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朝阳管理日志/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唐宏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朝阳,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CEO,中国第二代著名企业家的杰出代表,时尚达人,媒体宠儿。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

在人人都知道甚至只知道张朝阳爱做秀的背后,搜狐却在不断进步,这说明大众低估了张朝阳的战略思维、品牌观念、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书以“管理日志”的形式,用12个章节,展开描述了张朝阳这位互联网大佬、个性企业家独特的魅力之源、创业之路、管理之道、竞争之术。

内容推荐

他是清华高材生,师从全球数字化先驱尼葛洛庞帝教授,创办中国第一家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互联网企业,随后执掌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同时,他也以个性企业家的形象出现在各大媒体。1998年,他入围《时代周刊》“全球50位数字英雄”之一。执掌搜狐以后,登雪山,巡回演讲,频繁接受时尚类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访问,个人品牌经营极为成功。他就是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

本书以“管理日志”的形式,用12个章节展开描述张朝阳这位互联网大佬、个性企业家从创业融资到经营管理,从个人魅力塑造到快乐工作的方方面面,立体解读张朝阳的管理思想。

目录

前言

一月 成功的欲望——寻找太阳的人

 1月1日 自省的人前途无量

 1月2日 积极的『虚荣心』

 1月3日 做最好的自己

 1月4日 不想庸庸碌碌一辈子

 1月5日 站在舞台的中央

 1月8日 『抛弃』过去的自己

 1月9日 骨子里的精英意识

 1月10日 追求财富是高尚的

 1月11日 榜样的力量

 1月12日 从内心深处做个勇者

 1月15日 一切从自己出发

 1月16日 做最后存活下来的人

 1月17日 获得更大的自由

 1月18日 以『革命』的方式成长

 1月19日 保持进取心

 1月22日 永不满足

 1月23日 如何做到不卑不亢

 1月24日 播种你的未来

 1月25日 无所谓的心态

 1月26日 铸造大梦想

 1月29日 危机意识的树立

 1月30日 寻找与捍卫你的『家园』

 1月31日 知名度与成功同等重要

二月 融资

 2月1日 第一笔启动资金

 2月2日 寻找你的『天使』

 2月3日 征服你的投资人

 2月4日 珍惜每个机会

 2月5日 投资人是买你田价值

 2月8日 万事开头难

 2月9日 学习纳斯达—爵规则

 2月10日 风险投资与股票市场的不同

 2月11日 不为融资而出卖自己的事业

 2月12日 上市后的压力

 2月15日 找到被投资人认同的成长潜力

 2月16日 理想的投融资环境

 2月17日 董事会的指点很重要

 2月18日 融资只是初创公司的开始

 2月19日 融到国际资本的预警

 2月22日 资本很贪婪

 2月23日 不因上市压力而给竞争对手机会

 2月24日 被资本市场接受和被市场接受是两码事

 2月25日 不断获得董事会的认可

 2月26日 保持警惕,保持敏锐

三月 团队组建

 3月1日 处理好创业团队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

 3月2日 适当地借鉴

 3月3日 权力制衡才能很好发展

 3月4日 小公司靠感情,大公司靠制度

 3月5日 民营企业需要更多人才

 3月8日 物色接班人

 3月9日 管理团队本土化

 3月10日 注重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3月11日 为每个员工提供上升空间

 3月12日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很重要

 3月15日 塑造兼容并包的企业文化与制度

 3月16日 管理团队内部需要彼此磨合

 3月17日 对人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3月18日 外来和尚未必好念经

 3月19日 稳定团队的情绪与士气

 3月22日 发现员工的长处

 3月23日 建立一个承认并满足个人价值的系统

 3月24日 向员工兑现诺言

 3月25日 让能干的人忠心耿耿

 3月26日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3月29日 界定你的用人标准

 3月30日 女性高管相对稳定与忠诚

