈。翌日,繁华散去,主人把那些花篮,随便弃在路边。我看见几枝富贵竹,夹杂在里头,焉头焉脑的,完全失了生机。我捡起它们,带回家,找一个玻璃瓶插进去。不过半天工夫,它们的枝叶,已吸足水分,全都精神抖擞起来。 再隔几日,那几枝富贵竹,竟冒出根须来。隔了一层玻璃看,那些根须,很像银色的小鱼。我把它们放在我的电脑旁,无论我什么时候看它们,它们都是绿盈盈的。这捡来的一捧绿,让我心里充满感动和快乐。 曾经我想过一个问题: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都是这些小欢喜啊。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唱着歌,跳着舞。活着,也就成了一件特别让人不合的事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