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有着超过七千万件的动物、植物、化石、岩石与矿物标本的馆藏,更有一间傲视全球的自然史图书馆,收藏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自然历史文献和罕见的古卷宗,以及超过五十万件艺术品,包括以鸟类、开花植物、哺乳类与昆虫等为题的精美水彩画,极具科学与艺术价值。
《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本书由托尼·赖斯编著,林洁盈译。
《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厂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
随身携带这本《发现之旅》,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本书由托尼·赖斯编著,林洁盈译。
自然史艺术的起源,最早可以回溯到史前人类的岩洞壁画,它以多样的形式在不同文化中表现,从罗马文化中以自然万物为主角的马赛克镶嵌画、中国汉代以花卉为题的帛画、中世纪欧洲以彩绘装饰的手抄书稿、欧洲文化花卉写生的发展以至16世纪自然史书籍中出现的版刻插图等,都可归属到自然史艺术的范畴。
除了少数例外,早期自然史图画的构图大多很形式化,甚至呈几何形状。不过到17世纪末期,由于牛顿科学与哲学的进展,促使艺术家按有别于前的表达自由,以更自然的手法来处理自然史艺术。本书就是接受了这种兴起于17世纪末的表达自由所带来的挑战,领着读者了解过去三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自然史艺术家,各有何为人所称道的手法与风格。
本书着重在美洲与南极海的航程,其中可见许多欧洲最早的鸟兽花卉图像,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当我们想到这些艺术家在何种环境与状况下成行,以及他们在旅行世界各地时得忍受何种艰困,这些画作更是显得弥足珍贵。自然史绘画在此一探险时期的发展,反映出艺术家所扮演的角色的改变,从原本见多识广的业余爱好,到训练有素、对动植物构造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读者可以借由本书从汉斯·斯隆爵士与威廉·巴特拉姆委托画家进行的素描,一直到后来挑战者号报告中慎重且仔细的科学绘图之中,感受到这样的转变。《发现之旅》一书从斯隆一直讲到挑战者号,以引人入胜的真知灼见,带领读者了解在这段探险发现的重要时期,自然史艺术有着什么样的多元性与发展。
18世纪早期,许多航行都是私人筹资与筹备的。德国画家兼博物学家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的苏里南之行,便属于这种私人探险之一。她在这趟旅程中,为人们带回一些精致的自然史画作,在她的笔下,植物与昆虫生活的合作无间,栩栩呈现,尽管偶有错误且风格陈旧,不过总是能以丝丝入扣的构图展现出生物的精力与活力,创作出一种特殊的异国风情,无人能出其右。
到18世纪下半叶,探险队的筹备工作,在政府控管下大幅改进,库克船长远征太平洋,就是在英国海军的赞助支持下成行,而且还能聘请知名的植物艺术家如帕金森与福斯特等随行,以更精确、更严谨的科学手法来描画自然生物,举例来说,不论是植物或种子都以实物大小描绘,并针对它们所生长的环境提出说明。
库克探险队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太平洋的开放,实在也是因为有这些自然史学家能满足探险队的需求,伴随着库克进行动植物新种的辨识、描述与描绘,这个传统在费迪南德·鲍尔随着弗林德斯船长的调查者号出航时达到巅峰。在调查者号上,这位杰出的植物艺术家为悉尼周围与澳洲东岸的动植物留下了许多详细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图像记录。
鲍尔、帕金森等自然史家兼探险家在18世纪晚期所制定的标准,取代了17、18世纪艺术业余爱好者的标准。演变到19世纪早期,自然史家兼探险家的角色更加重要,洪堡、达尔文、华莱士与贝茨等人的作品,使素描艺术更朝着科学准确性靠近。像他们这样的旅行者,都必须具有画家的能力与仔细的态度,以期能准确并仔细地记录下植物或动物的结构。时至今日,科学准确性的标准早已有清楚的规范,拜20世纪照相技术发展之赐,才得以迎合、甚至超越这些自然史画家的成就。
到了现代,自然素描的艺术仍旧存在,可惜的是,目前在地球与宇宙上的探险活动,乃透过空中或太空旅行的方式,并不容易以铅笔和写生簿作记录。科技与虚拟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接管了艺术诠释的区位,只有富有且耐心等待的收藏家,偶尔才能在商业艺术市场上找到精彩的自然史绘画作品。我们有幸能拥有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精致收藏,提醒着我们自然探险的辉煌过去,这都要感谢约瑟夫-班克斯爵士、汉斯·斯隆爵士、彼得·柯林森、英国海军以及其他赞助人士与机构,愿意照料并搜集这些图像记录,同时也幸亏有大英博物馆的成立与努力,这些图像记录才能得以保存下来,留给后世子孙欣赏。P9-11
19和20世纪初欧洲画家,如莫奈、塞尚或毕加索的名画,无论抽象、印象或实物临摹,幅幅价值不凡且举世皆知。但是您知道17世纪以来存在于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那些珍贵且栩栩如生的生物图画吗?这些三百年来描绘世界各地的精致详细的生物图甚至还是新种描述的主要来源呢,我相信很少人知道这些水彩图画的存在。而这些图画是怎么来的或是如何来的呢?