四月 品牌之路

 4月1日 适当利用个人品牌

 4月2日 挖掘市场潜力

 4月3日 把握营销的机会

 4月4日 娱乐营销

 4月5日 规模化市场的第一步

 4月8日 单一渠道无法生存

 4月9日 『海陆空』的宣传战略

 4月10日 把握事件营销

 4月11日 广告营销有多种载体

 4月12日 注重品牌

 4月15日 好习惯成就百年老店

 4月16日 适当借鉴与学习

 4月17日 捆绑式销售提升综合谈判力

 4月18日 赚钱需要一定周期

 4月19日 被超越是一种常态

 4月22日 长期坚持下去

 4月23日 品牌中的借力

 4月24日 生存是一种选择

 4月25日 『忽略』市值『忽略』股价7

 4月26日 再造你的基因

 4月29日 多元化品牌路线

五月 战略眼光、出位的决策

 5月1日 互联网是几百年不遇的机会N

 5月2日 尽可能多做事

 5月3日 确保创始人的主导地位

 5月4日 战略反攻之前是曲折前行

 5月5日 开阔你的视野

 5月8日 处于探索的前沿

 5月9日 投资你的未来业务

 5月10日 标准的制定者

 5月11日 比跨国公司更熟知创业土壤

 5月12日 打胜仗需要好好布局

 5月15日 寻找适合你的敲门砖

 5月16日 做一个『自我分析』的人

 5月17日 把钱花到刀刃上

 5月18日 有时你得『急功近利』

 5月19日 战略思维的培养

 5月22日 以静制动,迂回前行

 5月23日 坚持独立思考

 5月24日 在竞争中跑得更快

 5月25日 把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5月26日 百年老店与主流应用

 5月29日 集中精力从各方面关注用户

 5月30日 把『革命』进行到底

 5月31日 长远打算才最健康

六月 个人魅力的塑造

 6月1日 不把自己当回事儿

 6月2日 做一个清醒的人

 6月3日 承认错误,学会超脱

 6月4日 消除自我

 6月5日 以出世的态度人世

 6月8日 做明星企业家

 6月9日 做企业就是先做人

 6月10日 在极端压力下学会生存

 6月11日 做企业不能奸诈

 6月12日 真诚与自信

 6月15日 成功后更应自省

 6月16日 既沉稳又有魄力

 6月17日 在实践中观察内心的成长

 6月18日 互联网行业的不倒翁

 6月19日 要有勤奋上进的精神

 6月22日 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

 6月23日 等待成熟的时机

 6月24日 跨越三百年的自卑

 6月25日 以第三只眼睛来看自己

 6月26日 内心充满感激

 6月29日 边做边思考

七月 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

 7月1日 逐渐成熟的企业管理

 7月2日 先做最符合公司战略的事

 7月3日 管理与国际接轨

 7月4日 倡导平等的企业文化

 7月5日 持久伟大的公司需建立核心文化

 7月8日 处理董事会里的文化冲突十分重要

 7月9日 开放的文化与严格的制度

 7月10日 良好的企业文化从创业者做起

 7月11日 做最先进的一批公司

 7月12日 管理从兴趣出发

 7月15日 适当拿来西方的商业理论

 7月16日 管理是把合适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

 7月17日 对权力收放自如

 7月18日 欲速则不达

 7月19日 节省每一笔成本

 7月22日 坚持长跑和平常锻炼有关

 7月23日 中国公司太依赖创始人

 7月24日 CEO要成为变化的因子

 7月25日 互联网的指数级管理

 7月26日 从布道者到幕后推手

 7月29日 总结成功的经验

 7月30日 把握每个管理细节

八月 本土化与国际化

 8月1日 本地团队有相当大的优势

 8月2日 占领国外市场的必要性

 8月3日 有『洋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

 8月4日 本土互联网公司势头更强

 8月5日 专注于中国市场

 8月8日 走出去很危险

 8月9日 互联网的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

 8月10日 不给跨国公司任何时间

 8月11日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出口

 8月12日 可怕的是被边缘化

 8月15日 跨国公司绝对打不过我们

 8月16日 团队是靠市场选出来的

 8月17日 寻找国际资本像在黑暗中呐喊

 8月18日 出国学习多一元文化

 8月19日 业务的深度与广度

 8月22日 融资:国际化还是本地化

 8月23日 不唯美国市场是尊

 8月24日 对未来抱以期待

 8月25日 选择你成长的土壤

 8月26日 将西方管理哲学本地化

 8月29日 商业上的『底线思维』

 8月30日 不同市场需要不同的策略

 8月31日 围剿国际化的病毒

九月 商业模式(产品技术导向)

