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做“好爸爸”还是“狼爸”?“好妈妈”还是“虎妈”?面对众说纷纭的家教方式,您该如何选择?您认为孩子是要赏识教育,还是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家教作家之一、著名家教专家、畅销近30万册《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作者东子,在这本《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中告诉您如何把握对孩子的奖惩之度,让您的孩子更出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 |
分类 | |
作者 | 东子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该做“好爸爸”还是“狼爸”?“好妈妈”还是“虎妈”?面对众说纷纭的家教方式,您该如何选择?您认为孩子是要赏识教育,还是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家教作家之一、著名家教专家、畅销近30万册《好爸爸胜过好老师》作者东子,在这本《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中告诉您如何把握对孩子的奖惩之度,让您的孩子更出色。 内容推荐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你知道如何在孩子犯错时指出他的错误而让他从中成长吗?面对家中孩子的无理要求,你知道如何说不吗?在孩子取得进步时,你知道怎么奖励他以让他更上一层楼吗?你是相信赏识教育,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棒”,还是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呢? 在这本《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中,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东子总结多年家庭教育研究成果和成功教子经验,结合生动的事例及精当的解析,告诉你如何走出过度溺爱和无理责罚的误区,在家庭教育中遵循少儿身心发育和成长规律,把握适度原则,做到奖罚分明。 《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好爸爸东子谈理性做父母》还通过及时肯定、适当奖励,给孩子正面向上的力量,使孩子步入正确的成长轨道,从而培养出出色的孩子。 目录 自序 当“好爸爸”遇见“狼爸”——东子与“狼爸”的交锋 第一章 走出过度溺爱的误区 溺爱不利于孩子成长 适度满足孩子的要求 培养心胸开阔的孩子 唤醒孩子的独立意识 加强孩子的责任意识 让孩子学会感恩 制止孩子刁蛮任性的行为 让孩子学会分享 避免隔代教育的消极影响 第二章 走出无理责打的误区 责打孩子需有理有据 不要迁怒于孩子 责打需顾及孩子的感受 把握责打的力度 坚决避免过度暴力 第三章 家庭中的奖罚教育 对孩子一定要奖罚分明 如何把握奖罚的尺度 给孩子一定的尊重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让孩子接受必要的惩罚 不可或缺的惩罚教育 辩证地认识惩罚教育 第四章 适当褒奖,给孩子向上的力量 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及时分享孩子的快乐 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做孩子最可靠的港湾 及时给予孩子肯定 永远相信孩子的可能性 第五章 理性把握责打孩子的原则 责打只是惩罚的手段之一 要明确责打孩子的目的 要告诉孩子被打的具体原因 针对主观上犯的错误而进行 屡教不改时可以责打 2周岁以前的孩子不能打 12周岁以后的女孩不能打 14周岁以后的男孩不能打 不能用东西,只能用手打 不可暴打,点到为止 附录: 关于“打孩子”的调查报告 如何培养真正的男子汉 试读章节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当属父母对子女之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适度的爱,像雨露和阳光一样,滋润和温暖孩子的心田,使孩子健康陕乐地成长。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爱也是如此,如果爱得过多,爱得泛滥,爱得丧失理智,那它就如一服危害孩子成长的毒药,而不是成长所需的营养液。 “溺爱”是指过于宠爱,由着孩子的性子,对孩子一味迁就,纵容不管。父母这样过度地爱护,极可能使孩子自私自利、任性而为。“慈母多败儿”这句谚语,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如果对子女过于溺爱,那只会助长其骄恣,结果反受其害。 这说明,对孩子娇惯不得,孩子的不仁不孝,往往是娇生惯养的结果。