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强编著的《胡雪岩经商智慧全集》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聘请外国技术人员,购买机器设备,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顾全大局,努力改变华商各自为战的局面,掀起来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他不忘商道即人道,身陷危难,宁可倾家荡产,也不失信于人。
郝强编著的《胡雪岩经商智慧全集》我们对幸福的追逐、我们向成功的跨越,最大的障碍常常不是我们的技能、水平、环境和舆论,而恰恰是我们自己,准确地说是我们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手段,关键的时候,没有做出正确的抉择,没有采取正确的决定,没有把握必要的机会……在这方面,胡雪岩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胡雪岩经商智慧全集》完全依靠自己的不断学习、思考、努力和拼搏,胡雪岩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放牛娃、没有任何背景的小伙计,白手起家,涉足开钱庄、设药厂、贩生丝、搞军火等,生意遍地开花,逐渐成为清末中国的首富,同时又获二品顶戴,纵横于政商两界。他的为人技巧、处世谋略和经商智慧,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人们会说:“古有陶朱公,近有胡雪岩。”“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历来中国的有识之士都信奉这样的理论: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基石。可以说,胡雪岩的逐渐发迹,也正是由良好的品行开始的。
胡雪岩从小家里比较贫穷,他以帮人放牛为生。
一天下午,胡雪岩像往常一样到野外放牛。他把牛赶到草地上吃草,自己便来到不远处路边的凉亭里休息。刚走进亭中,他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蓝布包袱,上前伸手摸了摸,硬邦邦的;又拿起来掂了掂,分量很重。他充满好奇地打开了包袱,结果,被吓了一跳:包袱里面全是金银财宝!
一贯良好的家庭教育让胡雪岩明白,这些东西既然不是自己的,就一定不能拿走。而且,他想,失主此时也一定是着急得要命,肯定在四处找寻遗失的包袱。所以,他决定原地等待失主。
胡雪岩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不是拿着包袱呆坐在那里傻等,因为那样包袱就可能被人冒认,甚至被贪财的歹徒抢走。胡雪岩决定先把包袱藏到草丛里面,然后好像没事儿一样,坐回那里等待失主。
可是,一直到太阳快下山了,也不见有人过来。胡雪岩的肚子叽里咕噜叫了起来,但他还是强忍住饥肠辘辘,继续坐在那里等侯。
终于,有一个人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开口就问:“小兄弟,你有没有看到我丢的东西?” 胡雪岩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很沉稳地反问道:“先生,你丢了什么?”来人说:“我丢了一个蓝色的包袱。”胡雪岩听他这么说,才继续追问:“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于是,来赶忙把里面的东西一一说来。胡雪岩见他说得分毫不差,这才将包袱取出来,还给了失主。
包袱失而复得,失主当然非常高兴。于是他从中拿出一些银两,对胡雪岩说:“这个给你,算是对你的酬谢。”胡雪岩连忙摆手,拒绝说:“不要,这本来就是你的东西,我又没有做什么,本来就是该还给你的。”
失主听后大为感动,于是告诉胡雪岩说:“我姓蒋,在大阜开有一家杂粮店。你这么好的小孩子在这里放牛可惜了。如果你愿意跟我出去,我收你当徒弟……”
虽然胡雪岩满心欢喜,却当即回答说:“我现在不能答应你,要回去问母亲。如果母亲同意的话,我会很乐意跟你去。”
蒋老板一听,暗暗称赞这孩子懂事,便满口答应说:“好,我把地址留给你。如果你跟母亲谈妥了,就过来找我。我那边给你安排好一切事情,你都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好好教你。”
胡雪岩回家以后,把整个经过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后十分高兴,儿子有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去,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于是,年仅13的胡雪岩独自一人离开了家门,按照地址找到大阜的蒋老板,开始了在杂粮行的学徒生涯。
胡雪岩就是这样依靠良好的品性,创造和牢牢地把握住了人生的第一次好机会。
当然,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要想获得很好的发展前途,他还需要工寸出很多的努力才行。
按照当时的规矩,商店雇佣店员,一般是一年为期,每年除夕要吃“分岁酒”,意思就是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来了。而吃完“分岁酒”,店员最为提心吊胆的时刻也就到了,因为老板会根据你一年的表现,决定裁撤掉谁,继续录用谁。
在裁员这件事情上,中国的古人很有智慧,也很含蓄。“分岁酒”吃到最后,老板娘会端一条鱼上来,这条鱼可不是一般的鱼,鱼头朝向谁,对不起,谁就要下课另谋高就了。如果鱼头对着老板自己,那么皆大欢喜,没有人被解雇,这就是所谓的“摆鱼头”。
在当学徒的时侯,胡雪岩从来没有担心过鱼头会朝向自己。因为他不但能吃苦,而且会动脑子!