 9月1日 最初的探索

 9月2日 互联网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革命

 9月3日 业务是演化渐变的过程

 9月4日 把握业务的本质

 9月5日 选择与放弃

 9月8日 做百年老店

 9月9日 锁定你的目标用户

 9月10日 关于『免费』的经济学

 9月11日 均衡的商业模式

 9月12日 把握技术趋势

 9月15日 业务的延伸

 9月16日 拿来主义

 9月17日 寻找你的合作伙伴

 9月18日 量力而行

 9月19日 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9月22日 顺应主流趋势

 9月23日 产品线的梳理

 9月24日 进行有效多元化

 9月25日 摸着石头过河

 9月26日 抓住你的回头客

十月 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10月1日 从容是由浅入深的

 10月2日 调整到最佳状态

 10月3日 一定要活得比较高兴

 10月4日 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10月5日 另类『作秀』

 10月8日 生命实验:活到150岁

 10月9日 管理自己的身体

 10月10日 成熟不是变老,而是越来越轻松

 10月11日 不为烦琐的事牵绊

 10月12日 学会养生之道

 10月15日 避免创伤

 10月16日 真正的快乐是一种『空性』

 10月17日 从创业者到创业家

 10月18日 做自己的主人

 10月19日 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10月22日 学会减压

 10月23日 珍视过去

 10月24日 会玩也会工作

 10月25日 无焦虑状态

 10月26日 抛开必须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10月29日 每天都在修炼自己

 10月30日 硬性时间框架带来焦虑

 10月31日 做一个大彻大悟的人

十一月 产业与政策环境

 11月1日 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道路

 11月2日 互联网行业没有垄断

 11月3日 维护产业环境的两件事

 11月4日 市场信誉至高无上

 11月5日 政府职能的转变

 11月8日 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心

 11月9日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11月10日 活下来是赢家通吃的结果

 11月11日 全球消费引擎的产业机会

 11月12日 危机中的变革

 11月15日 互联网的崛起对中国的改革影响深远

 11月16日 中国经济发展的几大动力

 11月17日 继续发展民营企业

 11月18日 改革开放应扩大到更多行业

 11月19日 打击网络盗版

 11月22日 充分竞争与恶性竞争

 11月23日 兼顾产业利益与国家的利益

 11月24日 对国内融资环境的期待

 11月25日 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

 11月26日 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11月29日 政府应该扮演好裁判员角色

 11月30日 新经济需要真正意义的市场化

十二月 关于创新

 12月1日 创新精神就是敢于否定过去

 12月2日 创新是一种工作方式

 12月3日 创新为品牌注入灵魂

 12月4日 中小企业要靠创新制胜

 12月5日 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

 12月8日 分清创新的维度

 12月9日 『作秀』与原创精神

 12月10日 创新来自很多事情

 12月11日 创新在于满足用户需求

 12月12日 好的想法不执行不叫创新

 12月15日 创新来源于细节

 12月16日 创新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改良产品

 12月17日 创新不等于业务多元化

 12月18日 成功有赖于创新

 12月19日 创新带来高利润空间

 12月22日 把创意纳入流程中

 12月23日 打造学习型组织

 12月24日 创新与人才

 12月25日 适应并改变竞争规则

 12月26日 新技术带来高增长

 12月29日 不为主流观念所引导

后记 写下去的虚荣

试读章节

1月1日

自省的人前途无量

我是一个从小念书念得不错,特别有抱负的人,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到美国念的是最优秀的大学。“书念得特别好、挺聪明、挺能学习”,这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当然去了美国之后,在寄人篱下的状态下也会怀疑自己。学生时期的这样一种状态,持续了10年。这10年我一直在寻求对自我的认识、证明和肯定,直到后来,不再需要肯定和证明了,才进人一种超脱的状态。

——2008年2月张朝阳接受《北京青年周刊》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或许目前的你正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未来去向何方,也不知过去所做的事有多大意义,那么你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个问题——你是谁,你想要什么?

