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年全新修订版)》由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所著,全球最畅销家教书系作者、美国杰出的教育专家法伯与玛兹丽施寄语中国读者: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内容推荐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年全新修订版)》由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所著,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2012年全新修订版)》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3、代替惩罚的方法; 4、鼓励孩子自立; 5、恰当地赞赏孩子; 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第1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 提示 3.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 说出你的感受 5. 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 请孩子帮忙 2. 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 表明你的期望 4. 提供选择 5. 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 采取行动 7. 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3. 不要问太多问题 4. 别急着告诉答案 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 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拒绝。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 描述你所看见的 2. 描述你的感受 3. 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更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 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 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 以身作则 5. 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 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精彩在继续 1. 多年以后 I是这样,但是…… 如果……会怎么样? II孩子们的“母语” III读者来信 2. 30周年纪念版感言 3. 下一代的成长 乔安娜·法伯 为读者推荐的家教图书 试读章节 你已经了解到了当听到这些常见的说话方式时,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的。我愿意在这里进一步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感受。当我在难过或者受到伤害时,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建议、大道理、心理分析或者别人的看法,那样只能让我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我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我产笙防范心理;最激怒我的是说我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我还可能会对自己说:“老板平时还是不错的……我当时应该马上认真处理那份报告……但我也不能假装这件事情没发生……好吧,明天早点到公司,先把报告写完……不过,到他办公室交报告的时候,我还是要让他知道,他昨天那样对我说话,让我很难过……另外,也让他知道。以后他对我有看法,最好单独和我谈。” 这个过程对我们的孩子也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也能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那么也能有助于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P10 序言 亲爱的读者朋友: 一直以来,我们都不曾想到会写一本关于教导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毕竟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个非常私人的话题.让我们在这方面提供建议有些不合时宜。在出版的第一本书——《释放家长释放孩子》中。我们尽量避免说教,而是分享我们的故事和经验。多年来。我们和已故儿童心理专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一起开办的讲座。给我们自己的生活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相信。如果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使用这些技巧的亲身经历,读者一定能领悟到这些技巧背后的内涵和实质。然后自己可以灵活运用。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很有效。许多家长高兴地告诉我们。通过学习我们的经验,他们已经能够在家庭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但是,还有另外一些家长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期待,就是想看到另外一本书:最好能包含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原则、小贴示之类的内容。能帮助家长们循序渐进地学习。 关于这个提议,我们的确严肃认真地思考过一段时间。但是始终不能排除最初的担忧,所以把这个想法一直搁置在一边。而忙于准备四处巡回演讲和讲座。 接下来的几年中.我们辗转于全国各地,为家长、教师、学校负责人、医疗机构、青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等一些相关人员和机构办讲座。无论走到哪里,人们总愿意和我们分享他们运用这种新沟通方法的经历。包括他们的困惑、挣扎以及他们对新方法的热衷。大家的坦诚让我们备感欣慰。同时,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每次结束后。文件夹里塞满的新素材总是让我们兴奋不已。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地有邮件寄来,不光来自美国,还有来自法国、加拿大、以色列、新西兰、菲律宾、印度等世界各国。来自新德里的安哈·甘普勒在信中说到:“我有许多疑问。很想听听你们的建议……请告诉我怎样才能更深入地学习这门技巧。我现在走到了死胡同里。老方法不适合我。又没有新的技巧。请帮助我解决这个问题。” 正是这封信。让我们再次开始考虑写一本关于”如何操作”的书。我们越讨论这个问题,就越找到了写书的感觉。为什么不写一本书,提供给家长们经验和方法。让他们能够自学这些技巧呢?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或者和朋友一起)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实践.同时提供给家长们可以借鉴的众多事例。以便他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 这本书还配上了卡通漫画。生动展现每个技巧,好让性急的父母们可以看一眼漫画就能很快复习一遍。 我们把这本书写得个性化一些。在书中分享我们的个人经历、回答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并且还包括过去六年当中参加讲座的家长们提供的一些小故事和新观念。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追求着一个更大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寻找一种肯定个人尊严和人性的亲子沟通方法。就这样。我们最初的担忧不见了。每一门艺术或者科学都有它自己的工具书,为什么不能有一本书告诉家长“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呢”? 从决定的那一刻起.我们马上就投入了写作。我们希望能在甘普勒先生孩子长大以前.把这本书送给他。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书评(媒体评论) 切实可行、合情合理、清晰易懂,法伯和玛兹丽施所设计的方法条理非常清晰,让读者不断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 ——美国《家庭》杂志 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运用到任何一种关系当中。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让世界上少了对孩子大声的喊叫和训斥,带来的是父母和孩子更多的合作。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一本十分实用有效的图书,它让成人俯下身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使孩子像成人一样和父母对话,这种沟通交流的形式一旦建立,的确就能创造家庭的快乐与和睦。 ——《洛杉矶时报》 一本优秀的著作……所有的父母每天都可以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来改善他们的亲子关系。 ——《沃斯堡星电报》 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圣经 ——《波斯顿环球报》 这本书太可爱了!法伯和玛兹丽兹给读者提供了一种魔幻般的机会,让父母们能在行动中看清自己,并且在犯那种可能毁灭性的错误之前就预先修正自己的行为。 ——《母性的选择》作者:西尔维亚·费德马 一本和孩子有效沟通的超级指导,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使做家长变得更高效和更快乐。 ——美国幼儿协会前主席:罗伯特 M.赫文瑞奇 作者介绍 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Mazlish),国际亲子沟通专家,美国畅销亲子教育书系作者。
她们是纽约市社会研究新校和长岛大学家庭生活研究所的创建者。本书是她们在创办的学校和研究所长期与父母们一起进行实验的研究总结。如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非常有效。她们除了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频繁演讲外,还经常出现在《早安美国》(GoodMorning America)和《欧普拉》(Oprah)等热门电视节目里。 法伯与玛兹丽施都是三位孩子的母亲,她们已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