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们的天使;故事,爱的礼物。孩子看得懂的哲理故事——让我们的天使拥有爱的礼物。
本书精心挑选了88个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故事,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让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学到生活哲理,汲取人生智慧,更好地认识社会、生活及人际关系的本质,从而踏上成功的坦途。
本书精选了80+8个哲理故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有爱心、自信、付出、坚强、宽容、诚信,行动、心态、亲情、感恩等多个方面,几乎囊括了青少年为人处世及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每个故事由三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精选的故事主干,后面部分是“收获感言”和“读一读”,主要是对故事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哲理阐述。本书所入选的故事力求针对性强,意义深刻,每个故事都能在做人或做事方面给青少年以启发。同时,本书文字简洁明快,可读性强,通俗易懂。
猴子与菩萨
(一)
深山古庙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师徒二人,他们天天诵经念佛,日子过得很平静。
有一天,庙里来了一个器宇不凡的人,看到小庙比较破落,他就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几天,受到了师徒的热情款待。后来,一个落魄的书生来到庙里,他衣衫褴褛,满脸憔悴,饥饿难耐,晕倒在了庙门外。老和尚见了,叫小徒弟将书生扶进庙里,同样吩咐端上最好的茶,准备最好的饭。
小徒弟心里就犯嘀咕了:上次那位达官贵人,为庙里捐了那么多的财物,当然喝最好的茶,吃最好的斋饭,佛家也是讲知恩图报的;眼前这个不知哪儿来的“叫花子”,师父还如此厚待他!师父是老糊涂了吧?
书生在庙里休养,看书作诗,小徒弟一直就没给他好脸色看。趁着师父不注意,小和尚就端出已经馊掉的斋饭,还不给他吃饱。书生虽然受了委屈,但也不好说什么。老和尚看在眼里,总是默默把饭菜换成好的。
书生离开后,老和尚用泥巴塑了一个菩萨像,放在庙堂正中,对小徒弟说:“这是庙里刚刚请的菩萨。”
小和尚对礼佛一向很是用心,每天都很认真地给菩萨上香,叩头,虔诚地念经。
每天,老和尚总会趁小和尚不在去打扫佛堂,在菩萨像前鼓捣一段时间。不久,那泥菩萨被削琢成了一只猴子。小徒弟发觉菩萨变成了一只猴子,吓了一跳,一连几天都没去上香。
老和尚问:“怎么不去上香了?”
“师父,那菩萨变成一只猴子了。”小徒弟回答说。
老和尚当着小和尚的面,在佛龛前削琢了起来。不久,一尊栩栩如生的菩萨又出现在了小徒弟的面前。小徒弟愣了,望着师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老和尚顺手用手里的工具打了小和尚一下,慢慢念经,不再理他。这一敲打,使小徒弟顿悟了。他说:“师父,我明白了。其实每个人就像这团泥,都是一样的,只是塑造了不同的表象而已。而我之所以对前面的达官贵人谦恭,对后面书生无礼,都是因为被他们的表象迷惑了啊。”
老和尚笑了:“认识那平平淡淡却可以奇妙地捏塑出无尽形象的生命之泥,才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所在。”
(二)
禅师曾经做过乞丐,后来一心向佛,终于修成正果。被众人拥戴为住持。
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禅师,大声嘲弄道:“出身乞丐的和尚也能当住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能来阻止这个人说话,只好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对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禅师的深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产生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更加拥护他了。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