2008年之前的一年里,张朝阳几乎在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后来他出来接受媒体采访,对过去一年进行了自我剖析。2007年的张朝阳在做什么呢?研究印度哲学,看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可以说这样一个过程是他对自己以及过去创业生涯的再审视,因此,在回顾搜狐过去lO年的发展时,张朝阳作了如上陈述。这是非常清醒的自我认识,也是他在日后创业面对巨大压力时的有力武器。了解自己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能分辨环境的优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十分重要。创业者首先需要明确:我想要怎样的生活蓝图与愿景,我离这个愿景还有多远。

行动指南

想了解自己,自我审视是第一步。

1月2日

积极的“虚荣心”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虚荣心有程度深浅之分,就像你饿久了就想吃饭一样。如果从小就一直被父母、被环境否定,不被承认的话,这种人要求被承认的意愿会非常强烈。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因为每个人都有过各种被否定的经历。

2005年9月张朝阳接受《青年时讯》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衍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维护自尊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的虚荣心:有些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有些人希望获得环境的认同。因为这样的心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如果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虚荣心就会演变成一种自卑心理,也可以把这看做是过分自尊的结果。

张朝阳从小就有这样的虚荣心,有强烈的被人认可与承认的意愿。这成为他日后不管不顾站在舞台中央的最初动力。

行动指南

积极的虚荣心有利于树立一个催人奋进的人生目标。

1月3日

做最好的自己

学物理的人非常纯洁,所以竞争才格外残酷。要不停地比,比谁的作业先完成,谁学习的时间最长,整个小社会只提供给你一种可能性,所以我的成绩一直是前三名。得不到第一名时,就去冬泳,那水真是寒得刺骨。每天绕着圆明园跑五六公里,也是想证明我是可以的。

——1999年11月张朝阳接受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如果了解自己并进行一次自我回归是第一步,那么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在清华大学学习物理时,张朝阳总是在朝着成为“物理学家”的梦想一步步前进,甚至有时通过“冬泳”和“长跑”的方式体罚自己暂时的失败。

一家公司的培训师在为新员工进行培训时问新员工,在1分钟之内,双手击掌,最快能击多少下。大多数人都回答得很保守——60下,只有个别人认为自己能击掌100下。后来经过试验,大多数人都能在1分钟内击掌100多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完这段,你也可以尝试一下。

行动指南

不要低估自己,应该想方设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激发出来。P2-4

序言

2007年,张朝阳从公众的视野中销匿,后来他自己解释说,那段时间他一直在研究印度哲学,研读克里希那穆提。许多身陷困境的人都曾试图从哲学中寻求答案,黑格尔对哲学有一句神叨叨的比喻:哲学从不轻易向世人昭示真谛,就像智慧女神密涅瓦的猫头鹰,总爱等到一个时代完结,才肯在暮色中悄然出现,抖动它那灵活的双翅。2007年之前的Charles(张朝阳英文名)发生过什么呢?被工作伤着了。

“我是一个从小念书念得不错,特别有抱负的人,在班里成绩名列前茅,到美国念的是最优秀的大学。‘书念得特别好、挺聪明、挺能学习’,这是我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当然去了美国之后,在寄人篱下的状态下也会怀疑自己。学生时期的这样一种状态,持续了10年。这10年,我一直在寻求对自我的认识、证明和肯定,直到后来,不再需要肯定和证明,才进入一个超脱的状态。2008年,张朝阳在接受《北京青年周刊》采访时,有过这样一段自我描述。

2007年并非张朝阳内心的分水岭,这种内心起伏变换在更早些时候便出现,并指引他走到今天。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历经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从60年代的震荡到70年代社会的集体苏醒,对于新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崇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也是在这一年,科学迎来了春天,杨振宁、陈景润成为那个年代的偶像。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有着很重的对科学知识的狂热情结。

许多年以后,张朝阳回忆起了中学时的一段经历,他感觉那时人们对于新知识处于一种饥渴的状况,将大部分的热情转向了学习数理化。他那会儿读一份当时对中国青年思想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中国青年报》,因为在这份报纸上读到徐迟发表的《哥德巴赫猜想》,张朝阳暗下决心:要好好念书,将来出人头地。

