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成名作《青瓷》创造百万册销售神话,浮石编著的《新青瓷之秘色》再起风云,新青瓷,新小说,全新架构,全新故事,全新领悟,六年时间写作的大长篇,为浮石迄今为止用心最深的一部小说,官商关系、男女关系……一部官商博弈指导手册,一本现身说法讲关系用关系的教科书,2012年度电视大剧《青瓷》真正原作小说,王志文、张国立主演,赵宝刚监制,2012年4月30日在湖南卫视黄金时间首播,首映礼上大牌明星云集,人手一本此书助力宣传,小说内容与剧情合而不同,更多猛料和惊喜,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精神享受,结尾尤其出乎意料……黄晓阳作序!王跃文、黄晓阳、肖仁福、阎真等好友联袂推荐,共同助力,出版单位超强广告宣传投入,纸媒、网媒、电视媒体全面铺开,共同打造2012年度第一畅销书。
浮石编著的《新青瓷之秘色》内容介绍:拍卖公司总经理张仲平是一个善于经营各种官商关系的高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良知尚存,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且颇有家庭责任感。在承揽胜利大厦拍卖业务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妻子唐雯外甥徐艺自立门户的挑战,而且遭遇了徐艺的同学与暗恋对象、电视台记者曾真的激情。一方面要阻止一心想一夜暴富的徐艺剑走偏锋、不守规矩的行为,一方面要在妻子唐雯与红颜知己曾真两个聪明犀利的女人之中寻找平衡并尽量减少对她们的感情伤害,在错综复杂的官商关系和险象环生的矛盾冲突中,张仲平何去何从,他还能坚守住自己吗?一起来翻阅《新青瓷之秘色》吧!
张仲平一大早就和徐艺出了家门。徐艺身兼双职,既是他的助理,也是他老婆唐雯的外甥。下楼时两个人都没有说话。徐艺背着一个大旅行袋走在前面,样子有点怪异。也许并不怪异,只是张仲平知道那里面装的是五十万现金而感觉有点特别罢了。
一阵低音马达的轰鸣,车库卷闸门被打开了,露出两辆轿车,一辆银灰色奔驰,一辆黑色桑塔娜。张仲平把车钥匙递给徐艺,让徐艺开他的车。徐艺接过,把旅行袋放进大奔的尾箱里,“啪”地一声关上,又往上拉了拉,确定已经关严,这才拍了拍手,对张仲平说:“姨父,左达已经是个输得精光的赌徒,这五十万说是借,可他能还得上吗?我看难,不,几乎不可能,别的拍卖公司可都不敢借啊。”
张仲平望着徐艺一笑,道:“那不正好吗?别的公司不敢和他来神,意味着咱们在胜利大厦这单业务上已经把别的对手排除在外了。这钱,说是借给左达,其实也就是给他一个尊重、一个台阶。我没指望他能还上。当然,我们也不是做慈善,是拿这钱换他手里的拍卖推荐函,懂了吗?”
“我知道,可是……”
徐艺还要说什么,被张仲平抬手制止了。
张仲平是3D拍卖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拍卖公司是怎么做生意的?简单地说,就是中间商,先从委托方那儿拿业务,然后把它卖给客户。不过,他们赚的不是差价,而是佣金,而且佣金不低,行规是买卖双方各百分之五。打个比方,如果成交价是一百万,他们赚十万,如果成交价是一千万,他们赚一百万,如果成交价是一个亿,他们赚一千万,依此类推。按照规定,胜利大厦这单业务得由南区法院下委托,但如果有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拍卖推荐函,南区法院那边只要履行一下手续就行了。而刚才提到的左达,正是胜利大厦的当事人之一,过去的开发商,现在的被执行人。
就在徐艺要把车子发动开车出库的时候,张仲平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让徐艺等一等。
徐艺问:“怎么啦,姨父?”
