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和一座别墅见证一个时代!
揭秘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精彩内幕!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军阀混战的高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中的勾心斗角,远比《三国演义》精彩。《辛亥革命后》以颐庐为切入点,鸡公山和信阳为切片,重点表现辛亥革命后的风云变幻。从民间视角发掘当时的历史事件,重在呈现被遗忘的历史细节。所有疑问的解答,都是无比精彩的故事。本书由张锐强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辛亥革命后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锐强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座山和一座别墅见证一个时代! 揭秘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精彩内幕! 上世纪二十年代是军阀混战的高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中的勾心斗角,远比《三国演义》精彩。《辛亥革命后》以颐庐为切入点,鸡公山和信阳为切片,重点表现辛亥革命后的风云变幻。从民间视角发掘当时的历史事件,重在呈现被遗忘的历史细节。所有疑问的解答,都是无比精彩的故事。本书由张锐强著。 内容推荐 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跟庐山并列。上世纪初期,山上陆续有二十多个国家的洋行教士兴建各种风格的别墅五百多栋,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 山上由中国人建的最有影响的别墅,名为颐庐,其主人是曾任国务总理的靳云鹏的二弟、直系悍将靳云鄂。第二次直奉之战,由于冯玉祥突然发动首都革命,直系落败,吴佩孚匆匆南逃,但他扶持起来的湖北军阀萧耀南却拒绝他入境,甚至—度拆毁铁路。吴佩孚无奈,在颐庐住了一百多天。在此期间,颐庐成为全国的焦点。 颐庐是许多事件的策源地和见证者。比如名噪一时的“鸡公山会议”,萧耀南和岳维峻本想联合行动,拥段拒吴,却被外界解读为拥戴吴佩孚出山;随即导致了信阳被围困四十九天;吴佩孚和靳云鄂在联冯和击冯的问题上意见不同,彼此交恶,互相算计;冯玉祥、张作霖和段祺瑞的三角关系,冯玉祥、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三角关系,以及靳云鄂、张宗昌和孙传芳的三角关系,他们今日结拜兄弟,明日互相厮杀…… 《辛亥革命后》以颐庐为切入点,鸡公山和信阳为切片,重点表现辛亥革命后的风云变幻。 张锐强的这本《辛亥革命后》有些“散”。这是结构所决定的,它主要以鸡公山上的颐庐别墅、以及颐庐主人靳云鹗的轴线而发散,沿着时间推移,直到北洋时代的结束;这本书描写的历史细节精彩纷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细节。 目录 第一章 前传:革命在酝酿 为什么是信阳 发现鸡公山 避暑胜地外交风波 秀才练成革命党 信阳知州,你且慢走! 神秘的道士 床下都督 鸡公山前枪声大作 信阳劫掠流水账 革命党还是盗窃犯? 没有租界,何来革命 谁让中国公债下跌了13%? 第二章 事件:与颐庐同龄 护法战争信阳戒严 冯玉祥“卖拐” 信阳兵变 私填空白公文“抢”军火 直皖战争奇观:总司令跟厨师对骂 信阳来了个冯玉祥 各大马路巡阅使 援军总司令不肯出击 直奉初战分战场:枪声里跪求上帝保佑…… 直奉初战主战场:少帅快速成长 第三章 转折:全国聚焦鸡公山 河南过客冯玉祥 靳云鹗围剿老洋人 二七罢工:腐败分子引发的血案 国宝莲鹤方壶的来历 直奉再战:绑票勒索军费 北京政变:官场潜规则 鸡公克螟蚣?