1964年10月31日,张朝阳出生于陕西西安一个兵工厂大院。深秋初冬的西北地区已经渐渐寒冷,从西方的星座原理分析,生于深秋的天蝎座,喜静,意清幽,本质轻名利,但拥有成名得利的天赋。诸如此类的禀性天赋在日后渐渐凸显,并始终影响着张朝阳的诸多行为决策。本书试图对张朝阳各阶段形成的性格品质进行一次综合而全面的解构。

尼采曾说,“我们生命中的繁茂野草,如果聚集在一起,很可能迫使我们也去铲除麦子”,当我们耕种麦子,同样面临繁茂的野草,“选择”是我们对张朝阳进行再认识的关键词之一。从最初决定回国,到创办搜狐,以及对搜狐业务的选择与定位,张朝阳的每一个选择都关乎命运。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有过这样的阐述:如果一个人永远待在乡镇里,他最大的舞台是成为镇长,而如果一个人待在一座小城市里,他有可能成为一位市长。这固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比喻,但是否每一个待在小城市的人都能成为市长呢?

刚回国时,张朝阳的身份是ISI(信息科学研究所)驻中国首席代表,主要工作是在中国收集和发布经济信息,为华尔街服务,工资是那些在美国麦肯锡工作的人的1/10,甚至1/20。没有存款,唯一的一张信用卡还欠了一屁股债,每天食宿办公都在那间24平方米的民宅里。在其创办搜狐的前身爱特信时,他的境况仍然不好,在国内没有房子也没有车子,没有所谓的高层关系,人脉的断层让他苦无资金来源。“望着机舱窗外圆圆的月亮,万念俱灰,心里反复问着自己,人类能把这么大的飞机升到天上,我为什么不能成功?”在做客《鲁豫有约》时,张朝阳曾这样形容去美国融资受挫后的心境。

许多有所成就者都有过这样的隐忍与坚持。美国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写《心是孤独的猎手》之前亦是几近煎熬,跟着丈夫李夫斯过着旅居的生活。《教父》的写作者马里奥·普佐认为《教父》是他写得最差的一个剧本,却因此大获成功,靠着《教父》续集而终老,他的其他作品都未获得好评。

除了选择与隐忍坚持,张朝阳还有一个有别于国内其他企业家的品质,那就是不管不顾做自己。“我好像活得越来越小,和同龄人不一样,他们活得很沉重,总是打打高尔夫球,和老婆孩子一起,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喜欢跳舞、唱歌、登山,和20多岁的人在一起玩比较来劲。我好像一直在年轻的车站,我的同龄人都坐着火车走了,我还在这儿。”张朝阳形容自己有着青春期叛逆未满足综合征,这一度为业界误解为张扬与作秀。

有位记者曾经写道:在采访完张朝阳后,觉得眼前这个人是孤独的,喜欢安静的,如果可以,真希望没有去打扰过他。一位美女记者——据说被张朝阳本人认可的三位记者之一——描写过张朝阳坐在咖啡厅,在灯光下那张在女性看来过于敏感的脸。

关于张朝阳的解构还包括企业管理、融资、市场策略等诸多方面,尼采在其自传《瞧!这个人》中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为什么这么智慧?我为什么能写出这本好书?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看这本书?”你们为什么一定要看这本书?如果你同样拥有成功欲望,对“融资、搭班子、找项目、品牌建设、本土化或国际化、管理制度、创新以及快乐生活”这样一些话题有着兴趣,这些都会成为你看本书的理由。

后记

无论过多久,对于将自己的名字印刷在公开出版物这件事,我仍然认为其中蕴涵着巨大的虚荣。

2009年夏天,北京的雨水比往年都多,每一场都下得那么好看。我辞去了作为媒体人的工作,关掉手机,整整一个月不与任何人有过联系。守着在簋街上我喜欢的那个家,被树丛和矮房子间隔的十来米的外面是爬虫一样的车子,轮胎碾着路面,发出米粒一样的声音。每天自然醒来,翻翻闲书,带着一只两岁的狗去街上闲走,直到有一天,这样的生活为另一种方式给取代,便是后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钱钟书先生说,一个好作家重要的不是有一副好脑子,关键是要有一个好屁股。这历时大半年的写作真正是对个人心智毅力的考验。

