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锡光--行古今中西寻医学坐标/桂派名老中医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忠免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黄忠免编著的这本《李锡光——行古今中西 寻医学坐标》为《桂派名老中医》系列丛书·传记卷的一个分册。该书从成长求学、立业从医、医学成就、医德医风、晚年生活五个部分介绍了全国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锡光教授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李锡光——行古今中西 寻医学坐标》为全国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锡光教授的个人传记。

全书通过成长求学、立业从医、医学成就、医德医风、晚年生活五个部分向读者呈现了一名出生在旧社会、成长于新中国,并在新中国阳光沐浴下成就一番医学伟业的名老中医之传奇人生,基本涵盖了李老一生的大致经历、事业成就和个人生活中的些许点滴。

李老把自己定位为一名“现代中医”,实际上,他一生的医学研究与实践,都是在不断努力推进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李锡光——行古今中西 寻医学坐标》由黄忠免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沐风雨阳光,少年初长成

 从新会到桂平——五岁男孩的千里流浪之路

 风雨穷尽,浴火重生

 阳光下,郁江河畔的爱情

 卧薪尝胆,山中雏鸟终成凤

 从图书馆到课堂的大学时光

第二章 磨砺四十年,成就四十年

 “祖国派我到哪里,我就在哪里发光发热

 “文革”时代的“山野”医生

 从心电图到心血管内科

 重返旧地,巨鹏腾飞

 “陈处长”的“骂”与爱

 桃李成林的不倦师者

 功成身退,恩泽后学

第三章 汇古今中西,成医学大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医要姓中,但首先得姓医”

 穿行于古今中西的学术之路

 在病床前书写人生传奇

第四章 以仁者正德,树医界新风

 不求闻达,但做良医

 从最微小的细节处去关心病人

 慷慨解囊,救危扶弱

 “贵义贱利”也是爱护自己的一种方法

 儿子眼中的严父

第五章 壮志既已酬,心仍系中医

 活到老学到老,也要贡献到老

 七十三岁的电脑高手

 人不在江湖,心却系中医

试读章节

时年久远,现已年逾七旬的李锡光已经记不清当年自己到底是怎么离开外海,被拐到广西桂平的了。根据他的生父麦伟兴生前在一份档案资料里的叙述,这个改变他命运的事件大致如此:“因当时薪水低,生活困难。其母温二妹又见我脚伤,生活很难有出路,就背着我将李锡光带走,一直不见返回。”当时,伤心绝望的麦伟兴已经认定,他的妻子温二妹应该是找人另嫁了。但直至今日,李锡光仍未能得知生母的下落。

我们应该可以想见,当时的温二妹,她那被多少俗世苦难与不堪不断折磨着的悲苦之心,也是多么的怨愤、伤心与绝望!在外海乡镇外的某条破落小道上,那个背着儿子蹒跚走过的女人,或许也曾向她身后的故乡回望过一眼?而在她的眼中,或许也曾为这样的离开,流下无奈和不舍的泪水?

后来,李锡光到底是怎么与母亲失散,又怎么被卖入人贩子之手的呢?或许是在某条城市街道上,母亲因为背着他累了,放他在路边,独自去找充饥的食物,此时恰好有人过来,“给了一个饼,我就跟他走了”?或许更残酷绝情的是,母亲因不堪颠簸与饥饿之苦,直接把他卖给了人贩子?往事不复。历史在呈现国家翻转沉浮的宏大进程的同时,同样沉淀下多少小人物的悲惨故事。这些故事是如此卑微而不足道,以至于不仅被历史大潮所淹没,就连当事者本人,也都因世事沧桑而遗忘掉了。

“反正,我就这样糊里糊涂跟着人贩子,从广东新会来到了广西桂平……”在竭力搜寻记忆,试图复原这段悲苦往事而不得之后,七十余岁的李锡光只是淡然一笑,不见丝毫的沧桑与感慨。我们的采访在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的办公楼里进行,窗外是整个医院一片繁忙的热闹场景。这场景彰显着他半生操劳的非凡成就,或许他已经为此得到安心与释然了吧?