吴子玉被困鸡公山 鸡公山会议 从联冯击奉到联奉击冯 信阳围城四十八天 第四章 谢幕:人去山还在 靳云鹗的小算盘 从何而来魏益三? 铁帽子师守武汉 围信阳的人终于被围 吴佩孚算计靳云鹗 友人笔下的靳云鹗 靳云鹗当了北伐军 信阳红枪会杀败两大将 通缉靳云鹗 韩复榘埋骨鸡公山 颐庐余绪 神秘道士的谜底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1.因为全城戒严道路断绝,10月9日晚的起义未能顺利打响,但革命党人并未就此屈服,他们只是将时间延长了一天。打响第一枪的是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的程正瀛,他率先开枪击伤试图弹压的哨长(排长)陶启胜(陶后来因伤毙命),随后又击毙了该营管带、右队队官(连长)和司务长等四名军官。共进会在该营的代表、正目(班长)熊秉坤随即以革命军大队长的身份,吹哨集合队伍,佩戴好革命军的标志——白色臂章,按照原计划进攻楚望台的军械库,以便夺取子弹。 孙武因伤不能参加起义,蒋翊武临时逃走,共进会和文学社的主要领导全部缺席,起义军群龙无首。拿下军械库后,大家便推举正好在军械库当值的第八镇工程营左队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前去进攻总督府。而吴兆麟这个小小的连长,竟然也敢答应。刘邦趁项羽跟秦军主力血拼时,乘虚而人咸阳,尚且约法三章,而吴连长发布的命令只有两条:第一,不得滥杀;第二,服从命令。起义军兵分三路,信阳固始县城关人马骥云当时在左路,负责正面进攻总督署衙门。起义成功后,为了强化革命党力量对革命的控制,鸡公山上的神秘道士苏成章和蔡济民组织了核心办事机构“谋略处”,马骥云也参与其中。 10月10日深夜,工程营率先动手,其余各部纷起响应,武昌城内枪声大作,这场伟大的起义作为历经磨难的好事,终获成功;次日清晨,苏成章闻听总督衙门已下,立即找来一匹马,带领四个士兵和一个铁匠赶往监狱,将关押在这里的牟鸿勋等十余人放出,送到两湖师范学堂。 中国到底是个官本位的国家。官儿大能带来无尽的好处。比如黎元洪,当时是第二十一混成协的协统(旅长),拿现在的标准看,不过副师级别,刚刚称得上高干,竟然无功受禄地享受了武昌起义胜利的果实。如果人生中没有这个章节,他后来肯定不会成为民国八大总统之一。当然,黎元洪之所以能在这个级别的军官中脱颖而出,跟他的海归背景、是湖北人、以及平时的官声也不无关系。他素有善于带兵的名声,而且在保路运动中,也是湖北的代表,在新军中有一定的威望。 辛亥革命是从脚到头的革命,而非从头到脚的革命。士兵和下级军官发动,高级长官反倒被动。不妨看看这样一组人物的年龄: 陕西都督张凤翔三十岁,江西都督李烈钧、云南都督蔡锷、浙江都督蒋尊簋、浙军总司令周承琰、两任贵州都督杨荩城和唐继尧,都是二十九岁;上海商团军总司令李显谟和山西都督阎锡山二十八岁,四川都督尹昌衡二十七岁,福建国民军总司令许崇智更小,只有二十四岁。 名将岳飞建节、出任清远军节度使时,也只有三十二岁。然而这是他身经百战的功勋换来的。而这些年轻的革命党,这些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年纪轻轻便投身革命。他们身上的活力和朝气,力透纸背,穿越发黄的史书册页,直面而来。 为什么年轻人总会走在推动历史的前沿?大龄青年和年老者不妨躬身自省。 谁都知道,当时的黎元洪不革命。当然也谈不上满清王朝的孝子贤孙。他的态度,是骑墙观望,做顺风草。孙文黄兴宋教仁那样的大腕全都缺席,成功后的年轻革命党自觉声望不够,只好拿枪逼着黎元洪就任都督。这便是所谓的“床下都督”。 关于此事,坊间盛传两个版本,据说都是当事人的回忆。 其一是,黎元洪躲在姨太太的床底下,被自己的部下、马队第一标(骑兵一团)第一营的哨长萧燮增,带着正目虞长庚,用手枪逼了出来;其二是,起义爆发后,黎元洪更换便衣,由执事官王安澜带领,躲到位于黄土坡的、参谋刘文吉的家中。革命军闻讯找来时,此公吓得先是躲到床上的蚊帐后面,又从帐后钻入床下。革命军马荣将子弹上膛,一声喝令,这才有了后面的黎都督。他等于是被革命党用刀架在脖子上,被送上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宝座的。 