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往往是不图回报的,只要孩子过得好就行,但善良的想法却不一定换回想要的结果。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学会付出,爱必须是相互的,不能只向一侧倾斜。 实际上,看看“溺”字的写法,我们就知道,当“爱”泛滥成灾,如水一般淹没了孩子,那么孩子得到的只是一个“弱”字,软弱、柔弱、脆弱的“弱”,在溺爱的围困下,我们身边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 “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这几乎是当下每个中国家长的想法。这里的穷是指物质上的,家长太过于关注孩子的物质层面,却常常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现在孩子常常是物质食粮过剩而精神食粮不足,因此我们绝不能给孩子物质享受的特权,而应该让他与家人同甘共苦,让他知道父母赚钱的不易与辛苦。 很多家长会自己省吃俭用,来满足子女的一切合理、不合理的需求,结果是如今儿童消费品比成年人的都贵;麦当劳、肯德基店里永远都是拥挤不堪的景象,孩子们大嚼着汉堡和香辣鸡腿;中高档酒店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日宴上高朋满座;中学生,甚至有的小学生都使用着新款高档的手机。 看到这里你不要以为他们都是富家子弟,其实很多孩子的父母是下岗的,父母为了生存到处奔波打工,一些家长给自己买块豆腐都要拣便宜的买,可满足起宝贝儿子、女儿的需求来却从不摇头。有些家长娇腻孩子已经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在家里,他们吃让孩子先吃,花钱让孩子先花,—切都让孩子“优先”享用。 过分地娇惯溺爱,使这些孩子身上的自我意识过于膨胀,一个个表现得自私自利、冷漠无情、蛮横霸道,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生来就该父母宠着惯着,事事为他们服务,稍不顺心就大发脾气,甚至指责辱骂家长。 东子一向愿意乐观地看待问题,但事实确实比我们想象的要糟。在现实生活中,在你的身边,你的亲戚、朋友、同事,甚至就在你的家里,是不是曾上演过这样的场景:刚刚上桌的美食,必须先端给孩子,他们吃着,长辈们看着,他们吃剩的父母才可以吃。如果是他们喜欢吃的,还得留给他们下顿吃。见到好吃的第一个端到眼前,并立即划好势力范围,“这个我爱吃,归我拉!”新买的玩具,一律不准别的小朋友玩儿,哪怕摸一摸也不行…… 一个初中教师曾跟我聊起学生的这些问题,特别有感触:“现在班里有一些学生花钱如流水,挥霍父母的钱一点不心疼,过生日动辄几百上千,每月的生活费正常花销只需几百,可他们有的两千也不止。有的孩子家里有钱,花的是父母的钱,他们是不知道赚钱的辛苦的。而有的孩子,纯粹就是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没有那样的经济条件,也要跟有钱的孩子比。”P3-5 序言 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我经常会浏览一些图书销售网站的信息,一是了解自己的图书销售情况,二是想知道又有哪些新书上市。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的图书,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登录当当网家庭教育图书网站。2011年夏天,在这个网站的新书介绍栏目里,看到一本名为《所以,北大兄妹》的图书,当时只是觉得这个书名取得有点怪,概念模糊,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由于每周都有很多家庭教育类图书上市,所以我也就没有特别关注这本书。 直到几个月后的一天,我在网上的新闻中,突然看到“狼爸”和“萧百佑”,以及他的这本《所以,北大兄妹》的报道,而且迅速波及全国时,我才回过头来,关注这本书及其作者——中国“狼爸”萧百佑。 恰在此时,河北电视台《成长》栏目编导刘建,来电话问我11月下旬是否有时间,去参与关于“狼爸”惩罚教育的节目录制。《成长》栏目2010年曾先后两次推出关于东子教育理念的节目——《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和《玩到五岁,学啥都不晚》,因此栏目主创人员和我都很熟。老朋友相邀,加上我自己对“狼爸”的兴趣,所以爽陕地答应了。 2011年11月25日,在刘建和制片人冯瑜格的陪同下,我和河北省著名社会评论员李宝臣,来到河北电视台化妆室。因为有人在化妆,我和宝臣先生一边等候,一边闲聊。过了几分钟,化妆室的门被推开,走进来几个人,工作人员交代化妆师几句话后离去,剩下一对中年男女和一个青年女子。此男中等身材,身体微胖,长着一张很南方的脸,从坐在那里就不停地接听电话,他操着一口广东腔的普通话与对方交流,谈话内容大都是约请采访的,他不时地将电话转给自称为他助理的那个年轻女子。由此,我断定此人当是“狼爸”萧百佑。 很快我和宝臣先生就化完妆,来到演播大厅等候节目的录制。 