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不为你知的危害
高血脂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性、渐进性和全身性的,常常没有任何感觉,易被人们忽视,但日久年深,高血脂最直接的后果是造成“血稠”,然后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局部血管壁变厚,凸向管腔,致血管狭窄,血液流通不畅,导致全身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缺血或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心血管疾病。病症会因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而异。1. 如果脑、心血管动脉硬化,初期会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不加以防治会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中风(脑梗死、脑出血)等疾患。2. 心脏的冠状动脉(为心脏补充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管)出现硬化,会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3.如果动脉硬化出现在大腿的大动脉,会引起一种叫做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导致人们走路时腿痛等症状。在初期,稍加休息坚持行动还可以行走,但是状况严重时,静息时也有疼痛发作,甚至腿部出现坏疽,需截肢。4. 如果肾脏出现动脉硬化会导致尿毒症。5. 眼底动脉产生动脉硬化有时会使视野部分丢失。此外,高脂血症的患者也常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如何检测血脂
诊断高血脂的主要依据:胆固醇与甘油三酯
血脂升高带来的症状并不明显,如何合理判断自己的血脂水平呢?高血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高血脂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判定。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血脂的主要来源,两者皆为身体所需。前者提供细胞能量,后者强化细胞结构。但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长期处于高浓度,麻烦将随之而来。通常1.70~2.25毫摩尔,升被视为临界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超过或等于2.26毫摩尔,升则被视为明确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维持在1.70毫摩尔,升以下比较安全。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或等于5.18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就要注意定期去医院检查,开始进行治疗了。
“好胆固醇”与 “坏胆固醇”是怎么回事
不要一听见胆固醇就“谈虎变色”,其实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是有好坏之分的:
“好胆固醇”(HDL)
即高密度脂蛋白(HDL)。它扮演清道夫的角色,将周围组织多余的胆固醇送回肝脏处理,排出体外,高密度脂蛋白增加,动脉壁被胆固醇囤积的机会就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就随之下降,可防止心脑血管病。所以,HDL及其胆固醇(HDL-C)升高被认为是好事。
“坏胆固醇”(LDL)
即低密度脂蛋白(LDL)。当你吃下过多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血液中的LDL就会升高,它从肝脏携带胆固醇到全身组织,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共同促发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称LDL为“坏胆固醇”。
“提高”、“降低”是我们对待胆固醇的基本态度,“提高”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指将低密度脂蛋白降下去。
控制血脂异常,定期体检非常必要
对于高脂血症现在仍有很多人认识不足,因而认为高脂血症并不可怕,加上高脂血症在未发现前,多数人毫无症状,往往未加注重。直到高脂血症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或产生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等疾病之后才知道厉害,其实,高脂血症是威胁现代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大疾病,并且被称之为现代社会危害健康的十大隐形死亡病症之一。因此,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很重要的。
为防患于未然,建议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检查1次血脂;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一次血脂。
另外,测定血脂水平前,必须空腹12小时以上抽取前臂静脉血,还需注意在空腹前一餐忌用高脂饮食。
高血脂是吃出来的
饮食与血脂不可不说的关系
高脂血症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食用了大量油腻食物、摄入了过量的胆固醇,而过量的胆固醇进入到血液中沉积下来,久而久之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对于血脂轻度升高人群,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又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是不需要降脂药物治疗的。只要大家能坚持合理的饮食,同时配合适当运动,就可以达到轻度降脂的目的。
高脂血症的饮食原则
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原则既要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又要使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鸡皮等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含量过多,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还可使甘油三酯升高。
人体中的脂类大部分从食物中来,所以高脂血症患者饮食应有节制,将脂肪摄取量减至每天热量来源的30%以下,将饱和脂肪摄入量保持在每天热量的10%以下。P12-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