枪口之下的黎元洪无力硬顶,只能软抗:不就职,不问事。后来看看气候风向,汉口汉阳相继拿下,觉得差不多了,这才于两天之后主动跟看押他的士兵说话,同意剃掉辫子,留了个光头。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里的那句经典对白,只有看过武昌起义中黎元洪的具体表演,才能领略其妙: “洪哥,我们动手罢!” 黎元洪就此爬上历史舞台。大家普遍认为他为人厚道,是所谓的“黎菩萨”,但他挥舞屠刀的动作,却比魔鬼还要利索。最终“首义三武”——孙武、张振武、蒋翊武——中,有“二武”——张振武、蒋翊武——死于其手。 2.黎元洪剪掉辫子,革命党如释重负。首义元勋吴兆麟特意下令点燃一挂鞭炮,以志庆贺。那时的黎元洪,肥头大耳,顶冒青光,圆头圆肩圆身,蔡济民打趣道:“都督好像个罗汉!”黎元洪大约嫌罗汉的级别太低,不觉羞涩地一笑,说道:“像个弥勒佛!” 大家闻听,哈哈一笑。 笑声消解了空气中的紧张。然而黎元洪虽然剃去了辫子,还是不肯马上即位视事。直到17日,才磨磨蹭蹭地在军政府(原湖北省咨议局)门前举办祭奠黄帝的大典,正式就任都督。这之前的几天,当然不是历史的空白。苏成章和蔡济民、邓玉麟等人商议后决定,由苏成章起草章程,组织了参谋部(后改为谋略处),主持实际事务。14日,立宪派的头面人物汤化龙等人拟定了《军政府暂行条例》,规定都督府下设军令、军务、参谋、政事等四部,原来的议长汤化龙为政事部长,大权总揽,苏成章为副部长。政事部下设七局,主要分管民政事务。 这份政府组成的名单中只有军务部长孙武是革命党,自然难安人心。在孙武、刘公、居正等人的推动下,后来又通过了《改订暂行条例》,成立军事参议会,大事须由都督召集军事参议会审议;取消大权独揽的政事部,下设各局直接升格为部。此时苏成章为教育部长。 在此期间,苏成章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编辑出版《中华民国公报》,以孙中山的名义号令天下。应该说,这是个比较巧妙的假借,对安定人心大有裨益。 1913年,孙中山重组国民党。该党的党员分为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三级,苏成章自然是首义党员。 灵化寺中的这个道士,绝非故弄玄虚,更无假文凭假资历。人家是绝对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是大非、注定有故事的重要人物。P29-32 后记 自从1992年高中毕业,考入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之后,故乡对我而言,就像一枚吹落的树叶,水分不断蒸发,逐渐只剩下书面用语的固定内涵。随着亲人的老去,故旧的离散,城市的挖掘开发,我熟悉的影像和人物,所剩无多。故乡逐渐沦为一个深夜独对孤灯读书时,令人心软疼痛甚或落泪的字眼。但是到了白天,阳光穿透四壁,你又会发现那种被打动的感觉,颇有几丝荒诞。每当那个时候,我总是假作坚强,如同自己从来都不曾心动。仿佛那样才符合老男人历经沧桑的风度。 其实那种陌生的感觉丝毫怨不得别人。我对故乡可能从来都不曾熟悉过。高中毕业之前,我是布衣之身,一介寒儒,如果不是到县城平桥上学需要经过信阳市区,我大概也没有机会进入那个其实只有丁点大的城市。全县十几个乡镇,只去过五个:狮河港是曾经的生活地,董家河是后来的生活地,南湾是上学的必经地,洋河是姥爷的所在地,至于五里店,则生活着我的姑姥,我跟随她步行几十里,去乡上卖过一回粮食,并且用她给的买午餐的两毛钱,买了一本《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似乎是《赤壁之战》。不消说,午餐只能跟晚餐合并同类项。 这样的生活经历,能让我对故乡了解多少呢?更何况世上原本还有同床异梦这样的词汇。即便对于身边的人,你也未必能有多深的了解。 所以当我得知,北洋时期信阳曾经被围困四十八天时,我很有些大惊小怪般的惊喜。尤其是在我确认,这次陕军守信阳,开了傅作义守涿州、杨虎城和李虎臣“二虎守长安”的先河,而包围信阳的又是武术家刘玉春,他后来在武昌被北伐军围困四十天之后。那时我突然觉得,小说固然要写,但不是最过瘾的写法。