张仲平说:“差点忘了一件大事。今天是你姨妈的生日,我忘了祝她生日快乐。”
“我可没忘,旱几天我就把礼物准备好了,而且,昨天我就订好了蛋糕。”徐艺一笑,得意地朝张仲平挤了挤眼睛。
“为什么不提醒我,想看我笑话?悬,好悬啦。徐艺,我跟你说呀,别的事可以忘记,老婆的生日。千万不能忘记,否则,后果会很严重。你今后找了女朋友,结了婚,要把这个当头等大事。”
“嗯。”
徐艺见张仲平上了楼,从口袋里掏出钱包,夹层有一张女孩子的照片,他望着那张照片咧嘴一笑,忍不住亲了一下。
今天,他像张仲平一样兴奋,实际上,胜利大厦的业务一直是他在跟,如果一切顺利,这单业务做下来,公司可以赚五六百万,至于他的提成,公司有规定,他知道张仲平不会亏待他。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一切顺利,万……·只要一想到万一,徐艺便多少有点紧张。他在感到紧张的时候,总是忍不住要看看他女朋友的照片,好像能够以此获得某种力量。噢,准确地说,到今天为止,那还不是他真正的女朋友,只是他的暗恋对象,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向她表白。这单生意做成了,也许就能让他下定决心。
刚才,留在家里的唐雯多少有点失落。还好,张仲平很快返身上了楼,一边搂着她一边说了祝贺的话,她的一颗心这才放回原处。张仲平提醒她中午十二点半在枫叶咖啡厅共进午餐,让她千万别忘了。
她当然不会忘,二十多年了,她的每个生日都是这么过的。
张仲平临别之时说:“哦,对了,今天我的事特多,我可能没时间来接你。你直接过去吧。”说完就要转身下楼。P1-2
每一个成名的作家在读者的心中,都有一部带有他明显记号的作品,譬如王跃文的《国画》,再譬如浮石的《青瓷》。这种品牌记忆对于他们来说,既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我就听过不少人说。《青瓷》在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方面,已经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即便是浮石自己也很难。所以,当他的这两部新作,《新青瓷之秘色》和《新青瓷之窑变》面世时,我在惊讶之余,也是有所担忧的。
惊讶的是,浮石不但是想要超越自己所创造的经典,而且是通过这种推倒重来的方式。担忧的是,这样做的难度很大,成功的概率很小。说白了,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名家名作的修订版、图文版、点评版……但没有见过浮石这样举重若重、甘愿花上六年大好时光打磨的重写版,这实在是与商人出身的浮石锱铢必较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不符。
重写,或者是对自己的否定,或者是因为对作品无与伦比的驾驭能力,已经到了武侠小说中常说的那种“心中有剑,一切皆可为剑”的地步。前者需要勇气,后者需要强大的自信。
也许浮石写这两部《新青瓷》的初衷是被逼无奈。因为审查的严格,以他原作《青瓷》来拍摄电视剧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他不得不改弦易张,重起炉灶。可正是这种逼迫反而激发了他深不可测的创作潜力和澎湃的创作激情。在阅读完他的这两部《新青瓷》后,我的担忧已经全部变成了佩服。我必须承认,他是成功的,他为自己又耸立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浮石原《青瓷》算是一种本色写作,多少沾了他亲身经历的那些坎坷的光的话,那么这两部《新青瓷》已经使他从“偶像派”迅速成为了“演技派”或“实力派”。在经历了出狱、成名的起伏、沉淀之后,浮石的小说不再是去血淋淋地揭露人性的伤疤,去激愤地展现各种龌龊的关系交易,不再像以前某些评论批评的那样“赤裸裸地教男人或女人去学坏”,而是变得更加从容,圆通,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凤凰涅槃之后的人性光辉。
两部《新青瓷》,洋洋七十余万字,给我们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复杂的关系网络和情感世界。浮石仍然在给我们讲他的“中国式关系学”,官商关系、男女关系,各种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只是不再像原来那样语调平缓、声色不露,而是更加乐意展示他的十八般武艺,以使情节更为精彩、刺激、悬念十足;以使故事发展的脉络更加跌宕起伏、层次丰富;以使人物更加形象丰满、价值多元。而且,《新青瓷》中的许多人物较原《青瓷》来说是颠覆性的,具有更多美好的情感和善良的人性。如果说原《青瓷》侧重于原生态地、浑沌地、不置可否地表达与展示现代都市人如何升官发财、男欢女爱,展示的是社会中大行其道的潜规则把人挟裹前行的力量,表现的是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在现实社会中的挣扎与沉沦的话,到了《新青瓷》,则给如何升官发财、男欢女爱设立了不同的谱系,有了对与错、是与非的明确分界。浮石着力表现的是他们的坚守。
是的,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善与恶、美与丑、法与理、欲望与理智、恐惧与贪婪、升华与沉沦、天使与恶魔,不仅真实地存在着,而且无时不刻不在纠缠着、博弈着,尽管身受诱惑,也曾误入歧途,甚至于不得不顺从于骨感的现实,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自我救赎,它所展示的正是人间正道是苍桑。《新青瓷》的地气接得如此之丰厚与饱满,以至读者无不感受到被强烈的生活气息所挟裹,从而关照自己的生活。至少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全新的、充满挑战的、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更是一次鲜见的灵魂的对话与洗礼。