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大智慧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李文庠//高美玲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目前经营管理类的图书品种繁多,但是,绝大部分书籍以理论知识为主,偏重于原理、原则、定义、概念,即便是讲方法,也是讲原则性的方法,而且自成理论体系,属于单纯的理论教育。《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大智慧》将管理理论和智慧融于轻松、趣味的名著品读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文字通俗,易读易懂,而且实用。茶余饭后,睡觉之前,都可读上一两段。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大智慧》(作者李文庠、高美玲)分四篇:品读篇、老板篇、员工篇和企业篇,共选了八十余则故事。

内容推荐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大智慧》(作者李文庠、高美玲)分四篇:品读篇、老板篇、员工篇和企业篇。共选了八十余则故事。品读篇探讨怎样品读“四大名著”;老板篇主要讲领导和管理;员工篇主要讲职场要点;企业篇主要讲企业经营、目标、形象、营销诸事。读者能在读完《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大智慧》后得到一些启发,获得一些心得。

目录

品读篇

学小谋略,更学大智慧

——怎样品读《三国演义》

大观园里的管理经

——怎样品读《红楼梦》

“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

——怎样品读《水浒传》

《西游记》告诉我们什么

——怎样品读《西游记》

老板篇

曹孟德励志励胆

——企业家的气场

孔明守信遣老兵

——感召力是如何建立的

协调大师诸葛亮

——管理就是协调

“装得像”的“老板”刘备

——“装得像”也是管理艺术

擅搞平衡术的“老板”孙权

——管理中的均衡

唐僧不是个好“领导”

——平庸不要紧,千万别自作聪明

李嬷嬷寻衅闹事

——老板须知员工心“-

梁山不是雇佣制

——雇佣军打不了硬仗

天不灭曹,还是孔明不灭曹

——决策要把问题想透彻

赵姨娘最讨人嫌

—二缺乏修养的人没有出路

非战而死,,生气而死.

——情商低的人走不远

吕蒙如何从将才变为帅才的

——文化素质决定你走多远

曹操选择走华容

——僵化思维使人走不远

张辽威震逍遥津

——管得多对,还是管得少对

张松献地图

——让人家心顺,让自己事顺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不懂·心理,何以经营

曹操割发受罚

——灵活性不脱离原则性

关羽、张飞的怪话

——懒蚂蚁效应

孙悟空大意失宝扇

——最危险的瞬间往往发生在成功的瞬间

孔明偏见识魏延

——偏见使人智昏

刘备敬请庞士元

——用人需容人之异

冷子兴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诸葛亮不杀马谡行不行

——理解“破窗理论”

败将王平反受奖

——制度不应当惩罚好人

破袁绍曹操焚信

——得饶人处且饶人

“弼马温”与“避马瘟”

——善待“避马瘟”式员工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扬长避短才有精彩人生

钟会伐蜀先造船.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员工篇

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企业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员工

沙僧和白龙马

——实干的员工越多越好

猪八戒没大出息

——牢骚型员工越少越好

美猴王心有灵犀

——做一个有悟性、灵气的员工

诸葛亮的择业观

——小企业也有前途

诸葛亮的谈判观

——端起“被人求”的架子

乌进孝的谈判观

——制造气氛好办事

诸葛亮本事为什么这么大

——懂得越多,才能卖得越好

小李广梁山射雁

——“沉默是金”并非总是对的

智多星察言观色

——揣摩力是一种软实力

死心塌地跟唐僧

——面对不喜欢你的上司怎么办

职场宝钗

——善待平级

陶谦好心办了坏事

——量力而行

猴王不当弼马温r

——定位过低,浪费人生

好高参不一定是好将军

——角色错位,贻误事业

司马懿若是进了空城

——先打工生存,再创业发展

诸葛亮一气周瑜

——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

武二郎上了梁山怎么显不出本事了

——团队精神是员工的首要素质

两个“耐性”,挫败了一个“急性”

——无耐性者莫做生意

钩镰枪大破连环马

——其实创新很容易

陆逊以弱克强

——遭遇强者怎么办

景阳冈武松打虎

——没有压力,你还能生存吗

企业篇

被压五百年,孙悟空退步了吗?