大约一刻钟后,刚才在化妆室见到的那三个人来到我身边坐下。由于宝臣先生临时离开,我得空转身向那位先生问道:“您是萧百佑先生吧?”“是的,老师你该怎么称呼?”萧百佑应声后凤司道。我们彼此交换了名片,他向我介绍了他身边的两位女性:他的夫人黄天淑和助理张晓婉。 随后我们聊了起来,他首先说道,不管我们的观点如何,台上可能有交锋,但台下大家都是朋友。过了一会,我和他夫人也聊了几句,关于孩子成长方面的问题。感觉他们夫妇都很谦和,尤其他的夫人,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贤妻良母形象。 很快编导催我们上台了,主持人和百佑先生居中,我和宝臣先生及另外两位河北省内专家分列两旁,我们身后的观众席坐满了关心和关注中国家庭教育的观众。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从萧百佑的讲述中得知,我们都是60后,有着共同的时代记忆,他小时候和我一样经常挨打,不同的是他挨妈妈打,我是挨爸爸打。他的知识面很广,善于旁征博引,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口才很不错,有理有据地禅师自己的教育观点,非常友善地回答大家的质疑。 针对宝臣先生尖刻犀利的言语,他始终面带笑容,而且还一口一个“宝臣老师”、“东子老师”地称着。节目录制结束后,萧百佑热情地和大家合影留念,而后像赶场一样,匆匆离去…… 通过这次与“狼爸”萧百佑的直接接触,对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有四点认识,愿与大家分享: 1.作为父亲,“狼爸”倾心教子值得尊敬 在今日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身影难觅,“母亲教育”正以其强大的气势吞噬“父亲教育”! 在东子做家庭教育20年间,做过的1000多场家庭教育讲座中,现场听众的男女比例,大多时候是2:8;而在家教咨询中,接到父亲打来的电话几乎可以数得过来,绝大多数是母亲打来电话,或充满迷惑或满是焦虑地谈及孩子的各种问题…… 很多的家庭是父亲不管不问,凡事母亲一手包办。结果我们就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柔弱、独立性差、不自信、不勇敢、不坚强、爱使小性子、爱发脾气…… 其实,相对母亲来讲,父亲心胸更开阔一些,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对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成熟的父亲应变能力也较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教有其特殊的价值。男性的性格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时,中国出现了一个“狼爸”,他爱家人爱孩子,作为一个事业上小有成就的男人,付出大量时间站在家庭教育第一线,关心孩子,爱护孩子,和妻子一起营造和谐家庭生活。这在以忙为借口而把孩子丢给老婆的男人中,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子不教,父之过。”萧百佑正在践行着自己为人之父的职责,尽管他的教育理念有不科学的地方,但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所以,正如在节目最后所讲的一样:我要向萧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如果中国的父亲都能站在教育第一线,能真正为孩子实打实地做些事情,不管他做法对错,我都认为值得尊重。 2.“狼爸”对孩子的不溺爱,值得学习 在溺爱横流的今天,孩子成了老子,在家里颐指气使,向父母发号施令,根本就没有长幼尊卑,家长也没有应有的权威。 “狼爸”是家里的绝对权威。他说,有一天,女儿萧冰的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将成绩写在了与家长联系的留言本上。萧冰担心被父母知道,把这一页撕掉了。萧百佑发现后,萧冰不仅撒谎,还与他顶嘴,结果被打。 萧百佑特别解释说:“说谎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品格和道德问题,这是底线。”这让我想起16岁的神童博士张圻炀,父母的话不合心意,就让“闭嘴”。不用说和父母顶嘴,就是让父母“闭嘴”的孩子不也满街都是吗。 当张忻炀提出让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时,没有经济能力的父母为了不让儿子失望,以租房说买的房子来哄骗儿子。而有足够经济能力的“狼爸”则明确提出:“儿子结婚时如果买不起房子,可以租房住,为什么非得有房、有车才能结婚?在这方面,我和妻子都不会给予孩子经济帮助。” “狼爸”是一个比一般的爸爸更爱孩子的父亲,但是在这方面,他表现得比较理性。所以,我认为他对孩子的不溺爱,值得我们很多家长学习。 3.