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附英文原著彩图珍藏版)》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鲁思·本尼狄克特成名之作!史上最懂日本人的著作!现代日本学第一书!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姿态,通览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经典畅销书!中国读者跳出民族立场,全面了解弹丸岛国的自省参考书!严谨的调研与有趣的案例生动结合,深度揭示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的精彩学术书!用当代摄影和浮世绘展现日本传统与民俗承袭演变的彩图历史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菊与刀(附英文原著彩图珍藏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鲁思·本尼狄克特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菊与刀(附英文原著彩图珍藏版)》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鲁思·本尼狄克特成名之作!史上最懂日本人的著作!现代日本学第一书!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姿态,通览日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的经典畅销书!中国读者跳出民族立场,全面了解弹丸岛国的自省参考书!严谨的调研与有趣的案例生动结合,深度揭示日本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的精彩学术书!用当代摄影和浮世绘展现日本传统与民俗承袭演变的彩图历史书! 内容推荐 鲁思·本尼狄克特编著的《菊与刀(附英文原著彩图珍藏版)》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菊与刀(附英文原著彩图珍藏版)》通过严谨的调研,生动的案例,百余幅浮世绘和当代摄影以及作者的冷静姿态,真实地反映出日本的传统与民俗的承袭演变,展现了日本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传统。 目录 第一章 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负恩者 第六章 报恩 第七章 必须报答情义 第八章 使名声不受玷污 第九章 人情世界 第十章 道德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养的方式 第十二章 育儿方式 第十三章 战败后的日本人 试读章节 日本为其发动战争所辩护的前提与美国是完全相反的,日本对于国际形势的看法和理解也和美国人不同。在美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轴心国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作为轴心国的核心,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三国的野蛮行径破坏了国际和平。看看他们所占领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波兰,这些都是弱小的民族,他们禁不起战争的迫害与蹂躏。可见,他们是在用武力与罪恶欺压弱小民族。他们的野蛮行径使他们违背了“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或者至少是侵犯了对自由企业“开放门户”的国际准则。 日本人对战争原因另有说辞。他们认为,整个世界正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等级秩序混乱不堪,都是各国拥有绝对主权所导致的。要想建立世界的等级秩序,就必须剥夺各国的绝对主权,而这正是日本的责任。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他们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自上而下的等级制的国家,也只有他们最了解“各得其所”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是多么重要。日本人认为,日本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还是公共建设上,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这证明日本民族是一个比其他国家先进的民族。正是这种优越感使得日本人有了帮助落后的兄弟之邦——中国的冲动。于是,他们划定了一个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个共荣圈里的国家都属于同一人种,日本应该担负起保护诸国的责任。而它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美国、英国、俄国从这个地区驱逐出去,让他们“各得其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应在这个国际等级的结构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到那时,便能形成一个真正统一的世界。 在下一章里,我们将讨论这种被日本人顶礼膜拜的等级制在其文化中的含义。等级制可以说是日本人做梦都想要建立的东西,然而,这个观念在那些被日本占领的国家里一文不值,这真快让人笑破肚皮了。 日本人还真是倔强,尽管没有得到认可,尽管最后战败投降了,他们仍然对“大东亚”的理想抱有幻想。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即使是那些对战争骂娘的日本战俘竟也认为,日本并没有想要对大陆和西南太平洋地区动手。要是不出意外的话,估计日本人还会继续坚持这一看法,真有点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劲头。在这种看法中,等级制度绝对是名列第一的。等级制在日本人的眼里就跟神明差不多,谁要是敢怀疑等级制,谁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在我们信奉平等的美国人来看,有些不可思议。