——建立学习型企业

老当益壮属黄忠

——企业不让自己停下来

凤姐道艰难

——“肥胖”企业并非健康企业

秦可卿谋高一筹

——企业必须解决慢性问题

曹操爱笑,刘备善哭

——企业形象凝聚人心

宁国府五弊

——没有控制的企业必定短命

“事后诸葛亮”与“事前诸葛亮”

——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林冲棒打洪教头

——控制过多也失误

愚忠陈宫

——离开断路

十八路诸侯劳而无功

——“大”不等于“强”

“隆中对”为什么没有成功

——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力才能

奏效

吴用小纰漏坏大事

——小的决定大的

贾探春悉心理财

——能省则省,锱铢必较

凤姐弄权铁槛寺

——无德之才害企业

过江历险吊周郎

——处理危机三方:快、柔、诚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过失,一过就失

杨修因“鸡肋”丧命

——过错,一过就错

孙行者三探无底洞

——了解竞争对手

时迁的绝技

——把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

九纹龙史进拜师

——花拳绣腿不中用

披红挂彩入南徐

——“炒作”不是贬义词

朱贵水亭施号箭

——从新闻信息中找创业项目

刘姥姥插科打诨

——让消费者买到“满意”

没有荆州,怎有西川

——以点连片,以点连线

司马懿装病等时机

——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七雄智取生辰纲

——经营中的求异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两害之间择其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小谋略在书中处处可见。有的是讲决策的,如“定三分隆中决策”,“华容道孔明放曹”,讲的是决策中的长谋;“锁战船曹操中计”,讲的是经验性决策;“过江历险吊周郎”,讲的是风险性决策;“算在敌先,三出祁山”,讲的是决策前的预测。有的是讲谋略的,如“刘备笑拜孙夫人”,讲的是以柔克刚之谋;“割三郡以退为进”,讲的是以退隐进之谋;“一气周瑜”、“二气周瑜”、“三气周瑜”分别讲的是兵贵神速之谋、公关之谋、将计就计之谋;“钟会伐蜀先造船”,讲的是一箭双雕之谋;“青梅煮酒论英雄”,讲的是危机对策之谋;“陆逊假意恭关公”,讲的是笑里藏刀之谋。上述之谋,之所以称为小谋略,是因为它们大多是一些讲思维、讲方法的,偏于做事,难以统领人生。

品读《三国演义》,挖掘诸多小智慧、小谋略并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固然有益,但尚不够。怎样才能使人生、事业走得更远,乃人格也。所以,读《三国演义》,更深层次的是挖掘其中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并非就事论事,从一两个故事中就能挖掘出的,而是经过对许多故事进行分析、综合、凝练、升华而成的。这种大智慧才是真正的大学问、大觉悟、大道理,才能统领经营之路。

《三国演义》显出的大智慧,归纳如下。

其一,凡事皆有度。

《三国演义》有许多“过度”的人和事:诸葛亮的征战过度、包揽过度、劳累过度,刘备的固执过度,张飞、王朗、周瑜、孙策、曹真的嗔怒过度,杨修的小聪明过度,许攸的贪功过度,典韦、淳于琼的贪杯过度。“过度”,要么使这些人物丧命,要么使他们败业。

《三国演义》的“过度”之鉴警示我们,许多情况下,我们犯的错误,并非不干或干得少,而是干得太多、太忙,心太急,心太大,走得太远,力不负重,偏离了“度”,企业成了“流星”。“过度”常常成为企业经营犯错误的主因。

其二,性格决定命运。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人物并非死于战场,而是死于不良的性格。如刘备的固执,关羽的自负,张飞的暴躁,夏侯悖的浮躁,周瑜、孙策的气量狭小,许攸、祢衡的狂妄,杨修的锋芒毕露,曹操的多疑;董卓。的蛮横,袁绍的优柔寡断··《三国演义》中也有不少人物有很好的性格,像孙权、赵云、陆逊等,他们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因而寿长事顺。

不良的性格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悲伤,常是败业之源。良好的性格能给人带来美好与幸福,助事业成功。不同的性格,得到的结果必然走向各自不同的方向——成功或失败。

其三,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是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不生存下来,不去适应生存的环境,不去创造生存的环境,则奢谈求发展。

诸葛亮华容放曹,司马懿不进空城,孙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收荆州,曹操竞把骂他祖宗三代的陈琳留用,都乃长谋深思熟虑。若明白看大势、算大账,又何必计较一时的得失呢?

其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有关“选择”的故事。诸葛亮选择舍弃三郡,曹操选择走华容,诸葛亮和陈宫选择“职场”,有选择对了的,也有选择错了的。

每个人一生要面临许多选择,要选择职业,选择创业项目,选择目标市场,选择人生定位、做事方法,选择合作伙伴。如果选择对了,同时也努力了就会有效果;如果选择错了,所做的努力要么是徒劳,要么是离成功更远。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是努力者劳而有功的大智慧。

其五,“忍”者无敌。

“忍”是大智慧。刘备三顾茅庐,忍人之“傲”;陆逊坚守不战,以忍克急;司马懿装病装痴,以忍等待时机。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忍耐都是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其六,求异才能创新。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求异的精彩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木牛流马、八阵图,郭嘉的以逸待劳,都与常规不同,都是求异。求异才有创新。

还有其七、其八……相信诸君在品读《三国演义》中会挖掘出来的。

有人各用三个字概括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统一了”;《水浒传》——“死光了”;《西游记》——“取到了”;《红楼梦》——“家败了”。

“家败了”,还会有什么管理真经吗?

