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活着听悼词/四方风杂文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瓜田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活着听悼词》是从瓜田先生近些年杂文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九十多篇作品的结集。视角是广阔的,社会上形形色色各类人等都进入了作者的视野;思想是深刻的,批判剔肤见骨,同时又有火热的悲悯情怀;语言是犀利的,对丑恶现象顽强挥舞着堂吉诃德之剑;笔调是幽默的,对丑恶有机智的嘲讽,也有无奈的苦笑。

内容推荐

瓜田编著的《活着听悼词》是“四方风杂文文丛”之一。

《活着听悼词》分为“世相扫描”、“台上聚焦”“思想晾晒”和“文化观察”四个部分。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台上的官员、台下的芸芸众生的种种生存状态做了形象的刻画,用杂文的笔法对社会的诸多假恶丑做了无情地揭露和入木三分的剖析。

目录

序(刘齐)——给谁寄瓜田的书?/001

世相烧烤

你笑时露几颗牙?/005

“禁烟令”为什么波澜不惊?/008

为“接吻大赛”支招/011

悍马,你可算找对婆家了/015

“纳米水”呀,浪呀么浪打浪/019

怎么对付长城的毁容?/025

向左扳还是向右扳,这是个问题/028

游客的素质/031

人造的“自然景观”还能看吗?/034

旅游点的那一堆堆锁头/037

“速配游戏”之我见/040

游客为何常常在寺庙里挨宰?/044

一个臭点子几多尴尬人/047

我那可怜的雨刷/050

别再闹腾什么“状元秀”了/053

如果上学就像唱卡拉OK/056

一个拙劣的玩笑/059

飞碟被冷落是件好事/062

连培养孩子的方法也得引进啦?/064

戏演过头了就容易露馅/069

如果你成了狗的爷爷/072

“养狗城”里好风光/075

炫富声声伤我心/079

台上曝光

“常客喜好清单”的背后/085

“洋挂职”与“土感慨”/088

当官与说实话/091

儿子的跋扈和爸爸的狼狈/094

官员整容为哪般?/097

韩国人,你冒什么傻气?/104

从胡锦涛的歉疚说起/107

“温家宝敲茶杯”不是“花絮”/111

警车说。它要和气地请您靠边/114

说“镜子”/117

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120

引咎辞职:这四个字认识吗?/122

官员的热脸和“皇马”的冷屁股/125

给“下级病”号脉/128

你是不是“煮青蛙”?/131

红包乎?炸药包乎?/134

“一人口插几张匙?”/137

危险来自内部/140

禁了放,放了再禁?——城市鞭炮禁放之我见/143

赶紧成立“大众体育局”/146

活着听悼词/149

愚民政策能不能维稳?/154

哈尔滨的法医与“牛顿定律”/157

从三门峡想到“求真务实”/159

到广州市教育局办事者必读/163

是谁把李真送上断头台的?/166

下水救人的火候/169

这玩笑开得有点大了/172

贪官与小偷之比较/175

往上沟通的难度/178

《雷人官腔小品》赏析/181

也说“监督”与“信任”/185

呼吁成立“出逃贪官联谊会”/188

中国最大的奴群是“路奴”/194

思绪晾晒

好事干吗偷着干?/201

是“坑孩子”还是“人性化”?/206

“无人监考”算什么改革?/208

“铁证”拿给谁看?/211

考“碗”热暴露了谁的问题?/214

“人大代表不在乎缺席”的背后/217

女足用不用向国人道歉?/220

看看我们的记性/222

女运动员能不能裸体上杂志封面?/225

抗日军民就有“辜”吗?/228

这当然不会是蓄意配合……/231

杨震这样的好干部已经难得/235

说“尊严”/239

心理残疾的外化/242

把硬币的两面都给人看看/245

“花果”和“枝叶”/248

交流的心态/252

礼让也有必要“量化”/255

乐于充当配角是一种大智慧/257

对“空壳旅游”的思考/261

读《蒋经国自述》片断有感/264

欲望的多寡与烦恼成正比/268

那匹可怜的老马是我/270

文化考察

活见鬼的人和活见鬼的事/275

年后说“年”/278

叫人头疼的节目审查/281

相声大赛观后/286

盘点张艺谋/290

谁叫你是张艺谋/293

我深深地爱上了封建王朝/295

你想高雅吗?请骂赵本山/299

也说“空巢”/303

由罗纳尔多挂靴想到的/306

中国网民到底有多大能耐?/309

张纯如为什么令我们感到愧怍?/313

董存瑞死前到底说了什么?/317

谁敢说形式不重要?——谈年节习俗形式的重要性/325

跋——沈说“活人追悼会”/328

试读章节

游客的素质

这些年来,国人的兜里有几个钱了,于是,旅游也成了大家最为常见的一种消费。凡是能去的国家,都能看到浩浩荡荡的中国人的旅游团队。前些年,出去的人常常惹一肚子气回来,说人家总是要问:你是日本人吧?韩国人吧?现在人家不问了,一者是中国人团队的气势大大地压倒了前面国家的游客,人家已经司空见惯;二者,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旅游队伍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过马路,不懂起码的礼貌……