大概是走了一些路,坐了好几天的船,李锡光跟着人贩子来到广西桂平。如果察看两广地图,你会发现,他的行程中也包括了著名的西江水道。但当时,在这条著名的“黄金水道”上百舸争流浮光掠影般的繁忙场景,在这位5岁男孩眼中,也不过是流浪路途中一些无关紧要的冷漠的点缀罢了。

1943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在桂平县白沙圩一间阴暗的房子里,阳光从破烂的木窗缝里钻进来,照射到正在熟睡的李锡光的脸上。床上铺着烂草堆,十分脏乱,还有一股很难闻的怪味,但他却睡得如此香甜,大概是因为多日的颠簸,即使年幼不知其中疾苦,也觉得疲累了吧?突然,房门呀的一声打开,有人走了进来。李锡光被惊醒,他睁开惺忪的睡眼,迷糊中认出了正是带着他一路从家乡来到这里的那个女人。“起来,起来!”女人叫道,声音里有着一种怪怪的陌生感,完全没有家中父母那种熟识的温柔与慈爱。李锡光迷迷糊糊地从烂草堆上站起来,跟着女人走出了屋外。

清晨的阳光铺洒在白沙圩街旁的屋顶和黄泥路面上,制造着形态各异却一律倾斜着的黑色暗影。阳光有些刺眼,但在5岁的李锡光看来,这是一个与家里没什么两样的地方。唯一有些不同的是,他的面前站着一个与他父亲年龄相仿的男人,从他一出来就一直在和善地看着他微笑。男人向他弯下腰,伸出手来,不自主地,他也向他伸出了手。当李锡光那只瘦小的手被男人宽厚的手掌握住时,那种熟识的、但已消逝多日的温暖与安适,缓缓地在他的心底化开。

这个男人,就是日后将他养育成人,并助他踏上中医学名家之路的养父李劲球。当时,李劲球家中只有女儿,李家便将他从白沙圩的人贩子手里赎出来,带回下湾的家中作为儿子收养。多年来,在李锡光的话语里,他已经习惯于把养父叫做父亲,可见后者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了。

然而,即便记忆是模糊的,李锡光的潜意识里仍然知道,他们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他成长的地方,他的第二故乡桂平县下湾乡下湾圩,街坊邻里中的一些人,一些少不经事的顽童的话语不时地向他证实着这一事实——他来自外地的广东,是被人贩子当作“猪仔”(两广毗邻区域当地的白话里,将被人贩子拐带的孩童称为“猪仔”)卖到他父母家当儿子来养的。这让他意识到,除了这里,他原来还有另一个故乡,另一个家。

1968年,李锡光刚好30岁,三十而立的他突然意识到应去找寻他的这个故乡,这个家了。当时,他正跟着医疗队在广西乡下的边远山区里跋山涉水,为贫困农村的劳苦大众送药治病,同时参与国家抗疟药研发工程。或许在某个沉静的山乡之夜,终日劳累的他安静下来,便想到了这件事。于是他努力搜寻着一些幼年时期在新会一带的记忆和场景,写下了一封寻亲的信文,寄往千里之外的广东省新会县外海镇。镇里面收到信文,深为他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便把他的信张贴了出来——于是出现了本章开头的那一幕。

在开头那一幕过后,1969年春节,李锡光到广州探望他的生父麦伟兴。见面当晚,父子俩彻夜长谈,麦伟兴这才知道他的儿子当时是被人贩子拐卖到广西桂平去的。李锡光也才得知,他的小名阿麟是从原来的名字麦玉麟里来的。但是,就连李锡光自己也已经记不得,他的母亲温二妹是怎么离开他的,更别说她现在何方了。

P6-9

序言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维护人民健康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医药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整体观、系统论、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不仅贯穿于中医药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知理论和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临床实践,而且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具有超前性和先进性。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趱来越显示出其宝贵价值、独特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

广西地处岭南,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丰富。历史上,无数医家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西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认真继承,加快创新,涌现出了一批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全国名老中医。为了展示他们的风采,激励后学,广西卫生厅组织编写了《桂派名老中医》丛书,对“国医大师”班秀文等28位全国名老中医作了全面介绍。传记卷记录了名医的成长历程、诊疗实践和医德医风。学术卷展示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读者学习“桂派名老中医”独到的医技医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也将为促进广西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传承创新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信赖中医药,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医药,中医药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衷心希望广大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者抓住机遇,以名老中医为榜样,坚持读经典,跟名师,多临床,有悟性,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不断成长进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

2011年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0:5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