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遵从大义而舍生一死,古今例子很多。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家世代以农桑为业。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却能淡然处之。他口吃不能疾言,却好学深思,“博览无所不见”,尤好圣哲之书。扬雄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四十多岁时,扬雄游学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为门下史。后来,扬雄被荐为待诏,以奏《羽猎赋》合成帝旨意,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立。哀帝时,董贤受宠,攀附他的人有的做了二千石的大官。扬雄当时正在草拟《太玄》,泊如自守,不趋炎附势。有人嘲笑他,“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嘲”,竟然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以取悦于人主,反而著《太玄》,使自己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何必这样呢?扬雄闻言,著《解嘲》一文,认为“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表明自己甘心“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爱清爱静,游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决不追逐势利。
王莽代汉后,刘歆为上公,不少谈说之士用符命来称颂王莽的功德,也因此受官封爵,扬雄不为禄位所动,依旧校书于天禄阁。
道德这个词看起来有点高不可攀,但仔细回味,却如吃饭穿衣,真切自然,它是人人所应恪守的行为准则。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却大浪淘沙,说到底,归于文格、人格高。真正有骨气的人,恪守道德,甘于清贫,尽管贫穷潦倒,寂寞一时,却终受人赞颂。
P2-3
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获得幸福的奇书。
人生百年,所为何来,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获得幸福。古往今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获得幸福的法门虽有千万,最终九九归一化为一条:幸福是一种心境,是内心的一种满足。建功立业、处庙堂之高可以幸福;吟月啸风、处江湖之远也可以幸福。膏粱锦绣、肥甘厚味是一种幸福;布衣粗食、闲适安然更是一种幸福。
有明朝人洪应明者,著《菜根谭》一书,其本旨为放低姿态、伏久飞高。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这是一本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它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一套处世为人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谭》博大精深,妙处难以言传,须有心人在工作之余,沏一杯清茶,静静地品位,菜根会越来越香,心智会越来越高。学会高瞻远瞩,学会达观人生。
《菜根谭》的文字简炼明隽,更是叫人含咀无穷,它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的就是幸福感丧失,心境浮躁。所有人都行色匆匆、忙忙碌碌囊在名利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富裕者沉溺于嫉妒、攀比的苦恼中,贫困者为生计奔波,面对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社会学家卡尔·里夫金考察中国后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人活得太累了,他们的人生只有两个词,成功和拼搏……我很奇怪,他们连快乐都感受不到,却想追求幸福。”所以所有的人都在问:幸福到底在哪里?
本书采撷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让我们精神内省。在含英咀华之时关注我们内心的需求。宜放在在案头枕边,读而思之,使我们得到内心的宁静,获得我们的幸福。此亦著者所愿。
洪应明编著的《每天读点菜根谭》是一本教我们如何获得幸福的书。幸福是一种心境,是内心的一种满足。建功立业、处庙堂之高可以幸福;啸月吟风、处江湖之远也可以幸福。膏粱锦绣、肥甘厚味是一种幸福;布衣粗食、闲适安然更是一种幸福。《每天读点菜根谭》按照“淡泊明志”、“功业成败”、“为人处世”、“求学问道”、“明辨是非”、“持理灭欲”、“言辞有度”、“齐家教子”八个主题对《菜根谭》的经典内容精心解析,以期使普遍浮躁的现代人能够放低姿态、伏久飞高。即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矣。编辑推荐
洪应明编著的《每天读点菜根谭》是一本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本书采撷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让我们精神内省。在含英咀华之时关注我们内心的需求。宜放在案头枕边,读而思之,使我们得到内心的宁静,获得我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