这绝不是平白无故地糟践国人,只要有出国工作和旅游经历的人,都能列举出不少令同胞们脸红的精彩事例。一位欧洲的中文导游说,有的欧洲国家的旅店宁可支付违约金,也坚持拒绝中国人人住,因为他们发现中国人进了酒店就大声吵闹,令其他客人不堪其扰;很快就能够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一地水渍;喝了房间里需要付费的饮料,却从不结账。据说,马尔代夫有2000多个小岛,度假村遍布,但数以千计的度假村却只有极少的几个愿意同中国的旅行社合作,其他度假村也并不是跟人民币或者美元有仇,但中国人的大嗓门赶走了别的游客,他们的亏就吃大了。比较之后,结论是:宁可不赚这份钱。从报上还看到因为个别人胡闹而使得整个旅游团被赶出去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某个中国人在参观法国卢浮宫的时候,非要抱着一座价值连城的雕塑照相,另一个是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博物馆,一位同胞毫不见外,见到一辆高级奔驰,马上就拉开车门坐上去,让人拍照。结果是大家受连累,全部被轰出来了事。

欧美等地的一些旅游点也逐渐了解了中国人的德行,所以有针对性的服务逐渐成形。在教堂这类需要保持肃穆气氛的场所,中国人能够享受到“小灶”的特殊服务,能够看到专门为中国人看的汉字:沉默。在男卫生间的小便池前,也有专门提醒中国人的“请往前站”。

以前,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扯上什么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尊严之类的大文章,其实用不着。几个外国人在中国打了架,骂了人,他绝没有跟中华民族挑衅的故意,也说不上就丢了他本国人的脸。几个中国游客在外国出了点洋相,也都是个案,不大可能丢光了中国人的脸面。哪个国家都有些素质不高的人,谁也别笑话谁。问题是,外国人认识中国和中国人,往往不是耐心地阅读我们自己编写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而是看这些从他们眼前经过的成群结队的中国人。这些活生生的人,天天在他们的马路上和宾馆里重复着同样的毛病。你如果坚持对外国人说,这些人都不代表中国,不代表中国人,那些能代表中国人的人太忙,还没来呢,不知外国人信不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要一些欧洲国家旅游点的人把对中国人的印象扭转过来,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

事情很令人费解。一个自己宣称是“礼仪之邦”的地方,其实没多少礼仪;一个标榜“文明古国”的国度,文明的火候也差得太多;一个最好“面子”的民族,许多时候言谈举止根本没面子可言。论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之猛,论宣传队伍之庞大,世界上哪个国家也别想超过我们。世界观改造的工程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党员有党章,市民有文明公约,农民有乡规民约,数以万计的媒体每天都在宣传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高尚道德,人们时时有各种文件可以学习。可多年来,效果令人伤心,连随地吐痰都改不了,就更不要说学会排队和让座了。都嚷嚷北京交通堵塞,仔细观察一下,低素质、不文明造成的拥堵,占了很大的比例。下这么大的力量种地,就是不打粮食,也不知道是谁的毛病。我们没看见“衣食足而知礼节”,反倒觉得老毛病没怎么改,又增添了不少新毛病。

还是回到旅游上来吧。我想起毛泽东的一句伟大教导: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是不是在旅游团队出国前先办两天学习班?把吐痰问题、吵闹问题、在马路上不走人行横道的问题、喝可乐不结账的问题、对珍贵的展品动手动脚的问题,都由导游耳提面命一番,大家也都表个决心。这办法虽说陈旧了点儿,但还能管点儿用,总比人家捂着嘴笑话我们是野蛮人、下等人好得多。当然,这也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的办法,应应急的。至于全面的道德教化,担子太重,还是可怜可怜导游这几个小肩膀吧。

P31-33

序言

——给谁寄瓜田的书?

刘齐

下个月的第五天,或者第十天,中国将要出版一本新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瓜田。

瓜田出书这一天,我,刘齐,朝阳区居民,会认真对待的。我将采取个人史上的重要行动:购买一批瓜田新著,陆续寄给有关人士。

首先,寄给领导机关的……贪官。设想一下,邮包放在办公桌上了,谁肯启封,谁敢启封?心怦怦乱跳者是有的,好在脸上看不出,而且组织上慎重,不会派人挨个摸胸脯。就那么放着?也不能够,兴许根本就不会往领导屋里送,而是在收发室滞留三五天,盖上“查无此人”的红印,退回我本人。

好,省下一本,接着寄,寄给寺庙。这回,收书人就不明说是谁了,主要对象是借佛敛财者。打开来,先拣本专业的看,就这篇,《游客为何常常在寺庙里挨宰》,阿弥陀佛,无上天尊!说咱“宗教界的不法之徒搞勒索活动”也就罢了,还把借口、手段、底牌统统兜出来,谁呀,这么门儿清,不是内鬼吧?闷着,反正没点名,犯不上告他诬陷。况且,吾们有玉皇和菩萨做主,才不跟他打红尘官司呢。

再寄,寄给健忘者,或者假装健忘者。口口声声说日本蒙学生,编教科书不提南京大屠杀。你们呢,编教科书时,也想抖机灵,把合生取义的抗日壮士齐根删掉。还有人大言不惭:这是为了让孩子懂得“生命的自我保护”,你干脆说向汉奸学习得了。瓜田有分寸,没说你们是在“蓄意配合”,而是说你们……恕不引用,自己看。

书中相关的其他人士,于理也应寄赠。只是该书斑驳陆离,婆娑多姿,涉及的“面儿”太广,人太多,张艺谋、沙叶新、赵本山、周继红、李刚、罗纳尔多、纳米尔多、悍马婆多、官员秀多、相声水多……名单太长,排不过来,若是人人都送一本,谁给报销?