我被Charles抛弃了!在每天跑步的南馆公园,我坐在小小的湖边发呆,杨树的影子由清晰而变得模糊。每天对Charles的认识都有所不同,童年的他是梦想家,清华时的他是自虐者,麻省理工学院的他又转而叛逆不羁,ISI的他隐忍,爱特信或搜狐的他,出位,谋略,自我,不善言辞……这种种的性格因素混成的Charles,让人一时困惑,哪一个才是他?

诗人华兹华斯吟咏,“儿童本是成人之父”,我们中的许多人都面临这样的成长,出身时是孩子,被教育成老人,再自我回归成一个孩子。写作Charles的管理心路历程的过程便是对人生方向的梳理过程,这个过程由他曾说过的那些话,做过的许多事一一拼接而成。它们不具有惊世骇俗的哲学与历史意义,但愿它们能予以你力量以及温暖。

讲一个老故事吧。一风流名士迷恋上一妓女,她告诉他,如果你在我的花园里,坐在我的窗户下,熬夜等我100个通宵,我便属于你了。到了第99个夜晚,那位雅客起身挟着凳子离开了。罗兰·巴特说,等待是一种移情,由最初的虔诚、期待逐渐变得焦虑、愤怒、绝望以致冷漠。等待是让我们了解,我们不再为一个人为一件事而疯狂。这本书的写作亦是一场最难熬的等待,等到Charles的心路愈渐清晰,等到能让它们流于笔端,与您晤面。

感谢我写作生涯的启蒙者林军,中信出版社、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签约作家,他是我媒体生涯的引路人,也是第一个鼓励我提笔写张朝阳的人;感谢知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出版人吴晓波先生的鼓励;感谢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王留全和中信出版社的沈家乐、徐立政所做的后期编辑工作;感谢英鹏兰德的岑峰,在过去那段日子恰到好处的敦促,他也是年初面市的《李开复:从心选择的智慧》一书的作者之一;感谢我的前同事周雪峰,他提出的意见切中要害;感谢比特网(Chinabyte)的陈谷龙、曹增光的勉励与支持;感谢陈英、成远、邝亚凌、胡轶之、税亚东,你们在各行业的积累提升了我对Charles以及企业创始人管理群体的认知;感谢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开发处处长李建伟、《知识经济》总编辑金云义、商界财视网总编辑杨艾祥。

感谢网易的徐慧娟,做了那么多年的朋友,又曾做过我的民间经纪;感谢覃邦权,总是毫无条件地提供支持;感谢《IT经理世界》的郑悦,以及生活里的Alice,她翻译的东野圭吾的《绑架游戏》也已面世;感谢用友致远COO黄骁俭;感谢《IT经理世界》的樊兰、邵诗雯,感谢王莹、丁娅琳;感谢腾讯的李侠;感谢当代画家曾莎莎、喻晓峰、苏可;感谢希望成为PE皇后的李勤、奇虎的王奇一。因为你们的相伴,我才得以坚持下来,并希望能走得更远。

感谢Federico、Will Gray、David,虽然可能你们永远也不会看到本书。

感谢我的家人,一位伟大的母亲和一位沉默寡言的父亲,至今仍放任我做自己,感谢周亮、刘旭、赵睿祺、彭冬美、黄蔷、陈巧、周双、黄邓军,我总是那么爱你们。最后感谢南京巫婆黄佳诗送的那张赵光的CD,伴我写完这最后一句。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企业家的管理实践植根于中国的经济实践和文化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就是从企业家的实践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对于全国企业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挖掘、研究、总结、整理、传播这些优秀管理思想,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经济改革举世曙目,企业管理经验丞待提炼总结。本套《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丛书,旨在全面研究、总结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思想及其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成果,将中国优秀的企业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成果恰当地整理归纳,辅以准确的“背景分析”和精辟的“行动指南”,形成了一套有价值的“中国式管理思想丛书”。

——《中国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29:38