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与胆小(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儿童行为抑制性研究)》是在侯静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通过纵向追踪研究,考察了中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一非抑制性特征发展的稳定性,家庭环境中儿童与父母的交往行为和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关系,以及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
气质特征是儿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提出了行为抑制性一非抑制性来描述儿童的气质特征。面对陌生人和陌生事物时,行为抑制性的儿童会表现出脸红,心跳加快、紧张、恐惧、被动等胆小的特征,而非抑制性的儿童则表现出放松,主动接近陌生人和陌生事物等胆大的特征。
《胆大与胆小(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儿童行为抑制性研究)》(作者侯静)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了中国儿童的行为抑制性一非抑制性发展的稳定性,家庭环境中儿童与父母的交往行为和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关系,以及行为抑制性一非抑制性儿童的学校适应状况。《胆大与胆小(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儿童行为抑制性研究)》可供家长,学校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参考使用。
序言(陈会昌)
自序
第一章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概述
第一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研究历史
第三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生理机制
第四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社会文化因素
第五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社会适应
第六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稳定性的研究
第二章 儿童行为抑制性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稳定性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家庭教育意义
第三节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学校教育意义
第三章 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的稳定性
第一节 儿童7岁时的行为抑制性的特点
第二节 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的发展
第三节 讨论
第四章 儿童行为抑制性与父母行为的关系
第一节 儿童4岁时在家庭游戏中的亲子交往行为特征
第二节 儿童4岁时在家庭游戏中的亲子交往行为与行为抑制性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儿童行为抑制性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第一节 儿童7岁时的社会退缩、问题行为、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儿童7岁时的问题行为、学校适应与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的关系
第三节 讨论
第六章 儿童行为抑制性的文化适应意义和教育对策
第一节 中国儿童2~7岁行为抑制性的稳定性
第二节 中同文化背景下儿童行为抑制性的适应意义
第三节 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及其与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的关系
第四节 行为抑制性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策
第五节 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六节 本研究的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家庭录像编码手册(父母同时在场)
附录二 7岁儿童实验室抑制性行为的编码表
附录三 儿童行为量表(CBCL)
附录四 儿童社会行为评价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