我会不由自主地拿现在的张仲平跟过去的张仲平,现在的曾真与过去的曾真做比较,我更会经常混淆了自己与书中人物的界限。跟随着浮石一起体验和思考着丰富多彩的别样人生。我不得不承认,浮石令人信服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以及生活轨迹的不可把控。无论书中的人物,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他,在利益驱动、规则模糊、道德失灵的当下,好或者坏都是相对的,随时都有可能转化。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你也许知道你要什么,你为之努力、奋斗、拼博、殚精竭虑。可你得到的未必就是什么。你种下的是龙蛋完全可能收获的只是跳蚤。反过来说,你的坚守却可能守得云开见日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青瓷》还是官场文学与财经小说,但因为浮石敢于直面浑沌的人性,因而轻松地超越了为官求财的术业表象,使他的小说同时具备了一种清新而厚重的力量,必将成为文学界令人振奋的气象。 或许会有很多读者在读完这两部《新青瓷》后并不同意我的看法,浮石的小说从来就不缺乏争议性。“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心中,或许对浮石的小说也有一千种意见。这恰恰是浮石小说的魅力所在。但我可以保证,不管你从浮石的小说中体会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都将是一笔受益终生的财富。
没有电视连续剧《青瓷》就没有长篇小说《新青瓷》之“秘色”和“窑变”。
这部小说历时六年,耗费了我近两千个日日夜夜的心血、长达四十多年的生活积累,以及我上半生对生活的所有感悟与几乎全部的处世手段与技巧,说它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应该不算太夸张。
原小说《青瓷》的写作时间却只用了不到四个月,我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因涉嫌行贿被羁押了306天,《青瓷》便是其“成果”之一,坊间一直认为该书有着超过一半的自传色彩。算是对我的一种抬举。我得再次声明,我既没有书中张仲平那么好,也没有他那么坏。但无论好与坏,读者愿意将作者与书中的主角进行对号入座,都算是作者的幸运。《青瓷》迄今为止已加印了近四十次,曾荣获“全国优秀畅销图书奖”,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最有影响力书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据此改编的广播剧、话剧也曾有不俗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我下半辈子的生活,从此不用像以前做老板时那样在外面劳累奔波,那样在权贵面前奴颜婢膝,“坐家”也能养家糊口奔小康。
总之,《青瓷》是我新生活的开始,关于这本书的评价我比较同意的有两条,一条来源于某位未署实名的网友,说《青瓷》是一本睿智的书、一本恐怖的书、一本激烈的书、一本冷漠的书、一本看了开头非常想知道结尾的书。当然,这也是一本无法告诉我们结果的书,它描写了道路,却让读者自己摸索方向;另一条来源于早几年极其畅销的《输赢》的作者付遥,他说我比较喜欢浮石的《青瓷》《红袖》,虽然这两本书也是写“恶”,但作者从“恶”出发,最后却归结到了“善”,这是很7不起的。
《青瓷》的题材是司法腐败与婚外情,或者说是官商关系与男女关系。
这种题材要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并获得通过,可能性基本为零,所以,当电视连续剧《青瓷》的导演李骏于小说出版后的第二个月以七位数的当时高价买下影视改编权的时候,我和他心里都异常清楚,这必将是一个烫手山芋。
小说读者与电视观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出版审查与影视剧审查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尺度,我们两人首先要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审查通过,否则四千多万的投资将会只收获一张光碟;其次,却也是最重要的。必须在文学艺术层面超越原小说《青瓷》。 为了审查通过总免不了要符合政策与导向,但牺牲生活的真实性是我内心所不愿见的。我替自己预设的指导思想是,办法总比问题多,前进道路上的巨石沟壑,走不过去就是你的死路,爬过了绕过了趟过了,将成为你人生旅途中更加奇异的风景。
现在你知道了,《新青瓷》不是《青瓷》的修订与改写,而是一次脱胎换骨、凤凰涅槃般的新生。首先,《青瓷》写的是拍卖公司老板张仲平怎样利用官商关系打伙求财以及搞婚外情的故事;《新青瓷》对此作了颠覆性的修改,包括原有人物关系的重新组合、新增加近十位人物、主要情节以及主要人物的价值观取向等等,其涵盖面更广,更注重人性善恶美丑的挖掘。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讲拍卖公司老板张仲平妻子唐雯的外甥徐艺,怎样背叛亲姨父,并为两单业务与之进行生死较量;一是讲张仲平面对欲望的诱惑,怎样在各种感情中纠缠、撕裂与坚守。我们将通过书中人物的故事,讨论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问题,讨论理智与情感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虚无缥缈的玄学与哲学,而是蕴藏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的天使与恶魔,所以,《新青瓷》的主题是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每一个人的救赎与自我救赎;其次,《青瓷》全书为四十万字,《新青瓷》超过七十万字,两者的相似度不到百分之五,除了《青瓷》中原有的一部分人名,你完全可以把它当作是一本彻头彻尾的新书。