有两类人群,不必寄书。

一类是小偷。全国小偷中,总会有若干人,黑灯瞎火,忽然想起打书店主意,贼不走空,找不到钱匣,顺两本书也是有的。碰巧顺了瓜田新著,回到窝儿里一瞧,哎哟嘿,居然有一篇《贪官与小偷之比较》,夸咱“不装孙子”,“实在比贪官强得多”。爽歪歪,把咱的品位提到省级败类前头了。瓜田前辈,站出来,别紧张,受小的一拜。

还有一类最是特别:他们是喜欢书,喜欢瓜田文章的人。即使收入不高,也会自费购书。不但自己读,可能还向家人推荐,向朋友介绍,让更多的读者接触瓜田。这些读者,南北分布,城乡皆有。他们兴许被荒谬误导过,被权钱蔑视过,或者正在被生活所困扰,被不公正所欺凌。他们一定能品出瓜田反话中的正话,浅显中的深刻,幽默中的庄重,尖刻中的厚朴。他们凝神沉思,会心一笑,一怒,一疼,一激灵,一叹息,这个瓜田啊,瓜兄弟,瓜大叔,写得好,有担当。

读罢瓜田,默视周边,景况不会有多大改善,夏天依然热,冬天依然冷,贪官依然贪,难题依然难。但是,我们的心灵中,魂魄里,总会有一些旧影,在渐渐淡出,又有一些新芽,在悄悄生长。

后记

——说说“活人追悼会”

能给大活人开追悼会?

当然能。先说近的,就在数月之前,几位“国家级”的大亨,史玉柱、刘永好、马云、冯仑等人商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想法是: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消息传出,网友们很是激动了一阵子,很多人要围观,要参与,要效仿。台湾有位女作家,叫曹又方,1998年也为自己举办过追悼会,听说各界名流好友都来参加,气氛很是热烈。

再说稍远一点的。多年前,启功、季羡林和梁从诫等几位老先生在一起开会。休息的时候,大家说起身后之事。有人说道:“如果有人致悼词,我们都听不见了,那多可惜。”有人建议趁大家都活着,就把追悼会集中开了吧。于是,几位老先生就轮流躺在桌上装死,其余的几位缓缓绕行,依次告别,并致悼词。轮到启功躺在那里听悼词时,还出现了抢戏的场面:他听着听着,突然“死而复生”,扑棱一下坐起来,说:“我太感动了,我要致答词!”令人乐不可支。大师未泯的童心,是常人永远都难以企及的。

还有更远一点的。明朝,昆山人张敉也给健在的朋友张孝资办过追悼会。一次,张孝资跟他说:“要是我死得早,就得麻烦你给我张罗丧事了。可是,我真没把握死得比你早。”张敉性子急,说:“干吗非得等死了?趁着咱俩活着就办了吧。”于是,把张孝资请来,是坐着还是躺着就不知道了,反正有人礼赞,有人朗诵祭文,乐队奏乐助兴,把个追悼会开得煞有介事。

以上诸公,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智者,其特立独行之举,都是参透生死的表现。这些人活着开追悼会,表现的是对死的调侃和对生的珍惜,还有对亲情和友情的享受。概言之,都是属于以戏谑的方式,体味人生的庄重内容。而我在书中所批评的“活人追悼会”,则恰恰相反,是以庄重的形式,得戏谑之果。这喜剧效果肯定不是追悼者和被追悼者所希望的。一个官员明明是被罢免,上上下下一大帮人,热热闹闹地唱着赞歌把他送下台,搞一次体面的“软着陆”,很有点冷幽默的色彩。这种“追悼会”虽然也能娱乐大众,但毕竟对世风有较大的毒害作用,使人们香臭不分、是非不辨,因此有必要声讨它,搞臭它,让有关部门以后不好意思再用此法罢免官员。这就是杂文的苦心之所在了。

本书大部分篇什都在报刊上发表过,不少还被转载过,少数没有露过面。时间上,最早有七八年前写的,也有近几个月刚出炉的。这些文章是从近二百篇杂文中选出来的,还有十篇左右是自己偏爱的作品,怕有的读友没读过,特意从别的集子里拿过来的。笔者自以为还有点看头。

本书的出版,有赖于丁波博士、朱铁志先生的张罗,商务印书馆的支持,吾友刘齐先生又特意为之写了一篇妙趣横生的序,借写跋的机会,在此一并感谢。

瓜田

2011年11月15日写于正冠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7 0: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