21世纪的现代,不论出国或在国内旅游或野外研究观察,每个人的基本配备一定是一台相机,摄影留住人、风景或野生动植物等作为纪念,除了画家外,鲜少有人利用一支秃笔画下所经历或目击的各种环境或身边新奇的动植物。但在没有简便相机的三百年前,要留下生物的倩影仅有以笔画下来了。他必须详细观察该生物的外部形态,甚至于行为表现特征(例如本书第四章巴特拉姆的北美洲漫游对短吻鳄生殖行为的描述,当时巴特拉姆并不知道短吻鳄在干什么)和所生存的自然栖息地等,在通盘考量后才下笔描绘。或许直到现今新种的发表仍或多或少用笔临摹一二,似乎也和此一习惯有关。
18世纪初以私人探险为主,规模较小。但到18世纪末以降,世界最强的殖民国家就以欧陆最盛,如英、法、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而国势宣传的最佳表现就是派出舰队到各地测量和宣威。此时的探险队规模较大,且因异国的风情文物在上流贵族社会蔚为风潮,因此会聘请知名的动植物艺术家随行,以更精确和严谨的角度描绘自然生物,例如库克船长三度探访太平洋、达尔文的小猎犬号探险都是最佳的例子。若没有前人的探险及不辞辛劳的绘画和编辑等工作,或许无法促成达尔文、华莱士在其野外冒险和生物(或化石)调查成果下所孕育发展而改变世人演化观念的自然选择说(本书第八和第九章)。
本书的所有绘画皆由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收藏,其中斯隆爵士、柯林森先生和其他人士出钱出力努力搜购所得,并全部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本书第一章由斯隆爵士牙买加探险为开端,其中最为世人所欢迎的牛奶巧克力就是斯隆将牙买加土人难以入口的可可加入牛奶后变得可口。之后的赫尔曼、洛顿和迪贝维尔等的锡兰探险、梅里安的苏里南居游、巴特拉姆的北美洲漫游、库克船长的三度太平洋探险、弗林德斯和鲍尔的澳大利亚探勘、达尔文的小猎犬号航行、华莱士和贝茨的亚马孙雨林探险和最后一章的深海探险等。章章都有精致图画保留下来。
21世纪的现代已鲜少有如此精致的自然素描,主因是自然生态的破坏和照相技术的发达,这本书的出版在提醒我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对自然科学演替的贡献不容忽视。同时我们若有机会到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旅行,基本上都是一次新的探险,开启视野,航向未知的世界。当然最好是随身携带这一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对您有新的领晤与启示。
本书感谢伦敦自然史博物馆所有馆员的支持与专业协助,尤其感谢馆长尼尔·查默斯、博物馆出版部门的简·霍格与琳恩·米尔豪斯、摄影部的帕特·哈特、图库部的马丁·普尔斯弗德与洛德维娜·马什卡雷尼亚什、马尔科姆·比斯利、尼尔·钱伯斯、安·达塔、卡罗尔·格克切、朱莉·哈维、安·卢姆、克里斯托弗·米尔斯、约翰·撒克里以及其余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此亦感谢在馆内服务的巴·克拉克、奥利弗·克里门、查利·贾维斯、桑德拉·纳普、丹尼斯·亚当斯、科林·麦卡锡、奈杰尔·梅里特、艾利森·保罗、菲尔·雷恩博、弗兰克·施泰因海默、罗伊·维克里和约翰·惠特克等诸位科学家。
此外,还要特别向下列诸位致谢:戴维·贝拉米博士、艾琳·布伦顿、尤特·赫克、汤姆·兰姆与大卫·穆尔。
以令人心醉的图片与文字,映现史上十次最壮阔的探索自然之旅。
——英国《好书指南》
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数百幅自然素描艺术作品,是大自然爱好者不容错过的视觉盛宴。
——《今日美国》
……本书收录了大量的自然素描画作,其中有许多甚至是第一次面世。这些画作出自17世纪以降许多自然史学者兼艺术家之手,这是他们当时用来记录发现物种的方式。……相信对科学、地理学、历史学和艺术领域的学子而言,这会是非常好的读物。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它让我们看见艺术家们是如何在无比艰困恶劣的环境下,为科学献出动人才华,开启了西方人对新世界的视野。
——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