虽然我们不认可这种观念,可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日本人到底是怎样看待等级制度的,他们为什么会如飞蛾扑火一般呢? 在日本人看来,精神的力量远不是物质所能比的。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谁的精神更强大,谁就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所以,日本人根本就没把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放在眼里。这真是够让人震撼的。日本的某大报纸曾刊登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害怕,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敌人的丰富资源并不是这场战争带来的。” 即使是在日本尝到胜利的甜头时,他们仍然会固执地认为这是精神对抗物质的胜利。而在我们取得胜利时,他们还是死性不改地认为笑到最后依然是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一信念很可能被当做塞班岛、硫磺岛溃败的借口,但您千万不要以为日本人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信念,而且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早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前陆军大臣、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荒木大将在一本名为《告日本国民书》的宣传手册中就说:“日本的真正使命在于兴皇道于世界,只要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任何物质力量都会被我们踩在脚下。” 当然,同其他即将参战的国家一样,日本人也并不是没有愁事。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费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高得惊人,而且还一再上升。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的军备费用竟然差不多占了整个国民收入的一半,而民生支出却只占总支出的17%。日本和西方各国不同的地方并不在于他们不重视物质备战,只不过军舰和大炮也是“日本精神”的外在表现而已,这就像是佩刀是武士道德品质的象征一样。 美国崇尚物质强大,日本则崇尚精神强大。日本虽然也像美国那样推行增产运动,但他们的出发点和美国是不同的,在他们的信念里,精神永远是大哥,物质永远是小弟。日本人为此大肆宣传说:“物质资源有限,总有用完的那一天。”这种精神崇尚就像血液一样,在每个日本军人的体内流淌着。日军的战斗手册里就有这样的话:“我们不怕敌人人多势众,因为我们接受过严格的训练,我们不怕敌人武器先进,因为我们有坚强的血肉之躯。”您不要以为这句口号是专门为战争打出来的,他们的骨子里生来就是这样的。他们的军事手册的第一句话就赫然写着“必读必胜”四个大字。读到这里,也许您就不会奇怪,为何日本人敢开着小型攻击机直接往我们的军舰上撞了。这些日本人被称为是“神风特攻队”。“神风”这个词是有来历的。公元13世纪,元世祖忽必烈东征日本,不料竟遇上了飓风,其军队遭受重创,不战而退。于是,日本人就把这场救命的飓风称为“神风”。这个特攻队就被称为是“神风特攻队”。 日本的统治阶级不仅在军队里大肆宣传精神崇拜,在普通民众中,也同样如此。比如老百姓已经连续工作了一天,又遭到了空袭,在高强度的工作和精神恐惧的折磨之下,他们的身心已经极度疲惫,可日本的统治阶级不仅没有丝毫的同情和安慰,还趁机大肆宣传“身体越疲惫,意志就越坚强”、“疲劳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的口号。这跟摧残有什么区别?寒冷的冬天,老百姓没有取暖的地方,只能躲在防空洞里受冻,可大日本体育协会却一次次地号召大家做保暖体操,还大言不惭地说这种体操要比取暖设备和被褥好得多,甚至还可以代替匮乏的食物。他们担心老百姓不听这一套,便解释说:“虽然我们吃不饱,没有体力,但这不是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找其他方式来代替食物。”美国人认为只有休息好了,饮食方面科学营养,体力才会很好,这话要让日本人听见,没准会令他们大笑不止,因为他们认为精神永远高于物质。 想想看,日本人在平时都如此大肆宣传精神崇拜,更别提在战场上了。战时日本的广播竟然宣称,精神能战胜死亡。当时,一家广播电台播放了这样一个故事: 空战结束后,日军出战的飞机开始陆续返回机场,一个大尉和几个战士是最先回来的。他走下战机后,并没有立刻离开机场,而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然后拿出望远镜向远处看。他是担心会有飞机回不来,他一架一架地数着返回的飞机。他脸色苍白,但神情却异常镇定。等到最后一架飞机着陆后,他终于松了口气向司令部走去,准备向司令进行汇报。当他汇报完准备出去时,却猛地倒在了地上。周围的军官们想要把他送到医院去,可他已经死了。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身体是冰冷的,胸口还挨了一颗子弹。刚死的人身体是不会立刻变冷的,医生推断他其实早就死了,而他之所以能够坚持到做完汇报,是他的精神在支撑着他,顽强的精神意志创造了奇迹。 P19-23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日败局已定,美国亟需制定战后对德、日的政策。对德国,美国比较了解,政策也比较明确,即武装占领,直接管制。对日本,美国不太了解。当时有两大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日本政府会不会投降?盟军是否要进攻日本本土而采用对付德国的办法?第二,假若日本投降,美国是否应当利用日本政府机构以至保存天皇?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动员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研究日本,本尼迪克特这本书就是受美国政府委托(1944年)研究的结果。 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 ——金克木《记<菊与刀>——兼谈比较文化和比较哲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