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高中毕业之前,我只上过一次鸡公山,跟一个同学一块儿。虽然对方不是女生,但我跟那个男生之间还有点故事。爷爷去世很早,后来奶奶带着父亲改嫁到了狮河港,所以小学三年级之前,我一直生活在那里。那时我在学校很调皮,但也不乏小聪明,颇有几个要好的同学,拿现在的话说,大概叫铁杆。其中有个叫孙超的,家跟我离得最近,我们经常去对方家吃饭。不过估计总体上我是贸易顺差,因为他家的油水远远超过寒舍。 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举家迁回董家河,再也没见过孙超的面。初中毕业时,正赶上县里第一次搞保送,下面各个乡镇初中都有一部分成绩靠前的同学,不经中招考试,直接被县一高录取。不才如我,亦忝列其中。 我们那批学生,提前人校搞了一段培训,很巧的是,孙超也在其中。但是五六年过去,我已不敢相认。这其中固然有相貌变化的因素,也有多年的生分。那时我们毕竟还小。我呢,在狮河港跟随继祖父姓曾,回到董家河时也改了姓氏,改作现在的名字,只有最后一个字跟过去相同,他也不敢认。 某日晚自习,孙超同学传来一张纸条,上面没有别的内容,只有我过去的名字,悬念不大的谜底才算最终揭开。后来我们俩一起去了趟鸡公山,还在报晓峰前留下了一张照片。现在孙超同学已经改名为孙林,当了警察。这次在信阳定点深入生活,我还跟随他抓过赌。 那是二十二年前的事情。在这期间,我从未上过鸡公山,也没那个心思。风景总在远方么。自然也就不可能知晓颐庐,以及这栋别墅内部的无数精彩故事。而今回望那段岁月,想想其中无数的过客,的确令人感慨。生逢乱世的人们投军,就像物价高涨的年代散户买股票,无不心怀朴素的、类似蚊虫向光般的追求。有多少散户从股市赚了钱,就有多少军人成为军阀;有多少散户赚了大钱,就有多少人修成正果,类似蒋冯阎。不说别人,就说吴佩孚,因为镇压二七大罢工,因为在汀泗桥头跟北伐军为敌,他在政治上早已被定性,我无意更无力翻案,但对他却怀有深深的同情。曾经给吴佩孚写过传记的焦菊隐说,1939年吴佩孚去世时,他的心灵仿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戚戚然,惘惘然。我很能理解这种情绪。 我不相信吴佩孚不爱国,不想为百姓谋福利。一个身负将略、军纪严明、不结外国、不举外债的将军,最终走向人民的反面,尤其令人惋惜。而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这本书有些“散”。这是结构所决定的,它主要以鸡公山上的颐庐别墅、以及颐庐主人靳云鹗的轴线而发散,沿着时间推移,直到北洋时代的结束;但是我也深信,这本书一定很好看。这跟我的文笔没有关系,因为历史的细节本身便精彩纷呈。历史从来都不是图书馆里表面沾满灰尘的发黄书页,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细节。陶菊隐写吴佩孚的传记,主要依靠当时的报纸,我写这本书则依据当时留下的口述历史,主要是《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细节比如对话,完全忠于当事人的记述。我希望将那种打动我的新鲜,原样呈现给同好。 我没有在书中附注出处,并非有意掠美,主要原因一是觉得那样太像历史考证,太正规,给读者的感觉失于轻松;第二也有个技术障碍,那样附注我不会操作。但是主要引文的作者,我都在文中特意写出了他们的名字。写作期间,我还参考了两位鸡公山文史专家、何军先生与姜传高先生的考证结论,从他们的博客里面。他们多年来皓首穷经,从瀚如烟海的史料中,上穷碧落下黄泉地搜寻,有些结论自己尚未发表,便被我先用,很有些不安。我对道士苏成章的了解,以及李立生当初开发鸡公山的详细经过,都来自于何军先生的博客,只有他们才能掌握那样的第一手资料。不仅如此,何军先生还仔细订正了书稿,提出了一百七十条修改意见,并提供了大量的照片,对本书的形成,居功至伟。 特此向何军先生以及姜传高先生致谢。 希望这本书以及其后的小说,能成为对故乡的奉献。 好了,我该写小说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