“狼爸”做法过于功利化,不值得赞赏 “狼爸”奉行封建传统思想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孩子所有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都要为学习让步。为了让孩子从小到大都在最好的学校读书,即使面对公司关闭的经济难关,萧百佑宁愿卖房、卖车,也要把孩子们留在好学校。让孩子发奋努力,鞭打孩子,为了让其考上好(重点)大学。 当孩子拿到大学通知书后,“狼爸”马上带孩子回祖坟上香,要感谢祖宗。他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光宗耀祖:第一,对社会有益有贡献,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第二,对家族有贡献,让家族人丁兴旺;第三,—定要读完博士,这是死规定。 “狼爸”对孩子和同学的交往也多有限制,只允许和学习前五名的孩子交往。孩子如果去同学家做客,必须先写一份申请书。内容包括该同学的成绩、在班级的职务、家长的姓名和电话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有一定道理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好孩子(其实,我一直不赞成为孩子贴标签)多接触,但这里的“好孩子”绝不是学习好的代名词。“好孩子”虽然没有确切的标准,但和学习没有任何关系,即便学习很差,品行好,知道感恩、宽容、善良,会分享、合作,明事理晓是非,依然是好孩子!相反,学习再好,但是自私、刁蛮、任性、不知道感恩,也不是好孩子。所以,这种重学习轻品行的做法过于功利。 其实,功利心每个人都有一些,希望孩子有出息也无可厚非,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如果孩子的成长完全是以功名利禄为前提,那就要丧失很多人性基本的东西,比如个性、兴趣。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随着日渐长大,应该有自己的选择空间,一刀切式地被剥夺,是很不人性化的。考北大和读博士,不该是孩子唯一的追求,成才的路万万千,快乐的元素千千万,快乐才是人的终极追求。 4.“狼爸”不科学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狼爸”的一些做法不科学,是不值得提倡的。 首先,是“大学之前不能交朋友”。注意这里的朋友不是指异性朋友,而是广义上的朋友。他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他认为孩子不需要朋友,孩子成长阶段有同学、老师和亲人相伴就足够了。他的这番理论,在现场就遭到我的严厉反驳。作为群居动物的人,无论是他的自然性和社会性都决定他必须拥有朋友,在不同年龄段有其相适应的朋友相伴,人可以没有爱情,但是绝不能没有友情。友情的缺乏,会导致孩子的交际障碍和其他心理疾病。 其次,是他的“萧式民主”。“狼爸”在萧家制订了只属于自己的“民主”。他说,民主就是孩子是民,我是主。在家里,他就是孩子的皇帝,四个孩子就是臣民。除了不用呼万岁、下跪,其他都—样。家长的权威是要有的,但是这种权威绝不是用专制来获取的,民主的—个基本前提是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再次,是他的“萧式家规”。本来我是很认可这一点的,因为我们家也有家规,我和妻子及孩子都按家规行事。家规不是父母制订、孩子遵守的规则,而是要全家人共同制订并予以实践的。而“萧式家规”却是对孩子施行管制和约束的王法,这与他的“萧式民主”如出_辙。 还有,就是他所说的“零缺点”。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狼爸”不止一次地说自己是“零缺点”,由此还遭到现场观众的指责。我不知萧先生当时是为了炒作,还是真的是这样认为的,我宁愿相信是前者,因为以萧先生的智慧,是不会出现这样低级的错误的。 尽管“狼爸”很博学,很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倾尽心血,但是由于其对儿童心理的了解有限,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难免有不尊重孩子天赋秉性和儿童成长规律的做法。从这一点来看,他的教育是不够科学和缺乏理}生的。但是他为中国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值得所有的中国家长反思:我们的孩子该如何成长?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 ——德国教育家 卡尔·威特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苏联教育家 马卡连柯 我们没有找到任何证据证明正常的责打,会造成特别的不良后果。我不是主张打孩子,但全盘否定责打孩子是没有根据的。只有完全靠责打来管教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 鲍姆林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