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空的向度(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走近诺贝尔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子安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窥视医学的生命图谱;身临物理的自然秘境;感受化学的变化旋律;倾听经济的财富波澜;品尝文学的心灵故事。王子安编著的《时空的向度(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

内容推荐

王子安编著的《时空的向度(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是走近诺贝尔奖丛书之一,《时空的向度(走近18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精英)》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

目录

罗伯特·劳克林

霍斯特·施特默

杰拉德·胡夫特

马丁纽斯·韦尔特曼

阿尔费罗夫

赫伯特·克勒默

杰克·基尔比

艾里克·科纳尔

沃尔夫冈·克特勒

卡尔·威曼

小柴昌俊

雷蒙德·戴维斯

里卡尔多·贾科尼

维塔利·金茨堡

阿布里科索夫

安东尼·莱格特

戴维·格罗斯

戴维·波利策

弗兰克·维尔切克

罗伊·格劳伯

约翰·霍尔

特奥多尔·亨施

约翰·马瑟

乔治·斯穆特

艾尔伯·费尔

皮特·克鲁伯格

南部阳一郎

小林诚

益川敏英

附录一 诺贝尔

附录二 1901-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试读章节

1998年诺贝尔物学理奖授予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的劳克林,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与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施特默和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工程系的崔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一种具有分数电荷激发状态的新型量电子流,这种状态起因于所谓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量子流体早在研究极低温度状态下的液氦和超导体时就已有所了解。在这些领域里,已经有好几位物理学家获得过物理学奖。

例如,卡末林昂内斯由于液氨的研究和超导电性的发现获19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朗道由于液氨和超流理论获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巴丁、库伯和施里弗由于提出超导电性的BCS理论获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卡皮查由于发现氦的超流动性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柏诺兹和米勒由于发现高温超导获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戴维李、奥谢罗夫和R.C.里查森则因为发现氦_3的超流动性获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么多的物理学家受到如此殊荣,说明凝聚态物理学在20世纪有极大的发展,而低温和超导在这一领域内又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正是继高温超导之后凝聚态物理学又一向展新课题。

霍斯特·施特默于1949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父亲经营一家装饰店,母亲是初级中学的教师。施特默从小喜欢数学和科学,但在中学中德语、英语和法语科目却勉强及格,1967年中学毕业后进人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学习建筑学,他很快发现自己在这一专业没有天赋,便转学到法兰克福大学,但因为错过了物理学的注册时间,只能从数学开始学习,第二年转为物理学专业。

施特默的硕士毕业论文是在维尔纳·马丁森的物理研究所完成的,由年轻的助理教授埃克哈特·赫尼希任导师,他的研究方向是高敏感超导探测器,擅长发明和构造复杂的仪器设备来解决物理问题。后来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格尔德·宾宁(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时赫尼希的4个学生之一,在同一个工作小组工作。

1974年施特默硕士毕业后,前往法国格勒诺布尔的高强度磁场实验室攻读博士,研究高强度磁场中的电子孔滴特性,他在那里第一次结识了来自贝尔实验室的崔琦。施特默的导师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1976年施特默访问了贝尔实验室,这促成了他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77年来到美国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做博士后。他1978年获得了贝尔实验室的固定职位,1983年成为固体电子与光学性质部门的主管,1991年被任命为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研究实验室主任,领导8个部门的约100名科研人员。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科研20年后,施特默于1998年初前往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该校的应用物理学教授。

施特默在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研究二维费米气体模型,他发明了调制掺杂的方法,可以使得超流动性的二维电子系统成为半导体,将以前仅适用于硅的二维电子系统,拓展到适用于砷化镓,这一研究成果打开了通往许多二维电子系统上的光学物理实验的大门,也促成了后来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P9-10

序言

哲人云“知识就是力量”,更有人说,知识就是高度。在知识的内涵、外延里,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文明的动力来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的历史性进步,由此而推动着人类历史由蒙昧走向文明、由刀耕火种走向科学现代。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即是人类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的思想文明的结合。历史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可感,社会因科技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人类科学历史的宏观体系中,依据文明的东西方形态也可以划分为东方科学技术体系、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其中东方科学技术体系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应以中国为代表。比较而言,东方科学技术体系富有深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传统,在诸如文学、史学、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古籍留存众多,内容博大精深。而西方科学技术体系则深富自然科学、实验科学的传统,因而造就出其最早的工业革命运动,形成实验手段与理论体系丰富的诸如物理学、化学、工程机械等成果。总之,东西方的科学技术传统各有所长。东方的人文与西方的自然,如能够完美结合,则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模式。

在西方科学技术体系中,既有宏观的科学门类也有微观的分支科学。从自然科学的科学分类学角度而言,可以细分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地学等属种。在复杂庞大的科学技术体系外,西方还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学科标准体系与科技奖惩制度、科技创新制度,由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诸如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二次工业革命、信息化社会、知识化社会等,皆是这种科学技术完美发展的结果。在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技术创新与奖惩制度体系中,诺贝尔科学奖金的设立即是推动西方百年来科学文明发展的重要一点。诺贝尔奖金由瑞典化学家、自然科学家诺贝尔通过捐献毕生的私人财产设立,这种崇尚科学、崇尚知识的精神,值得东方社会认真思索、务实学习。整个诺贝尔奖初期划分为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与和平五个奖项,这充分反映了诺贝尔本人不仅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关注人类精神世界、人类人文素养的发展。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诺贝尔奖项又多出经济学奖、环境奖两种,每一个奖金项目都紧密结合着人类社会的现实需要。

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1 00多个春秋,即使是迟到的经济学奖也已经走过40年的岁月。作为人类科学技术领域的一种百年知识品牌,其中不仅有许多的科学成就值得我们学习,而且其中的每一个获奖者也值得我们研究。科学家的成果与科学家的精神及方法,相比较而言,最重要的是科学方法,而最核心的则是科学家的精神。所以为了便于中国读者,尤其是今日的中国青少年了解、掌握近现代西方物理科学、化学科学、生理医学、文学艺术、经济理论的过程、成果,我们编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艰辛策划、编写,终于完成这部多达25册的《走近诺贝尔奖》大型丛书。

从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的编写体例上来说,我们以人物为单元,以时间为线索,以有关每个人物的“生平事迹” “科学成果,,等为板块,而对于每个入选诺贝尔奖的获奖者给予解剖。当然这种解剖,既是对其人生历程、生平事迹的叙述,也是对其人生哲学、科学精神、人文情怀的一种铺陈。具体而言,在叙述每个人物时,我们尽量做到一一将人物那种坚定的信念、务实的精神、执着的工作态度,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他们个人的素质、修养、性格、经历等元素,均给予呈现,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他们那种背后的执着爱好、坚持理想、强烈求知、意志坚强、迎接挑战与勇于创新的人生品质。另外,我们在每一人物的最后部分附加上包含涉及与该学科领域相关的学科简史、学科流派等内容的“经典阅读”栏目,以帮助读者较系统地掌握相关学科的必备知识理论。

总之,我们期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套《走近诺贝尔奖》丛书,深思、体味、参照、借鉴这些文学精英、科学精英的生平与精神,而规划出自己的成才之路,并能够在人生的路上“坚持理想、执着奋斗、锲而不舍、勇于创新、戒骄戒躁”,终获成果。有时,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的一生,成为个人的人生座右铭:相信一套科学、有益的图书,同样具备相似的功能。当然,水平与时间的有限、仓促,使得本套丛书难免会存在一些瑕疵,期待读者给予批评,以期再版时予以改正、更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