如果一切顺利,根据《新青瓷》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青瓷》将于2012年5月份在湖南卫视首播。感谢导演李骏先生,六年里我们几乎每年都要见上好多次,靠惺惺相惜、互相吹捧和对社会、人生、艺术的相同与相似的感悟与认识,我们建立起了纯爷们儿的友谊,并一直坚持与拥有了对《青瓷》饱满的创作激情;感谢电广传媒总经理彭益先生和北京鑫宝源总经理丁蕊女士,他们对电视剧艺术的透彻了解与对作品的严格自律与要求,使作品保持了不俗的品位;感谢电视剧出品单位电广传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卓越东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友联兄弟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他们高度专业的职业素养与实操能力,保证了《新青瓷》从白纸黑字形态到有声有色的电视作品的制作水准;最后当然还要感谢实力派演员王志文、张国立、新生代女星韩雨芹的领衔主演,郑晓宁、杜江以及王海燕、李菲儿等实力和人气兼具的男女演员的加盟,他们真可谓各具特色、各晨风采。
需要说明的是,电视剧没有旧,也就无所谓新,因此仍然使用了《青瓷》的原名。而由于制作成本、内容审查等问题,对小说《新青瓷》之“秘色”和“窑变”中的内容也进了相当程度的删减与调整。这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个遗憾吧。好在读者还可以通过购买本书阅读来弥补这些遗憾,并且享受跟看影视作品完全不一样的精神愉悦。我的意思是说,即使你已经看过了电视,仍然可以从书中发现新的猛料与新的惊喜,而且数量不会少于整个l篇幅的百分之三十。尤其是结尾一笔,它与电视剧如此不同,相信你看完书之后必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回味与联想。
最后要说一下书名。
“秘色”是神秘的、形形色色的。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宋、明、清迄今,学者们为“秘色”一词的确切含义聚讼不已。另据百度百科字条解释,“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保密”;“色”的意思是“药粉配方”、“釉料配方”。故所谓的“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我以此为名,似说青瓷拥有昂贵的价值、润泽易碎的特质,是一种权力与财富的神秘象征,令人心向往之、眼花缭乱,就像“中国式关系”之微妙与博大精深。是的,每个人从他出生开始便拥有了各种关系,然而,中国人在几千年文化浸润中所形成的人情关系则是温情的、润滑的、诡异的、神秘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很难用几句话解释,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为什么有的人寸步难行有的人却又能如鱼得水?
这是因为,关系是死的,关系又是活的。
于是有了“窑变”。
“窑变”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大致可分为变形、变色、变质等数种。我们常说社会是个大融炉,在这个由各种关系网编织的无形的“窑”中,做人就是做关系,貌似圆润、通透,不乏雅趣,实则难以控制,脆弱至极,轻微的碰撞便全盘皆碎。就像器物的烧制,色泽的变化与裂纹的产生是不受人所控制的,也像我们追求的生活。
我们有时候固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就是知道想要的是什么,井为此努力了、奋斗了、拼搏了,我们最终得到的,未必是我们最初想要的,可能已经或多或少变了形、变了色、变了质……
生活自有一种浑沌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也有这种力量,阿门。
浮石
2012年3月7日
王跃文:浮石能够把官商之间、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儿说得如此真实、透彻,我认为,一来是作者本人的经历为他提供了难得的创作素材,二来是作者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所致。在经历了出狱、成名的起伏、沉淀之后,浮石的这两部新作更为成熟老道、从容圆通。
肖仁福:我很佩服浮石兄的勇气,竟然将自己的经典之作推倒重来,而且为此付出了六年的时间与心血。对于他这样一个原本应该是锱铢必较的商人来说,在写作上居然如此不惜成本精心打造,确实超乎了我的想象。读完他的这两本《新青瓷之秘色》和《新青瓷之窑变》,我得承认,他这六年心血花得值。相较于《青瓷》,虽然这两部新作仍然还是以官商为背景,但已经轻松地超越了原《青瓷》中为官求财的术业表象,充满了一种凤凰涅槃之后的人性光辉。浮石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写作高度。
黄晓阳:我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我喜欢浮石的文字,其中蕴含的是以柔克剐、四两拨千斤的力量。我喜欢浮石的文字,就因为它如同林区雨后的空气,飘着清丽的芬芳,令人神清气爽,通体舒泰。我不能想象,读一本书若如行走在高原,那种缺氧的感觉令人窒重,那种必须艰难努力。才能一步一步蹒跚向前的滞涩,难道真的就是文学的最高境界?于我而言,我更喜欢快乐轻松地读书。而浮石的文字给我的,就是这样的轻松和愉悦。
阎真:浮石的这两本新书——《新青瓷之秘色》和《新青瓷之窑变》。可以说已经将他所研究的“中国式关系学”发展到了极致。我常常跟我的学生谈到浮石。我希望我的学生在进入社会时能够读一读他的书,或者,他们会在一瞬间清醒很多、成熟很多。我又不希望他们去读浮石的书,假如他们中的一些人在这面“风月宝鉴”的映照下目眩神迷,以致“走火入魔”,那我将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