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一个旧式奴隶主的后代,童年遭遇到后母的抛弃,少年流落民间,青年成为军人,壮年起兵创业,中年小有成就,晚年愤懑死去。
他的一生,究竟有何意义?
他统一了东北,他统一了女真族,又建立了后金国。
可是,他的民族性格如此强烈,以致他的后代进入中原所实行的民族政策也令人难以接受。
他的保守,也传承给了他的后代,以致清朝的封闭政策遗祸数百年。
但是努尔哈赤已经死去,我们的评论不能改变任何现状。
我们只是希望,能够对这么一个矛盾的人做一点公正的评价。
这就是昊月清风编写《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的创作动机。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车轮,而我们都是混迹在这个车轮上的蝼蚁,如果对历史知之甚少,就犹如盲人攀爬一般,危险系数极高。反之,熟知历史上这些人,我们则会受益匪浅:
了解他们的成功方法,我们可以吸取经验;
知晓他们的失败原因,我们可以规避风险;
分析他们的各项决策,可令我们思想成熟;
……
本书《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将带领我们去了解的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
《清朝这些人儿——努尔哈赤》由昊月清风编写。
金身努尔哈赤的出生
还是先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公元1559年,回到本书主人公努尔哈赤出生的那一刻吧。
努尔哈赤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牛的人物,他的成就在后面会详细介绍,但是像这样一个显赫的人物,出生时的场景却并不怎么热闹。他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用今天的官阶说,相当于出生在中国某个偏远农村的乡长家里。
中国历史上不乏有很多草根帝王,草根一旦出名,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其他草根其实我并不是草根。与之前的很多草根帝王不一样的是,可能是由于努尔哈赤年少时期一直忙于生计,也可能是少数民族没有渲染自己身世的习惯,他的出生看起来很普通。
但是他的子孙不同,成了统治中国大片疆土的皇帝。要统治一个有5000年文化的民族,最起码也得跟着5000年的文化俗上一把。
怎么俗?
封建社会讲究资历,讲究出身,一个草根当了皇帝,很担心其他人不服,即使他不担心,他的子孙也担心,因为草根的成功给了全天下草根一种示范作用,看到没,像我这么干,就能干成大事业。如此一来,难免有些野心草根想ctrl+c然后ctrl+v,这对统治者是相当不利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一个通用而且屡试不爽的做法,用行话叫“塑金身”。
关于努尔哈赤出生的传说估计也是这么来的。
好了,闲话少扯,看看这金身是怎么个塑法。
汉族人塑金身喜欢用天象,例如天放异彩或者瑞光普照等等。少数民族塑金身,自然要有少数民族的特色,我们汉族人的手法他们是不会用的,不然这抄袭的痕迹也太强了。
关于努尔哈赤出生的传说是这样的:
根据《清史稿》记载,努尔哈赤的母亲经历了13个月的怀胎,大家都知道十月怀胎,这13个月怀胎可是不多见,这是与众不同之一。不过从医学角度说,倒也有这种可能。
或许少数民族的家族观念更强一点吧,塑金身也是塑得源远流长。
努尔哈赤的家族不是人,而是神!
看起来神的后代当皇帝,理所当然了。
天下其他草根都服气了吧,有点啥想法的都收了吧。
……
好了,不吊胃口了,还是直接把史书上的记载大致复述一下吧。
努尔哈赤的祖先是上天的一位仙女,因在凡间吃下了一颗喜鹊衔来的红色果实,然后怀孕,生下的孩子就是努尔哈赤的祖先。
这一竿子支到了很久很久以前,具体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
能考证就怪了,说了是传说,传说肯定不能告诉大家时间,因为传说多半经不起推敲。
类似这样的塑金身,我国历史人物身上还有很多,为了证明这是权威,我也列举几个权威:
1.黄帝的母亲附宝看见环绕在北极星上的光芒,怀孕,二十四月后生黄帝。
2.舜的母亲握登看见美丽的彩虹,怀孕,生下舜。
3.禹的母亲修己梦见流星降落,又吞食神珠,感觉有石纽在胸。当她拆开自己的前胸,就生出了禹。
4.商朝祖先契的母亲简狄在野外洗澡的时候看见一只黄羽毛的鸟(当时叫做玄鸟),把自己的鸟蛋扔在地上,简狄吃下了这颗蛋,怀孕,生下了契。 ……
大家明白了,塑金身实在是无奈之举,是政治的需要,大多皇帝都要说明自己的来头不小,这才能镇得住手下的小弟。如果告诉小弟们,我们是一样的,大家都是草根,凭什么人家上战场杀敌而你坐在帐里指挥呢?
政治家说谎从来是不脸红的,古今中外都是一样,更何况谎话说一遍是谎话,说一百遍就是真话了。
后面写历史的人也不忘拍一下当时皇帝的马屁,但是直接夸当时的皇帝,奉承的嫌疑大,夸夸皇帝的祖先,皇帝又高兴,又能达到目的。所以《清史稿》就有了如下的记载:太祖(努尔哈赤)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
大概的意思就是努尔哈赤不仅长的仪表堂堂,有男子气概,而且志向远大,记忆力好,有领袖气质。
虽然后世说的热闹,但是努尔哈赤出生的时候却非常冷清,说到原因,就要提一下他们家族的发展史了。
P3-5
让历史指导我们前行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我们对着这面镜子张望时,似乎总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一些看上去像自己又不像自己的人和事儿。
昨天的历史就是今天的我们,今天的我们就是明天的历史。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车轮,而我们都是混迹在这个车轮上的蝼蚁,历史有历史的规则,也有自己的玩法,一个不了解历史的人就像一个盲人一样在历史的车轮上攀爬,危险系数可见一斑。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似乎和我们今天关系不大,事实上,历史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那些历史上成就大业的人都是了解历史的人,就是当今在社会有大成就的人,对历史也是如数家珍。
了解历史并不能帮助我们开发软件,也不能帮助我们提高股票的收益,但是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告诉人们如何在众多的软件高手中脱颖而出,告诉人们如何在烟雾缭绕的股市中掌握方向……
了解历史能让人知道大势,而不是告诉人们小情。
一个不掌握大势的人,事情做得再到位,那也是徒劳无功;一个掌握大势的人,即使事情做得有瑕疵,也能事半功倍。
了解历史,是能让我们用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大回报的好方法。
历史上这些人的成功是我们必须要吸取的经验;
历史上这些人的失败是我们必须要规避的风险;
历史上这些人那时那刻的决定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上这些人那时那刻的犹豫值得我们总结;
……
历史不应该被忽视,更不应该被遗忘,历史上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总结,历史上有太多的人物需要我们去分析。
值得庆幸的是,我发现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关注历史,并且开始动手写历史,从当年明月到墨香满楼,又到如今的昊月清风,他们是一个又一个传道士,他们用自己的笔宣扬着历史上的文化,用自己的心昭示着新时代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关注……
他们不但继承,更是改变,改变了历史的写法,把历史写得更轻松,写得更幽默,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但是轻松不是恶搞,幽默不是失实。
新写法中体现出他们对历史的新认识,他们用自己的笔墨让我们感觉历史原来和我如此的接近。
——刘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