有人认为,贾府的管理是失败的管理,不然怎么会“大厦瞬间倾”,刹刻间家破人亡。其实,贾府由盛至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原因,盛衰之势乃历史的必然。当然,管理不善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管理者王熙凤无德,贪污、盗窃、放高利贷;老板贾母、贾政夫妇当甩手掌柜,对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管理人才奇缺,一代不如一代;宁荣两府家族,坐吃皇粮租谷,奢靡逸乐,不图勤俭度日,不图治生之计,只消费,不生产,硕鼠蠹虫成群;挥霍无度,形成恶性循环;传统观念顽固,成为改革的禁锢。这些“反面教材”乃前车之鉴,也是今日管理者的一笔财富。从别人的失败之中,也能感悟出管理的真谛。

其实,贾府中的管理仍有不少可以称道之处。这么一大家子,千头万绪的事情,上上下下的人际协调,能够维持而不出乱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其中必然有管理经。

管理中岂无学问,经营中自有文章,有道者才能生财。

同样的大观园,《红楼梦》诸人物管理的手段也不一样。

王熙凤在管理上精明强干、威重令行,又巧于应酬,她强调制度管理,严格管理。协理宁国府就显示了她的管理才能。

平儿虽是丫环,颇有管理心计。她的拿手好戏是人情管理。失窃玫瑰露、茯苓霜的事件,被平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处理了。平儿擅长感情投入,讲究管理艺术,软硬兼备。P3-5

序言

将“四大名著”与当代的经营管理进行联系,也许有人会觉得牵强,其实不然。

曾有书云:“读一书者同,议一书者异。”人们的阅读受制于各人的日常经验、期待和视野。一部好书总是能从多方面体现它的价值的。

例如,《三国演义》是小说,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把《三国演义》中的“战案”作为埋伏攻袭的秘诀,把《三国演义》作为他们指导作战的“玉帐唯一之秘本”。他们把《三国演义》作为兵书,从作战的角度挖掘它的价值。日本许多大企业在培训管理人员时,要求必读《三国演义》。很多企业家说《三国演义》是他们的成功秘诀之一。他们把《三国演义》作为商书,从管理的角度挖掘它的价值。

例如,清代有人说《红楼梦》“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见项背”。《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很多年前,鲁迅就说过,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经学家看见《易》,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革命家看见排满。对于《红楼梦》,国内有的企业不也在研究吗?研究失败的管理教训,引以为戒;研究成功的管理经验,可资借鉴。王熙凤的制度管理,平儿的人情管理,探春的改革管理,可卿的危机管理,宝玉的人性管理,姐妹结诗社的民主管理,真有不少正面的经验。

例如,《西游记》问世后,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千差万别,有说是劝学的,有说是谈禅的,有说是证道的,有说是通《易》的,他们都能从《西游记》里找出旁证材料。

《水浒传》也如此。例如“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早就成为印证“失败乃成功之母”道理的一个经典案例。

“四大名著”每一部都涉及一个群体,最小的只有四个人,最大的成千上万人。例如《红楼梦》写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500个,无名无姓的人物更多。既然是群体,必然有管理、协调、组织、沟通和领导。因为“四大名著”中的群体与当代社会的群体有共性,将彼群体的管理智慧与此群体的管理进行联系不但不牵强,而且极为自然。

“四大名著”讲的是故事,凡故事,总要讲一些道理,谈一些警示,表达一些观念,以故事喻理示人。一个故事,又可以从几个角度挖掘它的意义。例如,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故事,既可以体现诸葛亮为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献身精神,也体现他对朋友所托之事忠诚的态度,又体现他在管理上管理幅度过宽的失误,还说明身体是事业的本钱,凡事不可过度的人生道理。

目前经营管理类的图书品种繁多,但是,绝大部分书籍以理论知识为主,偏重于原理、原则、定义、概念,即便是讲方法,也是讲原则性的方法,而且自成理论体系,属于单纯的理论教育。本书将管理理论和智慧融于轻松、趣味的名著品读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文字通俗,易读易懂,而且实用。茶余饭后,睡觉之前,都可读上一两段。

本书分四篇:品读篇、老板篇、员工篇、企业篇。

品读篇探讨怎样品读“四大名著”。怎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挖掘书中有关管理的大智慧、大哲理,怎样从多角度去挖掘名著中的价值。

老板篇主要讲领导、管理。老板可以读,员工也可以读。今天的员工可能就是明天的老板。

“员工篇”主要讲职场要点,员工可以读,老板也可以读。老板的管理若有效,必须研究员工,了解员工,激励员工,培养员工,把员工当作自己人。“企业篇”主要讲企业经营、目标、形象、营销诸事。

本书仅选了八十余则故事,读者若在读完此书后,能得到一点启发,或者在品读名著方面有些心得,作者之愿则已实现矣。

本书由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高美玲著。  作者

二○一二年六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