首先,胡雪岩能吃苦,他什么杂活都干。每天早早起床后,就替师傅师兄们倒夜壶、倒洗脚水,然后扫地、买早点,接着,就到店面帮着擦桌抹凳。而且老板交给他的各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好。
更重要的是,除了吃苦,胡雪岩还会动脑子。每天开店后,如果有客户来办理事务,胡雪岩就立于一旁,见机做事。有时帮客人拿外套,遇到老人还扶进扶出。胡雪岩的做法自然会博得客人们的认可,碰到客户心情好,还可以得几个小费。只因他长得伶俐,嘴快且甜,加上店里上至老板下至年长的伙计都喜欢他,所以,对他收些小费也不刻意去管教。因此,胡雪岩平日里虽然没有工钱,但如此也有些收入。
就这样,胡雪岩依靠良好的品行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开了一个好头。P3-5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财富观念深远流长,“华人生意经”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
历史上,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各地曾相继崛起许多“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大规模的商业群体——商帮。他们凭着超人的开拓精神和杰出的经营能力,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财富神话,令世界和后人叹为观止。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曾一度呼风唤雨,左右行业经济和操控国家命脉,成为名垂青史的创富典范。
在诸多的中国商帮中,以徽州商帮最为著名。徽商的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活动能力之强,都是国内其他商帮所不能匹敌的。在徽商中,有许多叱咤风云,富可敌国的财富英雄,其中以胡雪岩最为有名。
道光三年(1823),胡雪岩生于安徽绩溪县十都湖里村一个贫穷的普通农家。他的父亲是一个读过些书的乡村名士。胡雪岩没有上过私塾,他幼年所有教育都来自他父亲所学知识的传承。在胡雪岩1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完全依靠自己的不断学习、思考、努力和拼搏,胡雪岩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放牛娃、没有任何背景的小伙计,白手起家,涉足开钱庄、设药厂、贩生丝、搞军火等,生意遍地开花,逐渐成为清末中国的首富,同时又获二品顶戴,纵横于政商两界。他的为人技巧、处世谋略和经商智慧,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人们会说:“古有陶朱公,近有胡雪岩。”“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作为胡雪岩人生后期的官场知已,左宗棠对此有过精辟论述:“胡雪岩畅游官商两道,终获大成,令世人仰望。然世人只知其所成,而不知其何以能成?故而无法效仿。吾之愚见,胡氏能成,乃其灵活变通官商之道也。”
可以说,胡雪岩的人生发展轨迹,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一百多年后的那些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的人们看来。仍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一位学者指出:想获得成功,其中最稳当的做法就是仔细观察那些成功者,研究出他们所奉行的准则,学习他们所传承的智慧。然后,自己身体力行。一百多年来,有很多各界人士,在借鉴了胡雪岩的方法和一些理念以后,通过改变自己的做法,从失败中东山再起,创造了惊人的事业成就。
时代越往前发展,人类的竞争就会越来越激烈。谁操有智慧这把宝剑,谁就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期望向什么方向发展,只要你愿意学习,愿意思考,愿意努力,《胡雪岩经商智慧大全集》一书就会带给你有益的启示,帮助你逐渐迈向理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